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305章 伯颜兵临,铁壁建宁

斥候的话音刚落,城楼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伯颜的名字,像一块巨石砸进众人心里——十年前,正是这位元军统帅,带着铁骑踏破临安城门,将南宋的半壁江山碾进尘埃里。如今他亲率十万大军南下,这哪里是“剿匪”,分明是要将建宁这片刚燃起的星火,连根掐灭。

赵昺握着城垛的手微微收紧,指节泛白。他低头看着城下忙碌的百姓,阿珠正带着织坊的妇人,将染好的红布撕成布条,给受伤的士兵包扎;王老铁的儿子王铁蛋,踩着小凳子,帮火铳手们擦拭枪管,脸上还沾着黑灰。这些人,是他从崖山带出来的余烬,是他在闽江岸边聚拢的星火,他绝不能让伯颜的马蹄,踏碎这好不容易筑起的安稳。

“慌什么?”赵昺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伯颜带的是十万大军,不是十万鬼神。他能破临安,是因为当时的南宋,早没了人心;可如今的建宁,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住着想活下去的人。”

他转头看向林啸:“细作网再撒出去,盯着伯颜的行军路线。我要知道他哪天过武夷,哪天到福州,甚至知道他军中的粮草够不够撑到建宁。”

“是!”林啸躬身应下,转身快步下楼,腰间的佩刀随着脚步轻响,那是天地会兄弟用命换来的信任。

蓝珠握着弓的手松了松,箭囊里的竹箭还带着畲山的潮气。她走到赵昺身边,目光清亮:“我这就回畲寨,我阿爹说了,畲汉是一家,伯颜要打建宁,就是打我们畲族人的家。我会让所有能拉弓的畲族子弟,三天内赶到这里。”

赵昺点头,看着她转身时飘动的畲族刺绣围裙,忽然想起第一次在霞浦渔村遇见她的模样——那时她举着箭,把他当成元廷细作,眼神里全是警惕。如今,她却成了建宁最锋利的箭,最可靠的盾。

方国珍搓了搓手,脸上的刀疤跟着动了动:“公子放心,泉州那边我熟。赛义德那老小子,欠我三次救命之恩,就算拼了我这条老命,也得把硫磺硝石给你运来。再说了,咱们的新福船快造好了,到时候就算打不过,也能护着百姓从水路走!”

“不用退。”赵昺打断他,目光扫过城楼下的梯田——占城稻刚抽穗,绿油油的一片,像给大地铺上了绿毯,“建宁就是咱们的根,退一步,就什么都没了。”

接下来的三日,建宁像一台被拧紧的发条,连空气里都飘着硝烟的味道。

城西的铁坊里,王铁蛋光着膀子,把通红的铁坯塞进水里,“滋啦”一声,白雾蒸腾。他爹王老铁留下的高炉,如今日夜不停,工匠们轮班冶铁,把一块块铁矿石变成锋利的刀枪、厚实的甲片。火铳的数量从一百支涨到三百支,震天雷的引线堆在墙角,像一串串黑色的鞭炮。

城南的城墙下,百姓们扛着石头、推着土车,把城墙加高了三尺。老人们坐在城根下,用稻草编织成捆,浸上桐油,做成“火墙”;孩子们则提着小篮子,把磨好的碎石子倒进城墙根的陷阱里——那些陷阱,是赵昺照着现代的反坦克壕沟改的,深三尺,宽五尺,里面插着削尖的竹刺,只等着元军来踏。

林啸的细作传回消息:伯颜的大军已过福州,正沿着闽江逆流而上,先锋是他的养子彻里帖木儿,带着两万骑兵,号称“三日破建宁”。

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江面泛起的烟尘,忽然笑了笑:“彻里帖木儿?十年前他跟着伯颜打临安时,还是个只会跟在后面捡人头的毛孩子。”

他转头对张勇的副将陈石说:“你带五百火铳手,去闽江岸边的芦苇荡埋伏。等彻里帖木儿的骑兵过江,就用震天雷炸他们的马队,再用火铳射。记住,别恋战,打完就撤。”

陈石抱拳:“放心吧公子!保证让元军知道,咱们的火铳比他们的弯刀厉害!”

黄昏时分,彻里帖木儿的骑兵果然到了闽江岸边。他勒着马,看着江对面的建宁城,不屑地笑了:“就这么个破城,也敢挡我大元的铁骑?”他挥了挥手,“渡河!天黑前拿下建宁,晚上在城里喝酒!”

元军骑兵们纷纷下马,牵着马走上浮桥。浮桥是百姓们“来不及拆”的,木板铺得歪歪扭扭,刚好能容两匹马并行。

就在第一队骑兵刚踏上对岸时,芦苇荡里突然响起一声炸响——震天雷在马队中间炸开,碎石飞溅,马匹受惊,嘶鸣着乱跳,把元军士兵掀翻在地。

紧接着,三百支火铳同时开火,“砰砰砰”的声音像闷雷滚过江面。元军骑兵们没见过这种“能喷火的棍子”,吓得纷纷后退,挤在浮桥上,你推我搡,不少人掉进江里,被湍急的江水卷走。

彻里帖木儿气得脸色铁青,拔出弯刀大喊:“冲锋!给我冲过去!”

可没等他的士兵们稳住阵脚,陈石带着火铳手们已经撤进了山林——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是挫元军的锐气,拖延他们的时间。

彻里帖木儿看着空荡荡的芦苇荡,又看了看江面上漂浮的尸体,狠狠啐了一口:“赵十三!你有种就出来跟我正面打!躲躲藏藏的,算什么英雄!”

回应他的,只有山林里传来的几声鸟叫。

城楼上,赵昺看着远处气急败坏的彻里帖木儿,对身边的陆仲远说:“你看,元军以为咱们只会躲,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陆仲远站在一旁,脸色有些复杂。这些日子,他看着赵昺带着百姓们筑城、练兵,看着那些曾经“卑贱”的流民、畲族,为了建宁拼命,心里那点“士族优越感”,早被现实磨得所剩无几。他低声道:“殿下……臣先前反对北伐,是臣目光短浅了。”

赵昺转头看他,笑了笑:“过去的事,不用提了。现在,你管好粮草,别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就是大功一件。”

陆仲远躬身:“臣遵旨。”

夜色渐深,建宁城里的灯火却没灭。城楼上,士兵们举着火把,警惕地盯着江面;城里,工匠们还在打铁,妇人们还在缝补甲片;就连孩子们,也拿着小木棍,在空地上练习赵昺教的“队列”——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伯颜,不知道什么是十万大军,只知道跟着赵公子,就能活下去。

赵昺走到城根下,蹲下来,摸了摸一个正在用碎石子摆“陷阱”的小男孩的头:“怕不怕?”

小男孩抬起头,脸上沾着泥,却笑得灿烂:“不怕!赵公子说,咱们的城墙比元军的甲还硬,咱们的火铳比元军的刀还快!”

赵昺看着他,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现代的父母,想起泳池里救人的瞬间,想起崖山船上陆秀夫抱着原身跳海的悲鸣。那些记忆,曾经让他痛苦、迷茫,可如今,却成了他站在这里的理由。

他站起身,望向江面尽头——那里,伯颜的十万大军正在逼近,像一头巨大的猛兽,要吞噬这小小的建宁城。

可赵昺不怕。

因为他知道,建宁的城墙,不是用石头砌的,是用人心筑的。

伯颜的铁骑再凶,也踏不破人心;元军的刀再快,也斩不断希望。

天亮时,彻里帖木儿的先锋营还在江对岸徘徊,不敢再前进一步。而建宁城里,第一缕阳光照在城楼上,赵昺举起手中的长枪,对着身边的士兵们大喊:“兄弟们!伯颜来了又如何?咱们守住建宁,守住这口气,就守住了大宋的薪火!”

士兵们纷纷举起刀枪,齐声呐喊:“守住建宁!守住薪火!”

呐喊声震得江面泛起涟漪,传到江对岸,彻里帖木儿的脸色,又沉了几分。

而远在十里之外的元军大营里,伯颜正坐在帅帐中,看着手中的建宁地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的亲兵走进来,低声道:“大帅,彻里帖木儿将军没能拿下对岸,还折了几百人。”

伯颜抬眼,眼神里没有波澜:“赵十三……有点意思。”他放下地图,站起身,“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一日,明日,我亲自去会会这位‘宋室余孽’。”

帅帐外,风卷着落叶,像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战。

建宁的命运,宋室的薪火,都将在这场大战里,见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