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35章 非为筑城,实为“窃天”!

非为筑城,实为“窃天”!

风灯烧到最瘦的那一截,灯心黑炭一般,仍勉力吐着光。

沙盘房里热与冷互相压着走,墙角一缕潮气顺着青砖往上爬,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摸过每个人的后颈。

推演的最后一回合刚落幕。

程昱手背的青筋还没有退下去,指节像握着一枚看不见的石子。

夏侯惇把大斧横在膝上,斧背贴着甲片,发出一声低低的“嗡”,像心口闷着的一口气。荀彧抬袖轻咳,眼睛却比平时更亮,亮得像风灯里最后一段火。

曹操站在沙盘另一侧,既不笑也不皱,只用刀鞘背轻轻点了点濮水与济水的交汇处。沙上那道“活箍关”的木片还没收起,刚刚在它前后折断的两串细旗斜倒着,像两条被熄灭的火。

“再试一遍?”夏侯惇嗓子发哑,却仍不甘心。

“再试也一样。”程昱摇头,语气罕见地松,“护城河的‘凹口’不是瑕疵,是诱;吊桥两侧的‘空位’不是疏忽,是刀。我们以为是缝,他拿来当口。咬下去就知道,牙掉的是我们。”

曹操“嗯”了一声,算作点破了场中的沉默。

他把刀鞘交给侍从,慢慢走到沙盘边,隔着一圈细线与木桩,望向郭嘉:“奉孝,你的局,奇险之处,孤看了个大概。可你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城中之物——井要挂令,库要刻齿,弩耳掏孔,旗换四色,甚至把市集画成八卦,街道绕成环?这不是防御,这是折腾。”

郭嘉把竹牌从案沿取下,指腹的薄茧在竹面一划,发出一声极轻的“笃”。他低头看了一息沙盘,才抬眼,目光逐一落在四人脸上。

“主公,”他开口,声音不快,“我不在‘筑城’。”

夏侯惇眉峰一拧:“不筑城你在做什么?”

“窃天。”郭嘉答。

三字落地,风灯跳了一下,光线像被人从背后轻轻推了一把。屋梁上积灰抖落一线,细尘在灯前漂浮,像极细的雪。

程昱的眼神变了。他不是被这三个字吓到,而是被它打开的门所震。他盯着郭嘉的嘴,像要把“窃天”的边打磨得更清。

“若只筑城,”郭嘉让一口气在胸腔里停住,再放下,“我们能得一地之利、百日之安。若能‘窃天’,便能把一地之利,接到一州之脉,把百日之安,换成千日之序。城是形,民是血,兵是骨,法是皮。天,是气,是看不见的那个‘网’。我所做的,是把‘形与气’缝在一起,让它自己往我们要的方向走。”

曹操没有做声,手背的青筋却松了。荀彧轻轻点了下头,又立刻收住,像防己偏信。

郭嘉伸手,把沙盘边一碗清水端到大家面前。灯下看去,水面薄如一张铺开的丝。他用竹签在水中轻点,水纹以碗心为圆,荡出一圈一圈的线。

众人看的时候,他把三粒极小的盐丢入水里。第一粒落在圆心,水纹受阻,往外扩的速度慢了一线;第二粒落在第一圈与第二圈的衔接处,水纹在那一线交叠;第三粒落在最外圈,水纹被外缘“包住”,不再乱跑。

“这是城。”郭嘉说,“这是市。也是‘天’。”

夏侯惇皱眉:“看不懂。”

“我换一种说法。”郭嘉把水碗放回,手指落在沙盘上“心城”的方位。

“城里有‘心’,心不稳,四肢便乱。这‘心’不是主公,也不是军法,是‘序’——是人一抬眼,能看见、能摸到、能遵从的东西。井的牙门令,是‘心’的眼;仓的竹齿,是‘心’的齿;市的环街与八卦,是‘心’的脉;色火与旗号,是‘心’的舌。我们把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摆出来,看久了,人就会把‘看不见’的东西放进去。那‘看不见’的,便是‘天’。”

程昱冷冷道:“你说‘天’,实是‘人心’。”

“人心是‘门’。”郭嘉不争,“门开,气自来。我的‘窃’,不是去偷天上的光,是把地上的门一扇扇打开。打开之法,不在玄,在‘正’。”

“何为‘正’?”曹操问。

郭嘉伸出手,指尖按在“洛阳”与“兖州”的连线处。指节很白:“河图洛书,不必尽信,只取其‘对’。天地四时,风从八方来,人从四面至。‘正’是把四面来的东西,按着它最愿意走的路引过去。我们在城里设八门,在市中立环,在街巷藏‘回’。敌从东来,行两转必自觉回头;贼若夜纵火,火到第三环自止,因为每一处‘回’,都有水巷与石渠在等它。你们刚才以为我把‘河’切成小段,是怕它泄,其实我是让它‘喘’——喘过一次,火就散一次;散三次,夜就明。”

荀彧眼中笑意更深:“你把城市当成一个人来医。”

“医只是皮。”郭嘉摇头,“我更要‘窃’——窃的是‘脉’。”

他以指为笔,在沙盘上很轻地划了两条线,一条是自西向东的“水线”,一条是自北向南的“风线”。两线在城心与东南圩堡交错,正好落在他先前摆下的“牙门令—井—仓”的三角上。

“风走这里,水走那里。”他点着三角的每一角。

“‘牙’是立序,‘井’是聚民,‘仓’是养兵。三者相见,便成一个小‘局’。十个小局排起来,城内有大局,大局与河网缝上,兖州就有‘势’。我在洛阳点亮了一颗星,兖州要亮,不能只靠我身上那条黑风去勾,还要靠你们手里的‘正法’去养。法养得久,脉自己醒。那时,‘天’就被我们截住了一线,不再从别家屋脊上跑。”

“窃天。”程昱再重复一遍,语气里多了一丝明白之后的冷静,“你的‘窃’,是‘截’。”

“是‘借’。”郭嘉笑了一下,把最尖利的一个字收起。

“借得久,便成‘截’。这不是喊话,这是做账。我们每一处牙门令、每一口井、每一条地缝、每一面色火,都是账上的‘入’。你们看见的是人走得顺、兵行得快、粮出得清,我看见的是星图上的线不再打颤,能稳稳向东伸过去一寸。”

夏侯惇挠头,粗声粗气:“你说的这些,我记不住。只问一句,这么做,能多杀几个?”

“杀不在刀上。”郭嘉道,“杀在人心上。人心稳,敌心虚。敌心一虚,刀便省力。刚才‘坠马坪’的三十息,你以为是弩准、车硬、斧快,其实是对方‘不知该从哪条直路上来’。他们抬头看见‘直’,脚下却只有‘弯’,每一步都在问:前方是路,还是网?问到第三步,心就死了。”

曹操的目光像一把按在案上的刀,刀不动,案却平了。他忽地笑起来,笑声不大,却干脆:“奉孝,你说得好。仲德方才以‘石’定州,你今以‘气’养城。石定其形,气合其势。孤问最后一句——你这套‘窃天’之术,可否教人?”

“能教‘法’,不能教‘心’。”郭嘉坦白。

“法写出来,十日便会有人学;心养出来,十年才会稳。可我们没有十年,所以才要用‘看得见的法’去催‘看不见的心’。我可以把城的八门、街的环、仓的齿、井的令、火的色,都写成册,叫各县照做;但要他们把‘门后那口气’养出来,还是要靠主公与诸君的‘不变’——日日合账,月月换令,季季修圩。别图省事。”

曹操仰头看了看风灯,像在衡量灯还能撑多长。他的视线落回郭嘉脸上:“你要什么?”

郭嘉把竹牌横过来,蛇纹在灯下有一线光:“全权。”

屋中没有风,灯却像被风拨了一下。

程昱皱眉:“全权,何指?”

“兖州城防、城建、城中水路与道路规制,全部归一处出令。”

郭嘉一字一字地说,“县有县令,城有城尉,仓有仓司,井有水队,牙有牙门,各自做事,各守旧例。自今日起,凡涉‘序’者,一律归‘窃天司’——暂名——出令。令不烦,烦则乱;法不苛,苛则破。‘窃天司’只管三件:一,门——八门与环街的开合;二,水——内渠与地缝的走向;三,火——色火与旗号的节律。其余军政,仍各安其位。”

“名不好听。”夏侯惇第一个反应。

“那就换名。”郭嘉笑,毫不执拗,“名可以改,事不可改。你们喜欢‘天工司’,也可;喜欢‘城务司’,也成。无非是个壳。我要的,是‘核’——令从一处出,节从一处定,帐从一处合。诸侯学我们,只能学壳,因为核在我们手里。”

荀彧轻轻敲了敲案角:“你这是要一把‘总线’。”

“线握在手里,城才成‘器’。”郭嘉点头,“器成,气自来。”

曹操笑声忽地放大,一掌拍在案上,沙盘上几枚小旗震得跳起又落下:“好!你要‘全权’,孤给你‘全权’。自今日起,设‘天工司’——名从文若,意从奉孝——以奉孝为司事,位在军法之右,仓司之上。凡兖州城中之门、水、火,皆听其令,违者军法。仲德以‘石’为骨,文若以‘文’为膜,惇与仁为臂。孤要看你把兖州变成一口会‘呼吸’的城。”

那一掌落下的声,有一种从心口散开的痛快。夏侯惇笑得露出牙,程昱面色仍冷,却在袖中把拳松了一寸。荀彧看郭嘉,目光像一线清水,浅浅地过。

“奉孝。”曹操收笑,低声加了一句,“你说‘窃天’,孤听着心里舒服。可你要记住——窃天,是为了‘扶汉’,不是为了你自己那口气。”

郭嘉拱手,姿态极低:“臣以性命保此心。”

他没有说“誓”,也没有说“愿”。他把所有尖锐的字都咽了回去,只剩一个“心”。那颗心在他胸腔里跳得很慢,慢得像一口水井的回响。

军议散时,风灯终于灭了。屋里一瞬黑,随后有人以火折接亮第二盏。光换了一味,疲惫也换了一味。

众人走散,沙盘房只剩郭嘉与荀彧。

“名改得好。”荀彧指了指门外,“‘天工’,好听,能服人。”

“谢。”郭嘉把那块写着“窃天司”的小木牌翻面,笑意淡,“世上的事多是如此——壳要给人看,核要给自己用。你给我‘膜’,我替你‘养’。”

荀彧不解:“养谁?”

“养‘气’。”郭嘉答,“我身上的那口风,不会一直听话。我要用城里的‘呼吸’把它拖住。只要兖州的节律越来越稳,它就越不敢乱走。等到下一处节点再亮一颗,它就会再安一息。”

荀彧看着他,像看一颗在风里站住的小树:“你会很累。”

“累便算赚。”郭嘉握了握手指,薄茧贴在掌心,像一枚细小的甲,“人死时,天不痛。天被窃了一线,也不会叫。只有我们会叫。那我们就小声一点,叫在心里。”

荀彧失笑,摇头而去。

郭嘉独自留在沙盘房,把沙盘上的小旗一枚枚拔起,再一枚枚归位。

旗杆擦过沙粒,发出细细的声。他把“活箍关”的木片收起时,指腹被边角刮了一下,疼意轻得几乎不算疼。他抬手看了看,指尖有一条很浅的红线,像一条刚刚划开的地缝。

他把灯调暗,坐下,闭眼。

心海里的卷轴应声展开。第一卷仍旧陈旧,卷角粗糙,像被谁用牙咬过。

洛阳那一点暗光很稳,兖州的板块像被轻轻触了一下,泛出极淡的光泽,不亮,却确实在“吐息”。他把精神之手贴上去,像把掌心按在温热的石上。石不说话,却有温度。

“非为筑城,实为窃天。”他在心里无声地复述一遍,把每一个字都压实。

那团黑风翻了一下身,似乎在笑,又似乎在嗅。他不理它。

他在意识里以极慢的速度为兖州画了一圈“膜”:以河为筋,以圩为骨,以市为脉,以法为皮。画到东南角,他停了一停,把那枚代表“牙门令”的小光重重点了一下。光扩了一圈,很快又收回去,像一口井边的涟漪。

他睁眼,收卷。房外有人跑过,靴底的声在廊下空荡一闪即逝。远处井口边,色火的铁盆已经覆上了盖,夜里不再传信,只有水声在黑暗里自己走。

第二日,天工司的第一道令出。令文只有短短四行:

其一,八门昼开夜合,环街定向行;

其二,内渠三日一巡,地缝旬修;

其三,色火昼传机,夜只传危与援;

其四,井上牙门令一日一验,蛇目一点,旧者即收。

令贴在心城东门的石壁上,字不多,笔力稳。里正们在下面念,念到第三行时,有人抬头看了一眼火盆,像突然想起昨夜的黑。

孩子们围在井边,伸手去摸新刻的令签,蛇眼里多出的那一点小光在晨阳里闪了一下,像一粒在石上跳动的露。

午后,曹操亲自到圩上,立在新修的堤脚,看水如何从一条又一条“回”里走。

他看得时间久了,忽然笑了一声,抬手拍了拍郭嘉的肩:“你这‘窃天’,孤喜欢。孤喜欢你这种把天当账算的人。”

“主公喜欢,就好。”郭嘉侧身作揖,眼底却有一线更冷更细的光,像刀背上压着水,“你们看到的,是安邦之策。我所做的,却是窃国之基。”

这句话他只在心里说,没给任何人听。

夕阳落下时,天工司的小吏拿着木牌跑过每一处牙门,牌背写着今日更换的“蛇目一点”所在。牌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像一把看不见的弓,在城中慢慢拉开。

市上卖豆的老妪抬眼,看见环街的路牌比昨天多了一枚箭头,箭头朝向井口;她笑了一下,把篮子移到箭头的方向。她不知道“窃天”为何物,只知道今天走得比昨天顺。

夜深,郭嘉从城心回望。灯火在环街上绕,井边有水声,圩上风过堤草。

色火按令熄下,四面只剩犬吠与人的呼吸。他把手背贴在冷石上,那块石像活着。他在胸腔里数了一次呼吸,又一次,慢慢把那口黑风压在石底。

他知道,从这一天起,兖州在他的图上不再只是地名,而是一个“节点”。

它会一点一点亮起来,不急,不乱。等到线连成网,他便能把命从天道手里,真真切切地,窃回来。

——非为筑城,实为“窃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