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58章 温侯的傲慢,饵已入喉

清晨前最冷的一截夜,黑得像被刀子刮过的铁。

风从营旗的破口钻过去,带着羊脂未散的甜腥,顺势往外野推。

陈宫拨开帐门,看见风向已偏了半线,心里那根弦又绷了一分。

大帐里,温侯披着猩红披风,半臂裸露,甲片映着灯影,如鱼鳞微动。

他正把方才从斥候处收回的两封回报丢到案上一角,一连串的笑声压得火盆里的火往下缩。

“范县的门楼,与图相合;东阿的闸制,也是那‘乙式’。哈!”他以戟尾轻轻敲案,红缨散开,“陈卿,汝等昨夜说‘太巧’,如今看,巧不巧?”他侧脸望陈宫,瞳孔里全是猎人的兴奋。

陈宫收拢衣袖,目光落在第三卷未开的布图上。

那血染过的红蜡,如同尚未干透的一滴心事。他静了静,缓声道:“两处皆验,第三处——也许是真的。但将军,世上最可疑之物,常是最像真的东西。”他顿了顿,“且昨夜来投之人,死得太……干净。干净得像给人看的。”

吕布不耐地挥手:“人死了,总归干净。活着的才会脏。”

他站起,握戟,走到帐门前,将帘子挑出一道弧,“我不喜脏尾巴,今日巳时,三营入定陶北市巷,不鸣鼓,不扬旗。先把市口打下来,城便是我们的饭碗。”他回首,笑意冷,“狐疑,是狐的事。猎,是猎人的事。”

高顺出列一步,低声道:“主公,昨夜游骑在他们北门外试探时,城上虽乱,却有序。敌退得快,队形不散,像是——练过的退。小心有伏。”

吕布肩上一耸,铁片相击,碎光四溢:“伏?若有伏,便破它。若无伏,便吃他一口。吃小的,等大的自己上来。”他这句,正合陈宫昨夜的密令——“鱼怕饵太大,先喂小的”——却被他说出一种不容置辩的傲气。

陈宫心中一跳,拱手应诺,不再劝。因为他知道,在温侯心里,劝是多余的,胜才是理。

昨夜的“请柬”已经收下,两处真城皆验,第三城的廊门“恰到好处”,这就是猎人的肚皮在空,胃口偏偏大起来的时刻。

——

与此同时,定陶北巷,天还未亮。

巷口的门洞里挂着一盏油灯,灯芯被风扯得斜,光线像被刀面轻轻划过。

城中“乱”的痕迹很明显:一个掉在地上的谷筐,几串脚印往南延,泥泞里有孩子碎小的步伐,右侧墙根有一摊洇开的水迹,夹着一丝太过温顺的油香。

若有心,能察觉那是羊脂熬过的烟味,在夜里只添了一次,又刻意压低了火,让烟白而不黑,以便从城肋爬出去,被风推着往营外送。

郭嘉曾在鼓台上吩咐:“让人看得见,也要闻得见。”城里的每一步“乱”,都有脚本:背筐者走在前,老人在中,孩子在后,吵闹,却不至流血,摔倒的人用左肩先着地,盔可丢,刀不可离身。

乱里有度,慌里有骨。术,藏在法内。

城楼暗处,许褚已经把北门外第一圈巡线走完。他用指背蹭了蹭鼻端,被风挤进来的羊脂香让他想起夜里烤的那半条腿子。他低声道:“军师,香过去了。”

郭嘉站在楼阴下,披一件浅色氅衣,袖口束得很紧。风从他耳侧刮过,他的发尾轻轻向后偏。他听着风,像听着一支无形的鼓。荀彧在旁,铃不响,只目送这座城的“演”进入下一幕。

“诸位,记定。”郭嘉的声音极轻,“待会儿街上若见红缨赤戟,矛头在下,你们先退半步;若他举戟平砍,借鹰嘴收力,你们从右侧侧身,不许反扑。让他赢。”他顿了顿,眼神落在巷尽头那口圆井,“赢到忘了喘。”

“主公若问?”荀彧问。

“我自去回。”郭嘉唇角动了动,像笑,又像不是。他心里把卷轴轻轻摊开了一瞬:风三换,已至偏南一线;羊脂之烟,再添一次,味越淡越真;‘逃粮’之队,步入戏;白榜二版,角照旧破。第一计已下肚,第二计,要借他们手点一把火。火不是为了烧,是为了照出影子,影子才会往水里走。如今,只差一口“饵”,入喉。

——

巳时未至,营外马蹄声已如密雨斜打。

三营整队,旗不露,鼓不鸣。

吕布亲骑赤兔,甲光一片,红缨如焰。他没有戴面具,因为他觉得脸就是旗。高顺压在第二列,眼角余光总往城影里扫。

陈宫垫在第三列,眸子沉静,指尖却不时在马鞍上敲三下,像是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数着那条“恰到好处”的廊道角。

“入!”吕布一声短喝,马腹一挟,赤兔如掠影,先一步窜入北市窄巷。巷口像一张略微张开的嘴,他爽利地把戟尖塞进去,抹一声低沉的金铁。随后,长枪与刀盾接连入巷。

巷道不宽,房屋顶低,晾衣的竹竿还在风里摇。

第一排曹军迎面抬盾,像被风打散的草垛,倒得很齐。

吕布心里一声快意。他极少用“齐”这个字去形容别人的败,但今日,他乐得用。

赤兔前蹄一扬,他人半起,方天画戟贴着盾沿往下一缠,兜住一个兵的兵刃,顺势挑起,刀环与戟环碰出一声清响,那兵倒地,滚得极顺。吕布笑了,笑里带点嘲:“这等货色,也敢守城?”

高顺紧贴着推进,眉峰却越压越低。

他看到左墙根那摊水迹沿着鹅卵石慢慢往下渗,水里浮着极细的白亮。他想起昨夜他们骂那死士“疯”后,又忍不住补的那句“也算条汉子”,心里忽然凉了一寸。

“前抵!”吕布抬指,戟尖指向前方一个更窄的拐角。他喜欢这种围猎巷。他在河东从小打架,就是在这种巷里,风一转,灰扑面,人贴人,刀贴刀,骨头响得过瘾。

巷尽头忽有一人翻身起,披着半件甲,脚下一拐,仿佛旧伤未愈。他扭头看吕布一眼,那眼神像见鬼,又像见神,下一息,撒腿往右窜。

吕布一蹬马侧,戟尾横扫,将那人连同身后的短档一起拍翻。木头哀叫,霜刃贴地,火星四溅。旁边又有两人被吓得丢了盔,狼狈逃向井口。——这“狼狈”,恰到好处。

“嘿!”吕布笑声更大。他杀,杀得干脆利索,但杀得不快。他在享受这个巷给他的手感。赤兔像知他意,步步踩得算计。

陈宫嘴唇紧了紧。他看见了另一件更不对劲的事:每一个倒地的人,都是左肩先着地,右手从不离刀。这不是乱战,这是操典。

他吸一口气,压下心里那句“退”,把目光收回。因为他知道,说了也不会被听。他只能把可能的退路在心里默数:退到巷中段横档处,再退到北市廨后墙,若再不行,借东侧空场折出巷。可这些退路,在温侯心里,都是废话。

“把榜撕了!”吕布忽然勒马。他抬头,看见巷口有面白榜风里轻颤,角破着,像跛了一条腿。他一戟挑起,榜纸裂成两片。纸上“疫”“荒”的字眼在空中飞了一阵,沾在了他甲片上。他哈哈一笑:“曹贼不过如此。”

正在此时,城内某处“扑”的一声轻响,一股更淡的羊脂香顺风而来,把巷里的血腥味压了一寸。

高顺回望,北门楼上烟白一缕,正被风带出城。他忽觉口腔里生出一点难言的苦,像刚咬过青杏。

“主公。”他按下声音,“快进,快出。市口拿到就收。别恋。”

吕布眼尾挑了一下。他不讨厌高顺,但也不爱听这类话。他偏头对陈宫道:“军师,若曹贼敢伏,何不点他几处火?不须大,散散即可。烟往东走,逼他们出巷。”

陈宫一瞬间想拒绝,嘴却慢了半拍。他想到昨夜那盏“点得太正的灯”,想到两处已验的真。他告诫自己:火小,不可大。于是点头:“可。就三处。柴草薄些。人退在后。”

“便是这个意思。”吕布一挥手,亲随已扯下巷侧的几捆柴束,摔在屋檐下。火石一迸,火星落下,却只舔起一小指宽的火舌。火很听话,不闹,顺着风慢慢偏。

巷外的风越发“正经”了。

——

鼓台下,许褚遥指北面,笑:“他们点了。”

郭嘉“嗯”了一声,像在算一盏茶能燃到几分。

他眼皮低着,指尖在沙盘边轻触三下,像在拨很细的弦。“让街里的‘逃’再走一次,从市南折出去。鼓不鸣。刀不出鞘。把井边留一行湿印。”

“军师。”荀彧轻声,“这火……”

“照影子的。”郭嘉回答得很快,“火太小,影子才长;影子长了,才像路。”他抬眼,目光从巷子那端的黑里掠过。

“温侯要爽,我让他爽。爽过之后,他的肺会在里头发热,他就会渴,渴就会找水。水,咱们备着。”他没有说出“闸”的字,却已在心里把那几道闸门的铆钉逐一敲松:“只取一半”,鼓三通,落闸。连环计的第二扣,已在他们对面手里点燃;第三扣,藏在这城下缓慢的脉里。

“若陈宫识破?”荀彧问。

郭嘉笑了笑:“不上这当,便上那当。不吃这口肉,便吃那口盐。人心要给他一个‘自选项’。他一旦以为是自己选的,便更不肯否定自己。”

曹操的脚步从后面传来,停在两人身侧。他看一眼城内,淡淡道:“奉孝。”

“主公。”

“他来了?”

“来了,且吃得有味。”郭嘉把“味”字轻轻拖了一寸,“饵已入喉。”

曹操抬眉:“第二计?”

“火借风。”郭嘉看着羊脂烟在天边画出来的一道浅白,“再过一线,水便能听话。”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枚钉,慢慢往木里按。

——

巷战再进一丈,吕布的笑意更真了。

他抡戟破了第三个挡,赤兔的马鼻子里喷出两道白气。

他忽然勒缰,压下笑:“够了。拿市口,收兵。”他不是不知“快进快出”的道理,他只是要在收之前,再添一笔“痛快”,让所有人记住,定陶的北市,是奉先半柱香拿下的。

高顺应声,传令旗一挥。亲随已爬上白榜残片下的门梁,把那枚残角掰下丢到地上。

街角有个老兵抬着一面小铜鼓,眼里湿红,像刚哭过。他看了一眼吕布,转身退去。

吕布看见了,也就当没看见。他心里承认,这城里的人很会“怕”。怕得整齐。怕得像军令。

陈宫却因为这份“整齐”更加不安。他心里那句“退”终于推开牙关,正要出口,便见右侧深巷里一行湿印沿着石缝延到井边,又从井边往外分了两条岔。

他眯了一瞬。这湿印像是有人刻意绕了一圈,好让后来的人以为这里“常有水”。

他想起布图上那条被着重勾勒的廊道,想起昨夜他按在角上的三下。太完美。完美得像一个匠人不肯放下一毫米。可斥候回来的两处真,像大石,在他心里压住了这句“完美”的怀疑。理智与经验像两条蟒缠在一起,他选择先顺温侯的心意,再以小心救逆。

“撤!”他终究喊了出来,“拿到就撤!”

吕布挥戟,声音炸在巷顶:“撤!”

队伍退得很顺。顺得像一条被人喂好的蛇,吐着信子,又慢慢收回。出巷时,吕布回头看了一眼那口井,鼻翼微微张开。他闻到了水。

——

午后,风偏到南。

营里吃肉的人没有再往火上加油,油脂香被风压向城。

吕布坐在案前,盔甲卸了一半,胸口的汗在光里一闪一闪。他把刚撕下来的白榜残片丢在脚边的毛毡上,用靴底踩了两脚,像踩两块老骨头。

“主公,市口拿下,士气大振。”亲随报。

“嗯。”吕布慢慢坐直,卸下的半臂甲“叮”的一声碰在案沿。他把指背贴在戟身上,感受那股微凉的金属气,像在舔一口刚熄的火。他问:“军师,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陈宫看着他,沉默了一瞬,还是道:“不放心的处处皆有。放心的——只有将军。”这话既是实话,也是顺着温侯的心。吕布听了,笑,笑里有一点轻。

“告诉高顺。”他道,“明日再入一线。仍不鸣鼓,不扬旗。先取北市之右廨。城里的人怕得……整齐。整齐的东西,最容易被打散。”

陈宫拱手,退下。走出三步,他回头看了一眼案角那片白榜。

榜上的字已被踩得不成字,只有“荒”“疫”的横竖在光里隐隐。他忽然明白,这两字不在纸上,在人心上;而人心,正在被人拨。谁在拨?他不愿承认那个名字,又不得不在心里默念了一遍。

他走出大帐的时候,风从脸侧擦过去,把他的眼角吹出一点干涩。他抬手按了按,远处北门楼上烟又起了一缕,很薄,很“正”。

——

傍晚,郭嘉站在观星台下,望见那缕薄烟在风里慢慢拉长,再次往外野去。

他闭了闭眼睛,像在对天点头,又像在对一个看不见的人行礼。

“奉孝。”荀彧走来,声音低,“主公问,何时起第二计?”

“已起。”郭嘉答。

“他们点了火,我们就借。借得越久越好。等他喉里热了,水便会好喝。”他看一眼沙盘,指尖轻按住代表吕布的赤筹,稍稍往前推半寸,“明日让街上的‘逃’换条路;让‘叛将’在城西多露一次头;再让北门的羊脂,添最后一次。”

他声音慢下来,“第三下就够了。再多,就假。”

“收口在何处?”荀彧问。

“井。”郭嘉垂眼,轻声,“他们不信我们的路,就会信自己的口渴。”

曹操走近,听见最后一句,笑了一下:“你这张嘴,总能把杀人说得像烹茶。”

郭嘉也笑,笑里有疲惫,也有锋:“茶要有火,有水,还要等一等。主公,等到它‘正好’的时候,我们就请你喝。”

曹操点头,不再多言。他喜欢这种“等”。等的本身,就是收网。

——

夜色下来了,营里传来三声短促的军号,像三下扣在胸骨上的指节。

陈宫立在帐门口,仰头看了一阵天,只看见云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往南拨。他收回目光,回到案前,再次展开第三卷布图。他用指关节在那个“恰到好处”的角上按了按,指节发出一声细得几不可闻的响。

他低声道:“你太完美了。”他怕完美,可他更怕迟疑。他下笔写了两行新的军令,压在卷下。

营外,吕布在练马。

他像往常一样,先让赤兔短距离慢跑,再猛然扯缰,使它立起后蹄。赤兔嘶叫,四蹄落地时溅起一圈土。吕布拍着它的颈,笑道:“明日,再吃一口。”

赤兔摇头,耳根抖动,鼻端喷出两丝白气,像两条极细的龙。

城内北市,那个被撕裂的白榜角,终于从门梁上掉了下来,轻轻落在井沿,边角浸湿,墨色扩成一朵小小的花。水面无声,只把那花托住,微微一荡。

——

鼓台外,许褚把最后一圈巡完,仰头朝楼阴里的人招手:“军师,羊脂没了。”

郭嘉转身下楼,步子很稳。

他经过曹操身边,止了一止:“主公,明夜,他们会更深。让夏侯将军照旧‘怕’。”

“他可不太会装。”曹操笑。

“我教他。”郭嘉也笑,抬手在空中轻轻一拨,如拨一根看不见的弦,“明夜,仍是半线风。”

他走进夜里,灯火在他背后拉出一道细长的影。他的影正,火才正。火正,水才肯走到该去的地方。

他在心底压下一道念头:温侯,你爱名,这一口“爽”是你的;至于余下的苦与腥,便交给我。

——

又一个更黑的时辰,风声在营帐之间穿来穿去,像在嘴里含着一枚湿玉,时凉时暖。

陈宫在灯下抬头,远远看见了北门楼上第三缕烟。它极细,细得像一根发丝。他不自觉地起身,走到帐门口,长长吐出一口气。

吐完,他忽然苦笑——他在等对面的“次序”。他是狐狸,他也喜欢“正好”。可“正好”,多半是别人调好的。

他回身,收灯,夜色把人的边缘磨得模糊。

他心里那根弦,终于从极紧,略微松了一分。不是放心,是妥协。妥协给猎人的傲,妥协给风的方向,妥协给那两处已验的真。

营里有人在打呼,拖长,像夜里缓缓拉开的网。

——

天未亮,郭嘉站在井边,手背在石沿上停了一息。

他感受那块石的微凉,像在摸一块老骨头。他低声说了一句,只有井里听见:“来。”

风,正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