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199章 吐谷浑高昌携酿赴兴州,导流荫棚抗涝耐热播新禾

兴州的冬雪刚化,田埂边的红柳枝冒出嫩芽,农户们正忙着修补沉淀池的沙砾层,陶瓮里的“兴州耐盐种”被晒得暖烘烘的——就在这春耕将启的日子里,土堡外传来了马蹄与车轮的声响:吐谷浑部落的使者慕容烈,穿着镶狐毛的羊皮袍,腰间挂着铜柄弯刀,手里拎着一坛青稞酒;高昌部落的使者麴智盛,裹着浅色麻布长袍,肩上搭着块绣着葡萄纹的毛毡,推着一辆载着葡萄酿的木车,一前一后走进了土堡。

“殿下!俺是吐谷浑祁连部的慕容烈,”慕容烈将青稞酒坛放在石桌上,酒香混着祁连山的寒气散开,“俺们部落住在祁连山北麓的河谷边,开春冰融水一冲,河谷的田就被淹,去年刚播的粟种全被冲走;到了夏末又旱,河谷水干得见底,连牛羊都没水喝。听说兴州的稻种能抗盐抗涝,龟兹、柔然都种成了,俺们也想来求‘兴州耐盐种’,让河谷的田既能扛洪水,又能抗干旱!”

麴智盛也赶紧打开随身的土样袋,倒出滚烫的沙质土——刚倒出来就带着暖意,土粒里掺着细小的碎石:“俺们高昌住在火焰山脚下,夏天土能烫熟鸡蛋,种的麦种撒下去就烤焦;就算浇了水,沙土地存不住,半天就渗光了。俺们想试试兴州的稻种,可这酷热沙化的地,实在不知道咋种——要是能种成,部落的老人就不用再顶着烈日去远处找水源了!”

王铁蛋放下手里的沙砾铲,先抓了把吐谷浑的河谷土,攥紧了再松开,土团散成湿泥:“吐谷浑的河谷易涝易旱,得修‘分级导流堰’——顺着河谷挖三道矮堰,冰融水来的时候,一道拦洪、二道分洪、三道存水,堰边种沙棘和红柳,固坡又保土;你们祁连山的石头多,垒堰正合适,还能省下木料。”他又抓了把高昌的烫土,往里面掺了些葡萄藤碎:“高昌的地热且沙,得搞‘荫棚储水法’——用葡萄藤编遮阳棚,盖在稻田上方挡烈日,田边挖地下储水坑,白天存水晚上浇,葡萄藤碎掺土里还能保墒,你们种葡萄多,藤条根本用不完!”

慕容烈听得眼睛发亮,可转眼又犯了愁:“俺们部落里有老人说,祁连山的冰融水是‘山神的乳汁’,修堰会‘惹山神生气’,发更大的洪水;还有盐沙队的余党在河谷边晃,说殿下给的稻种是‘水耗子’,种了会把河谷的水吸干——现在部落里一半人怕淹,一半人急着要种!”

“这话俺们早听腻了!”没等慕容烈说完,伊思玛(龟兹使者,暂留兴州整理坎儿井图纸)就捧着桑皮纸走了过来,“俺们龟兹的绿洲之前也怕缺水,修了暗渠后,水没少还多了粮!你们看这导流堰,跟俺们的暗渠原理一样,都是顺水流办事——山神要是真护着你们,咋会让洪水冲了庄稼?”

麴智盛刚要开口,巴特尔(柔然使者,帮着调试水窖)也凑过来,晃了晃手里的水窖木模:“俺们柔然的寒地比高昌还难种,挖了水窖就扛住了旱!盐沙队的人去年给俺们送‘耐热种’,结果全是骆驼刺,他们就是想让你们饿肚子,好抢你们的青稞酒和葡萄酿!”

正说着,林啸急匆匆跑进来,裤脚还沾着泥点:“殿下!土堡外有几个穿吐谷浑服饰的人在喊,说慕容烈是‘赵昺的细作’,要骗部落修堰毁了河谷,还说要砸了他带来的青稞酒!俺看他们的狐毛袍是假的——吐谷浑的狐毛袍毛朝里,他们的毛朝外,肯定是盐沙队余党冒充的!”

“反了他们!”慕容烈立刻拔出铜柄弯刀,狐毛袍下摆晃得直响,“俺们吐谷浑人靠河谷活,哪会毁河谷?这些骗子,俺们跟他们算账去!”麴智盛也攥紧了葡萄纹毛毡:“高昌的刀专劈说谎的人!走,让他们看看俺们求种的真心!”

赵昺领着众人走出土堡,只见三个穿吐谷浑羊皮袍的人正围着晒种的农户嚷嚷,手里举着块画着“淹稻干河”的木牌。慕容烈一眼识破:“你们的青稞酒是掺水的!俺们吐谷浑的青稞酒挂杯香,你们的酒淡得像水,还带着汉地的米味——还敢冒充俺们?”

那三人见露了馅,转身就想往戈壁跑,嵬名阿骨的牧民立刻骑马追上去,马鞭子甩得啪啪响;伊思玛的随从甩出桑皮纸绳,缠住一人的脚踝;麴智盛的族人则冲上去,夺下他们手里的木牌,扔进了刚化冻的盐滩水沟里。“说!是不是盐沙队让你们来的?”慕容烈按住一个人的肩膀,那人哆哆嗦嗦地承认:“是……是盐沙队的头让俺们来造谣,说只要搅黄了吐谷浑求种,就给俺们六袋粮……”

解决了冒充者,慕容烈和麴智盛才算彻底放下心。慕容烈从马背上搬下另一坛青稞酒:“这是俺们部落窖藏三年的陈酿,送给殿下和兴州的百姓!”麴智盛也打开葡萄酿的木塞,甜香四溢:“这葡萄酿是用火焰山脚下的葡萄酿的,能解暑,你们收着,以后要是有人去高昌,俺们还能酿更多!”

接下来的三天,王铁蛋忙着给两族的稻种做处理——给吐谷浑的稻种泡在冰融水里(增强抗涝性),再裹上祁连山的石粉(适应多石土);给高昌的稻种拌上葡萄藤灰(抗酷热),还教麴智盛的族人怎么编荫棚。蓝珠则采了防风和薄荷,教吐谷浑族人煮水:“祁连山风大,防风水能防风寒,薄荷能祛湿热,种稻时喝着正好。”

嵬名阿骨派了八个懂垒堰的牧民,跟着慕容烈去吐谷浑:“俺们党项人修过贺兰山的水坝,导流堰的活俺们熟,帮你们垒好堰体再回来!”陈老根也让两个老把式随麴智盛去高昌:“俺们教你们编荫棚、挖储水坑,保准稻种能熬过酷暑!”

出发那天,慕容烈和麴智盛捧着装稻种的布包,手里还攥着王铁蛋画的图纸——慕容烈的图纸上画着分级导流堰的排布,麴智盛的图纸上标着荫棚与储水坑的距离。“殿下放心!俺们一定种活稻子,等今年秋收,就给兴州送新米和青稞酒!”慕容烈挥着狐毛袍喊。麴智盛也点头:“俺们还要在火焰山脚下种满葡萄藤荫棚,让酷热地里也能长出稻田!”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河谷尽头时,林啸又递来一封书信,笑着说:“殿下,河西的匈奴别部和辽东的靺鞨部落,也派人捎信来,说听说吐谷浑、高昌求到了稻种,想来学种稻的法子,还说要带自家的奶酪和人参当谢礼!”

赵昺站在沉淀池边,看着刚化冻的雪水顺着沙砾层慢慢渗滤,阳光洒在陶瓮的稻种上,泛着温暖的金辉。他知道,兴州的稻种早已跨越了雪山与火焰山——从贺兰山的盐滩,到祁连河谷、火焰山脚下,再到更远的河西、辽东,它从来不是一粒普通的种子:是吐谷浑导流堰上的石头,是高昌荫棚下的葡萄藤,是各族百姓手手相传的信任,是天下同心的火种。

而这复国的大卷,正随着稻种的脚步,在越来越多的土地上,写下“抗涝耐热、水旱无忧、各族共荣”的新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