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90章 如果穿越成崇祯,该怎么办?怎么保证明朝的不灭亡?

汉朝·未央宫(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听完天幕内容,猛地将剑插入剑鞘,怒目圆睁:“王莽?篡汉逆贼!竟敢行此‘倒行逆施’之政!土地归国有?朕设‘编户齐民’,就是要让百姓有田可耕,他倒好,强行收归,这不是要断天下根基吗?”

董仲舒上前拱手,语气凝重:“陛下息怒。王莽之策虽有‘均平’之名,却无‘务实’之实。

如今汉军正北伐匈奴,需依托地主、豪强支持粮草,若依王莽之法,必失民心、断军饷。

且他‘禁奴婢买卖’,却未想过,许多奴婢本是无家可归之人,失去依附,反倒会沦为流民。此等‘超前’之策,实为祸国之根!”

汉武帝冷哼一声:“亏他还被称‘穿越者’,依朕看,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腐儒!若他生在朕的时代,朕定要将他绳之以法,以正汉室纲纪!”

金·会宁府宫(金太祖时期)

完颜阿骨打将酒碗重重一放,盯着天幕中王莽的事迹,脸色沉了下来:“土地归国家、禁奴婢买卖?我大金刚推翻辽朝,正是要靠贵族、将领开拓疆土,若收归土地,谁还肯为朕卖命?奴婢皆是战场俘获,禁了买卖,岂不是断了将士的赏赐?”

完颜宗翰躬身附和:“陛下所言极是。王莽之策看似‘仁厚’,实则不合时宜。我大金以武立国,需靠‘军功授田’激励将士,若学他‘王田制’,必失军心。

且‘五均六筦’由国家管盐铁,我大金如今需靠商人流通物资,强行管控,只会让国库空虚。这王莽,怕是读多了汉人的书,反倒变得迂腐了!”

完颜阿骨打点头:“还好他的新朝亡了,不然这等治国之法,再多江山也会败光!”

东汉·洛阳宫(刘秀时期)

刘秀坐在龙椅上,望着天幕中对王莽的评价,手指紧紧攥住龙椅扶手,眼中满是复杂。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王莽……朕与他斗了半生,竟不知他的心思这般‘怪异’。土地国有、禁奴婢买卖,他以为靠这些就能改变天下?却不知,民心不是靠‘空想之策’就能赢的——他夺了汉室江山,又毁了百姓生计,这新朝,本就该亡!”

身旁大臣上前:“陛下圣明。王莽之策看似‘先进’,实则脱离实际。

当年他改革货币,导致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这才让陛下有机会起兵复国。他所谓的‘科技’,不过是些无用的奇技,哪比得上陛下‘柔道治国’,让百姓休养生息来得实在?”

刘秀轻叹:“他若能脚踏实地,而非急于求成,或许也不会落得国破身亡的下场。只是这‘穿越者’的说法……倒真是闻所未闻。”

天幕继续,这次没有说话,只是直接在天空中浮现出了几个字【如果穿越成崇祯怎么办?怎么才能保住明朝不灭亡?】

明末,崇祯帝朱由检看着天空中的字,不由得叹息一声,如今,天灾**不断内有党争谈何容易呀?

【立即停征“三饷”(辽饷、剿饷、练饷),这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导火索。

明朝后期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福王朱常洵坐拥百万亩田却不交税),需强制宗室、勋贵、大官僚按田亩比例缴税,同时加征“商税”“盐税”(重点打击官商勾结的垄断利益集团),快速补充国库。】

【废除不必要的宫廷用度、裁撤冗余太监机构,减少财政浪费(崇祯原朝皇室开支占国库近三成,可压缩至一成以内)。

对已起义的队伍(如李自成、张献忠早期),以“招抚为主、围剿为辅”:开放陕西、河南等地的无主荒地,让流民“有田可种”,对投降的起义军改编为“屯垦军”(既解决流民问题,又补充兵力),避免将百姓逼到“非反不可”的绝境。

派亲信(需避开原官僚体系)清查河南、陕西等地的赈灾粮挪用问题,将贪官抄家所得补充到赈灾和军饷中,挽回民心。】

【停止频繁更换将领:崇祯在位17年换了50多位内阁首辅、14位兵部尚书,导致将领不敢放手作战。

需固定核心军事团队:如重用孙传庭(整顿陕西军)、卢象升(统筹中原防务)、袁崇焕(守辽东,需明确其职权,避免“擅杀毛文龙”类矛盾),给予“临机决断权”,不遥制指挥。

将“卫所制”残余兵力整合为“募兵制”,重点训练精锐(如孙传庭的“秦军”、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军饷直接由中央发放到士兵手中,杜绝将领克扣(可派监察官随行监督)。】

【放弃“主动北伐”的幻想,明朝后期军事实力已不如后金,短期内以“加固辽东防线”为主(修缮宁远、锦州防线,利用红衣大炮坚守),避免在兵力、粮草不足时与后金打野战。

在稳定内部后,可秘密派使者与后金谈判(如暂时承认其对辽东的控制,换取边境和平),集中精力解决农民起义,待内部稳定、国力恢复后再图长远。】

【停止重用“东林党”或“阉党”单一派系,崇祯早期杀魏忠贤后,东林党独大,但该派系多为空谈义理的文人,缺乏治国实操能力。

需平衡派系势力,选拔有实际经验的官员(如地方能吏、有军功的将领),不问出身,只看政绩。

对虚报战功、克扣军饷、赈灾不力的官员,一律从严查处(但避免崇祯原有的“滥杀”,需有明确证据,不搞株连),树立朝廷权威。】

【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过度干预:赋予地方督抚“军政财”三权(如让孙传庭在陕西有自主征兵、征税的权力),避免事事上奏、延误时机。

对农民起义、边境战事等紧急情况,允许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奏,跳过冗余的官僚层级,快速决策。】

【恢复农业,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开垦荒地,由朝廷提供种子、农具,收成后按“官民分成”(如官四民六),既增加粮食产量,又稳定流民。

重点修复黄河、淮河的水利工程(明朝后期水患频繁,加剧农民破产),委派专业官员负责,避免豆腐渣工程。

有限开放“海禁”,增加财政来源,允许民间商船在指定港口进行海外贸易,征收“海关税”,这笔收入可专门用于补充军饷或赈灾(明朝隆庆年间“隆庆开关”曾让国库年收入增加数百万两,证明可行)。

禁止官员垄断海外贸易,确保税收足额入库。】

【关键前提:穿越者需要避免崇祯所犯的错,第一条,不急躁:避免“毕其功于一役”

明朝灭亡是长期积弊的结果,不可指望短期内解决所有问题。

需分阶段优先级(先停三饷、安流民,再整军事、防后金),不盲目发动大规模战争或改革。】

【第二条,不猜忌,信任核心团队

崇祯因猜忌杀袁崇焕、孙传庭等能臣,直接导致军事崩溃。

穿越者需给予核心将领、官员足够的信任和权力,避免频繁掣肘或诛杀。

第三条要敢于打破“祖训”

明朝“宗室不纳税”“海禁”等祖制已不适应明末国情,需果断突破,否则无法解决财政和流民问题。】

【 最后,明末的死局并非“无解”,但需穿越者具备“务实、隐忍、果决”的特质:

以“停三饷、安流民”缓解内部矛盾,以“稳防线、缓后金”避免两线作战,以“整官僚、重实操”恢复行政效率,以“兴农业、开海禁”重建国力。

核心是“先保生存,再图发展”,逐步扭转“内忧外患→财政崩溃→民心流失”的恶性循环,才有机会让明朝避免灭亡。】

汉·未央宫(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听完天幕对策,剑眉拧成一团,指着“与后金谈判”几字,怒声喝道:“荒谬!朕北击匈奴,从不用‘妥协’二字!崇祯若敢承认后金占辽东,便是丢尽华夏颜面!”

董仲舒上前拱手,语气却稍显缓和:“陛下息怒。天幕之策虽有‘妥协’之嫌,却也有务实之处。

当年陛下初登位,匈奴势强,也曾暂用‘和亲’缓兵,待国力强盛再北伐。

崇祯如今内有流民、外有后金,两线作战必败,‘先安内再防外’,倒也符合‘审时度势’之道。”

汉武帝沉默片刻,冷哼一声:“那‘征宗室税’倒还有些道理——朕的宗室若敢像明廷那般囤地不交税,朕也必让他们吐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