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208,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2)

春秋·齐国临淄宫(齐桓公时期)

齐桓公(小白)看着天幕中“箭射小白、鲍叔牙举荐、任相邦”的内容,先是一愣,随即抚掌大笑:

“原来仲父早年竟有‘射我’之举!若非鲍叔牙力荐,朕险些错失这般治国奇才!仲父啊,你当年那箭若再准些,哪有今日齐国称霸、你我君臣相得的光景?”

管仲(此时仍在齐桓公身边辅佐)躬身拱手,目光落在“富国强兵改革”与“尊王攘夷”的文字上,语气郑重:“主公过誉了。臣之能,需得主公‘不计前嫌、放手任事’方能施展;齐国之霸,非臣一人之功,是主公信任、群臣协力、百姓归心的结果。只是……天幕提及臣‘临终告诫远离奸佞’,主公日后若能谨记此节,齐国霸业必能长久。”

齐桓公闻言,收敛笑容,沉声道:“仲父放心!朕既信你,便会听你之言,日后定当亲贤臣、远小人,绝不让齐国霸业毁于一旦!”

汉朝·长乐宫

刘邦看着“管仲辅佐齐桓公成春秋首霸”的内容,指着天幕对萧何道:“当年朕能得天下,靠的是你、韩信、张良这般贤才;齐桓公能称霸,靠的是管仲。

可见治国之道,首要在‘得贤才、用贤才’!管仲‘相地而衰征’让齐国富,你当年‘轻徭薄赋’让大汉安,都是务实的好法子啊!”

萧何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管仲‘垄断盐铁、轻重九府管财政’,与我朝‘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路相通,都是为了充实国库、稳定民生。

更难得的是他‘尊王攘夷’护中原,如我朝‘北击匈奴、护边疆’,皆为保家国、安百姓之举,这等贤臣,值得后世永远效仿。”

天幕依旧【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宴婴】

【宴婴(?-前500年),字仲,谥“平”,史称“晏平仲”,是春秋末期齐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以贤能、节俭、善辩着称,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是齐国霸业后期的核心支柱之一。

宴婴出身齐国贵族(晏氏家族),父亲晏弱曾任齐国大夫。

晏弱去世后,宴婴继承爵位,以大夫身份入仕,初侍齐灵公。

齐灵公时期,曾劝谏灵公放弃“废长立幼”的荒唐决定,虽未被采纳,但展现出刚直品格;后灵公之子(齐庄公)继位,宴婴继续任职。】

【齐庄公时期:庄公荒淫无道(与大臣崔杼之妻私通),宴婴多次劝谏无果;前548年,崔杼弑庄公,宴婴拒绝依附崔氏,坚守“君死臣礼”的原则,既不殉葬,也不逃离,体现对“礼”的坚守。

齐景公时期:景公继位后,宴婴被重用,历任上大夫、相邦(类似宰相),成为景公最信任的辅臣。

他多次借“讽喻”劝景公轻徭薄赋、重视民生,是景公时期齐国政治稳定的关键人物。

宴婴以“外交辞令”闻名诸侯,多次代表齐国出使晋、鲁等国,既维护齐国尊严,又避免冲突。

最着名的是“晏子使楚”——面对楚国的羞辱(如“狗门迎客”“橘枳之辩”“齐人盗跖”),他以机智善辩反击,让楚国不敢轻视齐国,成为春秋外交史上的经典案例。】

【宴婴的思想融合了“礼治”与“民本”,核心是“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重“礼”但不僵化,主张维护周礼的核心秩序(如君臣等级、伦理规范),但反对形式主义的“繁礼”,认为“礼”的本质是“安国家、定社稷、利人民”。

具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多次劝谏景公“薄赋敛、省徭役”,提出“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认为君主的权力源于民众的支持,若剥削过重,会导致“民叛君亡”。

推崇节俭与贤能,自身生活极度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吃饭没有两道荤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并劝谏景公摒弃奢华,同时主张选拔贤才,反对任用奸佞(如曾弹劾景公宠臣梁丘据)。】

【春秋末期,齐国已失去齐桓公时的霸主地位,且内部卿大夫(如崔氏、庆氏、陈氏)专权,外部受晋、楚压制。

宴婴凭借智慧与忠诚,平衡各方势力,稳定朝政,让齐国在动荡中维持了数十年的稳定,避免了过早衰落。

其言行被收录于《晏子春秋》(虽非晏婴自着,但集中记录了他的思想与事迹),成为后世君主选拔贤臣、臣子践行“忠君爱民”的标杆。】

【孔子曾评价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单独立传(《管晏列传》),将他与齐国名相管仲并列。

综上,宴婴的一生,是春秋末期“贤臣”的缩影——他以智慧化解政治危机,以民本思想缓和社会矛盾,以外交才能维护国家尊严,虽未让齐国重现霸业,却用50余年的辅政生涯,为齐国撑起了“春秋末期的稳定局面”,其思想与品格也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的政治伦理。】

宋·东京汴梁皇宫

赵恒(宋真宗)看着天幕中宴婴“坚守君礼却不殉葬”的片段,对寇准道:“晏子既不愚忠殉死,又不背弃君主,这‘守礼而变通’的分寸,实在难得。

当年澶渊之盟,若不是你力劝朕亲征,又能审时度势定盟约,朕险些成了弃城而逃的昏君,这便是‘变通以全社稷’啊!”

寇准指着“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字句,语气郑重:“陛下,晏子说‘剥削过重则民叛君亡’,如今我朝虽有岁币之耗,却更需学晏子‘轻徭薄赋’——近年蝗灾频发,若能减免灾区赋税,安抚百姓,方能保大宋安稳。否则,即便无外患,也恐生内忧。”

赵恒点头称是,又看向“《晏子春秋》成后世标杆”的内容:“朕当命人将《晏子春秋》刊印分发,让百官皆学晏子的贤德与智慧,如此方能让大宋长治久安。”

明·南京紫禁城

朱元璋指着天幕中宴婴“弹劾宠臣梁丘据”的片段,对刘伯温道:“晏子不惧君主宠信,敢弹劾奸佞,这等刚直,比之我朝的言官,竟也不遑多让。

朕登基以来,严惩贪腐,正是要学晏子‘选贤弃佞’,绝不让朝堂被奸人搅乱。”

刘伯温看着“晏子节俭”的描述,轻声道:“陛下出身布衣,深知民间疾苦,登基后仍躬行节俭,这比齐景公听劝而不改,要强过百倍。

晏子说‘礼的本质是安国家、利人民’,陛下废除丞相、整顿吏治,亦是为了‘利人民’,只是需谨记晏子‘平衡各方势力’的智慧,避免朝堂失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