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 第116章 反将一军,文书秒速完成

手里捏着那张四十五两的银票,李文渊和百晓生走出度支司衙门,冬日稀薄的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心头的荒诞感。

“大人,钱主事他……莫非是中了邪?”百晓生回头望了一眼吏部方向,依旧难以置信。一个昨日还鼻孔朝天、百般刁难的胥吏,一夜之间竟变得如此……“急公好义”?

李文渊将那银票仔细收好,淡淡道:“或许是良心发现,或许是另有算计。不必深究,结果对我们有利即可。”

这四十五两银子,虽然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京城长久立足,但至少解了燃眉之急,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来自吏部基层的恶意刁难,被暂时撕开了一道口子。

然而,李文渊很清楚,这仅仅是开始。俸禄问题只是对方打压他的最直接、最表层的手段。真正的核心,还是那个悬而未决的“报到”问题。一日不进翰林院,他便一日是这京城的无根浮萍,随时可能被更大的风浪打翻。

回到城南小院,将银票交给贾仁义入库,众人得知消息,皆是欢欣鼓舞。赵虎咧着大嘴笑道:“还是大人有办法!那姓钱的定是被大人您的官威给慑服了!”

李文渊不置可否,吩咐贾仁义用这笔钱优先保障基本生活,并拨出一部分支持赛鲁班的“研究”和百晓生的情报搜集。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吏部那边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钱主事也没有再来“热情服务”,仿佛那天的疯狂只是一场幻觉。李文渊乐得清静,每日里除了在院中读书(做样子),便是通过百晓生和贾仁义,深入了解京城的方方面面。

他让百晓生重点关注翰林院的动态、朝堂上关于北境战事的争论,以及可能与他任命相关的风声。让贾仁义则继续摸清京城的经济脉络,尤其是与文房四宝、书籍出版、乃至消息贩卖相关的行当,为将来可能的各种情况做准备。

赛鲁班成功修复了那个紫檀木嵌螺钿笔筒,虽然细微处还能看出修补痕迹,但整体古雅华美,韵味十足。贾仁义找了个相熟的古董商人掌眼,对方开价一百二十两,最终以一百两成交。那几块祖母绿原石也切割打磨完毕,得了三枚成色不错的戒面,变卖了六十两。

这两笔意外之财,加上预支的俸禄,让他们的财政状况大为缓解,至少数月内无需为生计发愁。

但李文渊的心,并未因此放松。他知道,所有的安稳都是暂时的。那个隐藏在幕后、能驱使吏部胥吏、散播流言的对手,绝不会因为他搞到了一点钱就罢手。

果然,在预支俸禄后的第七天,麻烦再次上门。

这次来的,是翰林院的一名典簿,姓孙,品阶不高,只是个八品,但神色间却带着一股翰林清流特有的、仿佛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孙典簿是被李文渊“请”来的——他让百晓生递了帖子,言辞恳切地询问报到事宜。对方拖了两日,才勉强前来,态度冷淡。

“李大人,”孙典簿坐在简陋的客厅里,连茶水都没碰一下,开门见山,“您的任命,翰林院已经知晓。只是如今北境战事吃紧,诸位学士大人忙于军国大事,实在无暇分身接待新任。且翰林院各房职司已满,暂无空缺安置李大人。您看,是否再耐心等待些时日?”

又是拖延!而且这次的理由更加冠冕堂皇——军国大事!职司已满!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李文渊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孙大人,下官明白诸位上官辛劳。只是下官奉旨入京,若长久不得履职,恐负圣恩,心中实在难安。不知……可有其他变通之法?哪怕是在翰林院做个闲散编修,整理整理文书档案,也好过在此虚耗光阴啊。”

他这话是以退为进,点明自己“奉旨”的身份,并暗示对方,就算不给实职,也得给个名分和落脚的地方。

孙典簿皱了皱眉,似乎觉得李文渊有些难缠。他沉吟了一下,道:“既然李大人如此心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他顿了顿,慢条斯理地说道:“按翰林院旧例,若有待职官员,可暂入‘翰林院书库’帮忙,整理校对历年典籍、文书。不过……此事需得掌院学士点头,并需李大人亲笔撰写一份‘请入书库协理文书’,详陈缘由、能力与决心,由下官带回,呈交学士大人批阅。若学士大人允准,李大人便可凭批回文书,入书库行走。”

来了!又是文书!又是流程!

李文渊几乎可以肯定,这所谓的“旧例”和“请入文书”,八成又是对方故意设置的障碍。那文书递上去,大概率会被各种理由打回来,或者石沉大海。

孙典簿看着李文渊,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他料定这个毫无根基的“幸进”之徒,要么知难而退,要么就会在这文书上栽跟头——写得太简单,显得无能;写得太复杂,容易出错;写得中规中矩,则毫无亮点,照样被驳回。

然而,李文渊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只见李文渊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为难之色,反而像是松了口气,露出诚挚的笑容:“原来还有此法!多谢孙大人指点!这‘请入文书’,不知可有格式要求?下官这就去写,绝不敢耽误大人工夫!”

孙典簿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道:“格式……倒无定例,但需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尤其要阐明为何能胜任书库整理之责……”

“下官明白了!”李文渊打断他,转身就对百晓生道,“百先生,备纸墨!”

百晓生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取来了文房四宝。

孙典簿坐在一旁,打算看李文渊如何抓耳挠腮、憋写这份文书。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几个挑刺的理由。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彻底傻眼。

只见李文渊铺开纸张,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落笔如飞!那笔尖在纸上游走,几乎不带停顿,一行行工整而带着一丝独特风骨的小楷便流淌而出。其内容更是条理分明,先陈述奉旨入京、渴望报效之心,再言明自身于文书案牍亦有经验(在青云县处理积案),最后表达愿从最基础的书库整理做起,为翰林院、为朝廷贡献绵薄之力的决心。言辞不卑不亢,逻辑严谨,情真意切。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一篇近千字的“请入书库协理文书”便已完成!李文渊吹干墨迹,双手奉给孙典簿:“孙大人,请您过目。”

孙典簿机械地接过文书,低头看去,越看越是心惊!这文笔,这逻辑,这反应速度……这哪里像个靠“歪门邪道”上位的幸进之徒?便是许多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写这种公文也未必能如此迅捷流畅、切中要害!

他张了张嘴,那些准备好的挑刺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了。这文书,从格式到内容,简直无懈可击!

“孙大人?可是有何不妥?”李文渊“关切”地问道。

孙典簿猛地回过神,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强自镇定道:“没……没什么不妥。李大人果然……文思敏捷。既然如此,下官便先将此文带回。”

他几乎是有些慌乱地将文书卷起,塞入袖中,起身告辞。那背影,怎么看都有些仓促和狼狈。

送走孙典簿,百晓生忍不住赞叹:“大人高才!此文情理兼备,那孙典簿怕是挑不出半点错处!”

李文渊笑了笑,没有解释。他前世作为互联网社畜,写过的项目计划、述职报告、扯皮邮件比这复杂十倍百倍,早就练就了一身“快速产出符合要求文本”的本事。应付这种程式化的公文,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他走到窗边,看着孙典簿离去的方向,目光深邃。

“文书是递上去了,但能否通过,还是两说。”李文渊淡淡道,“不过,至少我们表明了态度,也展示了能力。接下来,就看翰林院那边,接不接招了。”

这一次,他没有再被动等待。对方出招,他便接招,并且漂亮地打了回去。这京城的第一局博弈,他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但更大的风雨,恐怕还在后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