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48章 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七)

明朝,洪武时期

南京皇宫,朱元璋盯着天幕上尉迟恭“归降李世民”“助登帝位”的情节,手指不自觉收紧。

他沉声道:“良将择主而事,尉迟恭归唐后能尽忠效力,也算难得。但‘恃功而骄’之戒,当为我朝武将警钟。”

一旁的徐达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武将若恃功自傲,易生祸乱,臣等必以敬德为戒,恪守本分。”

朱元璋点头,目光落在“陪葬昭陵”上:“君臣相知相守,死后同葬,此等情谊固然可贵,但我朝更需严明法度,无论功臣亲贵,皆不可逾越规矩。”

永乐时期,朱棣在北平燕王府看着天幕,对身边的姚广孝笑道:“尉迟恭在玄武门立下大功,助太宗登基,此等勇武与决断,倒有几分意思。”

姚广孝轻声道:“殿下,敬德虽勇,却能听太宗劝诫收敛心性,可见君主引导之重。

后世尊为门神,亦是因其‘守护’之责,殿下当以‘守护天下’为己任。”朱棣闻言,目光变得坚定,缓缓道:“先生所言极是。”

天幕继续【#群星璀璨之大唐文臣篇#大唐战神李靖】

【本来应该是放在武将里的,但李靖属于文武兼备的人,而且晚年较少领兵,故此归类到文臣里。】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名将,着名军事家 。

李靖出身陇西官宦士族,父亲李诠是隋朝赵郡太守。

李靖少年心怀大志,初仕隋朝,任长安县功曹等职,后升为马邑郡丞。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李靖欲告发未果,被抓后经李世民求情得以在李渊军中效力,进入李世民幕府。】

【武德年间,李靖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后协助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又招抚岭南诸部。

贞观年间,他担任定襄道行军总管,北征东突厥,率精骑三千夜袭定襄,奔袭阴山,一举灭东突厥。】

【贞观九年,李靖又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身份西破吐谷浑,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贞观十一年,改封卫国公。贞观十七年,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七十八岁,唐太宗赠其为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景武”。

李靖总结战场经验,作《李靖兵法》,在军事法制、教育、地理等方面有独特思想。他还在诸葛孔明八卦阵基础上演练出六花阵,提升军队战斗力。其一生征战无数,为唐朝的建立、稳定和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获“大唐战神”称号。】

洪武时期·南京皇宫

朱元璋盯着天幕上李靖“初仕隋、后归唐”的履历,指节叩击御案,沉声道:“隋室无道,李靖弃暗投明本无可指摘,但‘先欲告发李渊,后因李世民求情方归降’,此等反复,需辨其真心。”

一旁的刘伯温躬身接话:“陛下明鉴。李靖归唐后南平萧铣、北破突厥,终以战功自证忠诚,可见识人需观其长远。

但我朝武将,需从一开始便立定‘忠君’本心,不可有半分摇摆。”

朱元璋目光扫过“陪葬昭陵”四字,语气更冷:“唐太宗待功臣虽厚,却也需见李靖‘晚年少领兵’的知趣。

我朝功臣若能如李靖般知进退、守本分,方能保家族无虞;若学那恃功而骄之辈,国法之下,无人能免。”

永乐时期·北平燕王府

朱棣看着天幕上李靖“三千精骑夜袭定襄”的战绩,抚掌笑道:“以少胜多、奔袭阴山,此等用兵之勇、之谋,堪称将帅典范!”

姚广孝捻须颔首:“殿下所言极是。李靖不仅善战,更能总结兵法、改良阵法,此乃‘文武兼备’。

殿下治理北方,亦需如此——既要有领兵御敌之勇,也要有安抚百姓、制定规章之智。”

朱棣目光落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眼神微动:“君臣相得,共列青史,固然是美事。但如今天下初定,朕更需如李靖这般‘能战亦能守’的臣子,外镇边疆,内安社稷,方不负太祖托付。”

嘉靖时期·北京紫禁城

嘉靖帝斜倚在御座上,看着天幕中李靖“西破吐谷浑、开疆拓土”的记载,眉头微挑:“昔日唐太宗倚李靖拓土,今日朕若想靖边患、固疆域,何处寻此等良将?”

内阁首辅严嵩连忙躬身:“陛下勿忧。李靖之能,不仅在善战,更在‘知进退’——晚年少领兵,不恋权位,此乃臣子典范。

如今朝中武将,若能学李靖这般‘功高而不骄、权重而不专’,便是陛下之幸、社稷之幸。”

嘉靖帝目光转向“《李靖兵法》”四字,沉吟道:“兵法传世,可助后世练兵。着令兵部将《李靖兵法》抄录成册,颁给边镇将领研习。若能学有所用,便是李靖虽逝,亦能为我朝效力。”

崇祯时期·文华殿

崇祯帝看着天幕上李靖“一生征战、安定大唐”的履历,手指紧紧攥着龙椅扶手,声音带着几分苦涩:“唐太宗有李靖,能灭突厥、破吐谷浑;朕有何?边患频起,内乱不断,却无一人能如李靖般力挽狂澜。”

兵部尚书陈新甲跪在地上,低声道:“陛下,李靖之成,不仅在其自身勇武,更在唐太宗‘用人不疑’——既授兵权,便信其能。如今若陛下能择一良将,委以重任,许其便宜行事,未必不能如唐时般靖平祸乱。”

崇祯帝沉默片刻,目光落在“陪葬昭陵”上,长叹一声:“君臣相知相守,何其难也。朕若能得李靖这般‘忠而能、能而谦’的臣子,便是减十年寿,亦心甘情愿。只可惜……”话未说完,便被殿外传来的军情急报打断,神色愈发沉重。

唐,贞观年间·卫国公府

李靖静坐案前,见天幕将自己归为“文臣篇”,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抚须轻笑:“老夫一生大半在疆场,晚年虽少领兵,却也未敢忘武将本分,这般归类,倒也新奇。”

待看到天幕细数自己南平萧铣、北破突厥、西击吐谷浑的战绩,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又很快敛去锋芒,对身旁子弟道:

“这些战功,非老夫一人之功——太宗信任、将士用命,方有此成。切莫学那恃功而骄之辈,需记‘谦慎’二字,方能保家族长久。”

当“陪葬昭陵”四字浮现,李靖起身对着皇宫方向躬身行礼,声音肃然:“陛下待臣恩重,死后能伴君侧,是臣之幸。唯愿后世子孙,仍能为大唐尽忠,不负太宗与老夫此生心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