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66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武将篇(五)

汉朝·汉武帝时期

卫青身披玄甲,立于未央宫前,望着天幕上侯君集的生平,眉头微蹙。他沉声道:

“侯君集有开国之功,却因私念毁誉,实在可叹。为将者,当知‘公’字为先——平定高昌本是为国开疆,怎可私吞财宝、纵容劫掠?

更不该因一己怨怼,行谋逆之事。我大汉将士戍守边疆,图的是护国安邦,而非谋私利、背君恩,若学他这般,便是辱没了身上铠甲。”

三国·蜀汉时期

诸葛亮羽扇轻摇,立于成都丞相府中,目光凝重地看着天幕。他长叹道:“侯君集之败,在于‘器量不足’。

太宗待他不薄,既赏其功,又容其过,可他却因一时受挫便心生怨怼,竟涉谋逆大罪。

为臣者,当有‘忍辱负重’之心,更该明‘君臣之分’——主公信任,便当以死相报;偶有过失,便当自省改过,而非铤而走险。若我蜀汉臣子皆学他这般,复兴汉室之路,又何从谈起?”

天幕继续介绍下一位大唐武将“张公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公瑾是唐初重要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核心贡献是辅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助力唐朝统一,病逝于贞观年间。

张公瑾最初效力于王世充,后归降唐朝,经徐茂公、尉迟恭推荐,被李世民引为心腹,参与谋划重要军事与政治事务。】

【张公瑾作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参与者,他在事变前坚定支持李世民,并率人控制宫门,阻止李建成、李元吉党羽救援,为事变成功奠定关键基础。

贞观年间,任代州都督,曾随李靖征讨东突厥,因功封邹国公(后追赠郯国公),是唐朝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

贞观六年(632年)病逝,年仅39岁,唐太宗为其举哀,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后将其画像列入凌烟阁,以表彰其开国与定策之功。】

汉朝·汉武帝时期

卫青凝视天幕上张公瑾的生平,玄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紧绷的眉头缓缓舒展。他抬手按在腰间佩剑上,沉声道:

“此人才是为将者的模样!弃暗投明而择明主,玄武门之变中守正门、阻乱党,是有勇有谋;征突厥、定边疆,是为国尽忠。”

他转头望向殿外操练的禁军,声音愈发铿锵:“更难得的是一生尽瘁,病逝于任上,未曾因功自傲、因权谋私。

我大汉将士当以他为镜——身披铠甲便要护国安邦,手握兵权更要恪守本心,如此方能不负君恩、不愧苍生!”

三国·蜀汉时期

诸葛亮收起羽扇,指尖轻轻敲击案上《出师表》草稿,目光从凝重转为赞许。他望向窗外蜀地的青山,轻声感叹:

“张公瑾之忠,可鉴日月。初投王世充而不随其昏乱,转投太宗便倾力辅佐,是识时务之俊杰;玄武门定策、突厥战场立功,是有真才实学的栋梁。”

贞观年间,代州都督府

张公瑾正伏案处理边疆防务文书,忽见天幕垂下,映出自己一生轨迹,手中狼毫顿在纸上。

初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字样时,他眸中闪过一丝错愕,待看到“玄武门守正门、征突厥封邹国公”的记述,又轻轻抚过案上兵符,唇角露出一抹释然的笑。

直至天幕显“贞观六年病逝,太宗举哀”,他收敛神色,起身望向北方边疆的方向,拱手沉声自语:

“能得明主信任,定策开国、戍守边疆,此生已无憾。唯愿身后大唐江山永固,突厥不再犯境,不负太宗知遇之恩,不负这身戎装!”

秦朝·始皇帝时期(咸阳宫)

蒙恬手持长戟立于殿阶,望着天幕上张公瑾的生平,玄色战甲在宫灯下发亮。他转头对身旁的蒙毅道:

“此人有识人之明、尽忠之勇!弃王世充而投明主,如良剑择鞘;玄武门阻乱党、征突厥安边疆,是将帅之才。”

始皇帝抚着御案上的竹简,目光沉毅:“为将者,当识时势、尽臣节。张公瑾一生无谋逆之心、无贪腐之过,病逝于任上,堪称忠良。秦之将士,亦当如此——守疆土、安百姓,方不负大秦天下!”

唐朝·玄宗时期(兴庆宫)

李白手持酒杯,望着天幕上张公瑾的事迹,仰头饮尽杯中酒,高声赞叹:“好一个‘定策开国、戍守边疆’!玄武门敢当重任,突厥前勇立战功,一生尽忠,至死无悔,这才是我大唐将士的风骨!”

张九龄立于一旁,手持笏板,神色庄重:“张公瑾之忠,当为后世臣子典范。太宗将其列入凌烟阁,正是为了彰显‘忠君报国’之道。今时大唐虽盛,仍需这般不谋私利、只念家国的臣子,方能保盛世长久。”

宋朝·仁宗时期(紫宸殿)

范仲淹望着天幕上张公瑾的生平,抚着胡须,目光中满是赞许:“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态!弃暗投明辅明主,守宫门定社稷,征突厥安边疆,一生所为皆为家国,无半分私念,可敬可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