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 第71章 购买特效公司硬件

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第71章 购买特效公司硬件

作者:我的牛马人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34:40

陈诚在美国的日程,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当比弗利山庄那栋现代别墅的过户文件还带着打印机余温,油墨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去时,另一项耗资更为巨大、流程更为复杂的“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将那份价值千万美元的顶级硬件设备清单,从冰冷的纸面变为沉甸甸的现实,并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安全运抵国内。

维特的渠道和效率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毫无滞涩。几乎是在陈诚最终确认采购清单的48小时内,第一批设备的采购合同就已经整齐地摆在了他的面前。签字,付款,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资金通过层层复杂的离岸公司通道,如同奔涌的血液,带着强劲的动力,注入到这场庞大的采购行动中。小e之前那句“钱绝对多的多”的保证,此刻化作了真金白银的洪流,数额庞大到足以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却让陈诚在签署那些印着天文数字的支票时,手指都没有丝毫颤抖——他清楚,这些投入,是未来撬动行业的基石。

仓库看货、性能测试、价格谈判……一系列繁琐却关键的流程,在维特组建的专业团队操作下高效推进,没有一丝拖沓。很快,位于洛杉矶长滩港附近的一个大型保税仓库,开始被各种大小不一、包装严密的板条箱和防震航空箱逐渐填满。箱子表面印着的 SGI、discreet Logic、Kinoton 等令人目眩的logo,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里面装着的,是未来构建视觉奇梦的核心基石,是他雄心壮志的物质载体。

陈诚亲自去了几次仓库,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场地的变化。看着空旷的仓库逐渐被这些“未来的力量”所占据,空气中弥漫着新电子设备特有的金属与塑料气息、木料的天然味道,以及防震泡沫的淡淡化学味,混杂成一种充满工业感的独特气味。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戴着安全帽,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橙色的叉车,将一个个沉重的箱子按照类别和运输顺序码放整齐,动作精准而谨慎,仿佛在搬运稀世珍宝。现场还有从国内紧急调派过来的、由小e精心物色的两名资深硬件工程师,他们穿着灰色的工装,戴着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各种检测仪器,神情专注。他们的任务是负责设备的出厂检验、逐一核对型号参数,并全程监督打包过程,确保这些娇贵的“宝贝”能够经受住远洋运输中可能遇到的狂风、巨浪与颠簸。

“陈总,您看,这套渲染农场的每个节点,我们都逐台进行了通电测试,所有处理器核心和内存条都工作正常,没有任何报错。散热系统也做了连续四小时的极限压力测试,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完全没问题。”其中一位姓王的工程师拿着厚厚的检测报告,快步走到陈诚面前汇报,脸上带着技术人员看到顶级装备时特有的兴奋与虔诚,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很好,”陈诚接过报告,快速翻了几页,然后点点头,伸出手拍了拍身边一个几乎有一人高的板条箱——里面装的是 Flame 后期特效系统的核心组件,价值数百万美元。“老王,这些设备都是我们未来事业的命脉,一点差错都不能出。打包的时候,防潮、防震措施一定要做到最高标准,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您放心,陈总!我们用的是最高标准的军工级缓冲包装材料,内部填充的都是根据设备外形定制的高密度抗震泡沫模具,外面还裹了三层防水塑料膜。保证它们在海上漂上两三个月,到了国内卸船的时候,也跟刚出厂一样完好无损。”王工程师拍着胸脯保证,语气坚定。

整个仓库此刻已经化身为一个精密运转的物流指挥中心。除了核心的硬件设备,陈诚还听从了两位工程师的建议,额外采购了大量的备用零件——从细小的螺丝、接口,到关键的显卡、电源,再到专用的维修工具以及一整箱一整箱的技术文档与操作手册,堆满了仓库的角落。他深知,在国内相关产业链尚不完善、维修技术相对滞后的初期,这些看似琐碎、不起眼的东西,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能起到救命的作用,避免因零件短缺而导致整个项目停滞。

与此同时,关于设备运输路线的选择,也经过了团队反复的讨论与权衡。为了避开某些国家过于敏感的直接技术设备出口审查,同时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大部分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设备,最终选择了海运。维特的团队负责搞定繁琐的出口许可证和复杂的海关文件,凭借其深厚的人脉与经验,确保这批货物能以“影视制作专用器材”的名义顺利离港,不会遇到不必要的阻碍。而一小部分最核心、最精密、对运输时间要求高的部件,比如Flame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与SGI工作站的关键主板,则不惜成本,安排了最快的国际空运,以确保能以最快速度抵达国内,支持国内团队进行先期的机房搭建和系统测试,为后续工作争取时间。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几乎到顶的设备箱子,陈诚的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国内某个宽敞明亮、恒温恒湿的机房里,这些设备被逐一拆箱、组装、调试,最后被整齐地排列在机架上,接通电源后,指示灯亮起,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运行声,如同沉睡的巨兽缓缓苏醒。他知道,等这批设备运回去,从港口卸货、海关清关,到运输到机房、安装调试,再到组建团队、进行人员培训、搭建完整的工作流,绝对够他和国内的团队忙上好一阵子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搬运,更是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搭建一个庞大的、精密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影视技术工业体系。

就在陈诚为硬件采购和运输事宜忙得脚不沾地,每天穿梭于仓库、供应商办公室与律师事务所之间时,《电锯惊魂》的宣传风暴,正如他之前预想的那样,在华纳兄弟的强力推动下,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如火如荼地席卷了整个北美市场。

mtV电影大奖颁奖礼的直播夜,成为了《电锯惊魂》宣传的关键引爆点。当颁奖环节告一段落,电视屏幕上突然切入一段风格阴冷、节奏诡异的预告片时,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年轻观众——他们正是恐怖片的核心受众——被瞬间吸引,原本松弛的神经骤然绷紧。预告片中,快速闪回的冰冷浴室场景、斑驳的墙壁上滴下的水珠、一闪而过的狰狞人偶比利(billy the puppet)那带着诡异笑容的影像、演员们脸上惊恐绝望的特写,以及那句低沉而充满压迫感的画外音“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生存还是死亡,做出你的选择),如同带着寒意的病毒,悄无声息地植入了观众的大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支短短一分半钟的预告片,完美地执行了它的使命——它没有揭示任何核心谜底,没有暴露关键的反转剧情,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恐惧感,让每个人都忍不住想知道:那个昏暗的房间里发生了什么?那些人为何会陷入如此绝境?“做出选择”又意味着什么?当晚,“Saw movie”(电锯惊魂电影)和“make your choice”等相关词条,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迅速冲上了北美几个主要社交平台——推特、mySpace的热搜榜,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与转发,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线上宣传攻势同步全面铺开。华纳兄弟在其官方网站、Youtube频道等平台,同步发布了更具细节的加长版预告片和一组高清电影海报。海报的主视觉设计极具冲击力:黑色的背景上,一个诡异的螺旋脸颊图案占据了中心位置,周围散落着冰冷的手术器械——剪刀、锯子、镊子,每一件都闪着寒光,传递出强烈的不安感与惊悚氛围。之前搭建的病毒营销网站也被彻底激活,网站首页是一片漆黑的背景,只有一个闪烁的红色按钮,点击后会跳转到一个加密页面,上面开始出现一些需要用户通过解谜、互动才能解锁的“秘密档案”,比如受害者背景资料的碎片化信息,或者是拼图杀人魔(Jigsaw)那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片段:“我不是杀人犯,我只是一个测试者……”

温子仁也按照宣传计划,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娱乐版面上。权威的《好莱坞报道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文章以《来自东方的恐怖天才:温子仁与他的〈电锯惊魂〉》为题,将他描绘成一个对恐怖美学有着独到见解、充满才华和野心的亚洲新锐导演,详细讲述了他如何从澳大利亚的独立电影圈起步,最终得到东方资本的支持,在好莱坞开启创作之路。这篇报道巧妙地将他与好奇猫影业这家颇具神秘色彩的东方资本支持的公司捆绑在一起,不仅提升了温子仁的个人知名度,也让好奇猫影业进入了好莱坞主流视野,引发了不少圈内制片人与投资人的兴趣和讨论。

更让人振奋的是,在第一轮小范围媒体看片会后,专业影评人的早期评价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流出。虽然不乏一些对影片血腥程度和黑暗风格的质疑之声,但更多的声音是惊讶和赞誉,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这部低成本恐怖片的意外与认可。

“Ain't It cool News”这样评价:“《电锯惊魂》重新定义了‘心理恐怖’!其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局反转,足以让它载入恐怖片史册!这绝对是今年最不容错过的惊喜之作!”

知名恐怖电影网站“bloody disgusting”则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一部极具原创性的恐怖杰作!别被它的低成本标签迷惑——这是一部高智商的心理博弈盛宴!温子仁用有限的预算,创造了无限的恐怖可能,他是个天生的恐怖电影天才!”

还有一位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影评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屠杀电影,不是靠血浆堆砌的廉价恐怖。它深入探讨了选择、道德和生命的价值,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中,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电锯惊魂》的出现,或许会改变人们对恐怖电影的固有认知。”

这些正面评价如同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华纳兄弟和好奇猫影业都备受鼓舞。华纳兄弟立刻加大了宣传投入,影院贴片广告、洛杉矶市中心的户外大屏、各大电台的广播广告……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迅速成型,将《电锯惊魂》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影片的公众期待度像被不断吹胀的气球,持续攀升,在各大电影评分网站的“最受期待恐怖片”榜单上,《电锯惊魂》一路逆袭,很快就冲到了榜首位置。好奇猫影业的内部邮件群里,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华纳方面发来的、令人振奋的市场数据反馈——社交媒体讨论量、预告片播放量、媒体报道篇幅,每一个数字都在高速增长。

陈诚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忙碌于硬件采购和运输事宜,但也时刻通过手机和邮件,关注着《电锯惊魂》的宣传动向。看到这一切,他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前世的成功轨迹正在被精准复制,甚至因为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专业的宣发团队和更成熟的市场策略,这一世的《电锯惊魂》,势头比前世更加猛烈,热度也更高。他已经可以清晰地预见到,当影片正式公映时,将会在北美电影市场掀起怎样的票房风暴。这不仅仅意味着一笔巨大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好奇猫影业和温子仁,将凭借这部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一炮而红,彻底打开局面,为后续的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就在《电锯惊魂》的宣传热度持续发酵,市场期待度达到顶峰之际,陈诚此次美国之行的另一项核心任务——参与《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拍摄,也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华纳兄弟位于伯班克的摄影棚,与好奇猫影业那边充满初创公司活力却略显简陋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处处透着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的大厂气息,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好莱坞顶级制片公司的实力。巨大的摄影棚鳞次栉比,排列得整整齐齐,从外面看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灰色盒子;内部则别有洞天,随处可见各种风格迥异的布景——未来感十足的金属走廊、充满复古气息的酒吧、破败荒凉的城市废墟,还有堆积如山的道具和行色匆匆的专业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却又井然有序,各司其职,整个片场弥漫着一种高效而紧张的创作氛围。

陈诚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十分钟抵达了《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剧组所在的筹备办公室。导演沃卓斯基姐妹(此时她们对外仍以兄弟相称)之一的拉娜·沃卓斯基亲自接待了他。相较于性格相对内敛的弟弟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显得更健谈一些,她穿着一件黑色的连帽卫衣,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眼神中同样闪烁着创作者特有的敏锐和深邃,仿佛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陈,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拉娜·沃卓斯基伸出手,与陈诚握了握,她的手心温暖而有力。“基努(里维斯)和我们都看了你之前的作品,特别是那部风格独特的短片《空》,对你的动作表现力和镜头感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当制片人向我们推荐你饰演‘幽灵’这个角色时,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非常感谢您和安迪导演的认可,沃卓斯基导演。能够参与《黑客帝国》这样的经典电影系列,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陈诚态度谦逊而诚恳,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他深知,在这两位创造了一个全新科幻电影神话的导演面前,自己无论在资历还是创作经验上,都只是一个新人,保持谦逊是最基本的态度。

“不用这么客气,陈。你的才华值得这个机会。”拉娜笑了笑,然后从桌上拿起一叠厚厚的文件,递给陈诚,“你的角色‘幽灵’,虽然戏份不算最多,但在整个故事线中非常关键。他是矩阵世界中一个古老而强大的程序变异体,游离于系统规则之外,拥有部分修改局部代码的能力,形象飘忽不定,如鬼如魅,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的存在,不仅是推动剧情的关键,更是为了揭示矩阵更深层次的漏洞和复杂性,让观众看到矩阵世界更多元的可能性。”

拉娜一边耐心地给陈诚讲解角色背景,一边拿出了厚厚的分镜脚本和角色概念设计图。陈诚低头翻阅着,设计图中的“幽灵”一身简洁的素白长袍,布料轻盈,仿佛能随风飘动;面容被一层淡淡的光晕笼罩,模糊不清,透着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移动时身体周围会带着淡淡的残影,仿佛不是在行走,而是在“滑行”;攻击方式更是匪夷所思,能够凭空制造出半透明的数据屏障阻挡攻击,或者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如同幻影一般,让敌人的攻击直接穿过,无法造成伤害。

这与他在前世记忆中看到的成片形象略有不同,似乎更加抽象,也更加强大。他立刻明白,这个角色对自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不仅是对身体素质和动作技巧的要求,更是对表演层次和信念感的极大考验。要演好一个“非人类”的程序生命,必须彻底摆脱人类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这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我明白您的要求了,导演。我会尽全力去理解‘幽灵’这个角色的内核,努力塑造出您想要的效果。”陈诚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陈诚彻底沉浸在了《黑客帝国2》的角色准备工作之中。他拿到了完整的保密级剧本,封面上印着醒目的“机密”字样,还有专门的编号,防止内容泄露。他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反复研读剧本,逐字逐句地分析“幽灵”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努力揣摩这个程序生命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他没有人类的情感,却有着自己的“目标”;他没有人类的道德观,却有着自己的“规则”。他还参加了剧组组织的武术训练,由着名的功夫大师、也是影片的动作指导袁和平亲自指导。

袁和平为“幽灵”这个角色设计了一套非常独特的动作体系,这套体系融合了太极拳的柔韧、八卦掌的飘忽,以及一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身法,要求动作既要充满力量感,又要显得轻若无物,仿佛不受重力的影响,完全违背了人类的惯性规律。训练馆里,袁和平穿着一身黑色的练功服,亲自为陈诚做示范,他的动作行云流水,飘逸洒脱,真的像一个“幽灵”在移动。

“陈先生,你的身体条件很好,柔韧性和协调性都远超常人,悟性也高,学东西很快。”袁和平在训练间隙,难得地对陈诚夸奖了一句,他的普通话带着淡淡的广东口音,“但你要记住,‘幽灵’不是人,他的动作不能有‘人’的发力习惯。你要想象自己是一段没有实体的数据,可以随时出现,随时消失;你的移动不是‘走’,而是‘刷新’;你的攻击不是‘发力’,而是‘指令’。只有彻底抛开人的思维,才能演好这个角色。”

袁和平的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陈诚茅塞顿开。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固有的运动模式,刻意放慢呼吸,让身体变得更加放松,努力去寻找那种“轻飘飘”“无实体”的感觉。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下来,他都汗流浃背,浑身酸痛,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他却乐在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