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46章 舌战群儒,此战必败!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殿外的廊檐滴着细水。

昨夜的“且慢”像一枚钉子,钉在所有人的心头;一夜未眠的人不少,但今日仍要坐在这里,把怒火压成军令,把哀色压成甲胄。

大殿重新陈设,白麻不撤,只将祭案移到一侧。

帅案仍在中列,曹操端坐其后,朱绶绕腕,帅印安稳如山。左右分文武,夏侯惇、曹仁居前,许褚、典韦立于柱侧,荀彧、程昱等人分列下首。

气息凝住,像一张要被拉到断处的弓。

“军议。”曹操抬手,声音沙哑却稳。

鼓声轻击三通。小史捧着最新的折子自侧门入,先呈荀彧,再递帅案。荀彧未读,先抬眼看了看郭嘉。

郭嘉着素袍,不束冠,神情平静。他昨夜要了一昼夜,如今昼才过半,他要用这一半时间,把刀从镜面挪开。他拱手一步出列,未启唇,众人目光已齐齐落在他身上。有人眼里有火,有人眼里有霜。

程昱率先开口:“奉孝,昨夜一言,印未落。今日军议,请给众将一个‘可行’的方略。大军蓄势多日,徐州来犯不止一朝,民怨如沸。若仍是空言阻挠,恐难服众。”

“好。”郭嘉点头,“嘉非来阻,而是来正。”

他伸手指向帅案前的行军图,语气平缓:“诸公皆言‘伐徐’。言者有理,理不止一端。今日我且不与诸公争‘义’,只论‘胜败’。若此刻出兵东南,此战……必败。”

四字落地,无风自寒。

夏侯惇拍案而起:“放肆!我父仇未雪,徐州劫掠我境,杀我百姓,焚我祠庙,你却言‘必败’?你这病体,倒有天命乎?”

郭嘉抬眼,目光与他撞了一下,没有退:“元让将军所言,是‘恨’。恨可以使人握紧刀,却不能让刀变锋。今日我欲将刀磨锋,不是叫诸将放下刀。”

荀彧轻声:“奉孝,可有据?”

“有。”郭嘉转身,向荀彧伸掌,“请荀公读折。”

荀彧展开折子,声音清楚:“寿春来报,袁术近月连征粮,遣使广求盐铁,闸司易人三次;广陵水路涨落,未定;琅邪、东海商旅入徐者少,出徐者多;彭城陌市停三成;泰山旧田坏三,修未毕,官库出粟少四成。”

殿中一片寂。

程昱冷笑:“商税之事,何足为兵家大计?袁术求粮,正合断其根本之机。陌市停三成,不过市井风声。”

“单看,确是不足凭。”郭嘉接道,“合看,便是‘势’。”

他提笔,在地图上轻轻点了四处:“泰山——民力虚;广陵——水乱;琅邪、东海——商走;寿春——粮空。四处皆不靠徐州,然其气皆向徐州背后躲避。这叫‘风逆’。若我军此刻举兵,便是逆风起火,火势只向我衣襟烧来。”

“巧言。”夏侯惇按刀柄,嗤笑一声,“徐州背后不过连袁术,断他粮道,拔其牙齿,何来逆风?况且主公父仇,岂容姑息?”

“元让。”荀彧低声,示意稳住。

程昱却不退,他向前一步,语气沉稳:“奉孝,你昨夜言‘资格’,意谓伐徐失格,乃为私怨冒天下之名。我反问:徐州屡犯我境,救援不至,百姓流离,此时不讨,何以安民心?若坐视,反失‘正’名。‘义’与‘利’,不可两得,你却两失。”

郭嘉点头:“程公好问。‘义’,我与诸公同心,不失。‘利’,却须换处取。今日伐徐,得‘一时快’而失‘长久利’。此‘利’非粮非地,乃‘位’与‘势’。主公欲以何终局收此天下?倚‘汉’乎?‘望’乎?伐徐一出,诸侯皆以我为报父仇之徒,‘望’失;天子在北,徐州为东南枢,以敌我之数,比于强弩射风,‘位’斜。此战,即便取城,亦必败。”

“如何为‘败’?”程昱逼问。

“败在三处。”郭嘉举指,“其一,败于‘粮’。泰山歉收,官粟出少四成,远涉东南,补给必断。其二,败于‘水’。广陵水路涨落,闸司易人,水不为我用;涉水之军,半给河神。其三,败于‘人心’。陌市停三成,商旅出徐,此乃‘先逃之心’。我军行至其地,得城不得民。且徐州外援,不在陶谦,在寿春。你我刀砍的,不是陶谦的脖颈,是元术的食道。今日你砍不到,明日他必反噬。”

夏侯惇冷哼:“你是要我们不战?”

“我从未言‘不战’。”郭嘉声音并不大,每一字却像落在铜器上的籁音,“我言‘换敌’。今日伐徐,刀落镜面,倒映的是自己。今日若先‘开门’,请一头虎入我谷,虎啸所至,煞气如锤。我以其锤,砸我之‘煞’。”

此语一出,文武愕然。

曹仁皱眉:“何意?”

郭嘉缓缓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蛇形线,自西北而下,在兖州腹地绕了半圈,最后落在濮阳:“此地,煞气凝滞如石。我以为兵困三年,不能化。若强伐徐州,东南风逆,煞不破,反回舔我喉。若引虎入谷——”

他停了一瞬,目光看向曹操,又落回图上:“——以虎之‘煞’,砸开此石。石破,兖州如鼎炉开窍。此后我军进退,皆有‘气’为凭。”

“引虎入谷?所指……吕布?”程昱眯起眼睛。

“正是。”郭嘉道,“吕布新脱虎牢,气势正盛。陈宫多疑,兵法却精。他们所需的,是一条‘空’着的路,一处看似软弱的口子——我给他们。待其入我腹地,我以地利、以水、以火、以民心,层层设网。一者破煞,二者杀敌。”

夏侯惇忍不住了,向前一步:“疯言!让吕布入境,等于引狼入室!濮阳一城,能担几万兵?你要我等把老百姓当诱饵?”

郭嘉不闪不避,直视他:“元让。战者,必有‘代价’。但我等所要的,不是‘百姓之血’,而是让‘虎’为我破‘山’。我不会拿无辜去填沟壑。此计非‘弃民’,是‘护民’。伐徐,沿途皆城,皆民;与虎斗,我可择地,我可控水,我可设火。我能让百姓事先迁避,我能让粮道先行挪转。我把‘战’收在我手中,不把‘战’撒在他人头上。”

荀彧看着他,眼色微动:“奉孝将以何‘法’御虎?”

“先示‘弱’。”郭嘉朗声,“撤东界三城戍守,表里皆敞,开三处粮道,纵一线‘虚实相间’的消息,让陈宫自信他所算无误。再设‘水关’与‘火门’。水在西,火在东,二者环抱濮阳。其后,调民避路,调粮还仓,调兵伏野。待吕布深入,我以‘水’割其行,以‘火’折其旗。此‘借刀破煞’,两利。”

程昱沉声:“撤三城戍守,何以自保?”

“撤非弃。”郭嘉摇头,“撤其‘明’,伏其‘暗’。城门仍关,面上薄弱,实则里外两重。你以为是缺环,我以为是鱼网之眼。”

夏侯惇怒道:“言之凿凿,都是嘴上功夫!我问你,若吕布不入呢?若他一见‘虚’,反向徐州劫掠,将功折返,我军岂不坐失良机?”

郭嘉答得更快:“他必入。原因有二:一,陈宫心性,喜‘算’。他必以为此‘虚’是天赐,不肯舍。二,吕布性命,喜‘名’。他入我境,是为立名破我。你让他看见‘曹公撤三城’,他岂不仰天大笑,自以为擒龙之机?人心如此。我不过是把他的脚往前推半步。”

殿内几位“清议”出身的文士低声相与,其中一人正色道:“奉孝之计,虽巧,近乎‘诈’。军者,以信为本。今以示弱诱之,败之,后世谁信我军之信?恐折‘望’。”

郭嘉回望:“信,一向分两类:对内之信,对外之信。对内之信在‘法’,对外之信在‘威’。我军若伐徐失利,‘威’倒,‘信’亦散;我军若引虎破煞,一战而定,‘威’生于战绩。此‘信’,后世自书。何况我破之时,不是灭乡屠市,不是无差别之杀,而是以计夺主将、以势摧军心。‘信’之所损,在‘过杀’,不在‘善战’。”

那人哑然。

程昱眸光转深,缓缓开口:“奉孝,你以‘气’言事,众人未必尽懂。但我且问最硬的一点:‘父仇’。主公之怒何以安?三军缟素,何以告?”

郭嘉沉了一息,后退一步,拱手向曹操:“主公,嘉所谋,非是叫主公‘忍’。是叫主公‘杀’。杀得更重,杀得更久,杀得不为一时快,杀得为此后之路。若今日伐徐,刀落于镜,伤我。若引虎破煞,刀落于肉,伤彼。主公若要告慰先人,请用后一刀。”

曹操垂目,手在印面上轻轻摩挲。殿内呼吸声渐粗,像一群猛兽在各自的笼子里踱步,嗅血,不肯退。

夏侯惇仍不服,声音像刀背刮石:“你说‘必败’,我只见你‘必言’。我问你,若你的计误判,虎入我腹,左右撕咬,谁担此责?”

郭嘉忽而笑了笑:“我担。”

短短两个字,像在大殿空顶击了一下。夏侯惇愣了一瞬,眼里的火稍稍收敛。

“我担。”郭嘉又重复一遍,语气平静,“此计自我出,错处亦自我当。请主公立下军令状,若吕布不入,若入而不破,若破而我军伤民过限,嘉当以军法领首。”

殿内哗然,数人同时出声:“不可!”

荀彧第一个摇头:“奉孝不可自轻。军机用人,不可黥名。何况此计非一人一策可成。”

郭嘉却回望他,笑意更淡:“荀公,你懂我。此令不是为杀,而为定心。诸将方才皆言‘信’,我以‘身’为‘信’。”

他抬手,指向地图上的蛇形线:“我再补三处‘证’。一,昨夜风纹偏东,今日必更 east半寸,陈宫惯以顺风布阵,他会误以为天助。二,彭城陌市停三成,实为‘黑市’活络,粮价异动者非民,是兵。徐州调粮,已至临界。三,琅邪、东海商贾出徐,乃盐铁一线被抬价前的预逃,他们消息比官报快半旬。这三条,不是耳语,是骨头。”

他说“骨头”二字时,格外清楚。几名文士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腕骨。

程昱终于静了。沉默半刻,他轻轻叹息:“奉孝,若你的‘虎’真能破你的‘煞’,此计是奇。只是……”他说到“只是”,顿了顿,“撤三城戍守,仍要慎之又慎。我有三处细节要问:其一,你所谓‘水关’,以何处为闸?其二,‘火门’点在哪里?其三,民迁的线路与时序如何安排?”

郭嘉一一以对:“水关在濮阳西北两处小渠连接处,渠小,易控,闸司换人三次即其处。火门点在东南两坊之间的盐仓屋脊,盐易引火,且陈宫必以为‘军火库’,会自取其火。民迁之线,先城外后城内,先东后西。时序以‘巳时开,申时止’,借市井‘午歇’之隙,令其自然。”

他顿了一顿,又道:“此外,朱门、鲍家店、清水桥三地,须各置一‘空营’。空营不空,设三十人,夜间举火,昼间无烟。陈宫观烟计数,必误判我军数量,反压直攻之意。”

殿中响起稀薄的吸气声。程昱眼底闪过一丝异色,像刀尖在鞘里轻轻碰了一下。

荀彧微笑:“程公?”

程昱慢慢颔首:“……计可行。”

夏侯惇看向曹操,仍不甘:“主公……”

曹操没有立刻回答。他把手从帅印上移开,十指交扣,平放案上。灯焰在他眼里一闪一灭,像两柄刀在对撞。他沉声问:“若一切如你所言,几时可收?”

郭嘉道:“五日可见端倪,七日可合围。”

“需多少兵?”

“明兵两万,暗伏一万。其余,皆为‘虚’。”

“需何人?”

“许褚、典韦为‘门’,断其冲锋。夏侯惇为‘刃’,待其陷足再斩。曹仁为‘缰’、为‘缚’,守外环。荀公持‘法’,程公掌‘机’。主公——”他抬眼,认真地看向曹操,“持‘印’不动。此战,是让‘敌’来找印,不是我们提印去找敌。”

大殿极静。那一丝丝怒气在呼吸间化开,又凝成新的寒意与锋意。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昨夜那声“且慢”,不是一粒虚空的字,而是一只真正摁住帅印的手。

夏侯惇把手松开了又握紧,最终还是出列,单膝一跪,抱拳:“若主公允此计,夏侯惇愿为前锋。若不利,愿以首领罪。”

曹操目光一动,没有说话。程昱也上前半步:“愿为奉孝‘机’。”

荀彧拱手:“愿为‘法’。”

许褚、典韦沉声齐应:“在。”

曹操终于起身。他走到帅案前,按住那枚沉默的印,朱绶滑在腕上,像一条静止的蛇。他看着郭嘉,声音低而清:“奉孝。”

“在。”

“此计,名为何?”

郭嘉略一沉吟,答:“‘借刀破煞’。”

曹操盯着他,像要从他眼里看尽一切的光和暗。许久,他抬手,轻轻一推——不是推向檄文,而是把帅印推回案上半寸。朱绶在他腕上又绕了一圈,像是缠得更紧了。

“军令如山。”他缓缓道,“撤东界三城戍守,开三道粮道,设水关火门,暗伏如议。五日见端,七日合围。此间,诸将不许擅自出境,不许妄动。若有违者,军法从事。”

“诺!”齐声如铁。

曹操又转向郭嘉:“一昼夜,你要的,我给了。接下来七日,你要的,我也给。若成——”他顿了顿,目光像刀在峰上压了一下,“若成,孤以此印,为你再添十年命。若不成,孤以此印,收你首级。”

郭嘉拱手,笑了笑:“嘉,受之。”

这一笑并不张扬,却像窗纸被戳破,风从缝里拂进来,把烛焰吹得更直。殿中人各自低头,谁也没再出声。军议至此,结局已定。

退殿之时,荀彧与程昱并肩而行。荀彧忽道:“程公意下如何?”

程昱垂目:“险,却稳。像在薄冰上行走,步步算过厚薄。若不裂,便能过河。”

荀彧笑:“奉孝的‘气’与‘势’,诸公不喜听。我却想,兵者不独是刀,还是‘气’与‘势’。他看得远,才敢在此刻说‘必败’。”

“此战不败,他便不必对‘必败’二字负责。”程昱淡淡道,“他用自己立了军令状,是真敢。他若失手,我们都得护。”

荀彧轻声:“要护的,不只是一人。”

二人对看一眼,不再言语。

殿后回廊,郭嘉独自缓行。风刮过廊柱,带着北方的干冷。他驻足片刻,抬头看天。云往东走了一寸半,如他所算。他低笑一声,对着风道:“诸位,今日只是‘言’。明日,才是‘证’。”

他转身,唤来亲信,压低声音,连下数令:“第一,立刻去濮阳,通知城中铺户,巳时开铺,午后关门,商贾由东门出,由西门入;第二,鲍家店盐仓,屋脊换新桁,夜间留巡火三处;第三,清水桥下小闸,今起只让南流,不许北回;第四,朱门空营,夜举火三盏,昼不生烟;第五,三城戍守,明撤暗伏,老弱先行,壮丁后移;第六,报知各里正,迁民之令只许‘劝’,不许‘驱’,谁敢越线,家法伺候。”

亲信领命而去。

他目送那人没入人流,才慢慢握紧了拳。他知道,这一拳不是握向敌人,是握向命。命在他体内倒数,他没听,他只听风,只听河,只听火。昨夜把印按住的一瞬,他把刀从镜上挪开了半寸。今日,他要让这半寸,变成一丈。

夕照微斜,廊影被切成一格一格。他的影子穿过一格又一格,像一枚在棋盘上缓慢移动的子。每挪一步,棋局都在轻轻变形。

走到回廊尽头,他忽而驻足,回望空空的殿门,轻声自语:“诸公,借我七日。七日之后,我以‘虎’为刀,以‘水’为绳,以‘火’为印,印在该印的地方。”

他转身下台阶,脚尖无意间踢起一粒灰。灰随风而起,落在他肩头。他伸手拍落,像拍开一缕阴影。

殿门缓缓合拢,厚重的门页在空气里留下一道悠长的回声。

回声里,有尚未散尽的悲与怒,也有即将升起的锋与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