辽营硝烟未散,卢俊义手提染血的点钢枪,目光已投向东南方向的大名府,虎眉倒竖道:
“辽寇五千人已尽数剿灭,梁世杰那厮没了外援,正好趁势杀进大名府,生擒此贼,以解心头之恨!”
说罢便要传令拔营,身后将士也个个摩拳擦掌,巴不得即刻攻城。
“卢先锋且慢!”林冲急忙上前按住他的枪杆,沉声道,
“我军虽首战告捷,却也折损了些弟兄,将士们连夜奔袭,早已疲惫。”
“此时贸然攻城,大名府城高池深,梁世杰必有防备,恐难速胜,反倒徒增伤亡。”
卢俊义眉头紧锁,正要辩驳,关胜、呼延灼等人也纷纷附和:
“林教头所言极是,我等需先休整,再做计较。”
卢俊义虽性烈,却也知众将所言在理,只得按捺下怒火,下令四路大军撤回梁山营寨。
回营后,众将齐聚中军大帐,向王进细说夜破辽营的战况。
王进听罢大喜,正待夸赞,卢俊义已跨步出列,单膝抱拳道:
“天尊哥哥,辽寇已除,大名府唾手可得!末将愿领一支人马,即刻前往攻城,必擒梁世杰献于帐下!”
帐内众将皆以为然,唯有吴用轻摇羽扇,缓步上前道:
“卢先锋莫急,梁世杰虽失外援,却不可小觑。”
“那大名府乃河北重镇,城防固若金汤——城墙高逾三丈,外有护城河环绕,城门处更设三重鹿角、两重吊桥,寻常猛攻根本难以破城。”
吴用顿了顿,目光扫过众将,继续说道:
“再者,城中兵马虽无辽寇那般凶悍,却也有三万之数,且多是常年驻守的老兵,熟悉城防调度。”
“更关键的是,梁世杰麾下有两员猛将:
那天王李成,善使一条长枪,骁勇善战,实力不在卢员外、关将军之下,曾率军平定过数处叛乱,颇有领兵之才;”
“还有另一名兵马都监大刀闻达,使一口青龙刀,刀法精湛,且精通守城之术,去年曾凭一己之力守住西门,抵挡住过数千贼寇的猛攻。”
“若我等强行攻城,李成必率军在城外列阵阻拦,闻达则坐镇城中调度防守,内外呼应之下,我军不仅要面对城头箭矢、滚石,还要应对城外敌军的冲击,伤亡必重,非上策也。”
卢俊义听得眉头愈发紧锁,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那军师先生有何良策?天尊哥哥有言在先,先退辽贼,再攻大名府,诛杀奸臣恶奴,为我报仇,总不能就此罢手?”
“梁世杰卖国,我等必除之!卢员外受冤,我等必报之!”吴用微微一笑,羽扇轻指帐中悬挂的大名府舆图:
“各位且看,我倒有一计——”
“我等可先大张旗鼓,让全军换上回山的旗号,沿途放出‘辽寇已退,梁山兵马班师’的消息。”
“如此一来,定能让梁世杰以为我等怕他城防坚固,不敢久留,从而放松警惕。”
“梁世杰见我军撤走,必会削减城外布防,将兵力缩回城中,甚至可能让李成、闻达轮流休整,这便是我等的机会。”
“暗地里,咱们留下一支精锐,乔装成商贩、流民,分批悄悄潜入大名府。”
“城中已有杨志、蔡福、蔡庆等各位兄弟为内应,届时里应外合:
先让内应设法打开一处城门,再由潜入的弟兄控制城门守军,我军主力则趁机从外围疾驰而来,一举冲入城中。”
“如此一来,李成、闻达首尾不能相顾,城防不攻自破,既能少损弟兄,又能速取大名府,这才是万全之策。”
关胜闻言抚掌道:
“此计甚妙!梁世杰若知我等撤兵,定然松懈,李成、闻达纵是猛将,没了防备也难敌内外夹击,城池必破!”
呼延灼、林冲等人也纷纷点头,皆赞吴用将大名府的城防、兵力、猛将都算得透彻,计谋周全。
卢俊义却皱着眉,低声道:
“这般藏头露尾,倒不如阵前厮杀来得痛快。”
话虽如此,卢俊义也知此计确实稳妥,转念一想,又道:
“不过军师先生所言极是,如此里应外合,兵不血刃拿下大名府,若能少损弟兄,也不失为良策。”
吴用微笑着拱手感谢卢俊义的理解和支持:
“多谢卢员外宽宏大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按照小生计谋行事,卢员外手刃仇人是早晚的事!”
卢俊义敷衍吴用几句,上前向王进请命道:
“天尊哥哥,我曾在大名府居住多年,城中街巷、守军布防皆了如指掌,我愿为先锋,乔装打扮,潜入城中,联络内应!”
“主人去哪,我便去哪!”燕青当即出列,眼中满是坚定。
这燕青自小跟随卢俊义,早已将保护卢俊义安危视作己任,这是想要与主人共赴险境。
喜欢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