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53章 龙骨初成,分田起争

船坞的晨露还没干,周大锤就光着膀子蹲在木堆旁,手里攥着把大锯,正对着根两人合抱的楠木比划。这是昨天从武夷山深处砍来的,要做福船的主龙骨,可木头上有个碗口大的疤,锯到一半就卡了锯条,气得他往木头上踹了一脚。

“周师傅,别急。”赵昺踩着露水过来,手里拿着块画着横线的木板——是按现代直角尺原理做的“定尺”,“先量准龙骨的弧度,把疤的位置避开,从侧面开榫,拼两段木,比整根木头还结实。”

周大锤眯着眼看定尺上的线,又用墨斗在木头上弹了道痕:“赵先生这法子能行?俺以前造龙骨,都得找没疤的整木,拼的怕不牢。”

“你试试就知道。”赵昺蹲下来,用定尺量出榫头的尺寸,“把两段木的榫头做严丝合缝,再用铁箍箍住,比整木还抗浪。”

周大锤半信半疑地让木工按尺寸锯木,没一会儿,两段带榫头的木段拼在一起,用铁箍一卡,果然严丝合缝,连晃动都不晃。“嘿!赵先生这‘定尺’是个宝贝!”他拍着木头笑,“这样一来,不用再等找整木,三天就能把主龙骨拼好!”

王小铁扛着刚锻好的铁箍跑过来,每根铁箍都磨得发亮,是按赵昺画的“弧形图”锻的,正好能卡在龙骨的弯处。“周师傅,这铁箍够厚,海水泡不烂!”他把铁箍往龙骨上套,大小正合适,惹得周大锤连连夸他“手巧”。

船坞的热闹还没散,田埂那边就传来了争执声。赵昺顺着声音过去,只见陆仲远正和负责分田的流民老李吵——老李想把靠近溪流的好田分给刚迁来的流民,陆仲远却拦着说“好田该留着给士族和旧臣,流民只能分山边的薄田”。

“陆先生,靠近溪流的田能浇上水,种占城稻能多收三成,流民刚过来,得让他们看到盼头!”老李急得脸通红,手里的分田册都攥皱了。

“荒唐!”陆仲远把册子里的“士族名单”翻出来,“这些人原是临安的士族,跟着殿下逃难,功劳比流民大,好田自然该先给他们!流民无寸功,分薄田已是恩典!”

“陆先生这话不对。”赵昺走过去,从老李手里拿过分田册,指着上面的流民名字,“阿牛守陷马坑时差点被元兵的箭射中,阿桂推投石机伤了胳膊,这些流民为潜龙寨拼命,为啥不能分好田?”

陆仲远脸色沉下来:“殿下,士农工商,等级有序,士族掌田产,流民耕薄田,这是祖制!若乱了秩序,恐生祸端!”

“祖制?”赵昺把册子里的“祖制”二字划掉,“崖山之败,就是因为祖制只重士族,不管百姓,才让元兵有机可乘!现在潜龙寨要的不是‘等级’,是‘人心’——给流民好田,他们才会好好种,才能养着咱们打元兵,这比什么祖制都管用!”

周围的流民都围了过来,听到赵昺的话,纷纷点头。阿牛攥着手里的糙米饭,大声说:“俺要是分到好田,一定好好种,多打粮食给弟兄们当军粮!”

陆仲远看着围过来的流民,又看了看赵昺坚定的眼神,张了张嘴,终是没再反驳,只是把分田册往老李手里一塞,闷声道:“臣……遵令。”说完就转身走了,背影在田埂上拉得很长,带着几分落寞。

赵昺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陆仲远的旧观念不是一天能改的,但今天的争执,至少让流民知道,在潜龙寨,“拼命就有盼头”。他拍了拍老李的肩:“按你说的分,靠近溪流的田,优先分给守寨受伤的流民。”

老李连连点头,拿着分田册往流民安置点跑,嘴里还喊着“好田分给大伙喽”,引得身后的流民一阵欢呼。田埂上的占城稻刚抽穗,青郁郁的穗子在风里晃,像在为这热闹的场面喝彩。

午后,蓝珠带着畲族的草药师傅畲婆婆去医馆。畲婆婆背着个竹篓,里面装着各种草药,有止血的艾草,有退烧的柴胡,她一边走,一边教跟来的流民识草药:“这是蒲公英,叶子煮水喝能消炎;那是车前草,利尿,元兵的箭伤肿了,敷上就好。”

医馆里,之前受伤的阿桂正坐在凳上换药,蓝珠用煮沸的布给他擦伤口,是赵昺教的“消毒法”,能防伤口化脓。“阿桂,你分到的田就在溪流边,等伤好了,就能去种稻子了。”蓝珠笑着说。

阿桂摸了摸伤口,眼里满是光:“俺早就跟媳妇说好了,等稻子熟了,先给赵先生和蓝姑娘送新米!”

畲婆婆看着这场景,拉着蓝珠的手小声说:“这赵先生是个好人,比元兵强百倍——以前元兵来畲寨抢粮食,现在赵先生给流民分田,还教咱们治病,这样的人,值得咱们帮。”

蓝珠点点头,往窗外望——冶铁坊的烟还在飘,船坞的锤声断断续续传来,田埂上的流民正忙着翻土,潜龙寨像颗刚发芽的种子,正慢慢长起来。

傍晚的细作回报,让这热闹的氛围冷了几分——元廷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阿剌罕,已经从汀州调了两千骑兵,还带了“回回炮”(西域传来的投石机),五天后就会来攻潜龙寨。

议事会开得很沉,石桌上的“走马岭防御图”被画得密密麻麻:张勇建议在岭下多挖两层陷马坑,埋上更多铁蒺藜;周大锤说要加快造小船,万一守不住,能从溪流撤走;王老铁则拍着胸脯说“能在五天内多铸三门福字炮,够元兵喝一壶的”。

陆仲远坐在角落,没怎么说话,只是看着分田册上的“流民占好田”字样,眉头皱着。赵昺看在眼里,散会后单独留了他:“陆先生,我知道你还惦记祖制,但现在潜龙寨的生死,比祖制重要。”

陆仲远沉默了会儿,从怀里掏出封信——是江南士族代表钱穆写的,信里说“望陆公匡正殿下,勿让流民乱了纲常”。他把信递给赵昺,声音低了些:“臣不是要反对殿下,只是……怕士族寒心,以后没人再跟着殿下。”

“士族会不会寒心,看的不是田产,是殿下能不能带他们复国。”赵昺把信还给他,“你要是信我,就帮我把士族的手艺用起来——钱穆先生懂典籍,让他教流民识字;其他士族懂算术的,帮着管粮账,这样比守着好田有用。”

陆仲远捏着信,没立刻答应,但眼里的犹豫少了些。他抬头时,正好看到窗外的王小铁和周大锤在船坞里加班——火把的光映着他们的身影,一个在锻铁箍,一个在拼龙骨,忙得热火朝天。

夜里的潜龙寨,灯火比平时亮得更晚。冶铁坊的锤声敲到了三更天,王老铁和王小铁还在铸炮;船坞的火把没灭,周大锤带着木工在赶龙骨;田埂上的流民自发地去加固田埂,说“不能让元兵毁了咱们的田”。

赵昺站在走马岭的石墙上,望着远处的汀州方向——那里的夜色沉沉,阿剌罕的骑兵正在路上。他摸了摸腰间的短铳,又看了看山下的潜龙寨:船坞的龙骨快拼好了,田埂的好田分给流民了,弟兄们的士气正旺。

突然,石墙下的草丛里闪过个黑影,快得像阵风。赵昺立刻拔出短铳,喊了声“谁”,黑影却钻进树林不见了。守墙的禁军追过去,只捡到个元廷的腰牌——是细作!

“加强戒备,夜里多派哨探。”赵昺攥着腰牌,心里清楚,阿剌罕不仅带了兵,还派了细作来探虚实。这一仗,比上次打帖木儿,更难打。

但他没慌。船坞的龙骨在长,冶铁坊的炮在铸,田埂的稻在长,潜龙寨的人,正用自己的手,把“希望”一点点造出来。这石墙,这龙骨,这好田,就是他们在乱世里的“立足之地”,谁也抢不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