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217章 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8)

隋·大兴城紫宸殿

隋文帝杨坚放下奏疏,手指轻叩案上苏秦事迹的简编,语气沉稳:“苏秦从穷困潦倒到佩六国相印,这份逆袭之功,足见其毅力;合纵抗秦,亦显其谋略。

可他晚年行反间计,看似为燕尽忠,实则是将‘权谋’看得太重,忘了‘君臣相得’的根本,落得身死下场,可惜可叹。”

尚书左仆射高颎躬身道:“陛下圣明。苏秦之能,当为臣子之鉴;苏秦之失,当为君臣之戒。

如今我大隋一统天下,正需臣子同心辅政,莫学苏秦游走列国、反复谋利;君主亦当广纳贤才、不忘旧功,莫学勾践器量狭小、自断臂膀。可将其事迹编入《隋书》,警示后世君臣,共保大隋长治久安。”

杨坚点头:“就依你。让天下人知道,我大隋用才,既重其能,更重其忠;待臣,既明边界,亦有容人之量。唯有君臣同心,方能让江山永固。”

天幕依旧【#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文臣篇#邹忌】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以善谏、有谋略着称,其一生核心围绕辅佐齐威王改革、推动齐国强盛展开。

邹忌出身并非贵族,早年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凭借对“琴理”与“治国之道”的巧妙类比(如“琴音调谐需君臣配合,治国亦需上下同心”),获齐威王赏识,被任命为相,开启政治生涯。

其最着名的事迹是“讽齐王纳谏”:他通过自身“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妻、妾、客因偏爱、畏惧、有求于己而说谎),类比齐王身边人因私、畏、求而隐瞒真相,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

齐威王采纳后,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各国皆朝于齐。】

【任齐相期间,邹忌主导多项改革,整顿吏治:严惩阿谀奉承、搜刮百姓的官吏(如烹杀弄虚作假的大夫),提拔政绩真实、体恤民生的官员(如赏赐勤政的即墨大夫),扭转齐国官场风气。

协助齐威王确立“霸主”地位,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虽未直接领兵,但通过谋略辅佐田忌、孙膑等将领,击败魏国,使齐国成为战国中期强国。】

【推动齐国建立更规范的官吏考核、民众进谏机制,为齐国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邹忌晚年因与将领田忌存在权力之争,曾设计排挤田忌(如诬陷田忌谋反),导致田忌被迫流亡楚国。

这一行为成为其生平争议点,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君臣、臣臣间的权力博弈。

关于其最终结局,史书记载较简略,仅知他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长期担任要职,最终善终,其政治遗产对后世齐国影响深远,“邹忌讽谏”也成为古代“进谏艺术”的经典范例。】

唐·大明宫紫宸殿

唐太宗李世民目光扫过天幕上邹忌的事迹,轻抚胡须,感慨道:

“邹忌以鼓琴言治国,足见其才思敏捷;讽齐王纳谏,更是让齐国政通人和。

朕常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邹忌此举,正是为君者所需的‘明镜’。”

谏议大夫魏征躬身行礼,应道:“陛下圣明。邹忌能以自身经历,让齐王察觉蔽端,实乃善谏之臣。

如今陛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贞观之治初显,更应效仿齐王,接纳忠言,莫让奸佞蒙蔽圣听。”

李世民微微颔首:“朕定当铭记。邹忌整顿吏治之举,亦值得朕借鉴。

为官者当以民为本,赏罚分明,方能保大唐昌盛。只是他晚年排挤田忌,此等行径不可取,同僚之间应和衷共济,莫要因私废公。”

魏征点头赞同:“陛下所言极是。当将邹忌事迹载于国史,让后世君臣知晓,善谏者可为朝堂之福,而因私弄权者,必为社稷之祸。”

北宋·大庆殿

宋仁宗赵祯看着天幕,若有所思:“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能虚心接纳,齐国才得以强盛。

朕身为天子,亦当如此,广纳忠言,莫让小人阻塞言路。”

宰相包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心怀天下,实乃百姓之福。

邹忌以小见大,巧妙进谏,臣等亦当效仿,直言陛下之失,助陛下成就太平盛世。”

赵祯微笑道:“包卿所言甚是。如今朝堂之上,朕期望众臣皆能如邹忌般,为社稷着想,莫要为一己私利,勾心斗角。

邹忌虽有排挤同僚之过,但他整顿吏治、辅佐齐国称霸,功不可没,朕当赏罚分明,取其长而避其短。”

包拯应道:“陛下英明。可将邹忌之事编入史册,让后世君王明白,纳谏与用人之道,关乎江山社稷之兴衰。”

西汉·未央宫宣室殿

汉武帝刘彻手指轻叩案上《战国策》抄本,目光落在天幕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片段,沉声道:

“齐威王纳邹忌之言而强,可见君主听谏之重。朕设刺史、举贤良,正是要广闻天下事,莫学昏君闭目塞听。”

丞相公孙弘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邹忌以‘比美’喻治国,巧而不佞,此乃进谏之智。

如今朝堂之上,董仲舒、主父偃等臣直言敢谏,正合邹忌之贤,陛下当善用之,以固大汉基业。”

刘彻颔首,又瞥向“邹忌排挤田忌”的内容,眉头微蹙:“然邹忌晚年争权,陷良将流亡,此乃其短。

朕用将如卫青、霍去病,必信而不疑,绝不让君臣相疑、臣臣相斗之事,坏我征伐匈奴之大计。”

明·紫禁城文华殿

明太祖朱元璋放下朱笔,目光锐利地扫过天幕,对身旁的刘基道:

“邹忌讽谏是忠,整顿吏治是能,可他排挤田忌,却是藏私。朕设六部、立锦衣卫,正是要防臣下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免得重蹈齐国臣子相斗的覆辙。”

刘基躬身应道:“陛下深谋远虑。邹忌能为齐国定考核、开言路,此乃治国良策,我朝可借鉴其法,完善科举选官、百姓上书之制,让贤才尽出、民情上达。”

朱元璋点头:“然邹忌‘善终’之故,在齐威王、宣王容其短。

朕用人,既重其才,更察其忠,若有像邹忌般有才无德、私念过重者,纵有大功,亦必严惩,绝不让其祸乱朝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