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209章 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会怎么样?

三国·许昌丞相府

曹操手抚案上《管子》竹简,目光落在天幕“晏子使楚”的片段,指尖轻叩案几,对郭嘉笑道:“晏平仲以口舌却强敌,比之苏秦、张仪的纵横之术,更显沉稳务实——既不失国体,又不激争端,这等‘辩而不躁’的本事,才是真谋士所为。”

郭嘉折扇轻摇,指着“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字句接话:“丞相常叹‘乱世需节俭以养兵’,晏子身为上大夫却躬行简朴,恰如丞相‘割发代首’严律己,这等表率之力,远胜千言诏令。只是那齐景公虽听其劝,却难改奢靡本性,倒不如丞相既能纳贤言,又能身体力行。”

曹操闻言大笑,又看向“君以民为天”的字句,神色渐沉:“齐失霸业,非无贤臣,乃君心摇摆耳。我若得天下,必学晏子‘以民为本’,更要学齐桓公‘放手任贤’,绝不让‘亲小人远贤臣’的旧事重演。”

唐·长安大明宫

李世民指着天幕中宴婴“劝谏景公轻徭薄赋”的内容,对房玄龄、杜如晦道:“朕登基之初,便效仿晏子‘薄赋敛、省徭役’,才有了如今的贞观气象。

你们看,晏子辅三朝而齐国稳,正如同你们二人辅佐朕——贤臣遇明君,方能成大事啊!”

房玄龄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晏子‘重礼却不僵化’,恰如我朝‘依律治国却兼听民意’;他弹劾梁丘据,又如魏徵直言进谏,都是为了社稷安稳。

只是晏子虽能平衡卿大夫专权,却难阻陈氏渐强,可见治国不仅要靠贤臣,更要定好制度,防患于未然。”

天幕继续【#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会怎样?】

明朝,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标题,开口道“这赵构若全力支持岳飞,北伐或许大有可为。岳飞乃当世名将,其岳家军战力非凡,若有充足支持,收复失地并非难事。”

朱元璋双手抱胸,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刘伯温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岳飞有勇有谋,且一心为国,若赵构能摒弃杂念,全力支持,先可夺回被金兵侵占的中原之地,再图恢复旧都。

但臣以为,即便北伐成功,仍需提防武将功高震主之患。当年宋朝便因重文轻武,才致使国力不振,如今若武将权力过大,也可能危及朝廷。”

朱元璋微微点头,沉思片刻道:“你说得有理。不过若赵构能善用岳飞,平衡各方势力,定好规矩,北伐成功后也能稳固江山。

只可惜历史上赵构昏庸,错失良机。”说罢,又将目光投向天幕,期待着后续的展现。

【(ps: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

结合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核心背景,即便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也难以实现“收复中原、直捣黄龙”的理想结局,更可能陷入“长期拉锯战拖垮南宋,或因内部矛盾提前崩溃”的困境,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无法逾越的现实短板。

军事层面:兵种劣势与后勤死局,北伐难破金军根基。

南宋的军事短板是“先天缺陷”,并非赵构“全力支持”就能弥补。

兵种差距无法逆转:金军以重装骑兵(“铁浮图”“拐子马”)为核心,机动性、冲击力远超南宋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且华北平原是骑兵天然战场,岳飞北伐深入后,军队易被金军迂回包抄(如郾城大捷后,岳飞仍需分兵防范粮道被断)。

即便岳飞能打赢局部胜仗,也无法彻底摧毁金军骑兵主力,北伐只会陷入“赢一时、耗全局”的拉锯——金军可依托黄河以北的基地反复补充兵力,南宋却需从江南长途调兵,损耗远大于金军。】

【后勤必然率先崩溃,北伐需从江南经淮河、黄河输送粮草,线路长达千里,且金军常用骑兵劫掠粮道(历史上金军多次袭扰南宋后勤)。

南宋初期因战乱人口锐减(仅为北宋的1\/3),财政收入本就匮乏,全力北伐会让军费开支飙升(如士兵粮饷、武器制造、运输成本),朝廷要么加重赋税引发民变(当时钟相、杨幺起义已爆发,会更快扩大),要么因粮断导致军队哗变,最终北伐军不战自溃。】

【政治层面,内部矛盾激化,朝廷先于战场失控。

赵构“全力支持”的前提,是压制主和派、放权给武将,但这会直接撕裂南宋统治根基。

主和派反扑与中枢内斗,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背后是江南士绅、官僚等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承担北伐的赋税与风险,即便赵构支持岳飞,他们仍会通过截留军饷、弹劾主战派、散布“北伐必败”谣言等方式阻挠,甚至可能勾结金军(历史上主和派本就有妥协倾向),导致朝廷政令混乱,前线与中枢脱节——岳飞即便有兵权,也会因后方掣肘难以施展。

武将权力失控的致命风险,南宋因“苗刘兵变”(赵构曾被武将软禁)对武将极度警惕,全力北伐需赋予岳飞“人事任免、财政支配、军事指挥”的绝对权力(如掌控淮西、京西等多支军队),这会触发“皇权对军权的猜忌”。

要么赵构因忌惮诛杀岳飞(即便支持北伐,皇权逻辑仍会让他防范“功高震主”),要么岳飞因兵权过重成为“唐末藩镇”,引发内部战乱——无论哪种,都会让南宋先从内部垮掉。】

【从国力层面来看,江南一隅的家底,撑不起长期北伐。

南宋的核心根基是“江南局部稳定”,全力北伐会彻底摧毁这一基础。

经济彻底破产:南宋财政主要依赖江南赋税,全力北伐的军费会让财政赤字急剧扩大,朝廷只能通过“增税、滥发纸币(会子)”转嫁危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民生凋敝——农民会因赋税过重大规模起义,江南的稳定局面被打破,南宋连“偏安”的根基都会丧失。】

【南宋若陷入北伐泥潭,除了金军的正面打击,西夏可能联合金军夹击(西夏与金本就有同盟关系),而北方的蒙古部落(虽当时未崛起,但已开始活跃)也可能趁虚南下,南宋会陷入“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绝境,大概率比历史上的1279年更早灭亡。

综上,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的理想结果,需要南宋具备“经济充裕、内部团结、军事碾压金军”三个前提,但这三个前提在当时均不成立。

对南宋而言,“有限抵御、偏安江南”是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而“全力北伐”本质是“以卵击石”,只会加速自身崩溃,而非改写历史。】

宋·开封皇宫(北宋仁宗时期)

赵祯眉头微蹙,看着天幕中“重文轻武致国力不振”的点评,对范仲淹道:“我朝虽重文治,却也需强武备。

岳飞之勇、岳家军之锐,若在我朝,当委以重任,再辅以良臣理财、整军,或可成事。可南宋初建,根基太浅。”

范仲淹轻叹:“陛下仁厚,却不知乱世与承平不同。仁宗朝有百年积累,尚可养兵;南宋刚失中原,人口、赋税锐减,全力北伐便是竭泽而渔。

且我朝‘将从中御’之制,本就防武将专权,赵构若放权给岳飞,恐重蹈唐末藩镇覆辙;若不放权,岳飞又难施展——此乃两难之局。”

赵祯默然,再看“民变”分析,低声道:“百姓安居乐业,方能支持北伐。若赋税过重,逼反百姓,即便收复中原,又有何用?”

元·大都皇宫

忽必烈指着天幕中“金军依托北方基地补充兵力”的论述,对伯颜道:“我蒙古大军当年灭金,先取辽东、断其退路,再以骑兵迂回包抄,方得成功。

南宋步兵深入北方,既无骑兵牵制,又无基地补给,如何与金军周旋?”

伯颜躬身:“大汗所言极是。我蒙古骑兵来去如风,劫掠粮道易如反掌。南宋后勤千里转运,本就是致命弱点。

即便岳飞能打赢几场胜仗,金军只需断其粮道,岳家军便不战自溃——此乃‘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忽必烈冷笑:“赵构若全力支持,不过是让南宋灭亡更快。我蒙古当年灭宋,正是借南宋内部不和、国力耗竭之机。若南宋陷入北伐泥潭,我军便可趁虚南下,何愁江南不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