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80章 星图再亮,帝星在望

拂晓之前。

兖州城门上最后一盏更灯被收走,风从城缝里贴过石缝,带着夜露的微凉。

鼓手只敲了一次,鼓面紧得像一张还没落子的棋盘。没有号角,也没有旌旗大张,只有一股看不见的“风”在城中穿行,从账房到闸室,从赌坊到内院,在人的耳膜上轻轻压了一下。

那四根不起眼的线,在这一刻同时绷紧了。

赋税司的账房先生睡得不踏实,梦里总有人在给他翻簿,醒来竟发现某本账册厚了一页。他捏着那页空白,心里陡地虚了一下:空白比密密麻麻的数字更像罪证。

他不敢删,也不敢报,只好把它往下压。压下去的一瞬,他忽然想到三日前路过渠首时鞋底沾的泥,泥上夹着细碎的草梗。他抬头看烛火,火苗跳了一下,像有人屏住了呼吸。

北市赌坊,嗅觉灵敏的伙计趴在地上抠鞋背。他抠下一点极细的油迹,捻在指腹上闻,带一点极淡的香。

他顺着人群里那点香味走到后门,后门外有卖扇子的少年,扇面一尾鲤,鱼眼金粉在晨光里颤。

伙计伸手捻住扇子的鱼鳞,鳞片薄得像指间的一声叹。他忽觉不该再追,心里却越发想追。他回身叫人,不知怎的,喉咙里只滚出一个极轻的“嗯”。

孙姓豪族的内院书斋,主人翻书翻到最底层,摸到一本薄册。薄册封面四字——四月渡河。

他看不懂,偏不肯承认看不懂,便在午饭间随口提起。对面好友在一口茶之间笑了一笑,说“好个四月渡河”,二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觉得彼此闹了个明白。晚上,城西的酒肆里就有第三个人把这四字错当成了“行期暗号”,低低传出去。

渠首闸室,水撞栅栏的角度被扶正了一寸。三天来的细沙沉在下游的暗渠口,入口浅了半寸。半寸不多,却刚好让一辆载盐的小车退一步,再绕出去一条路。

绕路时,有人必然会路过内卫已经看见的那一家门槛。门槛里夹着一片薄如鱼鳞的金箔,月下一翻光,风中一动心——“线”自己走到了光里。

风的答案在一个时辰后出现:西市酒肆里,那条“陈宫旧部”的线背着小包出门,鞋背上的油光在门口石阶上留下一道指向“北巷”的印。

巷口有卖草绳的老人抬眼看了他一眼,又低头。老人脚边放着一只纸折鸟,鸟腹里夹着麻纸一点墨。风从巷子里出来,吹皱了街面的灰。

——

议事堂中,最后一道内令被卷上黄绫。

荀彧将三纸文书封好,泥章印出“文若”,字痕清润。程昱合上粮簿,指节按在几个要害上,一拇一食,轻轻叠出“可行”的节拍。

曹仁拎甲从堂外入,报告留守兵各部未发声、已点齐。李典与于禁从北城空地折返,复述夜渡之术已练到半盏茶以内。乐进揽缰而立,千人轻装已待命,只等一声“行”。

曹操披黑幞,短刀入鞘。案上,迎驾令三字仍湿,墨色沉沉,仿佛压住了屋梁上的风。

他抬眼扫过诸人,唇角的弧度极浅:“诸位,路已开。”他没有说“开往哪里”,没有解释“如何开”。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今朝这一动,与以往从未有过同类——刀不指向城池,旗不指向敌人,旗指向一面更大的旗。

郭嘉没有言语。他把那方半翼飞鸟的帕在指间捻了一捻,帕的丝线摸起来有极细的毛刺,像一粒风被绣进布里。

他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天还没亮全,云被东边的光压低,像有人在远处握住一根看不见的弦。

——

三路并起。

颍川北出的守门之军,旗帜收袖,甲叶不鸣,像把一整座城的呼吸藏进胸腔,只露出一个平静的背影站在门上。

许地西行的护道小队沿古道潜伏,驿递与驿递之间不设大寨,只以一人一策为线,饿了就咬干粮,渴了就舔露。

夏侯惇领锐卒从汝南隐渡,夜里拆船成筏,拂晓又合筏成船,船影与雾气混在一起,像是从水底生出的影子。乐进千人作“风”,散成细雨,落在沿途的渡口、桥头、寺前古碑、废井边,落在每一个能让风转向的角。

“影”走在风里。

鸩换上麻衣,腰间短刃,发簪换作一枚不起眼的木钩。

她带着两个影子,沿着熟到骨头里的路径往西北去。眼前是一片被火舔过的黑色土地,春草还没决定要不要在这里生长,风吹过,黑灰像薄薄一层雪。

她与两个影子不讲话,只在必要的时候以指尖在掌心轻轻画一个圈代表“停”,画半圈代表“退”,一点代表“看”。

她路过一处倒塌的廊庑,廊柱被烧出木纹的舌头,一节一节裸在灰白之间。柱脚旁有一只陶罐,陶罐口朝下,被泥封住。她蹲下,用木钩撬开一角。

罐里空空如也,只有一条细麻绳头,麻绳头上打了一个结。她没有动那结,只把罐口又按回去,泥抹平。

她知道这是谁留下的路标:有人在赶路,东西已经取走,但“结”替他在原地守住了方向。

她们三人从太极殿外的石阶下绕过,雨痕尚在,泥里有无数鞋印叠在一起,深浅不一。鸩蹲下,看了两眼,不再看。

她知道“看得太多就会露出‘看’”,她只承认自己是风,不承认自己是眼。她在心里默念九州图上那条线:洛阳,以东,许地,以北一隅。风把耳廓吹得发麻,像有人在耳边说话,又像没有。

午后,云层压低了一阵,没能落雨。

她们在一处断桥边停下,桥下水声像一头睡着的兽。断桥另一侧站着二十来个衣衫褴褛的护卫,身边围着三辆有驮架的车,车上盖着草席,草席边露出一寸红绫。

红绫被灰烬染黑,仍能看见细细的编纹。护卫并没摆战阵,只把刀靠在身边,目光戒备里带着极疲惫的空。

鸩把眼神压得更低,像看见自己的脚而不看见人。她绕到桥侧,顺着桥墩上那些爬满苔衣的石纹摸下去,借着藤根攀到对岸。

对岸的土很软,落脚时会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她在土里按下一枚金线短针,针上挂了一粒薄如鱼鳞的金片。她心中计一道:只要有人踏过这点金光,鞋底就会沾上一缕淡淡的香。

不远处,三个护卫架起一面破旗,旗上绣的半个“汉”字已被火熏得发灰。

旗旁,一个面色蜡白的年轻人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一卷被水气泡过的竹简。他的手指紧,像怕竹简散掉。他抬了抬眼,看了看断桥边上那三个人影,又看向更远处的一块石头。石头上立着一只纸鸟,纸鸟腹里“星”一点墨还在。

鸩心里掠过一丝微光——路在这里。

她没有上前。影子不去“接”,影子让路自己接。

她绕远,落到一处矮松后,吹了一下掌心的灰。灰里掺了一丝不显眼的香,顺风而去,拂过那队人的鼻尖。

两息之后,那年轻人终于从空里抽回一口气,像在死人堆里找回了“活”的感觉。他将怀里的竹简捧高,冲护卫们一点头,低低道:“走。”

他们没有往正路走,反而往更狭小的一条羊肠道钻。鸩跟在更远处,脚步轻得像影子。

从更远处,有另一股人气也在靠近,脚步较重,步中带刀意,是“线”的反咬——城中被牵出的那条线沿气味追到这里,想在断桥边一口吞掉这群半死不活的人。

两股风,将要在最狭的巷道对撞。

鸩把发簪抽下,簪是木做的,簪头是钩。她把钩搁在一块石头的缺口里,轻轻一拨,石头滚下去,滚落声极轻,轻得像心跳。

但在另一个方向上,那声响足够让追来的脚步停一下——停一下就够了。够谁绕开谁,够前面的人多一步生,够后面的人多一次错。

她没有看第一次错。她手指一翻,一枚极小的铜哨落在掌心。她将哨含在唇间,不吹,只咬。

牙齿在铜上轻轻一磕,空气里有一道微不可闻的震,草中的虫子忽然停了一下叫。两息之后,远处树影间跃出三名轻甲兵,手势利落。他们不是来打仗的,他们是风与影之间的缝合线——乐进千人的一缕。

三人交手,不过半刻,追来的“线”被卡在一个拐角,退不能,进还差半步。

鸩转身,不看。她走向那三辆车中的一辆,掀开草席一角,一小片红绫在指上颤。红绫下压着一个包,包外有泥上写的字,四个,刚刚被谁的手指刮掉了三个,只剩一个“弘”。鸩的指尖停了一瞬。

她记得在洛阳废井夹室里见过的竹简,被划去又写上的那个名字——弘农王。

红绫下的人抬起头,是那个年轻人。他的嗓音沙哑:“我来自弘农,奉……奉的不是王。是‘在逃的尊’。”他说“尊”字时,眼里沾了一点不敢说出口的光。那光更像怕熄灭而死死护着的火。

“路在东。”鸩低声,像对自己,“不走正道,走水草间。有人在等你。”

年轻人看了她极短的一眼,点头。他把竹简紧紧勒在臂上,像把一段历史绑在血上。然后,他把红绫拉好,藏住了那一寸会惹祸的光。

——

黄昏未至,兖州已有暮色。曹操从校场回到内堂,盔缨沾了一点尘。

他推开窗,窗棂外竹影相互摩擦,发出如丝的声音。他不看竹,只看案上的那纸迎驾令。墨已干,墨纹里像有风细细往里钻。荀彧在旁,把新草的三道文书展开,言辞不华,意极光明。程昱再报粮,言“可行”。

“奉孝。”曹操回头,“风够了吗?”

“够。”郭嘉道。他看起来很安静,安静里压着一层不易察觉的疲。他拿起半翼飞鸟帕,绕在指上,像把一只不肯停下的鸟拴在指间。

他回到自己的居所,关上门,点了一盏最小的灯。灯火一吐一收,他把星卷铺开。

观星策·卷二。

卷面上原本暗着的那条河,在风里稍稍涨了一寸水。星点像被水面托起的碎银,缓缓浮。昨夜洛阳以东那一抹忽明忽暗,此刻亮得更稳了一息。

他坐直,慢慢呼吸,唇齿间淡淡的铁腥味又来。他知道那是什么:龙煞在血里翻身,借他每一次“观”去撕扯。续命之术换来的,永远不止寿命,还有负债。

他不退。手指在星点间轻轻牵一线,从兖州到许地,从许地到洛阳东,从洛阳东抽回一笔,落在更远的地方。他知道不能看得太深,深了会“啮心”。

可在这一刻,他丝毫不愿放手。他必须看见那一点比昨夜更久的光。那光不是城池,不是军队,不是粮车,是一口“呼吸”。

他将呼吸缓缓吐长,仿佛让自己的胸腔与卷上的某处穴位贴齐——帝星位。

房中无风,灯火却忽地抖了一下。卷上的那颗点,像被谁从水下托了托,亮了一息,又亮了一息,再亮了一息……亮到第三息时,他的胸口忽然一紧,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里面挤。

他的掌心一热——半翼飞鸟帕沿着指缝烫了一线。

他知道自己又多走了一步。他看到那颗光并非孤立,它的四周隐约有网,一丝一丝极细的网,连着废井、纸鸟、红绫、迎驾令,连着他扯动过的每一根线。

他忽然笑了。笑意极浅,只有嘴角的一笔。他收手,血从口角溢出一点点,他用拇指抹了,放在灯火上看,血色很薄。他轻轻说:“够了。”

星图再亮。

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以最慢的速度把呼吸放回胸腔。胸腔里的风还在,而且更稳了。

他低低念了一个字:“请。”他不知道自己念这个字是念给谁听,是念给天子,还是念给风,还是念给他自己。词一落下,房间里仿佛有极细的水声从四面合拢,灯火静住。

——

夜里,乐进的千人从草丛里过,趟过一条仅能让羸马饮水的小溪。溪边有小小的脚印,脚印旁有被揉皱又抚平的麻纸。麻纸上只有一粒墨点。

一个孩子蹲在草丛里,朝他们看,眼睛圆,像刚被火吓过却还不知道怎么哭。乐进没停,那个孩子也没叫。他把那团纸塞回草里。风一吹,纸团顺着草根滚了一寸,又停了。夜虫再次叫起来,像有人在远处敲一面极小的鼓。

再远处,鸩在松林边停住了脚。她闻到血味,不浓,像有人咬破舌尖。

她知道不是敌人的,是那位以“谋”为刃的人在夜里咬伤了自己。她把发簪插回发间,抬头看了看天。天上有云,云后有星。她看不见星,却知道星在那里。

那一瞬,她忽然生出一种很久没有的感觉:想活。不是为了杀更多的人,也不是为了让人看不见她,而是为了看一回——那面旗,真正立起来的时候,风会是什么声音。

她侧过身,低声道:“走。”

两个影子点头。她们像水一样往低处去。低处有草,有水,有小小的蛙鸣,有一条看不见的路在黑暗里安静地铺开。

她忽然想起城外那处小坟,想起雨里泥里的那柄短刃在土里插进拔出。她在心里对那一抔土说:我把名字藏好了,你别挂在我身上,我要用干净的背去背一面旗。

——

兖州城里,夜色沉到最深的那一刻,钟未鸣,门未闭。

一个穿灰衣的内卫推开偏门,把一片金箔从门缝里挑出来。金箔在月下翻了一下光。他把它夹在册子里,册子封面没有字。

风从他身边过,他忽然想起自己十五岁那年在乡里看见的第一张诏书,粗纸上盖着一枚歪的印,印歪得很好看,因为它歪得诚实。他朝夜色轻轻作了一个揖。

“奉。”他在心里说。

——

第二日的辰时,曹操召小会,不许外人。

荀彧、程昱、曹仁、李典、于禁、乐进在座。屋外竹影斜。曹操把案上的地图轻轻推到中间,手掌按在洛阳与许地之间的那道圈上。

他没有看某一人,他看每一人:“行在,会在这里穿过。”

“可。”程昱应,“粮可至。”

“可。”荀彧应,“礼可正。”

“可。”曹仁应,“守可坚。”

“可。”乐进应,“风可到。”

“可。”于禁应,“纪可立。”

“可。”李典应,“渡可成。”

曹操笑了:“好。”他提笔,在圈的内侧又点了一笔,这一笔像给画上的目点上了一点睛。那一刻,他忽觉背脊发凉——不是冷,是背后有山。

他知道那山的名字:不是兖州,也不是洛阳,是名。名站在他身后,像一座看不见的高峰。他转身,面对众人,慢慢道:“诸位,迎。”

一个字落下,风停了一息,又吹起来。

——

午后,风把云往东推。

阴影像潮水一样从屋脊滑到巷尾,又从巷尾滑回屋脊。城外路上,三队人马没有走成队,没有走成军,他们像散开的影子,一蓬一蓬地贴着地皮前行。

路边的柳在风里低头,像在给某个看不见的队伍行礼。

而在更远的地方,在洛阳以东那一隅,从破井到断桥,从枯槐到矮松,一串极微小的信号互相点火:纸鸟被折起又放下,红绫被藏起又露出,竹简被束紧又松开。

风从一个人胸腔里穿过,又从另一个人胸腔里穿过,呼吸连成了线。线朝东,朝北,又朝回——朝向那个被画了圈的地方。

入夜,郭嘉的灯再度亮起。星卷铺到一半,他突然停住。

不是再看不见,是看见了太多。卷上的星开始不止以点出现,它们之间隐约有线,那线像人间的路,却不完全是路。

那线的走向与他今日在堂上画的圈不谋而合。那线的中心,出现了一点微不可见的亮,亮不在天上,亮在纸背里。他把纸翻了一个角度,那点亮像从纸背渗出来,渗到他指腹上。

他轻声:“来了。”

他知道那“来”不是天子亲自来了,而是帝星的“气”探出了一节,像在夜里伸手摸了一下前路。摸到了——就会往这里走。

摸不到——就会转身。他用掌心把那一点亮按住,按到纸里,按到自己胸口里。他又笑了——还是那样淡得看不见的笑。

“迎之至许。”他在心里复了一遍曹操说过的话,像在人间又复了一遍天意。

门外有鸟从瓦上跃到树枝上,翅尖擦过一片露,露掉在地上,碎成了一小束光。

——

卷末·钩子

深夜,城中最后一处更鼓止于第三声。内侍匍匐而入,远使穿尘而至,将一卷包着暗红细绫的细简置于案上——不封名,不署官,只以汉家小篆写了两个字:东来。

荀彧抬眼,程昱垂目,曹操握住短刀刀鞘,拇指轻轻用力,发出一声极轻的“铮”。郭嘉伸手,指腹落在简面——简面背后的那一颗光,恰在此刻再亮。

窗外风向微转,竹影往东伏。有人屏住了呼吸,有人在笑,也有人在握紧拳头。没有人说“赢”,也没有人说“怕”。所有人都只在心里记住了同一个字:迎。

——

第一卷·虎牢的寄生者 终

(下一卷预告:西行迎驾——龙气回流、帝星东移、群雄名分镜前照形;影与光同路,江淮风起,旗指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