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2章 程昱的质疑,立威之时

【时序角标:虎牢对峙第三日·子末|曹营外廊】

角楼上那道急促的马蹄声像针,扎破了夜。

风带着寒意直往袖里灌,旌旗在风里打着潮,像一张紧到发响的弓弦。

报信的斥候翻身下马,甲片相击发出细碎的鸣,抬手抱拳:“西北道有陌生精骑,自云属盟军巡哨,行迹急,避旗不鸣,数量不明,疑为西凉侦骑!”

廊下的火把一齐跳高。曹仁当即沉声下令加哨,弓弩上弦,旗路改暗。

程昱负手而来,青袍在风里猎猎,他的目光像一柄不出鞘的刀:“夜半精骑,自称巡哨,却避旗不鸣——非敌即探。此辈若探得粮道,明日便有人趁‘湿火’起事。”

他把“湿火”二字吐得很稳。

那是今晨朝议里,郭嘉以“火色三样”所提之术。程昱记得清,亦不苟同。他不否认奇招能动人心,却警惕任何“以术乱军”的倾向。军心易动,动得多了,便难再归。

曹操从廊影里缓缓走出,黑幞压眉,目光如刀背,亮而不露锋:“奉孝何在?”

“在。”郭嘉自廊柱阴影里出,青衫被风吹紧在身上,显得更瘦。

他立定,先听风,再看人。风从旌旗骨缝掠过的声像一串被捏住了喉咙的铃,断续,发涩;西北方向的地皮回声更硬,马掌钉音发脆,带着西凉马口铁特有的铆钉音色。

黑影贴着他心内壁游走,像一尾无声的鱼,正沿着脉线轻轻吐冷。他把冷按进心里那枚“锚”上——李老四粗糙裂开的手纹,在脑海里复又清晰。

“军师祭酒。”程昱微微一揖,语气如常,却没有今晨那份淡淡的笑意,“借风问你三句。其一:陌生精骑几何?其二:来意何为?其三:当下之策,是‘静’,还是‘动’?”

三问皆入本题。郭嘉合眼一瞬,识海里【观星策】缓缓展开,星点像被密密排布的针头刺亮,又在风里汇成一张薄网。

他听到“铁”的数目:马口铁相互撞击的高音不多,皮带摩擦的低音略多,马鼻喷雾的节律较整。若是成营之众,声音会乱;若是精骑小股,反而更齐。

“其一,”他开口,“不过三十,入不满五十。其二,试粮道,探旗路,诈作盟友以近营心。其三——静中有动,动而不惊。”

程昱眯起眼:“凭什么?”

郭嘉举指向旌旗:“夜风带西北山冷,旗骨在这时刻响得更紧。若是大股夜行,鼓点必长,马嚼必乱;今夜之声短促而齐,数量有限,且有人控缰极熟。至于‘诈’,此辈避旗不鸣,见哨不报,正等着我们先动。若我仓皇迎敌,反落其算。”

“说得漂亮。”曹仁低声道,“如何做?”

郭嘉回身,向昨夜立成的“听风司”使个眼色。许邶上前一步,抱拳听命。

郭嘉道:“壶二,安在心上。此刻不打‘形’,只打‘心’。许邶,你率三名最稳的小吏,分守三处:粮棚外,后营角,牙旗交接。只记不言,遇见‘借柴’之人,让他借,只登记。再挑两名眼明手快之卒,带‘空灯’二十,随我至西北侧廊,用灯‘一长二短’为号。静字在前,动字在后。”

程昱看他安排如流水,眉峰仍未松:“你要‘以空灯诱其心’?”

“诱它看。”郭嘉道,“精骑非来攻营,只来问路。我给它‘路’,但这路不通向营心,只通向‘缝’。”

曹操点头:“好。诸将,各守其位。程昱,与我同往中军帐,听他落子。”

【时序角标:丑初|曹营西北侧廊】

夜色更冷半分。侧廊外是一片浅沟,沟里收着柴灰与碎草。

郭嘉于沟东边立一灯,用布罩住,只留一线光,亮得像天上最不显眼的一颗星。他又在沟西边立一灯,其余灯由许邶等人藏于各处。灯既立好,他把火压到更低,只余一息呼吸。

黑影在他心底微微抬头。他轻轻呼气,教它伏下。龙气不是刀,是“看世界”的方法。看得越清,心越要稳。

风带着铁腥从远处拂来。

忽然,暗影一掠——三十余骑,从黑里跳出,马毛都出着白气。为首一人披着灰青斗篷,缰绳握得极短,马口铁刚一响,便被他在指间轻轻一勒,声戛然而止。

他抬眼便见沟东那一线小光。那光像一条冰线,细得近乎不可见。

骑者朝那微光轻轻颔首,立即拆出三骑,打算从沟西绕入。他们要看清“壶口”外还有没有第二条路——这是专业侦骑的本能。

郭嘉举右手,轻按。许邶会意,将沟西那盏“空灯”悄悄遮住。三骑一绕,便吃了个“黑”。黑里,浅沟里湿灰与草茎正蓄着湿气。

马蹄一踏,有马立刻失了脚,一跪,骑者飞身收缰,竟在倒马之际仍稳住身形。好骑术。

“好马,别伤。”郭嘉低声。弩手按住弩臂,不发。我们不杀,我们只让它‘看不见’。

为首那人迅速抬手,示意止进。他从斗篷里摘下一个短小的铜管,接连吹了三声极低的短哨。那声音若非贴耳几乎听不见。

郭嘉侧首,目光在许邶身上轻轻一凝。许邶立刻以灯作答,“一长二短”。短哨复起,转向北偏西。

“它们在找‘最近的缝’。”郭嘉在心中落下一句——不是给旁人,是给自己,给壶。他又压低声音:“再遮灯,再放灯。”

灯光如潮,忽明忽暗,像地势本就该有的起伏。精骑折来折去,始终被“看得见的路”牵着鼻子,却不知“路”的末端不是营心,而是浅沟与死草的叉角。

那里有两排可倒的木桩,桩顶缠着麻绳,麻绳抹了油,风一推,桩便“倒”成障。再回头时,“灯”已换位。

“军师。”程昱站在侧廊的暗处,视线从斜上穿过灯影,“此辈若发觉,便必狂突。”

“所以不惊它。”郭嘉道,“惊则乱,乱则斗。我们要的是‘它心里的疑’,不是‘它手上的刀’。”

为首那人一连试了三次,最后停在沟东那盏灯下,远远望着营门小旗的影子。他轻一勾缰,似要沿着旗影探行。

就在此时,营门那边忽地有更夫换角,角声长短与昨夜不同,结尾处多了半息。这是‘醒军’里第一条小改:鼓角之齐,以不变应万变,但尾音可依“夜行警”略延半息,以示“守有备”。外人若不熟,听之便觉不安。

那人果然忌惮。他在鞍上微微调整,抬手虚指一圈,示意退回——此处不宜久留。

他们从来路折回,走得极轻。郭嘉不追。他只在灯下看那串马蹄印浅浅掠过,再无声息。

许邶悄悄收灯。廊下只余风,和远处旗骨轻轻敲击铜环的细响。

“走了。”曹仁低声,“果然不过三十。”

程昱这才正视郭嘉,拢袖一揖:“你说得对。你的‘静’,胜‘动’。”他停了一下,又加一句,“但我仍有疑。”

曹操看向他:“说。”

“军师所为,固妙于心法。以‘空灯’诱之,使其自疑;以‘角音’微改,添其不安。然久用之,军心岂不习于‘术’?军心既惑,遇大敌时,人将何以自立?”

帐外风声忽紧。郭嘉沉默半息,向程昱拱手:“明公之虑,是我心中所警。故我立‘醒军十二条’,首条即是‘军心之静’。术,只为打开缝;法,才是壶之骨。今晚我用灯,是为让它们‘看不见’;明日我写条,就要让自家人看得见。”

他回首,向曹操:“主公,今夜之策,小胜于缝;立威之时,不在这片廊下,在‘法’上。”

“如何立?”曹操问。

“以人立法,以法立心。”郭嘉答,“当着全军,把今夜这件小事‘写’出来——谁借柴,谁换旗,谁误判,谁被纠正,谁被误解又洗清。写明白,公示之。‘法’不是打人的棒,而是照人的灯。人看得见,心才静。”

程昱拧了拧眉,终是点头:“可试。”

【时序角标:丑末|曹营中军帐·夜议】

火盆里火势已低。

程昱、曹仁、乐进、李典诸将列坐。许邶立在末席,面上仍有未散的紧张。

郭嘉拣了最短的几句话,把方才的“灯与角”叙清,又将三处“记而不扰”的执法笔记放在案上。曹操翻过,印泥尚湿,字迹一笔一划,清得让人脸红。

“许邶。”曹操忽道。

“在!”

“你以借柴之名,行记察之实。做得好。”曹操一抬手,刀鞘背轻轻敲案,“‘听风司’升为‘内听风’,隶军师府,专司十二缝。许邶,暂领其事,俟后择才。”

“诺!”许邶眼圈一红。

曹操收回刀,目光落在程昱身上:“子度,还有疑?”

“有。”程昱坦然,“今夜来骑撤走固是好,却不知其回报何如。若明日有‘谣’起,说我军营心不稳,灯火杂乱,此言当如何挡?立威,不止于内,亦在于外。”

郭嘉道:“挡谣,以谣挡最慢。挡谣,以‘事实’挡最快。明日五更,我请主公开小朝会,不召诸侯,只召本军军候。我把‘醒军十二条’先行三条写出,当场宣之。再命‘内听风’贴出‘今夜执法纪要’于营门两侧,把‘谁借柴,谁换旗,谁误判’三项贴明。外人看了,谣自少。威,立在‘光’上,不立在‘遮’上。”

程昱沉吟:“若有过甚者,乘机诬我?”

“军法‘盗讼之速’一条也该先行。”郭嘉拱手,“摸到‘说谎的人’,当场定责。‘谎’坏坏在‘慢’,我们拣快的做。”

曹操点头:“行。奉孝——你挂了‘酒’字,不是给我讲玄兮兮的‘龙气’,是要你给我做‘人间’的事。”

郭嘉微微一笑:“谨记。龙气,只是‘看世界的方法’。人心,才是‘做世界的方法’。”

【时序角标:寅初|营门校场】

夜露像极细的针,把每一张脸都扎得更精神。曹操亲临,刀鞘背在侧。鼓声三振,旗正其缝。郭嘉站在旌旗下,朗声宣三条:

“一,军心之静:军中不传无源之语,不行无命之事。有疑先报,报而无果者,军师府三刻内给回覆。”

“二,粮道之清:借柴必记,还柴必验。借而不还者,按‘盗’处,连责其上官‘教不严’一档。”

“三,鼓角之齐:夜更尾音延半息为‘警’,诸哨当记。更改不得出营门,出营门者以‘乱令’论。”

三条落地,不花巧,不晦涩。程昱看着,眼里一丝坚硬化开了一分。他喜欢这类字:短,硬,能落到地上起响。

宣读已毕,郭嘉举手:“昨夜执法纪要,贴!”

两侧木牌上,墨字分三列:借柴、换旗、误判。每一项写了名字、时辰、地点,最后一栏写“纠正方式”。

许邶的名字在“借柴”一列,后面一行小字:**‘借’属公务,记功一。李老四的“误判”一栏写着:‘误’在识灰为米,纠以实据;李某添柴有功,除误。**末尾写“责军法司某校尉‘看不细’一过”。

木牌一挂,回响像从人心里过了一遍。有人暗暗舒气,有人露出惭色。

程昱偏头看了曹操一眼。曹操不语,只在刀鞘上轻轻叩了一下。那一下,不是敲给别人听,是敲给自己听:这“酒”,有用了。

【时序角标:卯初|盟帐侧道】

侧道风更凉。诸侯营里已经有人闭门“整顿”,有人早早点灶,有人拖延粮队。角楼上远远望去,旗与旗之间的缝更大了一线。

昨夜那三十余骑如今可能在别处讲“曹营多灯,夜里不安”,也可能讲“曹营耳目甚密,不可轻近”。谣言分两路,结果是一致的:谁离谁更远一点。

程昱行至侧道,忽听身后有人快步到来。许邶站定,屏息抱拳:“启子度,军师命我回话:三更后,西北道小市有卖盐车过关,车后藏马甲四具。军师说——‘看’。”

“看什么?”程昱问。

“看‘线头’。”许邶道,“看这四件马甲最后落在谁的手里,是‘外谍的线’,还是‘内心的线’。”

程昱一怔,随即笑了一下:“好。看。”

【时序角标:巳初|军师府】

阳光从窗棂上挪开一寸。

郭嘉把《醒军十二条》骨架补至五条,文笔仍简,更多的空白留给夜晚去填。

他抬手按胸,黑影伏得很顺,像被温水烫软的一缕筋。他深吸一口气,脑海里轻轻浮出两字:“立威”。

立威不是杀一个人,也不是拍一张案。是让人知道:你能把“看不见的东西”说清,把“说不清的东西”做明。昨夜的“空灯”,今日的“木牌”,都是灯。灯多了,鬼也不肯来;它若非来不可,也要把脸露出来。

门外脚步声响。程昱入内,衣襟上还带着雾。他不绕弯子:“奉孝,今夜的灯——妙。今日的法——正。我收回半夜那句‘惑军’之疑。”他微一顿,“但我还有半句,不收回。”

郭嘉躬身:“请明公教。”

“你身上有毒。”程昱直视他,“不是说你人心之毒,而是你‘看世界的方式’里,有‘以毒为药’的锋。此锋不可常用。常用,军将畏你而不亲你。你若只做‘酒’,可长;你若做‘刀’,是利,但短。”

屋中一静。火舌在灯芯上微微一吐。

郭嘉忽然笑了一下,笑意极轻,像一根针放平:“子度所言,正合我心。故我立‘人性锚’,日日提点自己。昨夜若非那双粗糙的手拽了我一把,我差点把那三十骑引到泥里‘淹死’。我可以,也办得到,但我想了一下——不值。有的‘威’,不是杀出来的,是‘不杀’出来的。”

程昱认真地看他片刻,终于长长吐了一口气,目光微缓:“好。”

【时序角标:未末|小市】

小市在三道旗垛之外。卖盐车嘎吱作响,车辕上挂着两串粗瓷铃,铃不响,闷得像砂子。

许邶躲在草垛后,看见车后一抹黑影被布帘遮得不甚仔细,风一掀,露出铁鳞亮片。他记在竹板上,不上前揭,不出声喊。五十步外,有人接头,拿走四具马甲,分往三处。

许邶心下有数,提笔只记了六个字:“东市·孙,西偏·张,角门·谁?”

他刚收笔,就听见角门方向有脚步疾来。那人脚步极轻,却有一瞬没踩在木栈正中央,踩到了边。木边空腔回声与中央不同,许邶耳尖,立刻旋身侧望,只见一枚“内卫腰牌”在衣襟里晃了一下,又被按住。

腰牌是真的,走路的脚法却不像内卫。他不追,只在竹板上添了一个字:“伪。”

【时序角标:申初|曹营中军帐】

许邶把竹板呈上。郭嘉看完,笑意更轻:“子度,你要的‘看’,他看回来了。”他拿起笔,在竹板空白处写下三行:

【角门‘伪’,以‘问’出之,不以‘打’出之。】

【东市孙,问其亲,观手茧,验胡语。】

【西偏张,留之为‘线’,勿惊。】

程昱把竹板捏在掌心,沉吟许久:“你这三句,像三根细针。”

“针在‘看’里。”郭嘉把竹板递回,“今天的立威,不杀一个人。就让他们看见——军师祭酒,先盯自己的‘法’,再盯别人的‘缝’。”

“若角门之‘伪’不认?”程昱问。

“不给他认的机会。”郭嘉道,“先请他‘喝醒酒’。”

“醒酒?”曹仁挑眉。

“军师祭酒之‘酒’。”郭嘉笑,“我们设一桌‘醒酒’,把【醒军十二条】前三条写成‘酒箴’,请内外要员入席。角门那位坐边席,让他先‘认字’。”

曹操失笑,刀背在案角轻轻一敲:“靠一桌酒,识一个‘伪’?”

“识‘人心’。”郭嘉道,“真正的内卫习字严,礼法熟,饮时先敬令,不先敬人;‘伪’者多失序。失序的一瞬——他自己会露。”

【时序角标:酉初|军师府·醒酒席】

院里挂起纸灯,不耀,只明。桌上摆着粗碗粗杯,‘酒箴’三条悬在席前,看得见,摸得着。曹操不来,只命曹仁与程昱在侧。角门“内卫”被引至边席,他坐下时,拖椅出了轻轻一声“呲”,那是对礼的微轻不熟。倒酒时,他手逆了杯耳。行礼时,他眼先瞟上座,再落令牌。

“伪。”程昱袖中轻敲,眉峰一动。

郭嘉不动声色,举杯:“今夜,酒不醉人,字先醉人。”他指箴前三条,让角门那人读。那人读得磕磕绊绊,‘延半息’读作‘延半息(xi)’,音错意偏。曹仁目光森冷,指尖已落刀柄。郭嘉却垂眸微笑:“有劳内卫,字不熟,不妨。人熟不熟,只看一句话。”

“哪句?”那人下意识问。

“借而不还,问。你若借而不还,我问你;你若借而愿还,你问我。”郭嘉把杯轻轻一放,声音平和,“‘伪’与‘真’,就在这一问之间。”

那人额上汗微起。汗不是酒催的,是心催的。他知道自己要露了。他刚要辞,外头一声叱喝,内听风许邶已携两名军法司亲兵入,拦在门口:“角门内卫张某,腰牌与本官署核对——不符!请示军师!”

屋内一静。程昱目光这才真正柔下来一点。他看郭嘉,含了一分罕见的笑意:立威,立在“人看得见”的地方。

“押下。”曹仁冷声。亲兵应诺,动手如麻绳。他被拖出门时,灯在风里轻轻一摆,影子拉长又收。

郭嘉并不看他离去。他举杯,朝诸位军候:“今夕——是我郭嘉肩上‘酒’字第一杯,先敬‘法’,再敬‘人’。”

杯交一声脆响,干净利落,像刀背敲在案角。

【时序角标:戌末|曹营外廊】

夜风收,星色压下来,像一张极薄的幕。郭嘉立在檐下,胸口那条黑影伏得很安稳。他忽然想起程昱那句“毒在身”。他承认。可他也知道,今晚,他用的是“灯”,不是“毒”。

程昱与曹操并肩而来。曹操看他,目里有笑,笑里有刀:“奉孝,今晚你替我立了‘酒’的威。以后这桌酒,就由你端着。”

“谨受。”郭嘉俯首。

程昱忽道:“奉孝,你立威之法,于外人看似柔,于我看,实硬。硬在你敢把‘记过’贴出来,敢当众纠‘误判’。这与用刀一样险,只不过刀口朝着自己人‘心’上的‘刺’。”

“刺拔出来,血会止。”郭嘉道,“不拔,迟早化脓。”

他话音刚落,北面天边忽有一线红,像有人把夜的边缘用火轻轻描了一笔。风从北面回头,带来很淡的烧焦味。角楼上哨兵探身,低喝:“北面天际——红!”

曹操抬眼,眯缝里亮出一丝寒光:“洛阳。”

郭嘉的指尖在袖内轻轻一颤,识海里那口壶像忽然被人重重灌了一瓢滚水,热气从腹内往上冲。他压住这股热,极轻地吐了一口气,最淡的声音落在夜里:“钟要响了。”

——章末钩子:远处的天断断续续地亮起又暗下,像一只巨兽在火里呼吸。角楼上鼓点很快改了调,末尾延了半息,再延了半息。

曹操收刀入鞘,侧身对郭嘉:“明日,‘安籍’之策,立。”

程昱抬头望北,眼里那道冷光深了一寸:“奉孝,天下棋盘,从今夜起,开始下快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