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8章 雾散霞浦玉符初语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第8章 雾散霞浦玉符初语

作者:酒馆里的阿杰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48:08

天蒙蒙亮时,海雾终于像被无形的手拨开,露出了澄澈的蓝天。赵昺被一阵窸窣声惊醒,只见张勇正蹲在草棚门口,用一块碎石头打磨那柄断刀,晨光落在他紧绷的侧脸上,刀刃泛起冷光。

“醒了?”张勇抬头,指了指门口,“蓝首领让人送了早饭,是畲族的竹筒饭,尝尝。”

草棚角落放着三个竹筒,里面的糯米混着腊肉香,还冒着热气。赵昺拿起一个,刚要开口,就见蓝珠掀帘进来,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包用荷叶裹好的东西。

“我阿爹说,你们要往西北走,这一带元兵的‘清乡队’最近查得紧。”她把竹篮递过来,“这里面是些干粮和草药,路上用得上。还有……”她从怀里摸出一张折叠的麻布,“这是我画的路线图,沿着海岸线走,避开那几个有元兵据点的镇子。”

赵昺展开麻布,上面用炭笔勾勒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几个标着“元”字的小三角格外醒目,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礁石多”“可取水”的字样。他抬头看向蓝珠,少女的脸颊在晨光里泛着粉,眼神却依旧清亮。

“多谢蓝珠姑娘。”

蓝珠抿了抿唇,转身要走,又回头道:“我阿爹说,要是你们在武夷遇到难处,可以往南走三天,找‘凤栖崖’的畲人,报我名字就行。”说完,不等赵昺回应,就快步掀帘出去了。

李三凑过来看地图,咋舌道:“这姑娘心真细,比军中的斥候画得还清楚。”

张勇把断刀插进刀鞘,沉声道:“畲人重情义,但也警惕。蓝首领肯给路线,已是天大的信任。我们得赶紧走,别给他们惹麻烦。”

三人收拾好东西,蓝飞虎亲自送他们到海湾出口。他站在礁石上,望着远处的海平面,忽然道:“张校爷,你们说要去武夷找东西——是不是和‘陆相’有关?”

张勇脚步一顿,回头看他。蓝飞虎从怀里摸出一块磨损的铜牌,上面刻着个模糊的“宋”字:“去年有个宋兵逃到我们寨里,说陆相在武夷藏了‘能让大宋站起来的东西’,还说要找‘带龙纹的人’。”

赵昺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摸了摸手腕——龙纹胎记!他看向张勇,张勇也正看着他,眼神里满是震惊。

“那人后来呢?”张勇追问。

“元兵搜山时被抓了,听说……没活过三天。”蓝飞虎叹了口气,把铜牌塞给张勇,“这是他留下的,说或许有用。你们去吧,路上保重。”

渔船驶离海湾时,赵昺回头望,见蓝珠还站在礁石上,手里好像握着什么,远远看像支未开弓的箭。

船行半日,按蓝珠的路线绕过一个元兵据点,岸边渐渐有了人烟。张勇把船藏在芦苇丛里,三人换了身从蓝珠给的包袱里翻出的粗布衣裳,扮成赶集的渔民,往最近的“霞浦镇”走。

镇上很萧条,街两旁的铺子大多关着门,几个挑着担子的百姓缩着脖子走路,看到穿元兵服饰的人就赶紧低头。赵昺注意到,不少人家的门框上都贴着褪色的黄纸,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

“那是‘平安符’,”张勇低声道,“元兵每次清乡都抢东西,百姓只能求神拜佛。”

正走着,前面突然一阵喧哗。几个元兵正把一个老汉按在地上打,旁边还倒着一筐碎掉的陶罐。一个元兵踹着老汉的背,骂道:“老东西,敢不交‘盐税’?看我不打死你!”

老汉咳着血,却还死死护着怀里的布包:“那是给我孙儿治病的钱……不能给你们……”

赵昺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掌心。他想起昨晚阿福的遭遇,想起蓝飞虎说的“元兵强征畲民”,一股火气直冲头顶。

“校爷,我们……”李三也急了,手摸向腰间的短刀。

“别冲动。”张勇按住他,眼神冷得像冰,“我们现在人单力薄,不能暴露。”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青布衫的书生突然冲过去,挡在老汉身前:“住手!你们怎能对百姓动粗?”

元兵头目打量了书生一眼,嗤笑道:“哪来的酸秀才?也敢管爷爷的事?”说着,一鞭子抽过去。书生没躲,硬生生挨了一下,胳膊上立刻出现一道血痕。

“士可杀不可辱!”书生挺直腰板,“你们搜刮民脂民膏,就不怕天打雷劈吗?”

元兵被骂得恼羞成怒,举着鞭子还要打。周围的百姓敢怒不敢言,有的甚至悄悄往后退。

赵昺再也忍不住了。他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趁元兵不注意,猛地砸了过去。石头正好砸在元兵头目的后脑勺上,那家伙“哎哟”一声,晕了过去。

“有人袭警!”剩下的元兵立刻拔刀,四处张望。

“走!”张勇拉着赵昺和李三,趁乱钻进旁边的巷子。后面的元兵骂骂咧咧地追了上来。

巷子很窄,两旁是高高的院墙。张勇对这里不熟,只能跟着前面的人影跑。跑着跑着,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岔路口,一个黑影从左边的巷子闪出来,对他们招手:“这边!”

是刚才那个书生!

三人来不及多想,跟着书生钻进左边的巷子。书生带着他们七拐八绕,最后钻进一个废弃的院子,关上了柴门。

元兵的脚步声在巷口停了下来,骂了几句,渐渐远去。

众人都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书生捂着胳膊上的伤口,对赵昺笑了笑:“刚才多谢小兄弟出手。”

赵昺有些不好意思:“是他们太过分了。对了,还没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我叫苏文清,是这镇上的教书先生。”书生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看穿着,倒像南边来的渔民。”

张勇抱了抱拳:“在下张勇,这是我家小主人赵十三,还有个伙计李三。我们是来投亲的,没想到遇到这种事。”

苏文清叹了口气:“这阵子元兵越来越猖狂了。上个月清乡,把东头的王屠户一家都抓走了,说是‘通宋’,到现在还没消息。”

赵昺心里一动:“先生知道‘宋’的事?”

苏文清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小声点。镇上有元兵的眼线。其实……我祖上是宋廷的史官,家里还藏着些旧书。”他顿了顿,看着赵昺,“刚才小兄弟砸元兵的时候,眼神不像普通渔民。你们……是不是和‘那边’有关系?”

赵昺和张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犹豫。苏文清看起来是个好人,但人心隔肚皮,他们不敢轻易暴露身份。

就在这时,赵昺怀里的鱼形玉符突然硌了他一下。他想起王公公临终前的话:“陆相……藏了东西……在武夷……”又想起蓝飞虎说的“带龙纹的人”,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他悄悄拉了拉张勇的衣角,对他摇了摇头,然后对苏文清笑道:“先生想多了,我们就是普通渔民。不过……我们确实想打听点事。您知道武夷山怎么走吗?听说那里有座‘鹰嘴峰’?”

苏文清的眼神猛地亮了一下,他盯着赵昺的手腕,又看了看张勇腰间的铜牌,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站起身,对赵昺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三人跟着苏文清穿过院子,走进一间破旧的书房。苏文清从书架后面的暗格里摸出一个木盒,打开,里面放着一卷泛黄的纸。

“这是我祖上留下的地图,标注了武夷山脉的地形。”苏文清展开地图,指着一处标着鹰嘴形状的山峰,“这就是鹰嘴峰。但你们要找的东西,恐怕不在峰上。”

“那在哪?”赵昺追问。

苏文清看了看窗外,确认没人,才压低声音:“我祖上记载,陆秀夫丞相在崖山战前,曾命人将一批‘国之重器’运往武夷,藏在‘鹰嘴峰’下的溶洞里。但溶洞的入口被巨石堵死,还设了机关,需要‘鱼符’和‘暗号’才能打开。”

赵昺和张勇都屏住了呼吸——鱼符!王公公塞给他的,正是鱼形玉符!

“暗号是什么?”张勇急问。

苏文清摇了摇头:“地图上没写。只说‘鱼符映月,石门自开’。我猜,可能要在特定的时间,用鱼符对着某个地方照,才能打开机关。”

赵昺摸出怀里的鱼形玉符,玉符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鱼鳞纹路清晰可见。他想起昨晚蓝珠送的路线图,忽然意识到,他们离武夷越来越近了,而那批能让大宋“站起来”的宝藏,或许就在眼前。

“多谢先生告知。”赵昺把玉符收好,对苏文清拱了拱手,“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苏文清笑了笑:“都是汉人,该互相照应。你们要走的话,最好趁天黑。我这后院有个地道,能通到镇外的树林里。”

三人跟着苏文清从地道离开,临走前,赵昺把身上仅有的一块碎银子塞给苏文清:“先生,这点钱您收下,买点药治伤。”

苏文清推辞不过,收下了银子,目送他们消失在树林里,才转身回了书房。他看着桌上的地图,轻轻叹了口气:“大宋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树林里,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赵昺握着鱼形玉符,感觉它的温度似乎比刚才更高了些。

“校爷,我们现在就去武夷?”李三问道。

张勇点了点头:“事不宜迟。按苏先生的地图,从这里到武夷,大概要走七天。我们得抓紧时间,路上小心元兵。”

赵昺抬头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武夷山脉的方向。他仿佛能看到鹰嘴峰下的溶洞,看到里面藏着的黄金、兵器和名册,看到无数大宋百姓期待的眼神。

“走吧。”他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树林深处,只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在夕阳下延伸向远方。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离开后不久,霞浦镇的元兵百户就收到了密报:“发现三名可疑人员,往武夷方向去了,其中一人手腕有龙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