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45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四)

明朝·应天府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身旁刘伯温侍立。看到天幕中房玄龄“出身官宦、中进士入仕”,朱元璋冷哼一声:“隋朝科举虽有可取之处,但也难免滋生世家子弟垄断官场之弊。我朝科举取士,便是要打破门第,选拔真正寒门贤才。”

待读到“参与玄武门之变”,他眼神一沉,对刘伯温道:“皇子争储乃国之大忌,李世民虽有治国之才,但兄弟相残终究非正道。我朝需早立储君、严明礼制,绝不能重蹈唐朝覆辙。”

刘伯温则补充道:“不过房相在贞观年间定制度、选贤能,其治国之智仍值得借鉴,尤其是‘分权制衡’,可防权臣专权。”

秦末·关中

刘邦正与萧何、张良在营帐中商议如何突破秦军防线,天幕骤然亮起,房玄龄的生平缓缓展开。

看到“房玄龄出身官宦,却弃隋投唐,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时,刘邦拍腿笑道:“这房玄龄倒有几分眼光!晓得良禽择木而栖,不像那秦二世身边的奸臣,只知谄媚误国。”

萧何则盯着“网罗人才,推荐杜如晦、张亮”的记载,捋须点头:“治国先得聚才,这房相深谙此道。

咱们如今正缺能臣,往后也得学他这般,四处寻访贤才,才能成大事。”

张良却目光凝重地看向“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轻声道:“兄弟相残终究是憾事,往后若真能定天下,需早定礼制,避免这般血光。”

汉初·长安

汉文帝刘恒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在宣室殿议事,见天幕浮现房玄龄事迹,皆停下交谈。

读到“完善三省六部制,重视吏治,为贞观之治奠基”时,刘恒感叹道:“秦朝亡于苛政,我朝虽推行休养生息,但官制仍有疏漏。这房相‘分权制衡’的法子,倒能借鉴来规范朝堂,免得权臣专权。”

陈平则对“监修国史、编撰典籍”的内容颇为认同,躬身道:“史书可鉴古今,典籍能传文脉。我朝也该组织人力整理前朝史书,让后世知晓兴衰得失,房相此举,实乃远见。”

周勃性格耿直,盯着“病重仍谏征高句丽”,沉声赞道:“身为臣子,敢在病重时直言进谏,这份忠肝义胆,值得满朝文武学习!”

天幕依旧继续搞他那个随机破画面,最终定格在了又一位老者身上【#怼天怼地怼空气,千古第一喷子!】

唐朝,李世民嘴角一抽,他好像知道说的是谁了,不由自主的悄悄看了一眼某人。

天幕也不卖关子,直接用萝莉音介绍道“没错,他就是你们想的那个人,千古第一喷子,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直言敢谏着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者。

曾先后向唐太宗进谏200余次,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多个领域,即使触怒皇帝也坚持己见,其谏言多被太宗采纳,为贞观年间的清明政治奠定基础。】

【辅佐参与编撰《隋书》《群书治要》等重要典籍,主张“居安思危”“轻徭薄赋”“任人唯贤”,其政治理念成为唐太宗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

唐太宗将其比作“镜子”,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去世后,太宗感叹“朕亡一镜矣”。】

唐朝·长安太极宫

天幕萝莉音落下时,御座上的李世民先是一僵,随即无奈地揉了揉眉心,眼角余光瞥向阶下侍立的魏征——这位刚因“谏阻封禅”与他争辩半宿的大臣,此刻正垂着手,脸上竟无半分被称作“喷子”的窘迫,反带着几分“所言非虚”的坦然。

魏征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天幕称臣‘怼天怼地’,虽言辞戏谑,却也点出臣进谏之本心。

臣所求非逞口舌之快,只为陛下明得失、社稷固根基。若因直言能护贞观太平,便是被称作‘喷子’,臣亦无悔。”

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忍俊不禁,低声对杜如晦道:“玄成兄这性子,倒真配得上这‘千古第一’的名号。也亏得陛下有容人之量,换作旁人,怕是早容不下这般直谏了。”

杜如晦颔首,目光扫过殿中百官:“正是陛下与魏大人这般‘君臣相得’,才有今日贞观气象,天幕此言,也算公允。”

明朝·应天府御书房

朱元璋听到“千古第一喷子”的名号,先是愣了愣,随即拍案大笑:“好一个‘喷子’!这魏征倒真是个硬骨头,敢跟皇帝叫板两百多次,比我朝那些畏首畏尾的言官强多了!”

刘伯温却眉头微蹙,上前道:“陛下,魏征之‘喷’,贵在有理有据,非为怼而怼。他谏言‘居安思危’‘轻徭薄赋’,恰与我朝‘休养生息’之策相合。若言官皆能如他这般,以国事为重,而非空发议论,便是社稷之福。”

朱元璋收敛笑意,沉吟道:“你说得在理。朕虽不喜臣子顶撞,但更怕没人敢说真话。往后我朝言官,便该以魏征为榜样——只要说得对,哪怕逆着朕的心意,朕也容得!”{呵呵,我不信}

秦末·关中军营

刘邦听完天幕介绍,摸着下巴笑道:“这魏征有点意思!敢跟皇帝硬刚两百多次,比樊哙还猛!要是咱手下有这么个敢说真话的人,也能少走些弯路。”

萧何放下手中竹简,正色道:“沛公所言极是。魏征‘任人唯贤’‘轻徭薄赋’的主张,正是眼下咱们该学的。如今关中初定,百姓困苦,若能效仿其理念,安抚民心、广纳贤才,何愁天下不定?”

张良则望着天幕,轻声叹道:“只可惜,这般直臣需遇明主。唐太宗能容魏征,是其福气;若遇昏君,怕是早已身首异处。往后沛公若得天下,需学太宗之量,方能留住这般贤才。”刘邦连连点头:“子房说得对!咱要是当了皇帝,肯定不杀敢说真话的人!”

汉初·长安宣室殿

汉文帝刘恒听完,轻轻抚着案上《道德经》,感叹道:“魏征‘居安思危’之言,正是朕当下该警醒的。如今天下初定,百姓虽渐富足,但绝不可懈怠。若能如他所言,常念百姓疾苦,方能保汉室长久。”

陈平躬身道:“陛下圣明。魏征不仅敢谏,更懂治国——他参与编撰典籍、总结历史,与臣等提议整理前朝史书的想法不谋而合。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这正是魏征的远见之处。”

周勃性子耿直,忍不住握拳赞道:“最难得的是他‘病重仍敢谏’!身为臣子,若都有这份忠肝义胆,何惧朝堂有弊、天下不稳?朕当令满朝文武效仿魏征,以国事为重,莫要惜命避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