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30章 点亮星图,洛阳节点!

夜起得很慢。

像一口被烫过的铁锅,冷意一寸寸退回洛阳的瓦砾堆里。

风从断墙间穿过,绕过倒塌的殿门、黑焦的桁梁,吹得火光时明时暗。

营地安静下来,粗重的喘息在帛帐里此起彼伏,药香压住了血腥,炭盆里偶尔一声轻响,像梦中的惊醒。

郭嘉披了一件薄氅,从外圈的巡逻骑旁走过。兵士见他,行礼,不问。

他点头,让他们照旧巡守。刀斫过的指节还在隐隐作痛,他抬手握了握,又松开,指骨间像塞着两粒冷石。

耳边仿佛仍回荡着蔡文姬那句提在末尾的问——“你,很痛苦吗?”他没有在当时回答,甚至没有在脸上落下一个表情。可这几个字像缝针,把他胸口那层薄薄的皮与更深处的某一团东西不经意缝在一起。

走出营门后,那团东西反而安静了。安静不是消失,是像老蛇缩进了更深的窝,悄悄吐信。

他没有往东去内城余烬的高阜,也不朝西去市肆焦塌的街巷。脚步在残宫旧址的方向停住。

那条路他在地图上看过无数遍,在沙盘里走过无数遍,今日终于要以脚去丈量。

白日里,他让夏侯惇清点车帐,把百官安置在相对平整的地面,自己则在混乱里悄悄以旗影、火线与马蹄声,给将来的步伐留下缝隙。

他知道,真正的目标不是那一车车人,不是“名”,不只是“名”。名要取,龙气亦要盗。这片废墟下,埋着他算出的第一个“窃龙”节点,他必须趁夜,以己身为引,去点燃它。

城中无狗吠,只有风。火烧过的大殿前阶还温着,残砖被烤得发出玻璃似的脆响。他踩过时,脚底的尘屑碎开,像极轻的一声叹。

昔日的丹陛在废烟里变成一条灰黑的梯,铜狮脱了牙,斑驳的口鼻间凝着黑灰,被风一吹就散,像一撮老年的沙。

他绕过倒塌的宫墙,从残檐阴影里钻入一片敞开的广场。广场中央,曾经的石渠断成三截,渠中积满了灰烬,像一条被掐住咽喉的黑鱼。

月光落下来,照见石上斑驳的刻纹,星象、四方、河图、洛书,残存的纹理在灰白之间若隐若现。郭嘉半跪,拂开一层灰,指尖摸到一条浅浅的北斗线,再往旁延出几枚已被灼伤的星点。

“在这里。”他低声道。

没有人回答。只有风从破败的门枢吹进来,绕着他的发与衣角打转。

那个他在沙盘中无数次推演的“洛阳点”,在此刻与现实重合。就在这片残破的石渠与广场交汇的中心,就在宫殿的龙脉节眼上。

他阖目,把周围的一切退去,只剩下脚下的地与天上正要淌开的星。

他在心中展卷。

残旧的卷轴仿佛从血里抽出来,湿热而沉,星点稀疏、光泽黯淡,字迹在黑暗里像被风吹散的烛火。

第一卷的【观星策】,一直是这样——破碎,抗拒,像在提醒他每一步都是逆天的脚印。他用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去抚平它的皱褶。卷上极远的地方,勉强可辨的星图展开,洛阳方位像一颗被灰尘掩埋的珠子,在暗处微微呼吸。

此刻,它需要一口引火。

他取出细细一管竹筒,是随身携带的药。拔开,气味清苦。

他把药油薄薄抹在掌心,低声吐了一口浊气。掌心覆地,指节与石缝贴合。他开始调息,不快不慢,让体内那条“黑蛇”沿着既定的轨道缓缓翻身。

不是纵它狂啸,而是让它听令,以他为钩,去勾住地底那条更大的“龙”。

他在心里排了九步。

第一步,屏除杂念,留一柄念头钉在北落。

第二步,放慢血脉的走向,让它沿着太微到紫微再回北斗的轨路去走。

第三步,借呼吸打节律,以呼为鼓,以吸为绳,一涨一落之间,铺开一张极薄的网。

第四步,网覆地下,寻到那条温热的脉。

第五步,以指为桩,桩桩入泥。

第六步,引身之“孽龙”,在桩间游走。

第七步,蛇与龙相觑,彼此试探。

第八步,不逼,退半寸。第九步,他以精神中那枚最尖的针,轻轻一点。

地底“唰”的一声,像有火星跃起。不是火。是气。是一口向外吸的气,把他胸腔里的那口气与之一吸一呼地连在了一处。像两个陌生人对视,竟同时把目光移开,又不自觉在下一刻看回去。

他知道这只是开端,要把节点点亮,还需以身“试灯”。

他把拇指的指腹轻轻咬破,血珠在月光下并不红,只是暗沉。

血落在石渠的刻线里,顺着北斗尾端的刻槽缓缓向前。血遇到热,冒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白气,那白气一接地气,忽然涌起一圈更冷的风——风在地上转,比过堂风还低一寸,像环着一口极浅的井沿旋。

耳中隐隐有声起。

不是琴。不是人声。不是风从帛帐缝里掠过的碎响。这是地底极深处的波动,是黄河在远处翻身时,骨与水一起摩擦的长吟。

龙脉不在他的眼前,却在他的骨里回响。郭嘉的后背微微一紧,像被鞭梢抽到。

他没有躲,任那声从脊梁的第七椎骨一直走到后脑勺,再从后脑勺走下来,落在下颌。他的牙齿不自觉地咬住舌尖,舌尖又忍住了血。大河在吟,亦在悲。悲中有怒,怒里带着极细的一缕求生之意。

他不去辨,只记住这声,作为每次动阵的代价之一。

他把掌心重重按下。

刻纹里的血忽然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了一把,顺势流向中枢,七道微弱的暗光在石上相继浮起,像七颗被灰遮住的星重新露面。光不耀眼,却稳。

它们像七个站定的卒子,互相看见对方的影,便知道各自的位置与职责。广场中央的那片交汇处,亮起第八抹微光,再滞半息,第九抹才像迟到的客人一样追上,带着一点怯怯的亮。

九星既就,风随之改变方向,由外向里卷,再由里向外散。那股子看不见的网开始发力,丝丝缕缕往地下缠,像在给一条被火烧得龟裂的地脉慢慢敷上一层清凉的药。

那药不是治病,是麻醉。麻过之后,刀才能下。

“借我一息。”他在心里说。

卷轴在精神深处缓缓一颤,像忍耐很久的病人艰难翻了页。新的一页上没有字,只有星。星点以洛阳为心,向四野伸展,像一张尚未绷紧的弓。

他伸出精神之手,去触那一颗代表“洛阳”的黯星。指尖刚一触碰,整幅星图微微一暗,又在暗里亮出一丝极细的光线。那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终究在某一瞬凝成一点,如露未曦,如灯初起。

“亮。”他在心里说。

这一个“亮”,并不惊天动地,不会让云海翻涌,不会让鬼神哭号。它只是把一粒细微的“能被看见”的光,固定在这片地的脉上,从此这光便与他相连。只要他再以身为引、再以血为钥,它便能一再回应。

他在精神里看见了这点亮的“洛阳”,它不鲜艳,不热烈,像一枚在夜里才会吐香的小花。可他知道,这是一切的开始。

他松了口气,背脊却像灌了铁水,一寸寸沉下去。刚亮起的星子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疲惫,微光随他的呼吸一起一伏,温柔而固执。

卷轴某一隅,隐约传来沙沙之声,是第一卷的破页在彼此摩擦。那破损的边口刺进他的意识,像有细小的锯齿在锉他的太阳穴。他用指节压住眉心,告诉自己不能昏。

残卷还处在“风中残烛”的阶段,每一次观照都会引起排斥与渗血,这些不应成为抱怨,它们只是一笔账,需要冷静地记下。

短短几息,他的衣领便被汗浸透。汗不是热,是冷,像从骨里渗出来。地底的风渐止,广场上残存的火星重新拾起亮度。一只飞蛾扑在他袖口,头触轻轻顶住布面,又落下去,像一枚用旧了的叹息。

“先生。”

远处有极轻的一声,像有人在帘外提醒。那不是呼唤,更像体察——是蔡文姬的琴弦在风里拂过,也是她的目光在暗中掠过营地的方向。

她在帐中或许读了一会儿书,或许只是在看着那道断弦出神。她不知他来此,但她确实听见了方才那一丝“地声”,眉心又蹙了一下,又慢慢放开。

她不去追问,因为今晚她已问过该问的一句,余下的,都耐心。她在心底低声说:“安。”不是说给自己,是说给帘外与城中。夜风翻了帐角,把这字悄悄送远。

郭嘉把视线从石渠上收回,缓缓起身。膝头被石面磨出一圈浅红,他拍去灰,听见自己骨节发出一声轻响。他不让这声传到外面,只把它留在心里,作为节点成的记号。

“洛阳,已点。”他在心里复述,用一种记录员的语调,不夹半分感情。可在复述的空隙里,仍有一丝细微的颤从嗓口边蹿过。他把它压下,像把跳出棋盘的一粒子再拈回去。

再度伸手入卷,星图像一口刚被点亮的小井,映出他的影。影子略显模糊,但他看得见——由洛阳向东,几条细线如鱼刺一般伸向平原。

它们不在天上,在地上,穿过沟堑、盐碱地与未被人注意的岗丘,最后在一片四战之地的交汇处,如心脏般跳了一下。

兖州。

那块在他脑中被圈过无数次的地,在此刻与“亮起”的洛阳产生了最初级的共鸣。节点与节点之间,像孤岛之间的火光,隔着风浪遥相呼应。他看到这一瞬,嘴角动了一下,不是笑,是一种把疼与快意一起咽下去的动作。

他合上卷轴。不是用手,是用一种“闭眼”的方式,让星光自行退去。

残破的页边悄悄靠拢,像伤口贴回。头顶的云很薄,月亮落在断殿之后,像一枚被劈成两半的白瓜。广场边的石碑倒在藓衣里,碑面上一截“汉”字还清晰,像故国的遗体。

他站了很久。久到炭盆里最后一块炭也化为红白相间的粉,久到巡逻骑换了两班。风从衣摆钻进来,把他内里的汗凉个透。

他伸出手,隔空向地行了一礼,礼极浅,只相当于与一个同辈相逢时的示意。地不需要他的礼,但他在做这件事时,胸中那条蛇少有地安了一安。

“借你一线,我还你一针。”他在心里说,语气像与旧友谈价。

他转身,离开旧址。走到宫墙缺口时,他回望了一眼。远处营灯疏疏落落,像在夜水面上随风摆动的萤。帛帐最内侧的那一盏灯还亮着,应该是她。

灯微暗,又像刻意不熄。那盏灯在今晚的许多风里立定,给他一种奇怪的稳。

他没有过去。他把脚步放轻,绕开了那片光。

他知道自己不能靠近,不只是因为那条蛇会躁,也因为他不愿把她卷入这张还没拉紧的网。她听得见地在哭,他担心她也会听见他在笑。那笑不该被任何好人听见。

回营时,东方尚未泛鱼肚白,天边却有一条极淡的灰蓝,看起来像是将要破晓。岗哨换班的铜铃轻响,夏侯惇从阴影里走出一步,浓眉底下一双鱼泡眼在火光里折了一折。

他没有问,只看了一眼郭嘉的衣襟与鞋底。衣襟有灰,鞋底有灰,人的气息沉稳,眼睛亮得过分。他略略偏首,像一名悍将向某件自己不懂的事致以粗糙的敬意。

“夜凉。”夏侯惇道。

“凉得好。”郭嘉答。

“要不要热酒?”

“不必。”他顿了顿,又添一句,“让兄弟们多睡半个时辰。”

“行。”夏侯惇应,转身走向另一头。走出两步又回身,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抬了抬下巴,像一块重石勉强被人搬起后又放下。

郭嘉目送他离开,才推帘入帐。帐中无人,只有一张略低的案,上置地图、符牒、朱笔、火折子。他把火折子吹灭,指尖还沾着一点冷。他坐下,以极慢的速度调匀呼吸。

胸腔那口黑气在点亮节点之后,似乎听话了些,它不是被降服,而是获得了一条更宽阔的河道,能在其中不那么撞壁地流动。

这“听话”意味着他盗取龙气的效率,有了肉眼不可见的一丝提升——这丝提升像砂纸,细微却真切,会在漫长的时间里磨出足够锋利的刃。

案侧放着一只小钵,钵底有两滴凝固的血,是他前几日“读史”时从鼻尖落下的。那一回为了确认某个可能性,他强迫自己走进前世的官渡,结果从夜里跌回清晨。

他如今不准备再用那种方法。残卷阶段的“读史”代价太沉,非到生死关头,不该动。他把钵推远,重新让思绪与地图对齐。

从洛阳向东,兖州的地势像一只翻身的兽,四通八达,腹地空阔,兵行疾如风。那是“四战之地”,亦是“天下之腹”。

若以此为基,点起第二个节点,星图才会真正稳住。他拿起朱笔,在地图中央并不显眼的一处轻轻一圈,圈得极小,仿佛只为自己可见。

“接下来,是兖州。”他在心里说,像把一口不易被人听清的誓递给风。

又在极轻的一声里,补了半句,“大汉四百年之运,从今夜起,便由此被我一点点窃取。”他的声音不大,语调平直,没有激昂,也没有戏谑,像声明,又像提示。

他把笔放下,缓缓起身。帘外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掠过,像一群猎犬在夜里追逐自己的影。

有人在低声吩咐换岗,有人在远处呵欠。他忽然想起一件细小却重要的事,提笔在卷末侧页记下:“洛阳节点:已点。反应:地声与风向改变可测。代价:魂疲、渗汗、残卷摩擦痛。收益:窃气脉动较前提升,估计在‘一丝’之上。”

他喜欢用这种朴素的字眼给自己约束,像一个做账的商人一样,说清每一笔收支。

写完,他把卷收起,坐了一刻,才起身出帐。东方的灰蓝已被一抹更亮的白取代,营中开始有人翻身,有人起来添火。

远处的帐里,短促的一声“铮”掠过,像一缕极细的晨光钻开夜色的第一处缝。蔡文姬醒了,或是未曾睡。她的琴在换气,她的目光也在换气。

她不问“先生去了哪”,她只在心里轻轻将昨夜问过的那句折回,折成一枚薄薄的叶,夹进书页。她想,如果他痛苦,便让这世间多一处能让痛暂时停下的地方。

她知道不能救他,她只能“安”。她从琴上一根新换的弦滑到那道裂痕,指腹停了停,把裂痕当成一道河,河那边有人在看她,而她看不清那人的脸。

郭嘉站在帐门前,望向洛阳残宫方向,火光已尽,烟灰正被早风带向更远。他在心里把这座废城的名字轻轻说了一遍,不带怜悯,不带愤怒,像写在策中的一个节点——“洛阳”。

他把目光偏向东方更深处,那里埋着下一步。兖州。那一处四战之地正等他去把另一盏灯点亮。

他收回目光时,营中已有炊烟起。军士们醒来,提水的提水,喂马的喂马。

夏侯惇挎着刀走过,远远冲他抬了抬下巴。他也抬了抬。只一抬,就把某种心照不宣的事说尽。他转身要走,忽又停下,像被什么看不见的线轻轻拉了一下。

他回过头,朝残宫方向极浅地拱了一拱手。那拱手不为鬼神,不为帝王,只为这片在火与刀下仍然喘息的土地。

风从他指缝里掠过,像翻书。

书页合上,新的页码在另一处静静等他去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