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79章 盘点四大美女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79章 盘点四大美女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天幕仍然,几个大字覆盖原来的画面【#盘点四大美女#沉鱼#落燕#闭月#羞花】

【第一位,沉鱼——西施,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又称其“西子”。

西施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越王勾践为复仇雪耻,采纳大臣文种“伐吴九术”,其中有“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范蠡在苎萝山下找到西施,对其进行通音律、精舞蹈、知礼仪等培训。】

【学成后,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她凭借美貌与才艺深得夫差宠爱,夫差为博其欢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致使吴国国力渐衰。

西施还在吴国宫廷中巧妙周旋,挑拨夫差与伍子胥等忠臣之间的关系,并暗中传递吴**情,最终助力越国打败吴国。

吴国灭亡后,西施的结局说法不一,影响较大的是西施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有说法称越王夫人恐其魅惑勾践,将其沉湖。

从柔弱山村女子到肩负复国重任的吴宫妃,巨大的角色反差和戏剧性冲突,使其家国情怀尤为可贵,她的坚韧与隐忍也激励着后世。

历史上对西施的评价十分正面,她扭转了“红颜祸水”的刻板叙事,成为人们偏爱的历史人物。】

【西施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题材,催生出一大批文学戏剧影视作品。

“沉鱼之容”“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等成语和典故流传至今。

有名菜“西施豆腐”,贝壳“西施舌”,香榧上的气口称“西施眼”等,很多与西施相关的内容已融入寻常风物、百姓生活。】

【西施最具代表性的典故非沉鱼之容不可。传说她出身贫寒,自幼在苎萝江边浣纱为生。每当她在江边浣纱时,清澈的江水倒映出她娇美的身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美貌,竟忘记了游动,渐渐沉入水底。后人便以“沉鱼”作为西施美貌的代称,也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典故之一。】

【春秋·范蠡】立于苎萝江畔,望着浣纱石上残留的水痕,指尖轻捻岸边细沙,喃喃自语:\"苎萝女浣纱时,鱼沉水底非虚言。昔日教她舞步,原是为家国计,却不知这副容光,竟能让江鱼失魂。如今吴宫烟灭,泛湖而去的,何止是两个人,怕是还有这乱世里难得的几分纯粹。\"

【战国·庄周】在濮水边垂钓,听闻东施效颦的传闻,放下鱼竿抚掌而笑:\"西施捧心,非为悦人,乃心痛使然。丑女效之,失其本真,美在自然,而非强作姿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浣纱女的愁容,原是比刻意模仿的眉蹙更动人啊。\"

【西汉·司马迁】灯下着《史记》,写到吴越争霸处,笔锋微顿。案头竹简上\"范蠡\"二字墨迹未干,他轻叹:\"越破吴,西施功不可没,然史书未载其终。

或言沉湖,或言泛湖,这般女子,生于乱世,美貌成刃,终究是难寻归途。倒是那'沉鱼'之说,让千百年后,仍有人记着苎萝村的浣纱声。\"

【唐·李白】醉卧船头,望着江心月影,忽拍舷而歌:\"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浣纱古石在。一朝入吴苑,舞袖拂尘埃。鱼沉何足怪,倾城是祸胎?不如随鸱夷,五湖归去来!\"歌罢掷杯入水,笑问月影:\"西子若见我,肯共醉这一江月否?\"

【宋·苏轼】在杭州西湖边踱步,见断桥残雪映着湖水,忽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身旁随从问:\"大人,这西湖与西施,何相似?\"他抚须笑道:\"都是天成之美。苎萝江的鱼为她沉,西湖的月为她明,千年之后,人们记着的,原是那份不拘于形的风华。\"

【明·冯梦龙】案头正校《东周列国志》,读到西施入吴处,提笔批注:\"红颜非祸水,乱世出巾帼。夫差因色误国,非西施之过;勾践借美复国,显西施之智。那沉鱼的传说,原是百姓怜她、敬她,才给了这天地都为之失色的注脚。\"

【盘点四大美女,第二位落雁——王昭君,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汉元帝时,王昭君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为宫女。传说她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画丑而无缘得到元帝临幸。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于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其生下一子伊屠智牙师。】

【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其长子雕陶莫皋继位,王昭君上书朝廷请求回归汉朝,但汉成帝要求她顺从匈奴习俗,于是她又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生下两个女儿,长女须卜居次,小女儿当于居次。

王昭君出塞后,汉匈之间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边境地区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她将中原的织锦技艺、农耕文明等传播到匈奴,同时也让匈奴文化对中原有所影响,增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人物评价:“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西汉·王昭君】立于出塞的驼队中,朔风扬起鬓边红缨,手中琵琶弦微颤。

望着渐远的长安城楼,她抬手按住翻飞的衣角,轻声自语:\"画师笔下误,却误出个天下安。毛延寿纵有千般错,这和亲路,是我自己选的。\"风吹动琵琶声,她忽然笑了,\"匈奴的草原有多大?该比掖庭的宫墙,能装下更多日月吧。\"

【西汉·汉元帝】对着昭君临行前的画像,又翻出画师毛延寿的罪证,指尖在画像上抚过,长叹:\"朕竟不知宫中有此绝色。悔吗?悔误了她青春,却幸保了边地安宁。\"身旁宦官欲言毛延寿之罪,元帝摆手:\"罢了,若非画师欺瞒,何来这'宁胡阏氏'?她若留在宫中,不过是三千佳丽中一人,去了匈奴,却是两国的日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