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4章 患难与共凝聚真情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第4章 患难与共凝聚真情

作者:酒馆里的阿杰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48:08

赵昺醒来时,岩洞外的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金辉透过洞口的缝隙斜射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清香——张勇他们正在烤鱼,油脂滴在火上,发出滋滋的轻响。

“陛下醒了?”张勇放下手里的树枝,走过来扶他,“感觉好些了吗?”

赵昺坐起身,头还有些沉,但那些翻涌的记忆碎片总算平息了。他点点头:“好多了,劳烦张校爷挂心。”

“应该的。”张勇递过一条烤得焦黄的鱼,“今天运气好,老刘在礁石缝里摸了不少海螺,晚上能多填点肚子。”

赵昺接过鱼,鱼肉的香气顺着鼻腔钻进胃里,才发觉自己早已饥肠辘辘。他咬了一口,鱼肉细嫩,带着淡淡的海盐味,比昨天的鸟肉鲜美多了。

“木筏的事怎么样了?”他一边吃,一边问道。

“砍了八根松木,都晾在滩涂上了。”张勇指了指洞口外,“藤蔓也够,明天就能编起来。就是这岛上的树都不算粗,木筏怕是承不了太重,最多能载四个人。”

赵昺心里一沉。艇上原本七人,王公公已经没了,还剩六个。木筏只能载四个,意味着必须有人留下。

“能不能再做一个?”他问。

张勇叹了口气:“难。剩下的树要么太细,要么长得太偏,砍下来运到滩涂要费不少力气。而且我们的工具只有一把断刀和几根断矛,砍树都费劲,再做一个怕是来不及——谁知道这岛上会不会有台风?”

赵昺沉默了。他知道张勇说得对,在这荒岛上,时间和体力都是奢侈品。他看向岩洞外,李三正蹲在滩涂上,用石头打磨一根木棍,大概是想做个鱼叉。王、陈两个老卒坐在火堆边,一边整理藤蔓,一边低声说着什么,神情里带着一丝茫然。

“先做一个吧。”赵昺放下鱼骨头,“能走一个是一个。”

张勇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好。”

第二天一早,众人就开始编木筏。张勇和刘卒负责用藤蔓将松木捆紧,李三和王、陈老卒则去收集干燥的茅草,准备铺在木筏上隔潮。赵昺也想帮忙,却被张勇按住了。

“陛下,您身子弱,就在旁边歇着。”张勇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块礁石,“那边能晒到太阳,暖和。”

赵昺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大忙,便走到礁石上坐下。他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些人都是大宋的禁军,本应在临安的宫墙内护卫天子,如今却要在这荒岛上为了生存挣扎。而他这个“天子”,除了那点零碎的现代知识,什么都给不了他们。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手腕上的龙纹胎记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这具身体的原主,那个八岁的少年皇帝,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落到这般境地。赵昺轻轻摩挲着胎记,仿佛能感受到那残留的、属于赵昺的恐惧与不甘。

“陛下在看什么?”李三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几根打磨好的鱼叉。

“没什么。”赵昺收回手,“鱼叉做好了?”

“嗯,试试能不能叉到鱼。”李三蹲在他身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等木筏做好了,我们就能离开这里了。到了大陆,说不定能找到其他的宋军。”

赵昺笑了笑。他知道,李三口中的“宋军”,大概率已经溃散了。崖山一战,大宋的主力尽失,剩下的残部要么投降,要么隐匿民间,想再聚起来,难如登天。但他没有说破,有些希望,哪怕渺茫,也总比没有好。

“对了,陛下,”李三突然压低声音,“昨天……王公公临终前,是不是跟您说了什么?”

赵昺愣了一下。他想起王公公塞给他鱼形玉符时,李三似乎就在不远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王公公说,陆相在武夷藏了东西。”

李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武夷?是福建的武夷山吗?陆相……陆秀夫丞相?”

“嗯。”赵昺没有多说。他不确定李三是否值得信任,毕竟“皇室宝藏”这四个字,足以让人心动。

李三却像是没察觉到他的防备,只是握紧了手里的鱼叉,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要是能找到陆相藏的东西,说不定就能招兵买马,再跟元军打!”

赵昺看着他年轻的脸,心里有些复杂。这孩子还带着少年人的热血,以为仅凭一批宝藏就能扭转乾坤。他不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来不是靠钱就能打赢的。

就在这时,张勇的声音传来:“木筏做好了!”

众人都围了过去。木筏不算大,八根松木并排捆在一起,上面铺着厚厚的茅草,看起来还算结实。张勇跳上去试了试,木筏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

“还行,能撑住。”张勇跳下来,拍了拍手,“今天太晚了,明天一早涨潮,我们就试试能不能出海。”

众人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只有王、陈两个老卒,脸上带着一丝犹豫。

“怎么了?”张勇看出了他们的异样。

姓王的老卒叹了口气:“校爷,我和老陈年纪大了,手脚也不利索,怕是跟不上你们。这木筏……你们带着陛下走吧,我们留在岛上,或许还能找点吃的。”

“是啊,”姓陈的老卒也附和道,“我们这把年纪,就算到了大陆,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留下,省得拖累你们。”

张勇皱起了眉:“胡说什么!我们是一起从崖山出来的,要走一起走!”

“校爷,我们不是矫情。”姓王的老卒摇了摇头,“这木筏本来就小,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陛下是万金之躯,不能有闪失。”

赵昺看着两个老卒花白的头发,心里有些发酸。他知道,他们不是不想走,是怕自己成为累赘。他想了想,说道:“王卒、陈卒,你们不用怕。木筏虽然小,但慢慢划,总能到大陆。到了那边,我们一起找地方落脚。”

两个老卒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动容,却还是摇了摇头:“陛下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我们……”

“别说了!”张勇打断他们,“要么一起走,要么都留下。你们要是不走,我也不走了!”

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李三急得直跺脚:“你们别争了!要不……我留下?我年轻,能在岛上生存!”

“你也不行!”张勇瞪了他一眼,“你是陛下的亲兵,得跟着陛下。”

赵昺看着争执的众人,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在这绝境之中,这些人还能想着彼此,或许,这就是大宋最后的火种吧。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吧,明天我们先试试木筏的承载力。如果能载五个人,我们就一起走。如果不行,我留下,你们走。”

“陛下!万万不可!”张勇立刻反对,“您是大宋的希望,怎么能留下?”

“就是,陛下,要留也是我们留!”李三和两个老卒也连忙说道。

赵昺笑了笑:“我知道你们的心意。但我是皇帝,不能只顾着自己。要是木筏只能载四个人,你们就带着王公公的遗愿去找陆相藏的东西,我在岛上等你们。”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众人看着他,突然觉得眼前的少年皇帝,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个在崖山船上只会哭泣的孩子,似乎在这几天的挣扎中,悄悄长大了。

张勇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下了头:“臣……遵旨。”

李三和两个老卒也跟着低下头,眼里带着一丝酸涩。

当天晚上,众人都没怎么说话。火堆旁,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赵昺躺在茅草上,看着洞顶的岩石,心里盘算着明天的行程。他知道,无论木筏能否载所有人离开,他都必须尽快找到陆秀夫藏的宝藏。那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寄托——那是陆秀夫留给大宋最后的希望。

夜深了,众人渐渐睡去。赵昺却没有睡意。他悄悄起身,走到岩洞外。月光洒在滩涂上,木筏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只沉睡的巨兽。他走到木筏边,轻轻抚摸着粗糙的松木,仿佛能感受到众人的汗水与希望。

突然,他听到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他猛地回头,只见李三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那把鱼叉。

“李三?你怎么还没睡?”赵昺有些惊讶。

李三走到他身边,把鱼叉放在地上,然后“噗通”一声跪了下来:“陛下,臣有一事相求。”

赵昺连忙扶起他:“有话好好说,不必行此大礼。”

李三站起身,却还是低着头,声音有些颤抖:“陛下,臣知道您想找到陆相藏的东西。臣……臣想跟您一起去。哪怕木筏只能载四个人,臣也想留下来陪您。”

赵昺看着他年轻的脸,心里有些感动。他拍了拍李三的肩膀:“你的心意我知道。但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真的只能走四个人,你必须跟着张校爷走。”

李三咬了咬唇,眼里泛起了泪光:“可是……臣不想离开陛下。臣的家人都被元军杀了,陛下是臣唯一的亲人了。”

赵昺的心猛地一揪。他想起自己现代的父母,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他轻轻叹了口气:“李三,你听我说。我们现在的每一步,都关系着大宋的未来。你跟着张校爷走,找到宝藏,招兵买马,这才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李三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臣……遵旨。”

赵昺笑了笑:“好了,回去睡觉吧。明天还要赶路。”

李三应了一声,转身走回岩洞。赵昺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多难,都要带着这些人活下去。为了他们,也为了那个已经覆灭的王朝。

海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赵昺抬头看向夜空,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半边,只剩下微弱的光芒。他知道,前路必然充满荆棘,但只要他们还在,大宋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