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65章 战后废墟,孤狼之瞳

天一放晴,城墙像从水里捞出来的骨头,线条冷硬。

瓦脊冒白气,巷底的水已退了半尺,石缝里残留一道道细痕,像昨夜风雨在城里写下的暗字。乌鸦不叫,只在墙角抖羽。

风从南往北,挟着湿土的味,吹过粥棚的锅沿,蒸汽薄薄地散开,在阳光里一闪,像狼瞳里掠过的一点光。

人死后的城,最先醒来的不是哭,是木头的声音。

门板被合上的“咔”,椽木被搬动的“吱”,都规矩。昨夜的乱与急,被一早上的“对齐”压平。青榜在坊口换新,墨迹未干,字锋瘦硬:“缓、减、停”。

市正拿尺把摊位一格格校准,匠人用刀把被水涨大的门榫削去一线,插回去正好,轻响如扣盏。

鼓台帘卷起又搭好。

郭嘉立在鼓钉旁,袖口束得紧,指腹点了三下。他看城,也看地;看人的步幅,也看风的走向。兵丁从他身侧过,脚跟落地,节拍与鼓钉的间距合拍。

他点头,吩咐:“闸匠抄录昨日开落诸时辰,今夜借灯重算;灰糠之数入册,分予三处梁厂,别混;巷底‘死地’再抄一寸线,不许添,不许少。”

录事俯身应命,墨条在册页上划开,像给昨夜的水脉画一条看得见的骨。

程昱捧着仓匙来复点,钥匙按原样摆成一扇扇洁净的弧。

许褚从城外回转,肩头尚潮,护手扣在案角:“梁木按号归位,闸匠说手不抖。”郭嘉嗯了一句,目光越过他们落到远处一行灰黑的人影——俘队。

那队伍里,张辽走在前列,手腕缚,背直如矢。

他一路无言,只用目光丈量这座城的节律:粥棚在市尾,不在市头;青榜在左,不在右;城门洞的暗灯灭了,但灯罩干净;搬尸的担夫避开了井,不走井沿。这些细小的“次序”,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一路在他心里敲;敲到最里,余音不散。他忽然想起昨夜浅口里的那条“斜”,斜得看不见,偏偏全队都歪了一寸——他明白了,这是同一种东西:不是力,是骨;不是刀,是序。

张辽抬眼,看见鼓台下的那人。薄氅,袖口束得紧,面白,眼深,像一口井。那人未看他,只看城。

张辽心底忽然泛上一句旧话:山雨将来,狼先嗅风。昨夜若是风,那人就是嗅风之鼻。嗅到哪一指,他的箭就到哪一寸。

——

战后第一场会见,不设在堂上,设在废井旁。

一口老井,昨夜被豆糠“吃死”,今晨被人掏开半指。井沿泛一圈新潮的光,像一只合到缝隙的眼。曹操站在井稍远处,衣襟下摆被晨风掀起一线,神情冷静,不喜不怒。郭嘉在侧,袖落,指腹按在罗盘背,像给它一点温。

张辽被带到井边。两名亲兵退到三步外。

曹操略抬下颌:“子文。”

张辽拱手,不卑不亢:“在。”

“昨夜,你看到了什么?”曹操问。

张辽侧目看井:“看见水有‘拍’,风有‘向’,人有‘退’。”

“那你心里呢?”

“心里有一条‘斜’。”张辽答。

“是给聪明人的陷阱。聪明人总要证明自己不被牵着走,于是会挑‘自以为’的路。路一斜,越走越斜。”

曹操笑了一下,笑意不外露,只在眼角压浅一纹:“你愿走哪条?”

“直的那条,”张辽沉声,“但需有人画。”

“不怕别人说你被牵着走?”

“被序牵,总好过被命牵。”张辽抬眼,眼里像有一星金光,“将军用兵,不怕直。怕的是‘不直’。”

这一问一答,像两刃刀从磨石上过了一遍。郭嘉看着张辽的瞳,瞳色深而稳。

他忽然记起北地冬夜里见过的狼,站在雪棱上,风从它背毛里穿过,它的眼清且亮,像夜色里最小的一点火。眼里并无嗜血,只有“看”。狼先看,后咬。张辽此刻的眼,就像那狼之瞳。

“子文。”曹操收了笑,话锋一转。

“给你两件小事,今日办。一是收人:并州降卒五百,挑百人编‘直行’,无老弱、无短小。你选,三刻钟后交册。二是清道:芦根外那条‘偏门’,不必塞死,立木牌三面,写‘斜’,写‘慢’,写‘回’。不许有人拔。”

张辽愣了一息,随即抱拳:“喏。”

他转身时,眼角余光掠过郭嘉。那人像不动的风,风从他袖口过去,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稳”。张辽心里忽然有一点欣喜:久行于乱中,终于遇到能被“序”牵住的人。

——

城里埋的第一行土,不是埋敌,是埋“无名”。

井边、巷口、破墙下,昨夜来不及抬的,都用木牌竖一片,不写姓氏,只刻两字:“安骨”。

许褚亲自搬木,典韦扛锹,夏侯惇不说话,只在每一个土堆前站一息,再走。

郭嘉吩咐:“尸衣缝合,面向东。能认的认,不能认的,记录衣纹、刀口、牌子。”

程昱用很笨的字写很细的册子,一刀一孔都落字里,像把昨夜的乱悉数按回干净的列。

粥棚边,张遥的妻把空碗洗了又洗。

她不哭,只用指背抹碗沿上的水,慢,像抚孩子的头。她抬头看见青榜上那行新写的小字:“十年军饷代养死士之家。”

她的嘴唇动了动,轻声:“谢。”旁人未必听见,郭嘉听到了。他没有回头,只把掌心压了一下罗盘背,像压住胸口某一寸轻微的疼。

午后,阳光斜过来,照出巷底的水纹。

一只半瘸的狗从瓦片下探出头,眼睛亮,两脚踩在湿处,后腿勉力发力。它寻人,不叫,绕井三圈,最后坐在一根破椽旁,盯着人。那目光与张辽早晨的目光极像。

郭嘉看了它一眼,低声道:“给它留一口汤。”许褚笑:“它像狼。”

郭嘉也笑:“狼不吃粥,只饮清。”

许褚挠挠头,还是盛了半碗,把肉挑走,只剩汤,放在椽下。

——

张辽用了两刻钟挑完百人。他不挑“听话”的,他挑“懂拍点”的:刀出在一拍半的人,脚落在二拍的人,抬肩不抢的人。

他在操场上一句废话也无,只用目光点一个,手指轻轻一勾,那人便出列。他看的是呼吸的稳与脚踝的软。稳的,不易乱;软的,能折回。

他把册交到程昱手里:“直行,百人。”程昱接过,瞥了一眼,笑:“猛人少?”张辽摇头:“猛,不稀罕。会直,才难得。”

随后他带两队去芦根外立牌。

芦根还湿,芦花上挂着不肯落的雨点,像无数小眼睛。

张辽亲手把木桩埋稳,立“斜”一牌于浅口左,“慢”一牌于滩心,“回”一牌于回水角。他记得郭嘉叮嘱“不许有人拔”,便把牌脚下的泥踩得极实。士卒问他:“将军,何必留给别人看?”张辽笑:“留给我们看。以后见牌,就想起今天的斜与慢,不走错。”

回程路上,他路过井边,看见那只半瘸的狗正对着汤碗安静地饮。

它喝得很慢,每一口都小,喝完一步也未走,只抬头看人一眼,像在问:你们的水呢?

张辽停住,伸手摸它的头,手掌落下的一瞬,狗的耳根向后一贴,嗅了一下他的指尖,然后闭眼,像认了。

——

郭嘉在粥棚后把“赏与法”的最后一条捋顺。

他不忙给大功记大赏,先给小力记小名:背水的老婆婆,修桥的匠,守井的少年。榜上各记一笔,税减半三月。

军中罚则只罚两人:磨刀越线,抢粥二碗。罚不重,罚在脸上,扶起来,继续用。荀彧笑:“借小恕,立**。”郭嘉道:“恕,是菜;法,是刀。菜要有味,刀要藏锋。”

下午偏西,曹操召张辽入帐。帐中不设香,只摆沙盘。河弯、闸口、梁位、浅口与偏门,都用细线标出来,端正,清楚。曹操用木筹点了一下北侧的空阔:“今夏之后,北地烟尘起,路在此。你当何计?”

张辽看了一阵:“用人稳,先直后奇。奇,不离直外。”

“何意?”

“直者令也,奇者利也。”张辽说,“令立,则利出。利出,不失令,则可久。”

曹操转头看郭嘉,目中有笑。

郭嘉轻轻咳了一声,笑意不露,只把指节在罗盘背上压了压:“主公,子文可任一军。先给他百人,试两月。”

曹操点头:“可。”他把一面小旗递给张辽,旗上无字,只有一条直线,从旗根到旗尖。张辽接过,目光落在那条线,眼里那星金光又亮了一寸。

出帐时,夕照落在城隅的瓦背上,斜斜的一道光,像一片被磨亮的刀背。

张辽举旗,光在旗面上一闪,像狼瞳收住天色的反光。他忽然明白,所谓“孤狼之瞳”,不是孤,是净。净到能在废墟里辨得见一条细细的直。

——

夜将至,三处暗灯亮起。粥棚只留最后一锅。酒肆老板娘把“清道”牌翻面,背面写上两个字——“开市”。她笑,笑得很轻,把牌立在门槛边。

少年兵把信又写了一行:粥好。然后收笔,抵在胸口,像按住一个还在发热的字。

郭嘉在鼓台后檐下坐了一会儿。咳意浅浅地刮过,他没有皱眉,只以袖掩,目光落在沙盘外河弯那一点空白。他知道,那不是空,是下一段“序”的起笔。荀彧步至:“奉孝。”

“我在。”

“今日之评?”

“人心有序,废墟可用。”郭嘉淡淡,“狼之瞳,已亮。”

“是子文?”

“也是城。”郭嘉看着暗灯,“狼不群,群不驯。我们要的是——让孤者知路,群者守线。”

许褚扛着两块空木架经过,笑道:“军师,那只瘸狗,喝完汤就守在牌下不走。”

“好。”郭嘉点头,“让它守着‘斜’。”

“像守着什么宝贝。”

“是宝贝。”郭嘉笑,“是我们今日的记忆。”

夏侯惇走来,刀鞘敲在门槛上:“偏门三牌立毕。”

“别拔。”

“我让人守着。”夏侯惇顿了顿,“我今日学会一点‘怕’。”

“怕,是给外人看的;勇,是给自己看的。”郭嘉道,“你二者都要会。”

典韦探头:“军师,最后一锅粥,我可……”

“你这个胃口——能。”郭嘉摆手,“吃饱,明日把城外的塌墙先抬一线开。”

典韦笑嘻嘻应了,转身一边走一边喊许褚:“给我留一瓢。”

郭嘉看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暗灯间,心里那根弦从极紧,慢慢松了一分。

他不说“胜”,也不说“终”,只说:“明日,清账。”程昱从阴处应声:“已备。”他说“账”,却像说“路”。

——

更深。风换了半线,从南偏回正。

城脊的瓦面在月光下发亮,像刀背上被布轻轻拭过后的光。

张辽独自站在北门外的浅滩边,三面木牌在风里微微颤,字清楚——斜、慢、回。他把手按在“直行”的小旗上,旗布很薄,旗杆很直。

他想起并州的雪,想起河东的风,想起昨夜井口那声“咕”的低吼。他忽然笑了一下,笑意极小。

身后有人至,脚步轻,仿佛怕惊动水。郭嘉立在他侧,视线收在远处的黑里。

他不说话,张辽也不说话。两人都看见远处芦根翻起的一线微澜,像黑布上被风指一指。

半晌,郭嘉才开口:“子文,孤狼之利,在于不跟;孤狼之病,在于不合。你要当狼,也要当将。”

张辽抱拳:“受教。”

“看废墟,看得搬哪块;看人心,看得题哪名。今日你挑百人,直。明日你挑千人,仍直。直久了,奇也直。”

“诺。”

风低回,带起泥里一缕淡草香。张辽忽道:“军师。”

“嗯?”

“昨夜之水,有一夭。”

“何夭?”

“若掌闸之人手抖,便败。”

“所以我们让他不抖。”郭嘉笑,“今日之粥,也为他。”

张辽沉默半刻,眼里那点光更亮了:“明日劳我再巡一遍诸闸。”

“去吧。”郭嘉点头,“但先睡一炷香。”

张辽行至两步,忽又回头:“军师。”

“在。”

“将来若北地烟起,我愿为前驱。”

“记下。”郭嘉淡淡,“到时看‘序’。”他用的是“序”,不是“令”。张辽听懂了,抱拳退去。

郭嘉独立河畔,手掌覆在罗盘背,掌心的温慢慢透给木头。

他看着三面木牌在月光里稳稳立着,像三根针,把昨夜的水脉缝住。他把“序”字在心里轻轻按了一下。废墟已可用,狼瞳已见光。下一笔,等风再稳一线。

夜至更深,城里的三处暗灯一点点收了光,只留一圈温。

井沿微凉,像一块老骨。远处的河面被月色碎成无数细小的亮点,像金砂。

那只半瘸的狗蜷在“斜”字牌下睡了,耳根偶尔一动,像仍守着昨夜的水声。风把它的呼吸吹向城,又吹回来。

城睡了。序不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