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墨鉴天阙: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 > 夫子,燕城来信

墨鉴天阙: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 夫子,燕城来信

作者:石恶不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3:54:21

帐内一片死寂。

片刻后,拓跋温忽然大笑:“妙!太妙了!五殿下此计,高明至极!既安定了人心,又彰显了大汗的仁德,还让大王子的野心彻底落空——他想当反王,你却让他当顺臣!这比砍他十次头还狠!”

聂鲁哒仍有些不甘:“可……这岂不是纵容叛乱?”

夏芷澜摇头:“这不是纵容,是智慧。你惩的是活人,安的是天下。若对死者穷追不舍,只会激化矛盾。而如今,我们把罪责全推给已死的党羽,既清除了隐患,又保全了皇室体面。那些观望的部族,看到大汗宽厚,自然归心。”

拓跋沁闭目沉思良久,终于睁开眼,眼中已有决断:“夏兄所言极是。我若以怨报怨,不过是一介武夫;若以德报怨,方为天选之主。”

他提笔研墨,亲自写下诏书:“追谥拓跋烈为‘顺天王’,赐王爵仪仗,以王礼葬之,入宗庙,享祭祀。其妻儿无罪,接回燕城,赐宅邸,厚待之。叛乱之罪,皆由其党羽承担,诛其首恶,余者不究。”

诏书一出,举国震动。

有人不解,有人质疑,但更多人开始传颂新可汗的仁德。那些曾依附大王子的部族,见可汗不究旧怨,纷纷归附。百姓们也纷纷议论:“新可汗真是仁君,连造反的兄长都肯宽恕。”

就连樊海鑫也上书一封,歌颂拓跋沁的恩德,并且立下血言,誓死效忠。拓跋沁封其为忠勇大将军,依旧让其镇守辽西。至此,朝内全部反对势力基本都予以平定,东胡总算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在燕城的一处高台上,夏芷澜望着远处宗庙升起的烟尘,轻声笑道:“我终于知道,历史,从来不是由真相书写,而是由胜利者定义。”

她看向一旁的拓跋温,继续道:“今天,我们定义了‘顺天王’——一个本想造反,却最终被写成顺臣的悲剧王子。”

拓跋温也感叹道:“五殿下,你不仅救了东胡,也教会了我们——真正的胜利,不是杀死敌人,而是让敌人,连死后都输得彻底。”

夏芷澜望向南方,轻声道:“这,也许就是治国之道。”

五日后,从洛阳来的一辆马车经厚德门驶入西京宫城。荀若楠一脸风尘仆,却未先去爷爷荀司空家,而是直奔秘书监。

院门轻启,曾夫子亲自迎出来。她面色略显憔悴,但眼神依旧清亮,像夜空里的星星。

“若楠,你来了。”她语气很轻,声音平静,却掩不住一丝疲惫。

荀若楠一把握住她的手,急切道:“我听说了那些话……都是胡说八道!你别信,也别往心里去。”

曾夫子微微一笑,端来清茶:“我自然不信。五殿下是何等人?他若真有私心,何必冒死赴东胡?何必教受东胡万民?那些话,不过是小人之语,随风散了便是。”

可荀若楠看得出,她眼底藏着忧思。她轻叹一声,坐下来说:“你我都是女子,在这世道本就难行。可越是如此,越要彼此扶持。若连我们都不信他,那这世上,还有谁肯信真心?”

两人对坐无言,唯有水壶烧开的声音呼呼乍响。正在这时,一位侍女匆匆忙忙赶进来,“夫子,燕城来信。”

曾夫子拆开信封,一股淡淡的马缨草香飘散而出,里面露出五皇子熟悉的笔迹来。

“静姝亲启:

见字如面。此刻我正坐在东胡王庭的帐中,窗外是连绵的草原与雪山,远处牧民的篝火如星点闪烁。这是我第一次在塞外过春日,才知天地之广,远非书卷所能尽述。

东胡的天空极阔,夜晚繁星如海,银河横贯天际,仿佛伸手可摘。我曾与牧民同饮马奶酒,听他们唱古老的歌谣,跳豪迈的鹰舞。他们说,风从长生天吹来,带来祖先的低语。我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能感受到那份苍茫与虔诚。

前些日子,这里经历了一场叛乱。大王子起兵逼宫,局势危急。我略尽绵力,助新可汗平定乱局。此事已了,不足挂齿,只是提醒自己: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人默默守护的结果。

如今我正劝说新可汗迁都天水。此地水草丰美,地势险要,又近中原,利于商贸与治理。若能成功,初夏我便可启程归返。想到能再与你对坐论学,品新茶,谈古今,心中便满是期待。

在塞外听闻一曲民歌,名为《长生天的风》,旋律苍凉悠远,如诉如泣。我凭记忆记下曲谱,但只记其半,终究不全。烦请你将此谱转交若楠姑娘,她精通音律,必能补全。此曲若成,便是我们三人共有的记忆。

待我归来,我们可共吟此曲,温酒对酌,谈天说地,岂不快哉?

望你珍重,静候归期。

夏之岚 书于东胡王庭春夜”

两人共同读罢,眼眶都有些微热。曾夫子轻轻抚过信纸,仿佛能触到记忆里那遥远塞外的风。而荀若楠则是既感动又有些许失落,感动的是五皇子远在异乡仍然心想着曾夫子与自己,失落的却是只有曾夫子能和他说些情意绵绵的话。

在读到“略尽绵力,助新可汗平定乱局”时,荀若楠指尖轻轻抚过“略尽绵力”四字,声音微颤:“他总这样,把天大的事说得轻描淡写。那可是平叛,是刀尖上走过来的生死局。”

曾夫子苦笑着低声道:“可他一句不提艰险,只说牧民唱歌、星空辽阔……他怕我们担心。”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自语,“可越是这样,我越心疼。”

读到“烦请夫子将此谱转交洛阳荀若楠”时,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荀若楠鼻尖一酸:“他心里,竟还记着我们俩的这点默契。”她指尖轻点信纸,“连曲谱都只记一半,分明是故意的——非要我们联手补全。”

曾夫子望着窗外渐起的东风,轻叹:“他让我们用音乐连在一起,就像他用智慧连起东胡与中原。”她握紧信纸,“这封信,不是报平安,是告诉我们:他还在,他没变,他始终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五殿下。”

两人沉默片刻,荀若楠忽然笑道:“夫子放心,我这几日一定将琴谱补全,以达成五殿下之意。”

曾夫子也定下神来,淡淡一笑:“五皇子身在千里之外,心却仍系天下,仍念故人。而那些谣言,不过是一群小人泼的脏水罢了。”她收起信件,望向窗外远方,道:“真正心怀天下的人,从不急于自辩。时间,自会还他清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