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60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十九)

唐朝,任相时期

张九龄手持朝笏,立于朝堂虚影之中,目光落在“拒绝宠臣滥封、力谏防范安禄山”的文字上,神色坚定却带一丝忧虑:

“吾居相位,唯以‘守正’为念——官员选拔若徇私,朝纲必乱;藩将若放任,边疆必危。虽知直言可能触怒陛下,但若因怕得罪人而不言,何谈‘贤相’之名?只愿陛下能明辨是非,莫让奸人钻了空子。”

唐朝,被贬荆州时期

他身着地方官袍,立于荆州官署窗前,望着天幕上自己写诗抒怀的记载,指尖轻抚案上诗卷,轻声叹道:

“贬谪虽远,心仍在朝堂。‘草木有本心’一句,既是言志,也是自勉——吾之初心,从来不是为了官位,而是为了大唐百姓与盛世安稳。纵使身处江湖,这份心,不会变。”

清·乾隆年间(北京)

乾隆帝把玩着玉如意,盯着天幕上的记载,笑道:“这张九龄既有文才,又懂治国,‘岭南诗祖’的名号果然不虚!

他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写得倒有几分风骨。只是他过于刚直,不懂迎合君主,若能圆滑些,或许能在相位上多做些事,也不至于被贬。”

天幕继续在播放着唐朝的文人,这次是在后世中有诸多影视剧的人,在剧中多是断案的侦探,他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时期杰出政治家,以断案公正、直言敢谏着称,核心贡献是辅佐武则天稳定政局、维护李唐宗室延续。

早年以明经科入仕,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等职,因精通律法、断案精准,在大理寺丞任上一年内判决积压案件1.7万余起,无一人申诉,奠定“神探”基础(正史中其断案侧重政务司法,非民间传说的侦探故事)。

狄仁杰先后任宁州刺史、江南巡抚使等职,在宁州妥善处理民族关系,获百姓立碑称颂;任豫州刺史时,为被诬陷的数千百姓平反,减轻赋税,重视民生。

狄仁杰在被调回中央后,历任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多次当面劝谏武则天,反对滥用刑罚、大兴土木,曾力阻武则天立武氏子弟为太子,以“姑侄不如母子”的论述说服其复立庐陵王李显(唐中宗)为储君,为李唐复辟埋下关键伏笔。

晚年期间仍受武则天信任,封梁国公,曾率军抵御突厥入侵,稳定边境。

公元700年病逝,享年71岁,武则天为其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唐玄宗时追谥“文惠”。

其一生核心是在武周时期平衡政局,既维护武则天统治的稳定,又暗中保护李唐宗室,为后来“神龙政变”恢复李唐江山奠定了政治基础,被后世誉为“唐室砥柱”。】

秦朝(咸阳)

李斯手持竹简,目光从天幕上“断案公正”“一年判案万余起”的记载扫过,指节轻叩案几,沉声道:“此人治狱之能,倒有几分商君‘明法审令’的影子。

秦以法治天下,若得此等精通律法、不偏不倚之臣,刑狱自会清明。只是他身处武周,竟能以‘直言’动君主,劝立李唐储君——这般‘挟私念于公权’,在秦法之下,怕是难容。”

身旁小吏低声附和,李斯却又摇头:“然其护民生、稳边境,倒也算‘尽臣责’,秦之官吏,当学其‘务实’,弃其‘恋旧朝’之念。”

西汉·文景时期(长安)

贾谊立于朝堂侧,望着天幕中狄仁杰“减轻赋税、为百姓平反”的记载,眼中泛起亮色,上前对汉文帝拱手道:“陛下!此人治豫州之策,与我朝‘休养生息’之念不谋而合!百姓安则天下安,狄仁杰不因权贵诬陷而屈从,敢为数千人正名,此乃‘仁政’之臣也。

若我朝官吏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兴?只是他辅佐武氏却暗护李唐,虽为‘忠’,却多了几分迂回,不如我朝‘直道事君’来得坦荡。”汉文帝颔首:“其‘守民生’之念可取,然‘权谋’之事,非文景所倡。”

明朝·洪武时期(南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敲击扶手,盯着天幕中“断案精准、反对滥用刑罚”的记载,语气沉冷:“狄仁杰一年断万余案无申诉,此等治狱效率,倒合朕‘肃贪腐、明律法’之意。

他为百姓平反、拒徇私,比那些贪赃枉法的赃官强百倍!只是他‘辅佐武氏’却‘暗护李唐’,这般‘两面事主’,在朕的朝堂上,便是‘欺君’!”

西汉·汉武帝时期(长安)

卫青身披铠甲,刚从军营赶回,抬头见天幕上“抵御突厥、稳定边境”的文字,朗声道:“好一个‘临危护疆’!狄仁杰以宰相之身镇边境,与我朝击匈奴、守河山,皆是为护家国。

只是他劝武则天‘防藩将’,倒与主父偃‘推恩令’异曲同工——藩镇过强必成祸,此人有远见!”

董仲舒一旁补充:“其‘直言进谏’虽佳,却少了几分‘尊君’之礼。今上崇‘大一统’,若狄仁杰在我朝,当以‘春秋大一统’为念,少些‘护旧朝’的私念,方为完臣。”

明朝·崇祯时期(北京)

袁崇焕刚从辽东驰援回京,见天幕上狄仁杰“力谏防范安禄山、稳定边境”的记载,眼眶泛红,对崇祯帝叩首道:“陛下!此人‘防藩将为祸’的远见,正是如今我朝所需!后金虎视眈眈,国内流寇四起,若朝中多些狄仁杰这般‘敢言、能镇边’的大臣,何至于此?他‘贬谪仍念朝堂’的初心,比那些畏缩避祸的官员强万倍!只是他能‘说服君主’,而臣如今进言,却难动陛下之心……”崇祯帝望着天幕,神色落寞:

“狄仁杰遇武则天尚可得信任,朕却难辨忠奸。若有此等能臣,朕何愁江山不稳?可惜……”话未说完,便长叹一声。

明朝·永乐时期(北京)

解缙手持纸笔,一边记录天幕内容,一边对明成祖笑道:“陛下!狄仁杰‘直言敢谏’,与解缙当年‘冒死进言’倒有几分相似!他力阻立武氏子弟为太子,以‘姑侄不如母子’说服君主,此乃‘以理服人’,非‘强谏’可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