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85章 盘点十大被低估的皇帝

【#盘点那些被低估的皇帝#前十名,第十名,西汉——刘盈】

【刘盈(汉惠帝)常被认为是西汉历史上“被低估”的皇帝,这一评价主要源于他的执政贡献被掩盖在母亲吕雉的强势光环下,以及史书记载对其“仁弱”形象的侧重。

刘盈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刘邦时期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促进了经济恢复。

例如,他将赋税从“十五税一”进一步调整为“三十税一”,这一政策后来成为西汉的定制,对汉初国力提升至关重要。

他废除了秦朝遗留的“挟书律”(禁止民间藏书),允许民间恢复文化典籍的传播,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和儒学复兴奠定了基础;同时减轻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

【吕雉作为太后,在刘盈执政后期实际掌控政权,历史记载中更多突出她的政治手腕(甚至残酷性),而刘盈的决策往往被视为太后意志的体现。

但实际上,刘盈在位期间的多项惠民政策,更多源于他本人“仁厚”的性格,而非单纯的被动执行。

例如,他曾试图保护兄长刘如意、反对母亲迫害戚夫人,虽未完全成功,却体现了他与吕雉在执政理念上的差异。】

史书记载刘盈因目睹吕雉的残酷手段而“抑郁早逝”,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的印象。

但这种“仁弱”本质上是对暴政的排斥,在汉初需要稳定的背景下,恰恰是维持社会平和的重要特质。

他的早逝(23岁去世,在位仅7年)也导致其执政成果未能充分显现,进一步影响了后世对他的评价。

综上,刘盈的执政举措为西汉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关键过渡,但其贡献因历史记载的侧重和执政时间短暂而被低估,本质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统治者。】

汉朝,吕雉和刘邦叹了口气,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像我呢。

唐,李世民捻着胡须看罢,忽然笑出声:“这汉惠帝,倒像个被圈养的良驹。若给他些驰骋的余地,未必不能成气候。”

长孙皇后轻声道:“陛下忘了?当年建成、元吉之事,若非陛下果决,我李家江山怕是也要走汉初的弯路。

只是……仁厚本非错,错在身处狼环虎伺之地啊。”李世民默然片刻,提笔在奏疏旁批注:“治世需刚柔相济,过柔则权移,过刚则政暴。”

宋,赵匡胤将卷宗拍在案上,眉头紧锁:“这小子,守不住权柄,倒把民心护得紧。三十税一、废挟书律,件件都是安天下的事。”

赵普躬身道:“陛下,惠帝输在‘仁’而无‘威’。太后专权如堤坝溃口,他只知堵,不知疏。”赵匡胤忽然起身,指着殿外:“朕杯酒释兵权,不是比他狠,是比他懂——权柄这东西,攥不紧会丢,攥太死会裂。他啊,差了点火候。”

明,朱元璋粗声粗气地哼了一声:“妇人干政,祸根早在他这儿就埋下了!若换作朕,吕雉敢动宗室一根汗毛?早把吕家连根拔了!”

马皇后劝道:“陛下息怒。惠帝虽软,可他减税、废苛法,百姓是念他好的。天下刚定,有时‘柔’比‘刚’管用。”

朱元璋瞪了瞪眼,又拿起卷宗:“话是这么说……可皇帝当到这份上,连自个儿兄弟都护不住,窝囊!”

【#盘点那些被低估的皇帝#前十名,第九名名,东晋——司马绍】

【司马绍作为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常被认为是被低估的君主,这一评价源于他在位时间极短(仅3年),且东晋整体偏安的历史背景掩盖了其个人能力,但其执政表现实则展现出远超时人预期的格局与手腕。

司马绍继位时,东晋刚建立不久,王敦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第二次叛乱,兵临建康,皇权岌岌可危。

面对权臣逼宫,他表面隐忍,暗中联络忠臣、部署兵力,最终趁王敦病重,果断下令平叛,迅速平定叛乱余党,成功遏制了门阀士族对皇权的过度侵蚀,避免了东晋初年的覆亡危机。】

【他自幼聪慧,曾以“日近长安远”的典故展现对时局的敏锐(《世说新语》载),继位后更能清晰认识到东晋面临的内忧(门阀专权)外患(北方胡族)。

平叛后,他并未一味打压门阀,而是通过平衡王氏、庾氏等士族势力,暂时稳定了内部政治格局,为东晋政权的巩固争取了时间。】

【在位时间过短:27岁去世,执政仅3年,许多政策未能充分展开,难以形成显着的历史功绩标签(如“盛世”“改革”)。

东晋长期偏安江南、皇权受制于门阀,后人往往将焦点放在淝水之战等标志**件或谢安等名臣身上,忽略了司马绍在政权初创期的关键作用。

史书多强调其平叛之功,却较少深入其治国思路,导致其“中兴之君”的潜力未被充分认知。

综上,司马绍以短暂的执政生涯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为东晋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其贡献因时运和历史背景被低估,实为东晋初年一位被忽视的有为之君。】

武则天放下奏疏,指尖轻叩案几:“三日平叛,借力打力——这手段,倒有几分意思。偏安江南又如何?能在门阀牙缝里夺回皇权,比那些守着万里江山却坐看权臣做大的皇帝强多了。”

狄仁杰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司马绍之智,在于知‘忍’更知‘断’。只可惜天不假年,否则东晋未必只是偏安。”武则天挑眉:“天不假年?自古成大事者,哪能全靠天?他至少没让东晋断在自己手里,这就比多数亡国之君强。”

朱棣将奏折往案上一摔,眼中却带赞许:“好个‘日近长安远’!这小子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啥。王敦那老狐狸,换作是朕,也得先稳住再下手。”

姚广孝道:“陛下,司马绍最难得的是‘识时务’。东晋门阀盘根错节,硬拼只会两败俱伤,他用制衡之术暂安内部,实为明智。”朱棣哼道:“可惜命太短!不然,说不定能让司马家的江山再硬气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