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75章 曹魏最后的风骨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75章 曹魏最后的风骨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宋·临安·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忽然瞥见案上天幕残卷,“孙策”二字入眼,猛地将酒坛砸在地上。

碎片溅起时,他已拔剑起舞,剑光里晃出当年金主亮南侵时,自己率五十骑闯金营擒叛徒的模样。

“好个小霸王!”他长啸一声,剑指北方,“以数百人定江东,以二十六岁成霸业,这般人物,才配叫英雄!”

夫人在旁劝道:“官人又醉了。”

“我没醉!”辛弃疾收剑,指着天幕上“英年早逝”四字,眼眶通红,“他若生在此时,何愁金人不灭?何愁中原不复?”

他想起自己从山东南归时,带着数千义军,却终究困在江南的小楼里,空有一身力气,只能“醉里挑灯看剑”。

“孙策啊孙策,”他抚着剑刃,声音哽咽,“你死得太早,我却活得太闲……”酒气混着泪水淌下来,滴在剑上,像极了江东战场上,少年霸王溅起的血。

明·应天·朱元璋

暖阁里,朱元璋听着谋士读孙策事迹,忽然拍案:“这小子,比陈友谅那蠢货会打仗!”

马皇后笑道:“陛下又拿陈友谅比古人了。”

“不是比,是他确实不如。”朱元璋起身,踱到地图前,指着江东道,“孙策渡江时才多少人?数百!陈友谅坐拥江西湖广,却被我困在鄱阳湖,蠢!”

他想起自己从濠州起兵,也是凭着一股子狠劲,才打下滁州、和州,一步步吞了天下。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神锐利,“杀许贡却不防其门客,这就是他的蠢了。”当年他杀小明王,斩尽潜在威胁,才坐稳了江山。“成大事者,既要猛如虎,也要细如发,他差了最后一步。”

说罢,他命人取来笔墨,在“临终托孤”处写下:“知弟莫若兄,识人亦是本事。”写完掷笔,望着窗外应天城的轮廓,忽然笑了——这天下,从来都是给既敢拼、又会算的人留着的。

天幕继续【#曹魏最后的风骨#曹髦】

【朕乃大魏天子,他胆敢呼来唤去,犹如使唤奴仆一般,朕安能忍受这般屈辱。

朕意已决,死又何惧!

朕乃大魏天子,尔等闯进宫来,莫非要造反不成?

匹夫怎敢无礼?成济,汝还等什么?直接一枪刺进了曹髦的胸口。】

唐·长安·李世民

太极殿内,李世民听着内侍复述曹髦事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良久才道:“这孩子,有骨无谋。”

长孙无忌在旁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天子之怒当雷霆万钧,而非逞一时血气。”

“不然。”李世民摇头,目光扫过殿外朱红宫墙,“他的怒,是真的。”他想起当年玄武门之变,自己披甲持剑闯宫时的决绝,“可帝王之道,从来不是‘死又何惧’便能成事。曹髦若忍得片刻,暗中结纳大臣,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他拿起案上《汉书》,翻到“霍光废昌邑王”一页:“汉废帝二十七日被废,便是因行事孟浪。曹髦比他强在有胆气,却输在不知‘忍’字千金重。”

宋·汴梁·岳飞

帅帐中,岳飞正磨着沥泉枪,听闻曹髦结局,猛地将枪顿在地上,枪缨震颤。

“好一个‘死又何惧’!”他双目圆睁,想起靖康之耻后,自己率岳家军北进,多少次身陷绝境,靠的正是这股不怕死的劲。

岳云在旁低声道:“父亲,可曹髦终究失败了……”

“败了也比苟活强!”岳飞打断他,指着帐外练兵的士兵,“你看这些弟兄,哪个不是抱着必死之心抗金?曹髦身为天子,宁死不辱,这便是风骨!”

他忽然想起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催他班师时的无奈,喉间发紧,“若君皆如曹髦,何愁江山不固?只可惜……”

话未说完,他抄起枪,转身出帐,枪尖划破暮色:“操练!今日加练三个时辰——记住,就算死,也要站着死!”

清·北京·康熙

南书房里,康熙放下手中的《三国志》,看向张廷玉:“曹髦这一步,走得比崇祯烈,却比崇祯更傻。”

张廷玉躬身道:“陛下圣明。崇祯尚有南迁之选,曹髦却自投死路。”

“非也。”康熙起身,望着窗外飘落的雪,“他不是傻,是被司马家逼得没了退路。”少年时擒鳌拜的记忆涌上心头,“朕八岁登基,鳌拜专权时,朕何尝不想提刀杀了他?可那时若冲动,今日坐在这里的,就不是爱新觉罗了。”

他拿起朱笔,在曹髦事迹旁批道:“烈则烈矣,失于急。”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然古今帝王,能有此胆气者,十中无一。”放下笔时,烛火映着他眼底的复杂——他敬那份决绝,却更明白,帝王的战场,从不止于刀剑。

晋·建康·司马睿

偏安江南的宫殿里,司马睿听着臣下讲述曹髦之死,手中的酒杯“哐当”落地。

“放肆!”他厉声呵斥,脸色惨白,“一个亡国之君,也配称‘风骨’?”

王导在旁轻叹:“陛下息怒,曹髦虽败,其志可悯。”

“悯?”司马睿猛地站起,指着北方故土的方向,“他若知隐忍,何至于身死国灭?如今洛阳在胡人手中,朕在江南苟延残喘,靠的不是血气之勇,是‘忍’!”

他想起自己登基时,要拉着王导同坐御座的无奈,想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流言,声音发颤,“他死了倒干净,留下的烂摊子,还不是要后人收拾……”

殿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棂作响,像极了洛阳宫墙上,那声被枪尖刺穿的“朕乃天子”。

【曹髦(241年-260年),字彦士,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后,曹髦被拥立为帝,时年13岁。此时曹魏政权已被司马氏掌控,曹髦虽为天子,实则处于傀儡地位。

曹髦不甘受制于司马昭,公元260年,他率宫中宿卫、奴仆等数百人亲征司马昭,途中被司马昭的亲信成济刺杀,年仅19岁。临终前留下“朕乃大魏天子,尔等闯进宫来,莫非要造反不成?”等语,展现出作为君主的刚烈。

他以血气之勇反抗权臣,被后世视为曹魏最后的“风骨”,虽行事缺乏谋略、未能成功,但其反抗精神与对皇权尊严的维护,成为三国末期一段悲壮的注脚,同时,也彻底把司马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