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207章 兴州晒种传农法,诸部归心固根基

兴州的八月,秋阳把晒谷场晒得发烫,陶瓮在场上摆成整齐的长队,里面装着刚筛选好的“兴州耐盐种”——饱满的稻种泛着金辉,陈老根带着几个老把式,正用竹筛把瘪粒挑出来,竹筛晃动的声响,混着远处田埂上的蝉鸣,透着秋收后的踏实。

“这批种得留三成,明年给新归附的部落当籽种!”陈老根捧着一捧稻种,对着阳光照了照,稻壳透亮,“剩下的除了各族留用,再分点给建宁周边的农户——他们受元军盘剥久了,也该尝尝新米的香。”

王铁蛋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桑皮纸,正画“农技图谱”:纸上左边画着分级导流堰的样式,右边标着荫棚的编法,下面还注着“沙土地掺沙棘叶,冻土铺秸秆羊粪”的小字。“得把这些法子写清楚,新部落来学,一看就懂。”他说着,把图谱递给林啸,“你再补几笔河西防沙网的编法,你在黑风口守过,比俺们清楚细节。”

林啸接过笔,指尖有些发颤——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编农技手册,纸上的每一笔,都像在补之前走偏的路。他仔细画着防沙网的交织纹路,还在旁边写了句“沙棘籽撒在网边,来年能长新枝护苗”,写完又怕不清楚,特意画了颗小小的沙棘果。

正忙着,晒谷场外传来马蹄声——一队穿麻布短打的人,牵着驮着药材的马,为首者是羌人部落的首领木罗,还有鲜卑纥石烈部的首领拓跋青。木罗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当归:“俺们羌人住在岷山脚下,坡地多,雨水一冲就水土流失;拓跋首领的部落住在辽西,夏天涝、秋天旱,种啥都收不上来。听说兴州的稻种能抗灾,还教农法,俺们特意来求种,也想学咋种出好稻!”

拓跋青也递上一袋土样,土粒潮湿,掺着细泥:“俺们的地存不住水,播下的种要么被淹烂,要么被旱死。俺们带了辽西的人参和兽皮,要是能学会种稻,以后俺们部落的孩子,就不用再靠挖野菜填肚子了!”

赵昺刚走到晒谷场,就看见木罗和拓跋青捧着礼物的样子,笑着接过土样:“只要是想种粮的百姓,兴州的稻种和农法,都能学!王铁蛋,你带他们去看农技图谱,再给他们的土样测测;蓝珠,你给他们拿点防水土流失的草药方子——岷山多坡地,用艾草和红柳枝编护埂,能挡雨水冲地。”

王铁蛋立刻领着两人去看图谱,指着纸上的导流堰:“羌人的坡地,能学吐谷浑修‘阶梯堰’,一层坡修一道堰,雨水顺着堰流,不会冲坏田;辽西的地涝旱交替,就学高昌挖‘储水坑’,涝时存水、旱时浇地,再搭矮棚防霜,保管稻子能长好。”

蓝珠则从药篓里掏出晒干的艾草,教木罗编护埂的法子:“艾草混着红柳枝编成长条,埋在坡地的田埂边,既能固土,艾草腐烂了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

没等众人聊完,张勇匆匆跑过来,脸色有些凝重:“殿下,建宁方向传来消息,钱穆的余党带着十几个元兵,在建宁周边的农户家抢稻种,还说‘谁种兴州稻,就烧谁的房’!”

“反了他们!”慕容烈刚从河谷送新米来,一听就拔出弯刀,“俺们吐谷浑的稻种是靠兴州才种成的,哪能让他们抢!俺带族人去建宁,帮农户护种!”

阿古拉也攥紧了沙犁:“俺们河西的骑兵快,跟着一起去!抢种的元兵,俺们见一个打一个!”

赵昺点头:“张勇,你带床弩手先走,稳住农户;慕容烈、阿古拉,你们带各族骑兵随后接应,注意别伤着百姓。林啸,你跟去辨稻种——要是元兵抢了种,你帮农户把好种挑出来,别让他们用了坏种。”

当天下午,队伍就出发了。林啸骑着马,怀里揣着竹筛和盐水碗——这是王铁蛋教他的辨种法子,好种沉底、坏种浮面。到了建宁周边的村落,果然看见几个元兵正往麻袋里装稻种,农户们拦着,却被推搡在地。

“住手!”张勇的床弩手立刻举弩,元兵吓得不敢动。慕容烈冲过去,弯刀架在为首者的脖子上:“你们敢抢百姓的稻种,活腻了?”阿古拉则帮农户把散落的稻种捡起来,放进竹筛:“别慌,俺们帮你们挑好种,丢不了!”

林啸蹲在地上,倒出盐水,把抢回来的稻种撒进去——浮起来的瘪粒和坏粒被他挑出来,沉底的好种则装进陶瓮:“这些好种留着明年播,俺再给你们补点兴州的新种,比这个还好!”农户们看着陶瓮里的好种,眼圈红了:“多谢你们,要是没你们,俺们明年就没粮种了!”

解决了抢种的元兵,各族的人没立刻走——慕容烈帮农户修田埂,阿古拉教他们扎简易沙障,林啸则把农技图谱里的要点,用炭笔写在农户家的土墙上:“坡地要修阶梯堰,涝时别慌,储水坑能存水……”

等回到兴州,已是深夜。晒谷场的陶瓮还在,月光洒在稻种上,像铺了层银。木罗和拓跋青正跟着陈老根学筛种,竹筛晃动的声响,在夜里格外清晰。“俺们明天就带种回部落,按图谱上的法子种,明年秋收,一定来给兴州送新米!”木罗捧着稻种,语气坚定。

赵昺站在晒谷场边,看着各族人忙碌的身影——王铁蛋在改农技图谱,蓝珠在晒草药,陈老根在教筛种,林啸在补写土墙上的农法要点。他忽然觉得,兴州的根基,从来不是土堡和兵甲,而是这些捧着稻种的手,是各族百姓想种好粮、过好日子的盼头。

秋风吹过晒谷场,稻种的清香飘得很远,像在给远方的部落报信——兴州有好种,有好法,更有同心的人。而这同心的力量,正像晒谷场的稻种一样,一颗接一颗,聚成了复国大业最坚实的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