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15章 藏兵洞内星火待燃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第15章 藏兵洞内星火待燃

作者:酒馆里的阿杰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48:08

藏兵洞隐在武夷南麓的断崖下,洞口被茂密的藤萝遮掩,若非畲族猎手引路,纵是熟谙山路的人也难察觉。张勇和李三已将洞内清理出一片空地,点燃了篝火,火上煨着的陶罐里飘出草药和糙米的香气——那是他们从畲族暗窖里找到的余粮。

赵昺扶着蓝飞虎走进洞时,老畲医正用烈酒清洗他空荡荡的左袖。蓝飞虎咬着木棍,额上青筋暴起,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却始终没哼一声。蓝珠蹲在一旁,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却死死攥着父亲的右手,仿佛这样就能分担他的痛楚。

“首领骨头硬,”老畲医用麻布紧紧扎住伤口,松了口气,“箭簇没伤着骨头,只是失血太多,得好好将养。”

赵昺将怀里的名册和图纸放在石桌上,走到篝火边坐下。洞外的晨光透过藤萝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得石桌上的青铜罗盘泛着微光。他看着幸存的三十多个畲族猎手——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瘸了腿,却都挺直了腰杆,用畲语低声交谈着,眼里没有颓丧,只有未熄的怒火。

“殿下,”张勇递来一碗热粥,“藏兵洞比预想的结实。里面有三间石室,一间放兵器,一间储粮食,最里面还有个水潭,能供我们撑些日子。只是兵器大多是旧的,弓箭也只剩百余支,粮食顶多够吃半月。”

赵昺接过粥碗,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却压不住心里的沉。他看向蓝飞虎:“蓝首领,元兵这次损失如何?”

蓝飞虎吐掉嘴里的木棍,声音沙哑如破锣:“王二带的五十个元兵,死了三十多个,剩下的被我们赶进了北崖的**阵——那是畲族祖辈设的机关,没个三天五天,他们别想出来。只是……凤栖崖没了。”他望着洞口的藤萝,眼神里翻涌着痛惜,“那是我们畲族住了三代的地方。”

“崖没了,人还在。”赵昺放下粥碗,走到石桌前展开名册,“畲老说藏兵洞有畲族历代攒下的兵器,我们可以修;洞里有铁矿脉,王老铁的名册上说他懂冶铁,我们可以找他来铸新的。凤栖崖的梯田没了,我们可以在洞外开垦新的;木屋烧了,我们可以再建。只要人在,家就总能再立起来。”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落进平静的水潭,在洞内乱起涟漪。一个年轻的畲族猎手忽然站起来,用生硬的汉话喊:“赵先生说得对!我们畲族不怕死,更不怕从头再来!”

“对!不怕!”其他猎手也跟着喊,声音在洞内回荡,震得篝火火星噼啪作响。

蓝飞虎看着赵昺,眼里闪过一丝动容。他原以为这只是个需要被保护的宋室遗脉,却没想到他能在绝境里说出这样的话——不是空喊复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的法子。他忽然明白,阿珠为什么愿意跟着这少年出生入死。

“殿下,”蓝飞虎挣扎着坐直身体,“畲族还有三十多个能打仗的汉子,只要你一句话,我们跟着你干!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让元兵踏进武夷一步!”

“不是跟着我干。”赵昺摇头,拿起陆相的布帛,“陆相说‘复宋未必在朕,而在民心’。我们不是为了某个人,是为了不让元兵再抢百姓的粮食,不让畲族的孩子再失去家园。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打仗’,是‘立根’。”

他指着名册上的“工匠”一栏:“找到王老铁,建铁坊,造农具和兵器;找到周大锤,修船,打通和泉州的商路,用武夷的茶叶换盐和布;开垦梯田,种占城稻,让大家都能吃饱。等我们有了铁,有了粮,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屋子,不用喊‘复宋’,百姓自然会站到我们这边。”

张勇眼睛亮了。他打了半辈子仗,从来没想过“打仗”之外的法子。可赵昺的话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一直迷茫的地方——崖山之败,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兵少?若是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谁又愿意跟着元兵卖命?

“殿下说得是!”张勇抱拳,“末将愿去汀州找王老铁!只要能找到他,铁坊的事就成了一半!”

“我去泉州!”李三也站起来,拍着胸脯,“我在海上混过,认识几个泉州的船老大,能找到周大锤!”

蓝珠擦干眼泪,也道:“我带畲族的姐妹去开垦梯田。阿爹说我种的水稻比汉子还多!”

看着众人眼里重新燃起的光,赵昺心里忽然踏实了。他知道,藏兵洞的篝火,或许就是燎原的星火。

接下来的几日,藏兵洞渐渐有了生气。猎手们清理出洞内的碎石,将兵器分类整理;蓝珠带着几个畲族妇女在洞外开垦出小块梯田,撒下从溶洞带出的占城稻种;张勇和李三则在准备出发的行囊,老畲医给他们配了治伤的草药,蓝飞虎将畲族的信物塞给他们——那是块刻着凤凰的木牌,凭此可在畲族的地界通行。

出发前一夜,赵昺独自坐在洞口,望着武夷山脉的星空。青铜罗盘放在膝上,指针依旧指向鹰嘴峰的方向,仿佛在提醒他,溶洞里还有未带走的典籍。他摸出鱼形玉符,玉符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忽然想起陆相布帛上的“若遇危难,可寻凤栖”——凤栖崖虽没了,但畲族的人还在,这或许就是陆相真正的“后手”。

“在想什么?”蓝珠走过来,递给他一块烤红薯。

赵昺接过红薯,笑道:“在想,等张校爷和李三回来,我们该给藏兵洞起个名字。总叫‘藏兵洞’,太冷清了。”

“叫‘归雁寨’如何?”蓝珠望着洞口飞过的夜鸟,“阿爹说,每年冬天,大雁都会飞回武夷。我们就像大雁,不管飞得再远,总有个地方能落脚。”

“归雁寨。”赵昺重复着这三个字,心里暖融融的。他想起现代的家,想起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忽然觉得,或许“家”从来不是某个固定的地方,而是有同伴、有希望的地方。

篝火在洞内噼啪作响,映着蓝珠的侧脸,她的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露水,像落了片星星。赵昺忽然明白,从霞浦镇的竹筒饭,到凤栖崖的箭雨,再到藏兵洞的篝火,这个畲族少女早已成了他身边最坚实的依靠。

“好,就叫归雁寨。”赵昺握紧手里的玉符,“等我们在这里扎下根,就让所有流离的人,都能找到归处。”

次日天未亮,张勇和李三便出发了。赵昺和蓝珠送他们到涧边,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蓝飞虎拄着木杖站在洞口,望着远方,忽然道:“阿珠,你看这少年,像不像崖山那夜的星?虽小,却亮得很。”

蓝珠点点头,眼里闪着光:“阿爹,他会让大宋站起来的。不是靠皇帝的龙椅,是靠手里的锄头,和心里的念想。”

洞外的梯田里,占城稻的嫩芽已经破土,在晨露中泛着新绿。归雁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远方的汀州和泉州,张勇和李三正踏着晨露前行,他们的脚印,将在武夷与外界之间,踩出一条新的路。

元廷的阴影依旧笼罩着江南,但藏兵洞的篝火,已经在武夷的深处,点亮了第一缕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