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31章 千古第一阳谋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131章 千古第一阳谋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西汉·长安宫(汉武帝中期,卫子夫为后时)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卫子夫册封皇后”“卫青霍去病立功”的内容,嘴角不自觉勾起笑意,语气带着骄傲:“皇后恭谨持重,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扬我大汉国威——这便是朕选贤任能的结果!”

卫子夫身着皇后朝服,立于一旁,眼眶微湿:“陛下信任,臣妾方能尽心;弟弟与外甥也只是尽忠报国,不敢居功。只是天幕提及‘巫蛊之祸’……”

刘彻脸色一沉,握住卫子夫的手:“皇后勿忧!朕会严防奸人作祟,护你与太子周全,绝不让天幕所言的悲剧发生!”此时的他,尚对未来充满掌控欲,未曾想多年后会因猜忌酿成大祸。

西汉·长安宫(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后)

汉武帝刘彻坐在空荡荡的长乐宫,看着天幕上“卫子夫自杀”“太子身亡”的内容,老泪纵横,手中的拐杖重重砸在地上:“朕错了……朕不该信江充谗言,不该逼死皇后与太子……”

身旁宦官低声劝慰,刘彻却摇着头,声音嘶哑:“天幕早早就警示过,可朕被猜忌蒙蔽了双眼!皇后陪朕三十八年,太子本是栋梁之材,都毁在朕手里啊!”

明朝·北京宫(明成祖时期)

明成祖朱棣手持奏折,目光落在天幕“卫子夫治理后宫三十八年”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内容上,指尖轻轻敲击案面,语气带着赞许:“卫子夫以歌女之身稳坐后位,凭的是恭谨贤德;卫青、霍去病出身寒微却成国之柱石,靠的是赫赫战功——这便是‘任人唯贤,不分出身’的道理!”

身旁的解缙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汉武用此二人,既固了后宫,又强了边疆;陛下重用三杨、郑和,北征蒙古、南修大典,亦是这般‘选贤与能’的胸襟。”

朱棣颔首,目光转向北方,语气沉毅:“只是汉武晚年猜忌,逼死皇后太子,此乃前车之鉴!朕登基以来,虽重典治国,却也知‘信任’二字的重要。

传朕旨意,令后宫效仿卫子夫恭谨持重,严禁干政;令诸将以卫青、霍去病为表率,忠勇报国——朕绝不让‘巫蛊之祸’那样的猜忌乱了大明根基!”

【天幕依旧进行着它的盘点,#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

在前面的朝代都好奇这个千古第一阳谋指的是什么?也包括汉初时期。

而在西汉中后期等朝代都知道这个千古第一阳谋指的是什么,那便是“推恩令”

【公元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上书并提出这一政策,后被汉武帝所采纳。

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其核心在于它利用分封制的规则漏洞,让诸侯从“反对者”变成“受益者”,使削弱诸侯的目标在合法、自愿的过程中必然实现,对手完全无法破解。

其次“阳谋”的关键逻辑可拆解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合理且合法的运用规则,无法拒绝:推恩令以“仁孝”为名,规定诸侯的封地不仅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也能分得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土地归属中央管辖)。

这符合古代“诸子均分”的伦理,诸侯若反对,反而会引发自己儿子们的不满,陷入“内部分裂”,只能被动接受。】

【第二点,目标隐蔽,温水煮青蛙:它不直接剥夺诸侯封地,而是通过“拆分”削弱实力——原本一个统一的大诸侯国,几代后会被拆成多个小列侯国,力量分散,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这个过程缓慢且“合法”,诸侯直到实力瓦解都难以找到反抗的正当理由。

第三点,借力打力,瓦解内部:推恩令把中央与诸侯的矛盾,转化为诸侯家族内部的“利益分配矛盾”。

诸侯的非嫡长子从“无继承权”变为“有封地”,成为推恩令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会主动维护这一政策,诸侯即便想反抗,也会被自家儿子掣肘,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相比“削藩令”(直接剥夺封地,易引发叛乱,如晁错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完全不依赖强制武力,而是用制度设计让对手“自断臂膀”,全程光明正大却无懈可击,因此被公认为古代顶级阳谋。】

秦朝·咸阳宫(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嬴政手指按在御案上的《秦律》竹简,看着天幕上“推恩令拆分诸侯”的内容,语气带着几分不屑:“朕废分封、行郡县,早已杜绝诸侯割据之患。这推恩令虽精妙,却仍是‘分封制下的权宜之计’,不如郡县制彻底!”

李斯躬身道:“陛下圣明。推恩令虽能削弱诸侯,却仍保留分封之制;郡县制直接由中央派官治理,无诸侯之患。

但推恩令‘借力打力’的思路,仍可借鉴——将来若有地方势力异动,可借百姓、官吏之力瓦解,避免强行镇压生乱。”

秦始皇颔首,目光锐利如刀:“传朕旨意,令廷尉将推恩令的逻辑作为‘反面教材’编入《秦律》,警示后世:分封制终有隐患,唯有郡县制才能保大秦万世一统!”

西汉·长安宫(汉高祖刘邦时期)

汉高祖刘邦握着斩蛇剑的剑柄,看着天幕上“推恩令化解诸侯之患”的内容,眉头紧锁:“朕刚分封异姓王,又封同姓王,正担心他们将来叛乱。这推恩令竟能让诸侯自断臂膀,比朕亲征平叛省力多了!”

萧何躬身道:“陛下,如今韩信、彭越等异姓王虽已除,但同姓王如吴王、楚王等势力渐长。推恩令以‘仁孝’为名,让诸王之子均分封地,既合陛下‘体恤宗室’之名,又能拆大王国为小侯国,实在是‘削藩于无形’。”

刘邦眼中闪过精光:“可惜主父偃与汉武不在当下!令史官将推恩令详细记录,传于后世子孙——若将来同姓王敢叛乱,便用此法削弱,免动刀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