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剑与星之约
伦敦郊外,秘密工坊那厚重的合金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告别一个短暂的避风港。黎昼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目光黏在那些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精密机床上,仿佛在告别亲密战友。“再见了,宝贝儿们,”她小声嘀咕着,伸手最后摸了摸一台大型数控铣床冰冷的机身,“等姑奶奶我凯旋,再回来宠幸你们!”
“行了,别摸了,车等着呢。”江照的声音带着一丝催促,但还算温和。她拎着伪装成大型摄影器材箱的设备箱,里面是黎昼的宝贝“湮灭者”2.0和她自己的必要装备。林燃沉默地站在一旁,寂火剑用特制的帆布袋装着背在身后,她的目光越过工坊的围墙,投向北方灰蒙蒙的天空,那里是高地,也是归途的方向。云瑶则裹紧了防风外套,脸色在清晨的冷风中显得依旧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许多,她紧了紧怀里的背包,里面装着“星语”魔杖和伪装文件。
工坊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戴着厚厚护目镜的负责人快步走过来,将一个沉甸甸、没有任何标识的银灰色密封箱递给黎昼:“陆工交代转交的。备用零件,还有…特制的高寒高湿环境专用能量电池组。他说,以防万一。”
黎昼眼睛一亮,一把接过箱子,入手沉甸甸的。“陆屿这家伙…还算靠谱!”她嘟囔着,脸上却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抱着箱子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刚才离别的愁绪瞬间被新“弹药”的喜悦冲淡了不少。
门口停着一辆经过改装、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底盘极高的深绿色越野车,车身上甚至还喷着“爱丁堡大学·高地生态与民俗联合考察队”的字样,伪装得相当到位。一个穿着同样不起眼的户外夹克、神情精干的中年男人坐在驾驶位,朝他们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这是特调局安排的“司机”兼向导,真正的特工。
四人迅速上车。引擎发出一阵低沉有力的咆哮,越野车驶离了寂静的工坊区,汇入通往北方的高速公路车流。车窗外的景色迅速从城市的钢铁丛林变为开阔的郊野,最后被连绵起伏、色彩斑驳的苏格兰低地风光取代。
——
进入苏格兰高地后,风景愈发壮丽而荒凉。巨大的、仿佛被巨人啃噬过的山峦覆盖着深绿与金黄的苔原,裸露的黑色岩石点缀其间,如同大地的伤疤。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奔腾的溪流之上,远处偶尔能看到孤独矗立在悬崖边、饱经风霜的中世纪城堡遗迹,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湛蓝的天空低垂,大朵大朵的白云飞快掠过,在地面上投下流动的阴影。
然而,车内的四人却无心欣赏这如画的风景。气氛沉凝而专注。
江照和林燃坐在中排。江照闭着眼,看似在休息,但无形的精神感知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持续地扫描着车外数公里范围内的环境,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能量波动或带有恶意的窥探。她的眉头偶尔会微微蹙起,那意味着感知到了某些难以辨别的、微弱但令人不安的魔法残留痕迹。
林燃则坐得笔直,如同标枪。她的目光透过车窗,锐利地扫视着公路两侧的密林、起伏的丘陵和远处的山隘。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一个可疑的阴影,都逃不过她那双如同鹰隼般的眼睛。她的手一直虚按在膝上的帆布袋上,隔着布料,寂火剑冰冷的剑柄触感让她保持着绝对的清醒。宗门告急的血色剑鸣,如同背景音般在她脑海中低回,让她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云瑶坐在副驾,承担着“学术交流”的任务。她手里摊开一本高地风光的画册,指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用带着恰到好处好奇和学术腔调的语气,向开车的特工“向导”询问:
“约翰先生(特工的化名),您看那片石阵遗迹!据说是新石器时代的?当地有没有关于它们的神话传说?比如…巨人建造,或者与星辰运转有关?”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神秘学方向。
“向导”约翰配合地点头,用平稳的语调介绍着官方考古结论和一些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云瑶则适时地补充几句,将某些传说中“超自然”的部分,用“原始自然崇拜的隐喻”、“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朴素解读”等学术语言包装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她的表演自然流畅,将一个求知若渴的民俗学研究生演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在不动声色地确认着沿途是否安全,是否有异常的能量节点或黑暗魔法污染的迹象。她的目光偶尔扫过路边某些特定形状的巨石或水流湍急的溪谷,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只有她自己才懂的魔法师特有的审视。
黎昼则一个人霸占了后排,膝盖上摊着她的宝贝平板。屏幕上不是风景照片,而是密密麻麻的高精度卫星地图、等高线图、魔法能量分布热力图以及“湮灭者”2.0的各项参数曲线。她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划动、放大、标注,嘴里念念有词:
“嗯…嚎哭沼泽边缘这个点,能量读数波动有点怪…塞缪尔最后信号在这里消失?陆屿的标记…穿甲弹的低温稳定性再校准一次…D路线那个裂谷,湿度98%,风速预测4级…传感器除雾程序启动阈值再调低0.5度…”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数据世界里,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推演和准备。车窗外掠过的城堡和湖泊,在她眼中不过是地图上需要规避或利用的地形坐标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