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22章 雁影横空烽燧连汀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第22章 雁影横空烽燧连汀

作者:酒馆里的阿杰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48:08

日头升到中天时,藏兵洞前的涧滩成了个热闹的场院。泉州来的铁匠们在石崖下支起了新铁炉,风箱“呼嗒呼嗒”地响,把铁水烧得通红。王老铁的小孙子蹲在炉边,手里攥着根铁钎,学着大人的样子往火里添木炭,鼻尖沾了黑灰,倒像只刚从灶膛里钻出来的小狸猫。

“小心烫着。”蓝珠端着木盆走过,盆里泡着刚从暗河捞的菱角,是李三今早带回来的。她伸手给孩子擦鼻尖,指尖的靛蓝染料蹭在他脸上,倒添了道滑稽的蓝纹。孩子咯咯笑起来,举着铁钎指向天空:“珠姐姐你看,雁!”

一行雁阵正从头顶掠过,排成人字,翅膀划破晴空,留下淡淡的声影。藏兵洞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仰着头看。周大锤把刚锻好的枪头往石砧上一放,粗声粗气地笑:“这雁群是往南去的,准是给汀州的王二报信呢——就说咱们藏兵洞还立着,没让元兵啃下来!”

张老板却眯着眼数雁的数量,手指在拐杖上轻轻点着:“二十三只。往年这个时候,雁群该更密些。怕是汀州那边也不太平,惊了雁的行阵。”他转头对赵昺道,“今早暗河来的船工说,汀州城外的元兵增了岗哨,王二的人怕是被绊住了。”

赵昺正帮着伤兵换药,闻言顿了顿。伤兵是个泉州义士,昨晚在南涧用铁凿凿马时被马踢中了腿,此刻咬着牙笑:“殿下甭担心,王二是条硬汉子。去年他在汀州城楼上,单枪匹马守了三天,元兵的箭射得像下雨,他愣是没退半步。”

话音刚落,北涧方向传来几声短促的哨音——是畲族猎手的“有异动”信号。蓝飞虎立刻抄起弓,靴底在湿滑的涧石上一蹬,几步就蹿到了岩顶。他往下望时,眉头忽然皱起:“不是元兵。是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往咱们这边来了。”

众人都有些诧异。这荒山里除了元兵和自己人,哪来的货郎?赵昺示意蓝飞虎不要放箭,自己拨开洞口的藤萝。只见涧边的小路上,果然有个挑担人慢慢走来,头戴斗笠,蓑衣上还沾着晨露,担子两头晃着个竹筐,筐上盖着蓝布。

“是自己人。”张老板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激动,“那蓝布是泉州‘顺昌号’的记号——我年轻时在泉州做过生意,顺昌号的货郎都用这种布盖筐。”

货郎走到洞口三丈外,放下担子,摘下斗笠。露出张黝黑的脸,眼角有几道深纹,却笑得很爽朗:“张老板?我是顺昌号的刘七,奉东家命,给藏兵洞送些‘紧俏货’。”

他掀开蓝布,竹筐里赫然是十几个油纸包,打开来看,有缝伤口的金疮药,有磨箭头的细砂纸,还有几包炒得喷香的芝麻——是给伤兵补身子的。另一个筐里更出奇,竟是两捆崭新的麻线,还有十几个陶制的引火管。

“引火管用的是硫磺和硝石混的药,”刘七指着引火管,“泉州的匠人们说,火铳换铅弹时慢,用这个引火,能比火折子快两拍。”他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赵昺,“这是王二托我带的信,他说汀州城的元兵昨夜调了大半去北边,西门外的粮仓现在只留了十几个老弱看守。”

赵昺展开信纸,上面的字迹很潦草,却力透纸背:“藏兵洞若能出一支小队,今夜袭粮仓,元兵必乱。我已备下快船,事成后从汀江顺流而下,可直抵暗河口。”

洞内生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周大锤摩拳擦掌:“袭粮仓?这活儿我熟!去年在漳州,我带弟兄们摸进元兵的粮库,扛走了二十袋米,还放了吧火,把他们的锅都砸了!”

蓝飞虎却有些犹豫:“藏兵洞刚经了战,弟兄们都乏了。再说,北涧的路还湿滑,夜里行军怕是难。”

“我倒觉得可行。”张老板拄着拐杖走到地图前——那是用木炭画在岩壁上的简易地图,标着藏兵洞、汀州城和暗河的位置,“今夜是晦日,没月亮。元兵刚败了阵,定然松懈。王二在汀州城里有内应,咱们从北涧绕到汀州西门,正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赵昺看向洞角的伤兵。那几个泉州义士正互相包扎伤口,见他望过来,纷纷挺直了腰:“殿下,我们还能走!就是腿瘸了,也能帮着扛麻袋!”

“好。”赵昺把信纸折好,塞进箭囊,“蓝飞虎领二十个猎手,带十支火铳,今夜初更出发,走北涧的密道——阿木熟悉路,让他带路。周大锤带五个铁匠,扛着铁凿,专凿粮仓的锁。泉州来的义士留一半守洞,另一半跟我走,负责搬粮。”

“那洞里的妇女和伤兵?”蓝珠轻声问,手里还在缝着箭囊,针脚比刚才更密了些。

“你带她们守洞,”赵昺看着她的眼睛,“把火铳架在东涧的石崖上,若是见着元兵的援军,就放三响铳,我们在汀州能听见。”

蓝珠点点头,把最后一针缝好,咬断棉线。箭囊上的小雁翅膀更挺了,像是随时要飞起来。“我让阿木的娘煮些熟薯干,路上能当干粮。”她说着,转身往洞后的炊房走,肩后的伤口在布衫下微微隆起,却走得很稳。

黄昏时,刘七要回泉州了。他挑着空筐往暗河走,背影在夕阳里缩成个小黑点。王老铁的铁匠营还在忙,这次锻的是短斧,斧刃磨得雪亮,是给袭粮仓的弟兄们劈木锁用的。蓝飞虎正教猎手们检查火铳,把引火管插进铳膛的引药孔,试了试引火的速度,比往日快了不少。

赵昺坐在洞口的石上,看着涧水缓缓流。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几只水鸟贴着水面飞,翅膀沾着金辉。他想起刘七说的,泉州城里现在到处是“顺昌号”的货郎,有的挑着药材,有的背着布帛,实则都是给义士们送物资的。“顺昌号的东家说了,”刘七当时笑着说,“只要藏兵洞还立着,泉州的货就往这里送,哪怕用船驮,用肩扛,也断不了。”

“殿下,干粮备好了。”蓝珠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捧着个布包走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薯干,还裹着芝麻香。“阿木的娘在里面掺了些盐,说扛东西时有力气。”

赵昺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温热的薯干。他看向蓝珠的肩,布衫上的血迹淡了些,却还能看出印子。“伤口疼吗?”

蓝珠愣了愣,随即笑了:“不疼。王老铁的小孙子给我吹了好几次,说吹吹就不疼了。”她指了指洞角,那孩子正蹲在铁匠炉边,用小铁钎拨弄炭火,听见说话,回头冲他们咧嘴笑,鼻尖的黑灰还没擦干净。

夜幕渐渐降下来。藏兵洞的火把亮了,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蓝飞虎带着队伍准备出发,猎手们都束紧了腰带,火铳斜挎在肩上,引火管在火光里泛着暗黄的光。周大锤把铁凿别在腰后,手里拎着个陶壶,里面装着热酒——是张老板偷偷藏的,说给弟兄们壮胆用。

“万事小心。”张老板拄着拐杖送他们到洞口,“汀州的城门楼子上有元兵的了望哨,过护城河时要猫着腰。”

“知道了张叔。”蓝飞虎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等我们把粮仓的米扛回来,您可得给我们煮顿白米饭,多加些咸菜!”

队伍消失在北涧的夜色里,脚步声被涧水的哗哗声盖过。藏兵洞里,蓝珠领着妇女们把火铳架上了东涧的石崖。石崖很高,能望见汀州方向的灯火,像几粒散落在黑夜里的星子。阿木的娘在炊房里烧着水,陶罐在火上咕嘟作响,水汽顺着灶膛的烟一起往上飘,在洞顶凝成水珠。

张老板坐在地图前,用手指摩挲着“汀州”两个字。赵昺走到他身边,看见老人的指节上有个旧疤——那是去年在泉州码头,被元兵的刀划的。“殿下,”张老板忽然开口,“您知道顺昌号的东家是谁吗?”

赵昺摇摇头。

“是前宋的礼部侍郎,姓苏。”张老板的声音很轻,“崖山之后,他就回了泉州,开了这家货栈,明着做买卖,暗着给各地的义士送东西。他常说,宋室的根,不在玉玺和龙椅上,在这些愿意扛着铁凿、背着火铳的人心里。”

赵昺望向洞口。夜色里,涧水的声音更响了,像是在和远处的风声应和。忽然,东涧的方向传来几声雁鸣,清越嘹亮。蓝珠从石崖上探出头来,轻声喊:“殿下,雁群又飞过去了!往汀州那边去的!”

赵昺走到洞口,抬头望向天空。雁阵在墨色的天幕上划过,翅膀偶尔挡住稀疏的星光,留下转瞬即逝的阴影。他想起王二信里的话,想起顺昌号的刘七,想起藏兵洞里跳动的火把,忽然觉得,这夜色虽深,却藏着无数双眼睛——在泉州的码头,在汀州的城楼,在畲族的山坳里,都有人望着同一个方向,等着同一声消息。

石崖上的蓝珠忽然轻轻“呀”了一声。赵昺抬头看时,只见她正指着汀州方向。那里的灯火忽然乱了,像是被风吹散的火星,接着,隐约有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夜空。

“是粮仓的方向!”蓝珠的声音带着激动,“他们得手了!”

张老板拄着拐杖站起来,手有些抖,却稳稳地扶住了岩壁。炊房里的阿木娘也跑了出来,手里还攥着锅铲,脸上沾着面粉。藏兵洞里的火把都晃动起来,映着一张张发亮的脸。

就在这时,东涧的石崖上传来“砰”的一声铳响——不是三响,是一响。蓝珠从石崖上跑下来,手里还握着火铳:“是信号!王二的快船到了暗河口,让我们接应!”

赵昺往暗河的方向望。夜色里,几盏渔火正顺着水流往藏兵洞漂,像一串会走的星星。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蓝飞虎他们就会扛着粮食,跟着王二的人从暗河回来,藏兵洞的石磨上,会磨出新的米粉,铁匠炉里,会锻出更利的刀枪。

涧水依旧哗哗地流,把夜色里的声响都揉碎了,又送向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