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32章 磐石之策,程昱的自信

晨光薄得像一层未干的灰,沿着营帐的缝隙一点点爬进来。

昨夜新开的“地缝”还在吐着微湿的气,沟壁被木桩撑住,清水顺势走,发出极轻的潺潺声。

牙门旗在井口边垂着,蛇纹忽明忽暗,像在呼吸。

鼓声三下,军议再起。

曹操先到,披一袭深色战氅,坐定如钝刃立案。

荀彧在右,袖口收得极整;夏侯惇和曹仁分坐两端,甲叶相击,声如碎玉。

郭嘉迟半步入,指背还沾着沟边的泥,落座时只把泥抹在席角。程昱在席末,目若寒星,长身而起,朝堂上一揖到底。

“主公。”他起手便是硬话,“昨夜奉孝以一针缝地,井生而民安,这是巧;今日当以石为骨、以城为根,这是稳。巧可激时势,稳方承久远。”

曹操捻须:“仲德请言其详。”

程昱并不看郭嘉,径自上前一步,指向沙盘中央那片被细沙标记的地带:“兖州,四战之地,亦天下之腹。腹要能纳、能运、能护。奉孝用针,我用石——磐石之策:十堡为节,三城为钮,五库为心,四律为皮。节连成骨,钮拢为拳,库养其气,律束其形。稳住兖州,诸侯动不得。”

荀彧眼角一挑,似笑:“十堡、三城、五库、四律?仲德此策,像你的人,四平八稳,不走花路。”

“花路只给看客。”程昱拂袖,语锋不软,“军国大计,须有耐火之材。”

他伸指在沙盘上点了十处:“濮阳、东阿、范、济北、东平、乘氏、定陶、陈留、尉氏、长社——十堡为节。非必皆筑新城,择旧城残基加固,外加堆土为圩,内修井渠,置牙门与水队令,令出不烦,守则如石。一堡一昼夜可自持,二堡可互援,三堡成联,四堡成网。”

夏侯惇忍不住插口:“成堡,便要兵,兵从何来?若四面皆敌,堡多兵散,岂不自缚手脚?”

“兵不散,心散。”程昱淡淡道,“所以有三城为钮,绾住四面之力:许、陈、濮阳——许为心城,陈为腹城,濮阳为喉城。三城之内,自立禁军、屯兵、府库,禁军五千为绳,屯兵各万为体,府库为血。诸营诸堡之兵归三城节制,战时如指臂起落,非各自为战。”

曹仁点头:“三城为钮,诸堡有主。那五库又是什么?”

“粮库、盐库、铁库、木库、马库。”程昱一字一顿,“粮库为本,屯田、买入、征收三路并行,先攒半年;盐库为商,重定盐价,盐引归牙门统一发放,以盐换工,以盐换木;铁库为锋,旧甲修补,新甲配额,铁匠编营,凡过三城的铁器,刻‘虎头’暗记;木库为骨,坞堡、车材、桩梁,随战随补;马库为速,沿河设三十里一驿,马换不换以旗为信。五库齐备,军心才稳,民心才安。”

荀彧微颔首:“四律又何指?”

“禁、税、赈、徙。”程昱沉声,“禁者,禁扰民、禁私抄、禁擅动军器;税者,盐市抽一成、铁器抽二分、来往商旅入城抽一线,全部归三城;赈者,灾即赈,赈不空发,以工折粮,以修堤、挖渠、筑圩为折;徙者,清丈无主废地,迁民入屯,旧族不破,豪右不纵。四律施行,军中有皮,皮紧则形在。”

席上一时无声。

曹操敲案三下,声音平缓:“此策,可谓稳。然稳而不动,非孤所欲。仲德可有进取之法?”

“稳,为动。”程昱目光如铁,“三月。给我三月,十堡立其半,三城成其二,五库全开,四律施行。到时主公只需看一眼河上之舟、城上之旗,便知兖州之心跳得匀不匀。若匀,则可以北拔济阴、东试山阳;若不匀,我甘受军法。”

他将腰间竹牌放到案上。竹牌上刻蛇环咬尾,环内另刻一小字:“石”。

郭嘉终于抬眼,目光落在那枚“石”上,唇角微弯:“仲德此石,压得住风。”

程昱这才看他,笑意里有一寸挑衅:“奉孝针法精巧,可缝细口;但若裂缝横贯,针线易断。故须以石压,以城撑。动静相资,方成一家。”

郭嘉并不恼,反而拱手:“正合我意。针缝其隙,石镇其口,水队令引其流,牙门旗定其序。两法并下,腹地可活。”

曹操目里亮意更盛:“好!一针一石,既缝且镇。”他环顾众人,“奉孝先行针法,仲德同时行石法;惇与仁分巡诸堡,文若守心城。若三月后,腹地如仲德所言,孤亲提大军,向东、向北,择势而动。”

军议既定,各出所司。出帐时,风挟草腥,营中弦车已响。

程昱步下帷幕,脚跟踏地有声,像石落井底,稳而不响。他远远望见牙门旗在水井旁起落,有孩童伸手去摸,立被里正拍开。那孩子回头,眼睛里只有井的亮。

“仲德。”荀彧招手,携他同行,“你方才言‘豪右不纵’,此言得罪人。”

“得罪便得罪。”程昱不避讳,“豪右可用,不可任。以市牵之、以法束之、以利诱之、以兵压之——四手并用。他们若肯献粮献木,便是股筋;不肯,便拆掉,换新筋。”

荀彧失笑:“你是刀,我是线。刀割,线缝,不相妨。”

“我有刀,奉孝有针,你有线,主公握的是手。”程昱看了他一眼,“手若不稳,皆是空谈。”

二人正说话,夏侯惇自旁掠过,肩上搭着一柄大斧,往日的暴烈收敛了些。

他在新井边停下,先命人给水,再命人把昨夜剩下的盐搬半袋出来,叫里正来领。

里正惶恐不已,双手捧过盐袋,嘴唇抖得厉害,连连作揖。

夏侯惇转身要走,忽又回头,指向不远处一条尚未通的沟渠:“明日带人来挖,牙门旗下领工值粮。干几日,便有一张牙门令。”

里正一怔,忙不迭点头。程昱看在眼里,暗道此人虽悍,却也能学。

午后,程昱入库检点。铁匠营里火光正旺,风箱一收一放,火舌嘶鸣。

匠头抬锤如风,落锤如雨,碎火星贴在程昱战靴上,一瞬即灭。他不躲,目光一路掠过:旧甲修补的纹线是否直;新甲铆钉的间距是否匀;刀背退火是否到位;马镫型制是否统一;箭矢羽缚是否有序。凡不合格者,记杖,非今日打,是三旬后若仍不合,方打——他不喜当场发怒,怒气留给改不掉的人。

盐库在城隅,十七口大缸并列成行,缸沿刻了暗记:价、公、重、路、牙。盐引全用牙门令发,不再让豪右自为其政。

木库堆梁,枋、桩、栈、槽分别捆扎,府司按丈量登记,凡毁木者无论出身,一律罚银、罚工。粮库最重,程昱令“昼不入、夜不出”,以防狼眼。仓秤由三人交互复点,出入账每日合一次,不合者先停俸,再查账。

他把这些写成四纸,封了三封,分别送心城、腹城、喉城,另一封亲自压在案底,自己负总责。

傍晚时分,濮水边的堤圩初起。民夫肩扛土篮,一行行踏着新铺的木桩走,桩上涂了松油,闻起来有火的味。

程昱披着斗篷立在风中,看着桩与桩之间的绳一点点绷直。他心里有一把看不见的尺,随绳伸缩而轻轻弹一下。尺若弹得匀,他便知“序”在。

“仲德。”有人靠近,带着药香与冷水味。是郭嘉。

“奉孝。”程昱侧脸,风把他鬓边吹得更锐,“你针走得快,身子不耐。”

“我耐得住。”郭嘉笑意浅浅,“石法立稳,我的针才好下。”

“你胸中的那口气,昨夜缓了一线?”程昱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郭嘉没问他如何察觉,只点头:“地声在,躁意便少。你不信这些,我也不强说。”

“我信人事能动天时。”程昱道,“你能借天时,我便替你守人事。天时难久,人事可续。”

“所以你自信。”郭嘉看着他,“你信你的石有分量,压得住我那些不稳。”

“我自信,不在压你。”程昱望向远处,“在压诸侯。我观他们,多是风势来、风势去,重名而轻序。我们若练好序,诸侯自乱。”

“诸侯自乱,我们便自整。”郭嘉道,“仲德,明日我去第二处地缝,你的人要借。”

“拿令去借,见牙门旗便借。”程昱把腰间另一枚竹牌递来。这一枚刻着“牙”字,蛇纹之内,牙旗小如米粒,“此牌为牙门行令,凡持之,里正无得拒。谁拒,谁罚。”

“借了。”郭嘉收起,转身要走,忽又停下,“仲德,你为石,我为针,文若为线,惇与仁为臂,主公为手。若这只手握拳之时,我的针会藏在掌心,不见血也能伤人。”

“你少说两句。”程昱哼了一声,“嘴上锋利,不及手上稳。”

夜色降落的时候,营里打起了铁钉与木桩的节拍。

蔡文姬抱琴立在远处槐树下,听着这节拍一下一下落进地里,像给某个巨大而看不见的身体安抚。她不弹,指尖轻摩那道断弦的裂口。她在心里默记:石起、桩定、井明、旗动。每一个字,都像一张薄薄的叶,把人的心包住,包得不紧,却不让它散。

第二日一早,程昱召里正、族长、豪右、商贾、匠头,于喉城内设三榜:安民榜、徙民榜、禁军榜。安民榜写“井有水、仓有粮、城有医、路有旗”,字大如斗;徙民榜写“徙者有田、有利、有护”,字略小,却一笔不乱;禁军榜写“军中十禁”,字最细,却刻在石上,榜下立杖。

一时人潮拥挤,指指点点。有人心里不服,面上不敢露;有人看懂了,眼里落下一寸光。榜旁摆一方木箱,刻“诉”字,谁有不平,写下投箱。

程昱亲开,逐件批答,能解即解,不解即记。他把“诉箱”的钥匙挂在自己腰侧,谁问,他便把钥匙举给谁看——不是炫耀,是告诉人:门在。

第三日,有人来闹,是陈留某豪右,惯于“收路费”,不服盐价、水路、牙门令;他自以为献马三十,便可换“过河不缴”。

程昱不动声色,只命人取来“盐库账”“水路册”“牙门令册”,三册摊开,纸页边角被风掀起又掀回。他请豪右坐,斟茶,茶不热,只有微温。他先谢其“献马三十”,后指册:“盐有价、路有册、牙有令,你献马换过,便是破例。破例一开,秩序破。”豪右怒:我有功。

程昱点头:“有功记功,午后你去军府领功牌。功归功,法归法。你若再闹,我替你把功牌也收了。”豪右被他的眼神定在席上,像被一块石按住胸口,一时喘不过气,讪讪告退。

门一合,程昱吩咐:“功牌照旧给,盐价不变;明日派人暗查此人乡里,若有贫寒户,暗助盐与粮。”

属吏惊异:“为何助?”程昱道:“他要面;人要心。面给他,心给人。面一给,他就不再无面地闹;心一给,他乡里就有嘴替我们说话。”

午后,军校来报:济北方向有探马,两次试边。

夏侯惇拔斧欲追,程昱按住:“不追。让他们看见我们在数石、点旗、量丈、立榜。看久了,心里发虚。”惇不服,瞪眼。

程昱抬下巴指向河上:“探马不怕斧,怕秩序。秩序一来,他们最怕自己的后院起火。”

黄昏,心城第一段内渠贯通,水从城西入,绕仓而行,出东而合大渠。

一队儿童踩着木桥走过,桥板发出咯吱声,有孩童故意踩重,笑得咯咯。桥下有水波,一圈圈扩散开去。

程昱站在桥头,按剑不语。他喜欢看这种波扩散的样子——像一条无形的线,把许多人拴在了一处。

夜半,帐内烛影摇。

荀彧带来两封信,一封密,袁氏探子内报;一封急,徐州陶氏使者递帖。

荀彧展开:“袁氏北面集骑,似有南窥之意;陶氏求援,言黄巾残部扰境,愿以盐铁易粮甲,许之则便,拒之则怨。”

“拒之。”程昱斩钉截铁,“盐铁只在牙门发,不能脱网。若给徐州一路,后患无穷。至于黄巾扰境,路远且虚;让刘备去救,他爱名,亦需名。”

荀彧看他:“你算得很准。”

“不是算。”程昱摇头,“是看人。袁氏要势,陶氏要喘,刘备要名。各给其所欲,以我们之法给;不以他们之法给。”

话未落,一阵短促马蹄声从外掠过。侍卫扬起帘:“报!濮阳东门外有火,疑有人纵。”

“是谁?”程昱起身,斗篷一拢。

“巡营校尉回:系市井杂匪,夜探钱粮,不成,纵草而走。”

“火可控?”荀彧问。

“已控,正追。”

“止追。”程昱命,“把‘诉箱’搬去东门,连夜设‘赈桌’,给水、给粥、给盐,标一竖牌,写‘两日之内自首者,免杖;三日之后,连坐’。”侍卫一怔,领命而去。

荀彧转头看他:“你连匪也救?”

“不救他。”程昱淡淡,“救的是边上那些看火的人。他们看见我们的法,不会去试。试一次,要命。看一次,长心。”

天将晓,东面微白。郭嘉从第二处“地缝”回营,衣襟湿透,眼中却明亮。程昱远远望见,迎过去:“如何?”

“二处已接,地声比昨夜平。”郭嘉道,“你的石压得住。”

“你的针缝得快。”程昱看他一眼,“再缝三处,腹地气脉自顺。”

二人携手入帐。曹操已起,正在案前看昨夜“诉箱”里的几封字条。有抱怨征徭之重者,有请求修桥补路者,有告豪右私贩盐者,有求药求医者。

曹操把几封要紧的放左侧,不紧的放右侧,忽而笑道:“仲德,你用一只箱子,牵了多少条心。”

“牵心,才能牵人。”程昱道,“牵住人,方可牵地。”

曹操点头,忽又转向郭嘉:“奉孝,你昨夜写‘腹已缝一针’。今日如何记?”

郭嘉取朱笔,淡淡写下:“腹缝二针,石立三堡,三城开二,五库行三,四律告一。诸侯观,未敢近。徐州求易,拒。北探试,停。民心账:稳。”写毕,他把笔递给程昱。

程昱接过,在其后补了一行小字:“稳,是石心;活,是水心。两心并,腹不病。”

曹操看完大笑,将案上一拍,笑声震得烛影也跳了一下:“好!奉孝一针,仲德一石。孤今日敢说一句大话:三月之后,兖州当如虎腹,吃下什么,便长出什么。”

众人皆笑,笑意却不轻浮。笑罢,曹操收敛神色,压低声音:“但诸侯不会让我们安生。袁绍若南下,陶谦若借名,刘表若遣商旅作伐,四面风一齐起,石也要被风打,针也要被风吹。你二人可有应?”

“有。”程昱、郭嘉同时出声。

程昱先道:“石不怕风,怕水。防水在堤,堤在民。四律加一条‘堤律’:凡近河里正,五百步一桩,一里一圩,三里一圩堡;凡圩成者,粮加三斗,役减三日。谁破圩,谁罚;谁护圩,谁赏。诸侯来风,先撞圩,圩不破,风自散。”

郭嘉继道:“针不怕风,怕断。防断在换手,手在牙门。牙门行令再发一格,择里正中机敏者,授‘行针令’,凡有隙,先报、后缝;遇大隙,三牙并举。风越大,针越紧。”他说到这里,视线落在程昱腰间那枚“石”牌上,笑意更浅,“石压针、针固石,彼此成环。”

曹操收笔入匣,立起身来,眸中有光:“各行其事。孤只等看你们把兖州变成活石。”

军议散去,晨雾已散。营门外,第一队徙民在牙门旗下排队登记。孩子们吵闹,老者咳嗽,妇人怀里有尚未醒透的婴儿。

程昱行至队尾,停步不语,只看。里正拿着竹牌,握得太用力,指节发白。程昱走过去,按了按他的手:“把手松一点,牌不会飞。你越松,牌越沉。”

里正怔住,像忽然学会了如何抓住一个东西。他松了力,牌在掌中稳稳地躺着。

程昱满意,转身欲走,被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拦住。老人衣襟破裂,袖口缝了又缝,眼里却亮。老人口齿不清:“官……官爷,我这手使不得,只会编篓。可还有用?”

程昱按住他的肩,肩骨硬得像干柴:“篓也要。城门要篓,盐仓要篓。明日来牙门,报‘篓工’,工值按日折粮。”

老人眼里忽地湿了,连声道谢,弯腰弯得更低。

程昱扶他直起,转身,目光却与远处一人撞上。那人抱琴而立,衣袂轻摇,眼中安静如水——蔡文姬。

她向他点头,像替这座城、这片地、这些人,点了一个“稳”。程昱回以一点颔首,不作多言。风把两人之间的尘吹散,露出地面上新压实的一小块土,土色发暗,却不再松散。

午后,第三堡起桩,十里外,第四堡开基。

同一时刻,郭嘉在第三处“地缝”前,食指按在石纹上,胸中那口黑气顺着地的规律缓缓走开。他心里有数:待腹地的“序”再紧两分,他便可以谋更大的“引”——从兖州再向北,牵动一处隐藏更深的“脉”。

他缓缓吐气,指腹微疼,像有人从皮下抽出一根细针,针尖带着热。他想起程昱说“我信人事能动天时”,便笑了一下:人事若真能动天时,那他就再缝十针、再借十息,把命从天道手里一寸寸讨回来。

傍晚,斥候回营,禀报:袁氏探骑在济北外二十里停驻,未越线;徐州使者改口,愿以布帛换盐,不再提甲粮;刘表的商旅折回,留下一封客气的辞帖。

曹操看完,只道:“石有威,针有势。”遂令:“诸军不许妄动;牙门令加印;诉箱加一角,专收‘夷险路’的消息。”

夜色再深,营灯次第点起。

程昱立在心城内渠边,手扶石沿,手下的石被日里上万只脚踩过,温里带凉。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还有两月,十堡之半,三城之二,五库全开,四律施行。日子像一面绷紧的鼓,每敲一下,腹地便紧一分。

他忽然想到一件小事,唤来书吏:“把今日‘诉箱’里提‘桥’的三条、‘路’的两条、‘医’的一条,明日先办。先办这些小的,最快见效。”

书吏领命,转身。程昱呼他回来,又补一句:“办完,记名,写在榜上。让人知道,石不是冷的。”

书吏呆了呆,笑着去。

风从城门里穿过,带着水汽和木香。程昱抬眼,天际微光正隐,远处火色如豆。他不紧不慢地呼一口气,心里那块最倔的石头,落得更稳。

——磐石既定,针线有依。腹地一稳,四战可成四胜。

他转身入夜,背影在城墙上拉得很长,像是一道压得住风的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