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437章 图志汇珍,糖香致远

汴梁国子监的“远邦学馆”里,烛火彻夜通明。几位真腊学子正伏在案上,用刚练熟的汉字标注本国地图,笔尖划过宣纸,将雨林、河流、港口的位置一一勾勒。来自波斯的学子则捧着一卷《波斯风物记》,用汉语向大宋编修讲解本国的纺织技艺;阿拉伯学子展示着天文观测图谱,与郭守敬探讨星象历法——《万国图志》的编撰,正成为各国文化交融的纽带。

“这是真腊的吴哥窟,砖石上的莲花纹样,与大宋的云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真腊学子那拉指着画纸上的建筑,眼中满是自豪。大宋编修闻言,当即取出之前从真腊运来的莲花纹棉布,对比着纹样临摹:“往后翻阅图志的人,既能看到真腊的风土,也能知晓两国技艺的交融。”馆内众人纷纷响应,有的整理农桑图谱,有的记录通商航线,有的描绘民俗风情,一卷汇聚万国精华的典籍,在笔墨书香中渐渐成型。

与此同时,真腊的甘蔗田里,青翠的蔗苗已长到一人多高。桑坤握着大宋传来的蔗刀,小心翼翼地收割甘蔗,刀刃锋利,一刀便能截断蔗茎,比本地的石斧省力多了。“吴大人说,这甘蔗榨出的糖,比蜂蜜还甜,大宋商户抢着要!”桑坤一边收割,一边对身边的村民笑道。去年跟着大宋农官种下的甘蔗,如今喜获丰收,每亩能产蔗三千斤,足够榨出数百斤蔗糖。

大宋工匠带来的轧糖机早已安装妥当,工坊里,甘蔗被送入轧糖机,清甜的蔗汁顺着管道流入陶缸,经煮沸、结晶,最终凝结成金黄的蔗糖块。玛莉捧着刚制成的蔗糖,尝了一口,甜香在舌尖化开,惊喜道:“这糖比咱们的蜂蜜还醇厚!”翠娘笑着补充:“大宋的糕点、茶饮都离不开它,运到泉州港,定能卖个好价钱。”

阿诺的商船再次装满货物,除了沉香、棉布和稻谷制品,还新增了两千斤蔗糖。船驶离真腊港口时,桑坤特意送来一筐蔗糖:“阿诺船主,麻烦你把这糖送给张老板尝尝,就说俺们种的甘蔗丰收了!”阿诺笑着应下,心中清楚,这小小的蔗糖,又将成为两国通商的新桥梁。

泉州港的码头上,阿诺的商船刚靠岸,张老板就带着糖坊同行们迎了上来。“这蔗糖成色真好!”张老板拿起一块蔗糖,掰了一小块尝尝,当即拍板,“两千斤我全要了!另外,我再预定五千斤,下个月送来!”原来,大宋的糖坊早已听闻真腊蔗糖即将运到,纷纷提前备货,打算用真腊蔗糖制作糕点、糖果,销往汴梁及南洋各国。

蔗糖很快流入泉州的街巷市井,酒楼用它制作甜羹,糕点铺用它烘焙酥点,甚至寻常百姓家也买来冲调茶饮。一位汴梁来的商户尝过真腊蔗糖做的桂花糕后,当即决定:“我要带十斤蔗糖和百斤糕点回汴梁,让京城的人也尝尝这远邦的甜!”

文化的交融也随着通商愈发深入。真腊学子那拉在国子监学到了大宋的书法,便将真腊的民间故事用汉字书写下来,编成《真腊异闻》,在汴梁的书坊刊印后,竟成了抢手的读物;大宋的画师则跟着真腊使者学习莲花纹样的绘制,将其融入瓷器、丝绸的设计中,新出的莲花纹青瓷,在阿拉伯商人间掀起抢购热潮。

消息传到汴梁,赵昺翻阅着《万国图志》的初稿,看到其中详细记载了真腊的甘蔗种植、波斯的纺织技艺、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欣慰道:“万国之珍,汇于一卷;万民之谊,系于一线。这图志,既是技艺的传承,也是友谊的见证。”他当即下旨,命人将《万国图志》抄录十卷,分别送往南洋、西域各国,让更多人了解天下风物,增进彼此认同。

真腊国王收到《万国图志》后,特意在都城举办庆典,将图志供奉在王宫之中。庆典上,百姓们捧着蔗糖制作的糕点,穿着融合了大宋纹样的棉布衣裳,载歌载舞。桑坤看着眼前的景象,又想起当初吃不饱饭的日子,不禁感慨:“若不是大宋的稻种、农具和技艺,咱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吴谦站在庆典的人群中,望着漫天飞舞的彩绸和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豁然开朗:“天下太平,从来不是单一的施舍与接受,而是彼此成就、相互滋养。”从稻种扎根雨林,到织机转动都城,从蔗糖香飘海隅,到图志汇通万国,大宋与远邦的交融,早已深入肌理,化作百姓口中的甜、身上的暖、心中的安。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