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49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八)

春秋时期·鲁国曲阜

孔子看着天幕上李靖“弃隋归唐、以战功安天下”的事迹,捻须沉吟:“良将当择明主,李靖识李渊、李世民为可辅之君,终成大业,此乃‘知时’;归唐后南平北讨,却不恋权位,晚年少领兵,此乃‘知止’。‘知时知止’,堪称君子之德。”

一旁弟子问:“先生,李靖乃武将,却被归为‘文臣篇’,何也?”

孔子笑道:“他能总结兵法、改良阵法,以智谋辅国,非只凭勇力取胜——‘文武相济’,方是治国之要。若诸侯皆有此等臣子,何愁天下不安?”

秦朝·咸阳宫(秦始皇御书房)

秦始皇盯着天幕中李靖“率精骑三千夜袭定襄、奔袭阴山”的战绩,手指叩击案上竹简,沉声道:“以少胜多,奔袭千里,此等用兵之速、之勇,倒有几分蒙恬北击匈奴的影子。”

丞相李斯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李靖不仅善战,更能着书立说、传兵法于后世,此乃‘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我大秦虽一统六国,仍需如李靖这般‘能战、能守、能传法’的将领,方能镇住四方蛮夷。”

秦始皇目光扫过“陪葬昭陵”,冷哼一声:“唐太宗待功臣虽厚,却不如朕‘依法治国’——功臣若守规矩,自能保富贵;若敢逾越,即便有李靖之功,亦难逃律法制裁。”

汉朝·长安未央宫(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看着天幕上李靖“西破吐谷浑、开疆拓土”的记载,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激昂:“好一个‘开疆拓土’!昔年朕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拓河西、通西域,与李靖破吐谷浑、定突厥,何其相似!”

大将军卫青躬身道:“陛下,李靖之能,在于‘勇谋兼备’——夜袭定襄显其勇,总结兵法显其谋。

臣等领兵,亦当学其‘不恃勇、不废谋’,方能为大汉再拓疆土。”

汉武帝目光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笑道:“唐太宗列凌烟阁,是为表彰功臣;朕为卫青、霍去病筑祁连山、狼居胥山之祠,亦是此意。若有李靖这般臣子,朕必待之如卫、霍,让其名留青史!”

宋朝·开封皇宫(宋太祖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天幕中李靖“归唐后尽忠、晚年知进退”的事迹,手指摩挲着杯沿,缓缓道:“李靖功高却不骄,权重却不专,此等臣子,最是难得。”

宰相赵普躬身道:“陛下,李靖虽为武将,却被归为‘文臣篇’,正合我朝‘重文抑武’之意——武将若能学李靖‘文武兼备、知进退’,便不会有‘恃功乱政’之患。”

宋太祖目光扫过“《李靖兵法》”,沉吟道:“兵法可传,却需‘可控’。着令枢密院将《李靖兵法》抄录,择其‘治军、守疆’之要,颁给边将研习——只许用其保境安民,不许用其恃强犯上。”

天幕继续【#群星璀璨之文臣篇#大唐#萧瑀】

【萧瑀(575年-648年)

萧瑀,字时文,出身南朝梁皇室(梁武帝萧衍后代,隋炀帝萧杨广表兄弟),隋末唐初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着称。

出身兰陵萧氏,父亲是南朝梁明帝萧岿。初仕隋朝,历任内史侍郎、河池郡守等职,因得罪权臣被排挤出京;隋末天下大乱时,率部归附李渊,入唐为官。

归唐后深受李渊、李世民信任,历任内史令(宰相职)、尚书左仆射等要职,多次在朝堂上直言进谏,即便触怒太宗也不改其志。】

【贞观十七年(643年),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九位;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贞褊”(“贞”赞其忠直,“褊”指其性格刚直近苛)。

萧瑀一生历经高祖、太宗两朝,多次因直言劝谏与皇帝、同僚产生分歧,甚至多次被罢相,但始终坚持原则,太宗曾评价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作为前朝皇室后裔,他无派系依附,仅以国事为重,是唐初平衡朝堂势力的重要角色。

精通经史,重视典章制度,曾参与修订唐初律法与礼仪,为唐朝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唐,贞观年间

萧瑀端坐于书案前,见天幕细数自己“直言敢谏、多次罢相仍守原则”的履历,枯瘦的手指轻叩案上《礼记》,眼神却依旧锐利:“老夫一生所求,不过‘守道’二字——君王有过当谏,朝堂有弊当纠,罢相何惧,贬谪何忧?”

待看到太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评价,他紧绷的嘴角稍缓,对侍立一旁的儿子道:“陛下知我,故能容我刚直。但你们需记,‘直’不可过苛,‘谏’需有分寸——天幕提谥号‘贞褊’,便是警示我性格近苛之失,后辈当引以为戒。”

当“陪葬昭陵”四字浮现,萧瑀起身对着皇宫方向躬身长揖,声音微颤:“能伴先帝与陛下陵侧,是老夫之幸。

唯愿大唐律法永明,礼仪不废,老夫此生修订典章之功,便不算白费。”

春秋时期·鲁国曲阜(孔子府中)

孔子看着天幕上萧瑀“屡谏不辍、罢相仍守原则”的事迹,放下手中木简,长叹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萧瑀却能在盛世仍敢‘危言’,即便触怒君主亦不改其志,此乃‘忠臣之勇’,更是‘君子之守’。”

一旁弟子问:“先生,萧瑀出身前朝皇室,却能为唐朝尽忠,何也?”

孔子捻须笑道:“他所忠者,非一家一姓,而是‘礼法’‘国事’——见唐朝能兴律法、重典章,便以毕生之力辅之,此乃‘择道而事’,而非‘择君而事’,境界更高一层。若春秋诸侯之臣皆如此,天下何愁不治?”

秦朝·咸阳宫(秦始皇御书房)

秦始皇盯着天幕中萧瑀“参与修订唐初律法、重视典章”的记载,手指摩挲着案上秦律竹简,沉声道:“治天下需靠律法,萧瑀能定礼仪、修律法,倒有几分李斯修订秦律的用处。”

丞相李斯躬身道:“陛下明鉴。萧瑀虽刚直,却懂‘律法为治国根本’——他无派系依附,仅以国事为重,恰如大秦‘以法为纲,不徇私情’之旨。

若我大秦臣子皆能如他这般,专注典章、不结党羽,律法必能更行天下。”

秦始皇目光扫过“多次触怒太宗仍被重用”,冷哼一声:“唐宗容其‘苛直’,是为博‘纳谏’之名。我大秦律法之下,臣子当‘守职而谏’,若因‘直’而乱朝堂秩序,即便有修法之功,亦需依律惩戒——不可学唐宗纵容‘苛直’之失。”

汉朝·长安未央宫(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看着天幕上萧瑀“无派系、平衡朝堂势力”的描述,指尖轻敲御座扶手,若有所思:“朕朝堂之上,卫青、霍去病掌军,公孙弘、主父偃掌政,派系隐现。萧瑀这般无党无派、唯国事是从的臣子,倒能解朝堂制衡之难。”

御史大夫张汤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萧瑀精通经史、修订律法,恰如臣掌刑狱、整肃法令之责。

且他‘直言敢谏’,能补君主之失——昔年汲黯敢谏,陛下容之;若有萧瑀这般‘敢谏且能定法’的臣子,大汉律法与朝堂秩序,必能更上一层。”

汉武帝目光落在“凌烟阁第九位”,笑道:“唐太宗列凌烟阁表彰功臣,朕亦当赏罚分明。若有萧瑀这般‘忠直且有实功’的臣子,朕不仅让他位列朝堂,更会将其功绩刻入甘泉宫壁,让其名传后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