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68章 袁老千古!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68章 袁老千古!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唐,洛阳(李商隐时期)

李商隐望着天幕上《秋来》诗句,指尖轻叩案几,低声道:“‘秋坟鬼唱鲍家诗’,这般凄绝,倒与我‘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惘然有几分相通。他困于避讳,我困于党争,皆是有才难施。

只是他比我更烈,把一腔愤懑都化作了幽冥鬼语,读来让人脊背生寒,却又忍不住心疼——这哪里是写鬼,分明是写尽了人间无路可走的苦。”

宋,临安(陆游)

陆游扶着老花镜,将《秋来》反复诵读,忽然拍案道:“好一个‘恨血千年土中碧’!这股怨气,比我‘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壮志未酬更烈!他若生在南渡之后,见这半壁江山,怕是要写出更惊鬼泣神的诗句。

可惜啊,27岁便撒手人寰,若能多活几年,哪怕不能为官,只凭这枝笔,也能让后世记得这世间有过这般奇才!”

元,大都(关汉卿)

关汉卿刚写完一折《窦娥冤》,见天幕上李贺生平,抚掌大笑:“这才是真性情!他写鬼,我也写鬼,可他那鬼里藏着的是书生的悲愤,我这鬼里藏着的是百姓的冤屈。

你看他‘雨冷香魂吊书客’,把自己的孤独写得活灵活现,倒比我笔下的鬼魂多了几分文气。只是可惜,他没遇上我——不然拉他一起写杂剧,定能让这‘鬼气’传遍街坊!”

明,苏州(唐寅)

唐寅斜倚在桃花树下,看着天幕上“漂泊”“病逝”字样,摇头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他困于科举,我困于科场舞弊案,都成了仕途上的弃子。

只是他把苦水酿成了诗,我把愁绪画成了画。他说‘谁看青简一编书’,我倒想告诉他,百年之后,有的是人为他的诗折腰。这世间,才华从来不会真的被埋没,只是来得晚些罢了。”

【#袁老千古】

长沙,实验室的灯光映着案头摊开的稻穗标本,年轻的研究员望着屏幕上滚动的【#袁老千古】,指尖抚过泛黄的实验记录,声音带着哽咽:“先生总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您在田埂上弯了一辈子腰,把‘禾下乘凉梦’种进泥土里,如今稻浪翻滚,穗粒饱满,您却没能亲眼看看这万亩良田的新模样。

您常讲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说自己也是个‘送稻客’,要把杂交稻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现在,我们接过了您的稻穗,沿着您踩出的田埂往前走,定让这稻穗长得比诗里的兰草更繁盛,让您的梦,在每寸土地上结果。”

京城,图书馆的玻璃窗前,学生们围看着天幕上的纪念话题,有人将袁老的照片设成屏保,有人在笔记本上抄下“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一个女生红着眼眶说:“以前总觉得‘千古’二字太遥远,直到看到先生的画像旁飘起稻穗形状的云,才懂什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先生爱读‘春蚕到死丝方尽’,可他哪里是春蚕,分明是一棵常青稻——根扎在土里,穗垂向人间,连离开都选在小满,仿佛在说‘麦已熟,稻将满,我可以放心了’。我们这些学农的,往后每一次弯腰插秧,都是在替先生再看一眼他最爱的稻田。”

田埂上的老农摘下草帽,对着远方的稻海深深鞠躬,裤脚的泥点还带着新翻的土香。

他望着手机上弹出的话题,用布满老茧的手抹了把脸:“袁先生是天上的稻神吧?以前挨饿的时候,哪敢想顿顿能吃上白米饭。他走那年,地里的稻子长得特别好,穗子沉得压弯了秆,像是在给先生鞠躬。

听村里教书先生说,古时候有诗人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袁先生才是真把这句诗变成了 reality(现实)。现在我家孙辈在城里上学,课本上都有他的故事,这才是真的‘千古’——人不在了,可他种的稻子、救的人命,能在世上活千百年。”

清,江宁(袁枚)

随园的菊花开得正盛,袁枚手持书卷站在廊下,见天幕上【#袁老千古】的字样与杂交稻亩产数据交相辉映,抚须长叹:“我辈谈食色性也,终是小情小调。这位袁公,以一己之力解万民饥馑,才是真性情、大功德!

我写《随园食单》,不过记录人间滋味;他种万亩良田,却是让天下人都能尝到‘饱’的滋味。李贺说‘天荒地老无人识’,可袁公这样的人,哪里会怕无人识?田间的稻穗就是他的碑,百姓的饭碗就是他的传,比任何诗文都更长久!”

清,曲阜(孔府子弟)

孔府的耕读园内,身着长衫的儒生望着屏幕上袁老在田间劳作的影像,拱手而立:“先祖言‘民以食为天’,袁公毕生行之。他不求庙堂之高,只务稼穑之实,把圣贤的教诲种进了泥土里。

古人称‘仓廪实而知礼节’,袁公让仓廪实,便是为天下立了根基。比起李贺‘文章何处哭秋风’的悲叹,袁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立言’——他的‘言’不是笔墨,是沉甸甸的稻穗,能让后世子孙在温饱中读懂何为‘仁爱’。”

宋,眉山(苏轼)

东坡居士刚从黄州东坡田埂归来,衣袖还沾着泥土,见天幕上袁老的事迹,朗声笑道:“好一个‘稻下乘凉梦’!我种‘东坡羹’,不过解一己之饥;他育杂交稻,竟能解天下之饿,这份气魄,比我‘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洒脱!

李贺写‘秋坟鬼唱鲍家诗’,总带些郁结;袁公却把苦日子过成了甜诗——你看他在田里笑的模样,比我喝了蜜酒还畅快。若他生在我朝,我定要拉他同游赤壁,让他讲讲这‘稻穗成诗’的妙处,保管比我的词更得民心!”

唐,长安(杜甫)

少陵野老望着天幕上“饥荒”“温饱”的对比画面,枯槁的手指微微颤抖,浊泪滴落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稿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见了一辈子饥寒,竟不知世间真有能让‘路无饿殍’的人!

袁公若生在开元、天宝间,何至于有‘三吏三别’?他的稻子,比任何广厦都更能安民心。李贺叹‘谁看青简一编书’,可袁公不需要青简——万家炊烟就是他的史书,孩童碗里的白饭就是他的注脚,字字都写着‘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