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56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十五)

明·洪武年间(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盯着天幕上“贪污受贿被弹劾”的字眼,眼神锐利如刀,拍案怒道:“这长孙顺德,有开国之功却敢贪赃,若在我大明,定当剥皮实草,让满朝官吏瞧瞧贪腐的下场!朕定的《大明律》,便是要治这些‘有功便骄、有势便贪’的蛀虫!”

徐达躬身道:“陛下圣明。长孙顺德早年随李渊起兵,也算劳苦功高,可他偏偏不知收敛,落得个声誉受损的下场。

我大明将士需以他为戒,既要敢打敢拼,更要清廉自守,方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刘基补充:“长孙顺德‘最早参与晋阳起兵’的眼光值得称道,但晚节不保的教训更需铭记。我朝当‘重典治贪’,同时广纳贤才,让更多‘有才且清廉’的臣子辅佐陛下,方能成就盛世。”

明·永乐年间(北京)

明成祖朱棣望着“征讨窦建德及王世充”的记载,抚着胡须笑道:“这长孙顺德,倒有几分我北征蒙古时将领的气魄!他能参与多场关键战役,可见其勇谋不凡。

只是晚年贪腐,太可惜了——若他能如张玉、朱能般,一生忠勇清廉,必能名垂青史。”

姚广孝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长孙顺德‘依附李渊父子’的选择,与臣当年辅佐陛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识得明主’。

只是他晚节不保,也提醒我等——为官者,需一生坚守本心,不可因功自傲,更不可因贪毁节。”

郑和拱手道:“臣下西洋时,也常告诫船员‘清廉自守’。

长孙顺德的经历证明,纵使有天大功劳,一旦贪腐,便会身败名裂。我大明当以此为戒,无论是朝中文武,还是海外使臣,都需守得住清廉。”

明·万历年间(北京)

明神宗慵懒地靠在御榻上,扫过天幕上的记载,漫不经心道:“这长孙顺德,有功劳也有过错,倒和朝中有些大臣一样。

只是他能被重新起用,也算李渊父子宽宏。如今我朝官员,若有这般功劳,再犯点小错,朕也不是不能容。”

张居正(假设还活着)皱眉道:“陛下,长孙顺德的贪腐绝非‘小错’!他凭开国之功贪赃,若不严惩,必致朝纲混乱。

如今我朝推行改革,正需‘严惩贪腐、整顿吏治’,若学李渊父子对贪腐官员姑息,改革必难成功,国家也会日渐衰败。”

戚继光按剑道:“长孙顺德早年能在战场上拼杀,也算难得。

可他晚年贪腐,让将士寒心。我戚家军之所以能屡败倭寇,正是因为‘赏罚分明、清廉治军’。若将领皆学他,军队必无战斗力,国家也难守疆土。”

清·康熙年间(北京)

康熙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记载,缓缓开口:“唐太宗将长孙顺德列入凌烟阁,既是念其开国之功,也是警示后世臣子——有功必赏,但有过也需罚。此人早年能识明主,立下战功,值得称道,可晚年贪腐,也需引以为戒。”

纳兰明珠躬身道:“陛下圣明。长孙顺德‘与皇室联姻仍不避战事’,这份忠心可嘉。我大清宗室子弟,也当学他‘以军功立身’,而非只靠家世享受荣华。

只是贪腐之罪不可恕,我朝当加强吏治,严防此类事情发生。”

施琅拱手道:“臣平定台湾时,深知‘清廉治军’的重要性。长孙顺德晚年因贪毁名,正是因为忘了‘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我大清将士需以他为戒,既要勇谋双全,又要清廉自守,方能保大清海疆稳固。”

天幕这次直接播放了起来【姚崇,这位闪耀于唐朝政坛的璀璨明星,历经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改革魄力,成为大唐盛世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他的一生,是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中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的传奇历程。】

【姚崇出身官宦世家,吴兴姚氏的荣耀传承赋予他不凡的气质与志向。年少时的姚崇洒脱不羁,钟情于射猎,练就了强健体魄与无畏精神。

二十岁时,在相学家张憬藏的点化下,他毅然弃武从文,发愤攻读,凭借科举踏上仕途。

初入官场,姚崇从基层的濮州司仓参军做起,勤勉敬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与吏治利弊,为日后辅政积累了宝贵经验。】

【天授年间,武则天称帝,启用新人,姚崇得以进入京城任职司刑丞。在那个告密之风盛行、酷吏当道的黑暗时期,姚崇秉持公正,为众多蒙冤者昭雪,其正直之名逐渐传开。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举兵进犯河北,形势危急。

姚崇上书献策,思维缜密,论理精到,展现出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深得武则天赏识,破格升任夏官侍郎,后又位列宰相。在武周政权中,姚崇整顿国防、发展生产、繁荣文化,成为武周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

【然而,姚崇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贬黜外放。

但他不计个人得失,临行前仍以大局为重,举荐张柬之。神龙元年,姚崇参与神龙革命,助力李唐复辟。

但因对武则天的君臣之情而流泪,遭唐中宗不满,被贬出朝廷,历任多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清廉公正,深受百姓爱戴,“截镫留鞭”的典故便是百姓对他不舍与爱戴的见证。】

【唐睿宗即位后,姚崇再次被召回朝廷任宰相。他与宋璟携手辅政,革除前朝弊政,任人唯贤,整肃纲纪,使朝堂一度恢复贞观、永徽之风。

但此时太平公主权势滔天,妄图效仿武则天掌权,姚崇与宋璟上书“安储三策”,却因睿宗的糊涂和太平公主的阻挠,再次被贬。

唐玄宗即位后,一心振兴大唐。他深知姚崇的才干与远见,将其召回并委以重任。姚崇抓住时机,提出着名的“十事要说”,涵盖加强皇权、整顿吏治、关注民生等关键方面,为开元盛世制定了宏伟蓝图。唐玄宗欣然采纳,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开启了大唐的黄金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