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71章 李煜(二)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71章 李煜(二)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明,南京(明太祖朱元璋)

奉天殿的龙椅旁,朱元璋将李煜的词集扔在地上,对刘伯温道:“这等亡国之君,也配称‘帝’?他的词里有半分百姓疾苦吗?全是些‘雕栏玉砌’‘朱颜改’的酸话!”

刘伯温捡起书,轻声道:“陛下,他的词虽哀,却也道出了亡国之痛,后人读之,能知兴衰之理。”

朱元璋冷笑:“兴衰?他若真懂,就该整军经武,而非抱着笔墨哭哭啼啼!朕当年在皇觉寺当和尚时,可没闲心写什么‘离愁’——要活命,就得拿起刀枪!”

他望向殿外的禁军,语气铿锵:“这天下,是血拼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李煜?他就是个被江山宠坏的文人,死不足惜!”

汉,长安(汉武帝刘彻)

未央宫的竹简上,抄录着李煜的词句,刘彻读完,将竹简扔给卫青:“这南唐人,倒比项羽多些笔墨功夫。项羽乌江自刎,好歹算个英雄;他却在词里哭哭啼啼,连拔剑自刎的勇气都没有。”

卫青道:“陛下,他或许本就不该做皇帝。”

刘彻走到霍去病的画像前,手指叩击着案几:“帝王之道,要么开疆拓土,要么守成安民。他两样都做不到,只会写些靡靡之词——这等君主,亡国是迟早的事。”

他忽然笑了,“不过,‘剪不断,理还乱’这句,倒有几分意思。这天下事,本就如乱麻,光靠笔墨是理不清的,得靠刀兵,靠法度!”

【李煜成为南唐皇帝,主要与南唐的皇位继承顺序和当时的局势有关。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属于皇室核心成员,具备继承皇位的血缘基础。

李璟原本立长子李弘冀为太子,但李弘冀英年早逝,且其他几位兄长也多早亡,使得排行靠后的李煜在皇位继承顺序上得以靠前。

南唐当时国力已逐渐衰弱,面对北方北宋的压力,需要确定新的君主稳定政权。

李煜虽更倾心于文学艺术,并无强烈的政治野心,但在兄长们相继离世后,成为了合适的继位人选。

最终,李煜在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成为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南唐后主”。】

秦,也就是说这李煜一开始就不是按太子培养的,只是长子早逝,不得不论到他,但也是个可怜之人。

秦,咸阳(秦始皇嬴政)

咸阳宫的青铜鼎中炭火噼啪作响,秦始皇听完侍者转述的李煜身世,指尖在传国玉玺上重重一按,玉纹里的寒气仿佛浸透了指尖。

“可怜?”他喉间滚出一声低沉的笑,震得案上的竹简微微发颤,“六国的君主哪个不可怜?可他们守不住祖宗基业,就该被踏在脚下!”

李斯躬身道:“陛下,李煜本是文人,非治国之才,兄长早逝才让他坐上龙椅,确有几分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秦始皇猛地起身,玄色龙袍扫过案几,青铜灯盏晃出昏黄的光,“朕十三岁继位,吕不韦专权,嫪毐作乱,难道就‘身由己’了?”

他指向窗外咸阳城的万家灯火,“这天下,从来没有‘不得不’的君主!要么拿起剑守住江山,要么就该被推翻——他既无治国之能,又贪恋帝位不肯放手,亡国时写几句‘离愁’,就想博同情?”

他重新落座,指尖划过《吕氏春秋》中“乱莫大于无天子”的字句,语气冷硬如铁:“朕不管他是不是太子出身,做了君主,就得担起君主的本分。李煜的可怜,不是因为兄长早逝,是因为他握着江山,却只当自己是个词人。这等君主,秦法之下,当斩!”

清,北京(乾隆弘历)

养心殿的紫檀木案上,摊着《南唐二主词》的刻本,乾隆用朱笔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旁画了圈,对纪晓岚道:“这李煜,倒真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词人。

若他生在寻常官宦家,凭这才情,或许能在翰林院混个编修,偏偏投错了胎。”

纪晓岚笑道:“陛下圣明。他本非储君之才,只因兄长早逝才登大位,好比让丹青圣手去掌兵权,自然手忙脚乱。”

乾隆放下朱笔,望向窗外的昆明湖:“可他终究是皇帝。朕小时候听康熙爷说,‘坐龙椅的人,肚子里装的不能只有诗赋,得有江山社稷’。他倒好,国难当头还在写‘雕栏玉砌’,这不是可怜,是糊涂。”

他顿了顿,忽然想起自己编纂《四库全书》的心思,“不过话说回来,他的词能传三百年,也算没白活。比那些在位时碌碌无为、死后连名字都没人记得的君主,强些。”

隋,大兴(隋炀帝杨广)

紫微宫的龙舟模型在案上泛着光,杨广听完李煜的故事,拿起酒盏一饮而尽,酒液顺着胡须滴在龙纹锦袍上。“非储君出身?”他嗤笑一声,“朕当年也不是长子,可朕凭本事夺了太子位,他却只会等着兄长们死绝——这等没血性的,活该亡国!”

虞世基低声道:“陛下,李煜性情温厚,本就无心争位,与陛下的雄才大略不同。”

“温厚?”杨广猛地将酒盏砸在地上,碎片溅起,“做皇帝讲什么温厚?朕修大运河、征高句丽,哪样不是顶着骂名干的?他若真有几分刚气,要么拼死抗宋,要么干脆禅位自保,偏要占着皇位哭哭啼啼!”

他指着龙舟模型上的风帆,“这江山就像船,要么扬帆破浪,要么触礁沉没,哪有停在原地等死的道理?他的可怜,是自找的!”

三国·蜀,成都(刘禅)

蜀汉宫的葡萄架下,刘禅把玩着李煜词集的抄本,忽然笑出声:“这人跟朕倒有几分像,都不是一开始就该当皇帝的。”

身旁宦官道:“后主说笑了,陛下是昭烈帝嫡子,名正言顺。”

刘禅摇摇头,剥开一颗葡萄:“名正言顺又如何?诸葛亮丞相在时,朕乐得清闲;他不在了,朕想守住这蜀国,却连姜维都管不住。”

他看着“故国不堪回首”几字,忽然叹了口气,“李煜写‘雕栏玉砌’,朕也念着成都的锦官城。可念又有什么用?魏军打来时,朕降了,至少百姓少遭些兵灾。

他若学朕,或许还能多活几年,不用被赐毒酒。”说罢,他将葡萄扔进嘴里,酸甜的汁水漫过舌尖,倒像是尝出了几分李煜词里的滋味。

唐,长安(唐太宗李世民)

凌烟阁的功臣画像在烛火中晃动,李世民翻着李煜的词,对长孙无忌道:“他若生在贞观年间,做个学士倒也罢了,偏生在五代乱世,还做了君主。”

长孙无忌道:“乱世之中,君主当以雷霆手段安邦,李煜的文弱,本就是错。”

李世民合上词集,想起自己玄武门之变的往事:“他兄长早逝,他被动继位,这一点,他比朕幸运——朕当年是提着刀抢来的皇位。

可幸运不代表能坐稳,朕抢来皇位后,敢任用房玄龄、魏征,敢轻徭薄赋,他却只会躲在笔墨里。”

他望向窗外的长安城,“君主的本事,不在出身,在担当。他担不起南唐的江山,纵有千首好词,也不过是亡国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