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18章 第二个锦囊:官盐与马票

雾从许县城西的盐碱地升起,像一层未化的霜。

庙桥心的石缝里还窝着昨夜的凉意,鼓房的鼓皮被火烤得发紧,一按即响。

问名亭前的白帛被收起一角,露出“明前二字”,墨线压得稳。

曹操素衣、手不持刃,站在桥背阴。他不看人,只看水。水很慢,慢得像在数拍。荀彧执册,程昱抱臂,满宠佩刀而立,腰间的铜牌磕在鞘口上,发出“叮”的一声。

卫峥自东来,脚边泥水未干,作揖。郭嘉披薄裘,咳了一声,指了指亭侧那只紫色小锦囊。

“开吧。”他淡淡道。

荀彧解封。系口处仍是“王师封签”,收笔短三分。抽出三页,第一页只有六个字,笔力劲直——

“官盐与马票。”

卫峥眼里光一聚,又敛。荀彧看向郭嘉。

郭嘉点头,目光落在桥心那块黑木牌上。上面还写着前日的三条:“工牌即名。庙在前,灯在后。工饭即药。”此刻又添了一行细字:以工为先,以市继之,以学持之,以法定之。

荀彧会意,低声续道:“今日一件,明后三件。先以工,后以市,再以学,末以法。”

“官盐,收归。马票,行市。”荀彧把第二页举高,短句落字,像投石入井,层层荡开。

“盐先于礼,鼓先于声,灯后行;市先于盐,马后随之。”郭嘉不语,只以指叩案。第三页是算——盐引与马票的回流之比、票息、贴水、折兑、限期。墨未干,淡淡的药味从纸上腾起。

满宠上前一步:“敢问‘官盐’。凡私盐、海盐、井盐、卤水,皆归官乎?”

“不是归,是回。”郭嘉答,“盐是民命。归则滞,回则行。设‘盐引’。引在‘明’,盐在‘明’,价在‘明’。盐关四处,执照两式。凡贩不持引者,扣盐不扣命。先教,后法。”

满宠点头,神色仍冷。他的冷不是反对,是把每一条做成“有边”的习惯。程昱笑意淡:“把钱的道,打在人的手上,还要押在人的舌上,让他愿意喊价。”郭嘉望他一眼,没接话。

曹操终于转身。他目光落在锦囊第三页的算上:“马票,如何抵?”

“以军马为质,以盐为锚。”卫峥上前,声音平稳,“票面二至十,计‘匹’为单位,背嵌金线微纹,正面安印,暗刻马头纹。以盐仓、马监、仓曹为兑。票息不以钱计,以盐计。十日一分,三分封顶。凡持票供草、粟、革、铁者,优先兑付。凡外郡马贩入境者,验票先于验马。票可贴,贴走照影柜。”说到“照影柜”,他停了一下,把“影子”两个字吞回去。荀彧知道他吞的是什么,眼中微光一闪。

“票有期?”曹操问。

“有。”卫峥伸手指第三页下缘,“一季小期,三季中期,一岁大期。大期可滚,滚不加息,只加品。品有‘安’‘稳’‘行’三等。越稳,贴水越低;越行,折兑越快。”荀彧提笔把“稳”“行”二字各重描了一笔。

“盐引如何出?”满宠再问。

“庙桥先开,许县后开。四关并设:河关、陆关、桥关、夜关。夜关只看灯,不看人。凡灯后行者,先免半票。”郭嘉道,“盐价不上天,不压地。比市低一钱,比私低半钱。差价三成归军,三成修渠,三成归‘明账’,余下一成作‘盐病’,给病棚。”

曹操笑了,笑意仍不热,却真:“奉孝的盐,不咸。”

“盐不该咸。”郭嘉看他,“该稳。”

鼓声在此刻敲了三下。桥东的白帛重新落下,遮住“明前”。人群在雾里像潮,听见“盐”的字就向前推一步,又因“官”的字退半步。卫峥上前,抬手,指向鼓房:“公告。”

荀彧开声,读“官盐八条”。条条不长,不拗口。人听得懂。读到“扣盐不扣命”一条时,桥下“哗”的一声,有人哭,有人笑。满宠按刀,目不斜视。

——

午后,“盐灯”亮。镜灯之下,第一批盐引印出。纸是不久前新织的丝纸,背里藏线,摸着微涩。安印落下,红得不妖,稳。照影柜前,长几三张,铜衡三杆。荀彧亲手把第一张盐引递给一个背佝偻的老人:“你叫王二,记过名。你家三口,给小盐引一纸,限三斗。价按‘庙桥价’。卖余可回柜收。你认字吗?”

老人摇头。荀彧笑,把盐引上的“安”字用笔描得更厚些:“这一个字,你记住。拿着它,你不亏。”

“我不亏?”老人不信,“那你们亏?”

“我们赚‘稳’。”荀彧道,“你赚盐。谁都赚一点,路就能走下去。”

卫峥站在旁边,听见身后有人低声道:“这不是赈,这是市。”

他回头,看见郭嘉正看桥心那块黑木牌。那木牌上的字在灯下像浮在水上一样,微微动。——“今日一件,明后三件。先以工,后以市,再以学,末以法。”

——

“马票也要出给人看。”程昱提议,“盐引安人,马票安商。”

“安商不在给他看钱,在给他看路。”郭嘉说,“路是‘回’。”

于是“马票”在夜里出炉。选在“云来”楼后的内室。楼外是酒气与笑语,楼内只有两盏灯,一盏镜灯,一盏盐灯。镜灯照“面”,盐灯照“纹”。

卫峥亲手把第一套票面铺在案上:一匹、三匹、五匹、十匹,四等。每等票面皆有“安印”,背嵌金线,边角打三孔,成“品”字,表示可滚可贴。票背左下,刻一枚小小的马头,线眼里藏了“回”的暗记。

“此票以军马为质,以盐为锚。”卫峥对着在场的马贩、粮行、皮匠、铁匠解释,“持票供草粟者,得优先与减价。供铁革者,得上门收票。过期者按‘稳品’折兑,不罚。票可转,可贴,可拆为‘半匹’。凡照影柜,皆可贴。凡影子柜……”他说到这里停住,看了郭嘉一眼,改口,“凡市外之柜,需经‘明账’过手,方可兑。”

“这和我们走的旧路不一样。”一个老马贩试探,“我们讲现钱。”

“你们讲的是‘快’。”卫峥笑,“我们要的是‘稳快’。快的人,会快到气短。我们给你一张椅子,叫你坐一坐,喘过气,再跑。跑得久,赚得多。”

“谁保?”那人又问。

“‘安印’保。”卫峥指印,“盐价保。庙桥的鼓点保。曹公的信保。”他说“曹公”二字时,曹操恰好推门而入。他没穿甲,只着一袭素衣。所有人起立,齐声:“丞相。”

“不必。”曹操举手,目光落在那一张“十匹”的票上,指尖轻按,“马是军之骨。诸位把骨头给我,我把盐给你们。此票不枉。”他话不多,但当着众人落下的手,重过千言。

满宠把清册立在案侧:“凡入马市者,先验票,后验马。凡出境者,先验盐引,后验车。凡异动者,不先押人,先问账。问不清,再押。押不久,限一夜。”法度落地,如石入井,声不大,落得实。

夜风吹进屋,盐灯的火根不动。鸩在窗外看了一会,扯了扯帘角,悄无声息地离开。

——

(暗影视觉·鸩)

我要去找一个人。许县城西,盐滩尽头,堆着白骨一样的盐丘,夕阳照着会晃眼。

盐丘后有一条暗河,河的皮面是黑色,像一条用墨写出来的“回”。我沿着那条“回”走,直到它钻进一座废桥的桥洞。

桥洞里有人闻到了我带来的盐。不是盐味,是“官”的味道。人会闻“官”的味道。那味道不咸,甚至有点淡,像熬过头的汤。他们最怕这种淡。淡会把他们的“快”稀释。

“石牙。”我说,“出来。”

他从桥墩后出来,脸上有一颗像钉子的黑痣。那颗痣像钉在人皮上的钉子,一看就知道疼了很多年。他手里的刀不亮。他不喜欢亮。他喜欢黑,黑像水。他握刀握得很低,低到像握一把柴。他看一眼我腰间的安印,又看我手里的两盏灯。

“你带两盏灯做什么?”他问。

“一盏镜灯,一盏盐灯。”我把镜灯举高,灯不摇,“镜灯照‘面’,盐灯照‘纹’。你要看你的人,还是看你的票?”

他笑了一声:“我又没有票。”

“有。”我把一叠纸,轻轻丢到他脚边。纸不厚,落地不响,是马票。他弯腰去捡。我知道他先看的是边角的三孔。三孔成“品”。他不懂字,也知道这个“品”的规矩。规矩是他最怕的。他杀了很多人,但规矩不会流血。

“你跟满宠?”他抬眼,声音发紧。

“我跟‘安印’。”我用另一只手把盐灯放低,光照在马票背后,那枚小小的马头就浮出来,像水面上浮起的一缕气泡。他懂了。他眼睛有一瞬的闪,他知道这是“回”。回不出去的,就回来。

“你要我做什么?”他问。

“分盐。”我说,“井盐给官。海盐让出三成。你的人留下手,把盐引拿回去。原有的路不封,只换灯。你走镜灯,官走盐灯。你出一条‘夜路’,我给你留一条‘早路’。你的人里能识‘安’的,去照影柜,贴票。识‘行’的,去马市,拿草。”

“那我的快呢?”他喉结动了一下,“我快过一辈子。你叫我慢?”

“你不慢。”我把镜灯交给他,灯在他手里稳住了,“你‘稳快’。你不再跑两趟。你跑一趟,票在你手里。你睡一夜,票息在你枕下。你的人不在牢里了。在家里。你杀的人不再为盐死。你为自己活。”

他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他在想刀。他的刀在他的手里很久了。他的手如果放开,刀会掉在地上,发出不好听的声。我不催。我让暗河的水声替我催。水声比我更懂他的“快”。

“满宠会不会找我麻烦?”他最后问。

“他找‘案’。”我说,“不找你。你给他‘案’看。”我把一枚安印递给他,“你去问名亭坐一会。坐着,才不乱。坐稳,再按印。”

他终于把刀丢进水里,声音很小。小到像夜里的一口叹息。

——

马市开在许县北门外的空坪。

白石做界,红绳作篱。第一匹入场的马,是一匹肩高八尺的河套马,鬃短,目黑,蹄重。马贩把它牵到“验票台”前。

台上挂了两盏灯,一盏镜灯,一盏盐灯。验票的吏先看“安印”,再看背嵌金线。金线在灯下不耀,手摸微涩。吏点头,按“安”。马贩的手抖了一下,不是怕,是忽然相信了一件不该相信的东西。

“贴多少?”他问。

“照影柜今日贴一分半。”吏答,“你要快,可以贴。你要稳,可以等。马入场先验草券。草券可用马票抵。”一句一句,说得清楚。

午后第二匹马入场时,“照影柜”前就排起了队。有人来贴,有人来换,有人只是看。看的人最多。人看到了“票”,就知道“钱”在别处。钱不在口袋里,在一张纸上。在一盏灯下。在一枚印里。人的心,跟着纸走,跟着灯走,跟着印走。

程昱远远站着,和荀彧低声笑:“你看,他把钱从人手里换到人心里去了。”

“他不是换。”荀彧看着照影柜里那把铜衡,“他是让它回。”

影子柜在更远一点的阴处。那里没有灯,只有一条长几。长几上摆着三只木匣,匣里各有一把钥匙。

掌柜的人很年轻,指节细,握钥匙时像握着一根针。他不抬头,只看票。票一张一张地从白日走到夜里,又从夜里走回白日。走到第三更时,郭嘉让人关了影子柜。他说:“今夜到此。”掌柜点头,不问为什么。

盐仓这边,第一车官盐出城。盐车在轴上裹了布,走起来不响。车后挂着安印小旗。

不像军旗,也不像商旗。它介于两者之间。人看见它,就知道这不是要去打仗,也不是要去谋利,这是去“稳”。城门口有个婆子突然跪下,抱住一只车轮。

她的儿子被盐徒拖去运货,去年冬天冻死在路上。她哭了很久,什么也没说。满宠过去,把她扶起来,塞给她一张小盐引。她不会认字,只会摸那张纸背里的金线,摸着摸着,就不哭了。

夜里,庙桥心又亮灯。郭嘉坐在灯下,看“回流账”。

荀彧端来姜汤,卫峥把今日的“盐引出、马票入、贴水、折兑、回账、病棚开销、渠工回填”逐条呈上。账面最下的一行,是“净返之比”。

卫峥用笔点了一点:“今夜八比二。净返八,明返二。盐与票,相反相成。”

“很好。”郭嘉咳了两声,目光从账面移到沙盘上。沙盘上的中轴线像一枚针,针尖压着未揭的第三只锦囊。他没有看那只锦囊,只把它用手背轻轻往案角一推。那只小小的锦囊像压住了整张“许都营造图”。

“先生。”卫峥忽然抬首,眼底有一丝少年人忍不住的火,“钱,够了吗?”

“钱?”郭嘉听见自己笑了一下,笑里带着血丝,“钱永远不够。‘稳’够了。”

“可我们今晚,真像把天下的钱都吸过来了。”卫峥仍然兴奋,“盐引回,马票入,马贩、铁匠、皮匠、粮行都被我们牵了一根线。主公的库,能撑一个大仗了。”

“撑不住也要撑住。”郭嘉把盏里温过的姜汤端起,一口饮尽,“明日,学。后日,法。学让人看见路,法让路不乱。至于仗……”他没说完。

帐外鼓声忽然紧了一拍,又恢复四成拍。他听出来了,是“有人快了”。他把手放在那只未开的锦囊上,压住它,不让它此刻说话。

——

清晨之前,第一箱铜钱由照影柜护送入曹营内库。箱上安印未干,红光在晨风里像一条不敢散开的丝。

押运的兵卒本以为会有刺客来抢,结果一路无人。并不是无人知晓,而是知道的人坐在问名亭多坐了一会,坐到夜里腿不酸了,再起身走了另一条路。

内库门前,曹操亲自相迎。他没有披甲。他让人把箱盖撬开,看见里面密密一匣的方孔钱。铜钱在灯下不闪。它们是沉的。沉,才是它们的价值。

营中诸将围上来,程昱笑而不语,荀彧低眉无声。满宠的手搭在佩刀上,手指不动。

卫峥喘了一口大气,像是刚从水里抬头。他忽然意识到,战争可以不用血来开局。

“主公。”卫峥抱拳,“第二个锦囊,行了。”

“嗯。”曹操的“嗯”字很轻。他看向郭嘉。郭嘉把杯放下,声音也轻:“以工代赈之后,以市行盐与票。‘官盐’收散,‘马票’聚散。人心由散归回。”他顿了一下,像在暗里校一条看不见的线,“从今夜起,钱粮的算,彻底翻了章。”

有人忍不住低声道:“这……这才是战争。”

火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有人红,有人白。只有郭嘉的脸像一直在灯外。他咳了一声,转过身去。桌上那只第三个锦囊被灯影压住一角,像一条尚未起飞的影子。没人问它有什么。任何人问,都会把今天的“稳”打乱。

“诸位。”荀彧收了收袖,声音沉了沉,“盐引今日再印一千,马票加印五扎,‘病棚’姜与盐不得断。

夜关加两名老兵,桥关添椅两张。”他念着念着,忽然笑了一下,“坐着,才不乱。坐稳,再走。”

卫峥应了声是,转身去看“照影柜”。柜后那把铜衡还在静静悬着。

他忽然明白,自己不是把钱从府库里掏出来,而是从人心里“长”出来。那株“钱”的芽,在盐灯下出土,在马票上抽丝,在鼓点里生节。它们不叫枯荣,只叫“稳快”。

天快亮了。庙桥心的石缝里,昨夜那点盐星又浮起来。

它不刺眼,像一个小小的“安”。下一拍,鼓会落在它上面。再下一拍,水会绕开它继续走。

再下一拍,远处的马蹄会从“快”里“稳”出来,把晨雾踏成一条看得见的路。

路,要走很久很久。

而好戏,才刚刚搭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