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69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武将篇(8)

隋末,陇西李氏府宅

少年李孝恭身着锦袍,正握剑在庭院练剑,忽见天幕垂下,映出自己未来轨迹。

初闻“唐初宗室名将”“凌烟阁位列第二”时,他握剑的手猛地一顿,眼中满是震惊,随即又燃起炽热光芒——见“率水军破萧铣、招抚岭南”的记述,他抬手拭去额角汗珠,振臂将剑劈向木桩,朗声道:

“大丈夫当如此!以一身本事定疆土、安黎民,方不负李氏血脉!” 说罢,又提剑继续操练,每一招都比先前更显坚定。

唐武德四年,夔州总管府

青年李孝恭身披铠甲,正与部将商议征讨萧铣的战术,天幕突然亮起。当看到“攻克江陵、收降数十万兵力,未滥杀一人”的记载时,他猛地拍案,眼中闪过兴奋与认同:

“我正愁如何安抚江陵百姓,原来如此!若能以仁政收民心,比一味杀伐更能稳固南方!”

待瞥见“平定江南后仍守谦退”的后续,他收敛神色,对部将道:

“即便此战成功,也不可恃功而骄——记住,我们领兵是为家国,非为个人虚名。” 说罢,继续俯身研究舆图,眼神愈发坚毅。

天幕继续介绍着下一位武将“他是大唐名将,他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将领,是开元年间曾参与对突厥的作战的将领,郭子仪!”

唐朝,营帐中,郭子仪正对着地图谋划战略,听闻天幕提及自己,手中的笔停了下来,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讶。当听到“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将领”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看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战场,看到了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他紧握拳头,指节泛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接着听到“开元年间曾参与对突厥的作战”,他的思绪飘回了多年前,那些在边疆浴血奋战的日子。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豪。

“这是上天给我的使命。”郭子仪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营帐外,“我定当披荆斩棘,扫平叛乱,还大唐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说罢,他转身回到桌前,继续在地图上标记着,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要为大唐的安定而奋勇前行。

唐·长安太极宫

唐玄宗李隆基身着龙袍,正立于殿内凝视《霓裳羽衣曲》乐谱,忽闻殿外侍从惊呼“天幕现”,他快步走到阶前。

当看清天幕上“郭子仪”三字,又听闻“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将领”时,他手中的玉板“啪”地落在地上,脸色瞬间从惊愕转为复杂。

忆起开元年间那个曾随自己征讨突厥的年轻将领,再想到如今叛军四起的乱象,他长叹一声,指尖微微颤抖:

“朕竟不知,当年帐下小将,竟是拯救大唐的柱石……若早识其才,何至今日山河破碎!”

待听到“扫平叛乱,还大唐百姓太平”的誓言,他眼中泛起泪光,抬手扶住廊柱:“郭子仪,朕盼你早日平定战乱,让朕再看一眼长安的繁华。”

宋·东京汴梁皇宫

宋太祖赵匡胤刚结束早朝,正与赵普商议如何削弱藩镇兵权,天幕骤亮的光芒透过窗棂洒进殿内。

当“郭子仪”之名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一同浮现,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变得凝重。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全靠郭子仪力挽狂澜。”他手指轻叩桌面,看向赵普道:

“此人既有领兵之才,又能守谦退——反观晚唐藩镇,拥兵自重祸乱天下,可见将帅的忠与谦,比兵权更重要。”

待听到郭子仪“为大唐安定奋勇前行”的誓言,他颔首赞道:“若后世将领皆有此心,我大宋何愁边患不平!”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是唐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以武举高第补左卫长史入仕,累迁至九原太守等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率朔方军东讨,收复河北诸郡,与李光弼在嘉山大败史思明,平定河北。

后又随唐肃宗李亨,参与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进位中书令。】

【乾元二年(759年),相州兵败,郭子仪被宦官鱼朝恩谗言陷害,失去兵权。

后河中兵变,他再度出山,平定叛乱,进封汾阳郡王。

安史之乱后,吐蕃、回纥多次入侵,郭子仪多次率军抵御,曾单骑说退回纥,击败吐蕃,保卫了唐朝的安全。】

【唐德宗李适朝,尊郭子仪为“尚父”。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病逝,寿享85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戎马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凡六十余年。他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又抵御吐蕃进犯,威慑藩镇,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唐肃宗夸赞他为“家国再造”之功臣。

郭子仪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他主张宽容与和解,反对极端的报复措施,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提供了重要保障。他还敢于直言,反对宦官干政,维护皇权的尊严。】

唐·夔州总管府

李孝恭凝视天幕上郭子仪的生平,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铠甲边缘,待看到“单骑说退回纥”时,猛地直起身,眼中满是惊叹:

“仅凭一人一骑便退强敌,这份胆识与谋略,堪称将帅典范!”身旁部将亦附和:“汾阳郡王历经四朝而不倒,既平内乱又御外侮,还能在宦官构陷后复起,这份胸襟与韧性,实在难得!”

李孝恭点头,目光落向“家国再造”四字,沉声道:“我等领兵讨逆,正该以郭公为榜样——不仅要破敌,更要护家国、安百姓,方能不负君恩与黎民所托。”

宋·东京汴梁枢密院

枢密使曹彬正与诸将商议边事,见天幕亮起郭子仪事迹,当即驻足细看。读到“相州兵败遭谗失权,后复起平叛”时,他轻捋胡须,感慨道:

“郭公身处乱世,既能于危难中力挽狂澜,又能在失意时隐忍不怨,这份忠勇与气度,非寻常将帅可比。”

一旁年轻将领皱眉:“宦官干政乃祸乱之源,郭公敢直言反对,不惧权势,实在令人敬佩!”

曹彬颔首,手指点向“以仁政安邦”的记述:“你等切记,领兵非为杀伐,若能如郭公般以宽容待民、以智谋退敌,方能让边境长治久安,这才是治国治军的根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