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 第190章 立下大功,皇帝龙颜大悦

秋雨缠绵了三日,终于在天光放亮时歇住。湿漉漉的屋瓦和青石板路反射着清冷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落叶混合的气息。然而,这份雨后的宁静,很快便被宫城中传出的阵阵钟鼓声打破。今日并非大朝会,但这钟鼓声的规格,却透着非同寻常的庄重。

文武百官们揣着各异的心思,匆匆换上朝服,向着皇城汇聚。金帐汗国使团昨日狼狈离京的消息,早已像长了翅膀般传遍朝野。虽然市井间流传着各种荒诞不经的版本,但核心事实毋庸置疑——那位气焰嚣张、手段诡异的玉藻前国师,在李侍郎手中栽了个前所未有的大跟头,连带整个使团都灰头土脸,铩羽而归。这是一场难得的外交大胜!

当官员们步入久违的太极殿时,明显感觉到气氛与往日不同。御座之上的皇帝,虽依旧冕旒遮面,但那端坐的姿态,那透过垂珠隐约可见的舒展眉宇,无不透露着一股扬眉吐气的畅快。就连侍立两旁的内侍,腰杆似乎都比往日挺直了几分。

例行礼仪过后,不待官员奏事,皇帝便缓缓开口,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赏:

“数日前,金帐汗国使臣玉藻前,于麟德殿上,妄动妖言,行诅咒之事,亵渎国格,惊扰圣驾!其心可诛,其行当罚!”

殿内一片肃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幸得……”皇帝的目光扫过文官队列,精准地落在一人身上,“礼部侍郎李文渊!”

李文渊应声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李文渊!”皇帝的声音拔高,字字清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尔于殿前,临危不惧,先是据理力争,以煌煌正道,破其邪说;后更明察秋毫,不畏凶险,破其恶咒,护驾有功!更使那狂悖使臣,自食其果,狼狈而遁!扬我国威,震慑不臣!此乃社稷之功!”

这一连串的褒奖,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尤其是“护驾有功”、“社稷之功”八字,分量极重!

“有功当赏!”皇帝斩钉截铁,目光灼灼,“李文渊听旨!”

“臣,恭听圣谕!”李文渊深深叩首。

“擢升李文渊为礼部尚书,赐紫金鱼袋,加封太子少保!”

旨意一出,满殿皆惊!

礼部尚书!正二品大员,掌管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李文渊才多大年纪?入京才多久?竟一跃成为六部主官之一!这升迁速度,堪称本朝罕见!

紫金鱼袋,更是殊荣,非功勋卓着或地位极其尊崇者不得赐予。

而太子少保,虽是虚衔,却是实实在在的“东宫三少”之一,代表着皇帝将其视为未来辅佐太子的肱骨之臣,圣眷之浓,可见一斑!

这封赏,不可谓不厚重!几乎是一步登天!

然而,皇帝的赏赐还未结束。

“另赏,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京中府邸一座!准其仪仗等同尚书,出入宫禁,皆以优礼!”

又是一片低低的哗然。这不仅是官职和荣誉的提升,更是实实在在的地位和待遇的彰显。

李文渊伏在地上,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自己背上,羡慕、嫉妒、震惊、审视……不一而足。他心中并无太多狂喜,反而异常冷静。他知道,这泼天的富贵和荣耀背后,是皇帝借此机会大力提拔亲信、巩固权威的政治意图,也是将他彻底推到风口浪尖的明确信号。

“臣,李文渊,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声音沉稳,叩首谢恩,没有丝毫失态。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转向武将队列:“镇北将军霍云!”

“末将在!”霍云声如洪钟,出列抱拳。

“尔于殿上,忠勇可嘉,护持有功!加封为镇国公,世袭罔替,赏金五百,帛三百!”

霍云虽然早已位极人臣,但这“镇国公”的爵位和世袭罔替的恩典,依旧是莫大的荣耀。他哈哈大笑,毫不掩饰自己的快意:“末将谢陛下!愿为陛下,为朝廷,肝脑涂地!”

皇帝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对霍云这等纯臣,他向来不吝赏赐。

紧接着,参与此次应对使团事宜的礼部、鸿胪寺等相关官员,也各有封赏,虽不及李文渊和霍云,但也足以让人眼热。整个大殿都沉浸在一片因大胜而带来的、难得的喜庆与振奋之中。

退朝之后,李文渊立刻被同僚们围住,道贺之声不绝于耳。无论真心假意,此刻无人敢怠慢这位新晋的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他面带微笑,一一应对,从容不迫。

“李尚书,恭喜恭喜啊!”

“年少有为,国之柱石!”

“日后还望李尚书多多提携!”

霍云大步走过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李文渊肩上,震得他一个趔趄:“好小子!真给咱们长脸!走走走,今日老霍我做东,咱们不醉不归!”他嗓门洪亮,引得周围官员纷纷侧目。

李文渊苦笑一下,正要婉拒,却见一名内侍匆匆走来,恭敬道:“李尚书,陛下口谕,请您御书房觐见。”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连忙让开道路。皇帝单独召见,这恩宠,更是非同一般。

李文渊对霍云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整理了一下刚刚换上的、绣着云雁的绯色尚书官袍(临时赶制,稍显宽大),跟着内侍向深宫走去。

穿过重重宫阙,来到御书房外。内侍通报后,李文渊躬身入内。

书房内,皇帝已卸下冕旒,只着一身明黄色常服,正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的庭院。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长者般的审视。

“文渊来了,不必多礼,坐。”

“谢陛下。”李文渊依言在下首的锦墩上坐下,姿态恭谨。

皇帝打量着他,目光深邃:“今日之赏,你觉得如何?”

李文渊心中一动,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校开始。他沉吟片刻,恭敬答道:“陛下赏赐过厚,臣受之有愧。此次能挫败金帐阴谋,全赖陛下天威震慑,将士用命,同僚协力,臣不过恰逢其会,尽了本分而已。”

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恰逢其会?尽了本分?文渊啊,你可知,满朝文武,能在玉藻前那般人物面前,既不失我天朝风范,又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终令其心胆俱裂、狼狈而逃者,唯你一人耳。”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密奏,轻轻放下:“金帐汗国此次受此大挫,短期内边境可保无虞。你,功不可没。”

李文渊低头:“此乃陛下洪福,社稷之幸。”

“嗯,”皇帝点点头,语气随意地问道,“你如今身居尚书之位,又兼太子少保,可谓位高权重。对于今后,有何打算?”

李文渊心念电转,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他的志向和野心。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回陛下,臣蒙陛下不次拔擢,唯有时刻谨记圣恩,恪尽职守,整顿礼部,肃清积弊,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至于其他,非臣所敢妄议。”

他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急于表露任何具体的政治抱负,只是强调“恪尽职守”和“为陛下分忧”,姿态放得极低。

皇帝静静看了他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他就需要这样一把锋利、有用,但又懂得分寸,知道刀柄该握在谁手中的刀。

“好,朕知道了。”皇帝挥了挥手,“你且去吧,好生做事。礼部,朕就交给你了。”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臣告退。”李文渊再次行礼,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走出宫门,被秋日微凉的风一吹,李文渊才感觉后背已被冷汗微微浸湿。与帝王对话,步步惊心。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墙,今日之后,他正式踏入了大启王朝权力核心的圈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李尚书”。

然而,站得越高,风越大,脚下的路,也越发如履薄冰。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向着那座刚刚赐下的、象征着无上荣宠的尚书府邸走去。

前方,是权力巅峰的无限风光,也是暗流汹涌的万丈深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