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机器变 > 第65章 发展黑盛城!选城主

机器变 第65章 发展黑盛城!选城主

作者:玉彬先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0:53:31

夕阳的金辉洒在城主府的青瓦上,五特站在议事厅的窗前,看着广场上百姓们围着十大善人迟迟不散的热闹景象,灵智核悄然运转,将那些温暖的笑声和话语一一收录。李副将捧着刚拟定的城防加固方案走进来,见他望着窗外出神,轻声道:“大人,黑风寨那边还没动静,要不要再增派些人守守城门?”

五特转过身,指尖在案几上的舆图轻轻一点,落在城西那片刚规划好的空地:“城防按原计划来,现在有件更重要的事要办。”他拿起一支狼毫笔,在舆图上圈出一块区域,“这里,建黑盛学堂。”

李副将愣了愣,随即眼中泛起亮光:“学堂?是让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地方?”

“不止是孩子。”五特蘸了蘸墨,在舆图旁写下“黑盛学堂”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蒙学,收六岁到十二岁的适龄儿童,不管男孩女孩,全部免费入学;另一部分是夜校,晚上开课,谁都能来学识字,同样不收费。”

这话让李副将更惊讶了:“女孩也能上学?还有夜校?这在别的城池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别的城池没有,不代表黑盛城不能有。”五特放下笔,灵智核中浮现出那些因不识字而被恶人蒙骗的百姓的脸,“百姓不识字,就容易被糊弄;孩子没学问,黑盛城就没有未来。这学堂,必须建,还要建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蒙学里除了教识字、算术,还要加三门手艺课——青铜器铸造、学医、木匠活。我已经让人去黑顺城调工匠了,等学堂建好,就让他们来当师傅。夜校呢,就教些基础的识字和算术,再讲讲咱们黑盛城的规矩,让百姓们心里都有数。”

李副将连忙点头:“大人考虑得周到!那这学堂的先生……”

“就请十大善人来当。”五特打断他的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陈大夫医术好,就让他负责学医堂;张木匠手艺精湛,教木匠坊正好;王婆婆心细,管蒙学的孩子们准行;免费教孩子识字的老秀才,正好当蒙学的先生……”

没等五特说完,李副将就急着道:“可十大善人都有自己的营生,陈大夫要坐诊,王婆婆要管粥铺,他们能有空来学堂吗?”

“待遇给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五特语气坚定,“蒙学先生每月五十两银子,手艺师傅每月八十两,夜校先生每月四十两。另外,每人再配两个帮手,陈大夫的药铺有人帮忙打理,王婆婆的粥铺有人帮着熬粥,他们只管安心教书。”

这个待遇让李副将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高?比咱们黑顺军的将领俸禄都高!”

“善人值得这份尊重。”五特看着窗外,灵智核中闪过陈大夫给穷人义诊时的身影,“他们愿意行善,咱们就要让他们日子过得舒心,这样才能有更多人愿意当先生、做善事。”

第二天一早,建学堂的消息就传遍了黑盛城。百姓们像炸了锅似的,纷纷跑到城主府前打听消息。卖豆腐的王老汉拉着小孙子的手,激动得直搓手:“我家小虎子今年六岁,正好能去蒙学!以前想让他识字,可哪有钱请先生啊!”西巷的张寡妇抱着孩子,眼泪都流出来了:“我家丫头要是能上学,以后就不用像我这样睁眼瞎了!”

十大善人接到邀请时,更是又惊又喜。陈大夫拿着五特派人送来的聘书,手指都在发抖:“我就是个大夫,哪会教书啊?”送聘书的亲卫笑着说:“陈大夫,您只要把看病的本事教给孩子们就行,大人说了,不用您讲那些文绉绉的大道理。”

王婆婆则拉着亲卫的手,一个劲地问:“我这老婆子没读过书,能管好孩子吗?”亲卫道:“王婆婆,您心善,孩子们都喜欢您,这就够了!大人还说,给您配两个识字的姑娘当帮手,您只用看着孩子们别淘气就行。”

当天下午,城西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百姓们自发地带着锄头、铁锹来帮忙平整土地,被释放的奴隶们也来了,他们扛着木料、搬着石头,干得格外卖力。有个叫阿木的奴隶,以前在大户人家学过些木工活,主动跑去给张木匠打下手,张木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以后跟着我学手艺,保管你有饭吃。”

五特每天都会去工地看看,灵智核扫描着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哪里地基没打好,哪里木料不够了,他都能第一时间发现。有一次,他看出几个百姓砌墙的手法不对,亲自拿起砖头示范:“这样砌,墙才结实,学堂要住几十年,不能马虎。”百姓们都看呆了,没想到五特大人不仅会打仗,还懂盖房子。

与此同时,挖地沟、修地窖的工程也在同步进行。五特让人按照灵智核扫描出的地下土层结构,规划了地沟的路线——从城主府开始,向四面延伸,连接着各个坊市和城门,既能排水,又能在战时作为隐蔽通道。地窖则挖在每个坊市的中心位置,深达三丈,能存下足够整个坊市百姓吃半年的粮食。

百姓们的干劲十足,有个老农笑着说:“五特大人这是在给咱们盖保命的地方啊!以后不管是打仗还是灾年,咱们都不怕了!”旁边的年轻人接过话茬:“还有学堂!等我家孩子学会了手艺,以后就能当工匠,不用再当佃户了!”

半个月后,黑盛学堂的主体结构终于完工了。五间宽敞的蒙学教室、三间手艺作坊(青铜器铸造坊、学医堂、木匠坊)、两间夜校教室,还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刚栽的梧桐树,显得格外有生气。十大善人亲自来验收,陈大夫看着学医堂里摆好的药柜和木桌,激动地说:“以后就能在这里教孩子们认药、看病了!”张木匠则在木匠坊里转了一圈,满意地说:“工具都齐了,明天就能开课!”

开课那天,学堂门口挤满了人。一百多个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的孩子,背着母亲缝制的布书包,怯生生地走进蒙学教室。王婆婆站在门口,挨个给孩子们塞了块糖:“别害怕,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

学医堂里,陈大夫拿着一根草药,给十几个孩子讲解:“这是柴胡,能退烧;这是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听得格外认真。有个小女孩指着药柜里的药材问:“陈大夫,我娘经常咳嗽,吃什么药好啊?”陈大夫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你学会了,就能自己给娘配药了。”

木匠坊里,张木匠拿着一把刨子,给孩子们示范如何刨木头:“刨子要拿稳,力道要均匀,这样刨出来的木头才光滑……”几个男孩子看得手痒痒,纷纷举手要试试,张木匠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

晚上,夜校也开课了。三十多个百姓,有卖菜的、有做小买卖的、还有被释放的奴隶,挤在夜校教室里。免费教孩子识字的老秀才拿着一支毛笔,在黑板上写了“黑盛城”三个字:“今天,咱们就从这三个字学起……”百姓们凑在黑板前,眯着眼看着字,嘴里跟着念,脸上满是认真。

就在学堂开课的第三天,五特接到了亲卫的禀报:“大人,城外的黑风寨派人来了,说要和您谈谈。”五特挑了挑眉,灵智核瞬间运转起来,他能“看到”黑风寨寨主带着十几个土匪,正站在城门谈?”五特冷笑一声,“告诉他们,要么投降,要么等着被灭寨,没什么好谈的。”

亲卫刚要走,五特又叫住他:“等等,让陈大夫和王婆婆把学堂的孩子们带到地窖里躲一躲,再让张木匠带着木匠坊的孩子们去加固城门。”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黑风寨的土匪,该收拾了。”

当天下午,黑风寨的土匪就攻了过来。可他们没想到,黑盛城的城门早已被张木匠带着孩子们加固过,用的都是最结实的木料和铁板;城墙上,黑顺军士兵拿着弓箭,箭无虚发;地沟里,埋伏着的黑顺军士兵突然冲出来,打了土匪一个措手不及。

百姓们也没闲着,卖菜的汉子拿起扁担,跟着黑顺军士兵冲上去;被释放的奴隶们拿着刚打造好的青铜刀,喊着“保卫黑盛城”的口号,和土匪拼命。学堂里的孩子们虽然躲在地窖里,却一点也不害怕,他们听着外面的厮杀声,小声地说:“五特大人一定会赢的!”

不到一个时辰,黑风寨的土匪就被打败了。寨主被五特亲手活捉,押到广场上示众。百姓们围着土匪,骂声不绝,有个老农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寨主:“你们这些土匪,以前抢我的粮食,现在还想打咱们黑盛城的主意,活该!”

五特站在高台上,看着被押下去的土匪,又看了看身边的百姓们,灵智核中满是欣慰。他知道,黑盛城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混乱的永盛城了,这里有愿意行善的人,有努力学习的孩子,有团结一心的百姓,还有坚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粮食。

晚上,学堂的夜校照常开课。老秀才在黑板上写了“团结”两个字,对百姓们说:“今天咱们打赢了土匪,靠的就是团结。以后咱们黑盛城的人,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起来,日子才能越过越好。”百姓们纷纷点头,有个汉子大声喊道:“对!以后谁要是敢来欺负咱们,咱们就一起打他!”

五特站在教室外,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格外明亮。灵智核悄然运转,勾勒出黑盛城的未来。

五特将三份写着“急聘”的木牌立在黑盛城的东门口时,晨雾还没散尽。木牌上的字迹遒劲分明,第一块写着“种植科先生”,要求能辨土性、懂育苗、会防虫害;第二块是“畜牧科先生”,需通晓牛羊猪犬的喂养、接生与疫病防治;第三块则是“建筑科先生”,要会看图纸、能定地基、善用砖石。

“把这木牌再往显眼处挪挪,”五特对着身边的两个杂役吩咐道,“另外,跟来打听的人说清楚,这三科的授课时间和之前的铁匠、纺织班完全错开。”他蹲下身,用手指了指木牌上的补充说明,“种植课在天刚亮的卯时,畜牧课在日头正中的午时,建筑课则在日落前的申时。这样学员们各选一门,既能学精手艺,将来也不会扎堆找活干。”

消息传出去没两天,黑盛城的临时学堂就来了三位能人。种植先生是个叫李老根的老汉,背着个装满菜籽的竹篓,一进学堂就拉着五特去看城外的荒地,蹲在地上抓了把土捏了捏,就说这地适合种春麦,得先翻三遍晒透了才行。畜牧先生是个叫赵屠户的汉子,以前在镇上开肉铺,见了城里刚买回来的几头瘦牛,伸手摸了摸牛肋条,就骂骂咧咧地说喂牛的人是外行,得掺着豆饼和干草喂。建筑先生则是个沉默寡言的石匠,姓周,手里总攥着一根墨斗线,在空地上用脚一量,就能画出新学堂的地基轮廓,分毫不差。五特看着三人各展所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黑盛城要想站稳脚跟,缺的就是这样实打实的手艺师傅。

可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城西的了望塔就传来了警报。哨兵扯着嗓子喊:“五特大人!黑风岭的土匪下山了,抢了咱们往城里运粮队伍!”

五特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噗”地喷了出来,转身就往演武场跑。此时五特正在演武场操练学员,听到消息后,眉头拧成了疙瘩。“这群土匪去年就抢过附近的村子,这次居然敢动咱们黑盛城的粮车,真是活腻歪了!”他当即点了五十个练过拳脚的学员,又带上二十个常年在山林里打猎的猎户,扛着青铜锄头、砍刀,背着弓箭,就往黑风岭赶。

黑风岭的山路又陡又滑,两边的灌木丛里藏着不少荆棘。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面的猎户突然停住脚步,压低声音说:“大人,前面有两个土匪在放哨,正靠着树吃花生米呢。”五特示意大家蹲下,自己则和两个猎户绕到哨卡后面。那两个土匪正捧着花生米闲聊,压根没注意到身后的动静。五特使了个眼色,两个猎户猛地扑上去,捂住土匪的嘴,把人按在地上捆了个结实。

“说!你们寨子里有多少人?粮食和武器藏在哪?”五特用刀指着其中一个土匪的鼻子问。那土匪吓得脸都白了,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寨子里就四十来个人,粮食藏在伙房的地窖里,武器都是些锈刀和木棍,在正屋的梁上挂着。”

五特带着人冲进黑风寨时,土匪们正在院子里喝酒划拳。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冲进来,顿时乱作一团。有个土匪头头想抄起身边的砍刀反抗,被五特一锄头砸在手腕上,砍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剩下的土匪见头目被制住,一个个都蔫了,抱着头蹲在地上。五特让人把缴获的粮食拉回城里,又把土匪们捆起来交给附近的官府,这才松了口气。

可麻烦事就像串珠子,刚解决一个,另一个就来了。没过几天,城北的村子就派人来报信,说山里出现了一头大黑熊,不仅拱了村里的红薯地,还伤了两个去山上砍柴的村民。五特一听就火了,“这畜生胆子不小,敢在咱们黑盛城的地界上撒野!”他让人把青铜刀拿来,又带上十几个最厉害的猎户,往城北的山林赶去。

山林里弥漫着一股熊的腥臭味。走了没多久,五特用灵智核扫描附近十五里内情况发现这个熊就在附近几里地内,五特带他们靠近,走到附近时,五特也是没说熊在哪!看看这些猎户啥时候能发现,一个猎户大喊:“大人,在那!”五特顺着猎户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头黑乎乎的大黑熊正趴在红薯地里,用爪子刨着红薯往嘴里塞。那黑熊的个头比水牛还大,背上的鬃毛像钢针一样竖起来,看起来凶极了。猎户们纷纷拉弓搭箭,可箭头射在黑熊身上,只留下一个白印子,根本伤不到它。黑熊被箭惹恼了,猛地抬起头,朝着人群冲过来。五特用灵智核定位能力瞬间打出石头,瞄准黑熊的眼睛——那是它身上最脆弱的地方。“砰!”一声脆响在山林里回荡,黑熊惨叫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

解决了土匪和黑熊,黑盛城总算清净了些。五特趁着这功夫,启动了连接在自己脑神经上的灵智核,在城里城外转了起来,现在灵智核好像扫描的距离变远了,五特心想有空得试试!问题平时用来探查矿藏和野兽踪迹,屡试不爽。可这次扫描,却扫出了个大问题——城东八里的刘家庄,有个姓刘的大户家里,藏着上百把青铜刀!

“一个寻常大户,家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青铜刀?”五特心里犯起了嘀咕,当即就带着十几个手下去了刘家庄。那刘大户见五特带着人来,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装作镇定的样子,拱手道:“五特大人,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五特没跟他废话,直接说:“刘大户,我听说你家里藏了不少青铜刀,拿出来让我看看吧。”

刘大户的脸瞬间白了,支支吾吾地说:“大人说笑了,我一个庄稼人,哪来的青铜刀啊?”

“是吗?”五特示意手下搜查。没过多久,手下就从刘家的地窖里拖出了十几个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磨得锃亮的青铜刀,刀刃闪着寒光,一看就是刚打造不久的。

刘大户见藏不住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这刀不是我的,是一个叫张老三的人让我帮忙藏的!”

“张老三是谁?他为什么要藏这些刀?”五特追问。

刘大户哆哆嗦嗦地说:“张老三是邻县的一个秀才,前段时间他找我说,黑盛城是个新建立的城池,官府管得松,想联合一些对朝廷不满的人,在黑盛城附近造反,这些青铜刀就是给造反的人准备的!他还说,等造反成功了,就封我做个小官……我一时糊涂,就答应了他!”

五特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刚平定了土匪和凶兽,居然又冒出了造反的人。他当即让人把刘大户捆起来,又带着人去邻县抓张老三。好在张老三还没来得及联络更多人,就被五特的人堵在了家里。经过审讯,张老三对自己的谋反计划供认不讳——他觉得朝廷**,想趁黑盛城立足未稳,抢占城池作为根据地,然后招兵买马,对抗朝廷。

五特把审讯结果后,气得拍了桌子:“真是胆大包天!敢在咱们黑盛城的地界上搞谋反,简直是自寻死路!”他让人把张老三和刘大户就地砍头,又下令在黑盛城内外加强巡逻,防止还有漏网之鱼。

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黑盛城的居民们不仅没害怕,反而更团结了。大家都说,有五特这样的人守护着黑盛城,不管是土匪、凶兽还是谋反的人,都不用怕。而那三位新来的教书先生,也把课程教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的人来报名学习种植、畜牧和建筑,黑盛城的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

黑盛城的晨光总是带着股泥土的腥气,五特站在城墙上,灵智核悄然铺开,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城外三里地。他指尖划过雉堞上的青铜铆钉,那是上个月张木匠带着学员们刚加固的,冰冷的金属触感里,藏着百姓们对安稳的期盼。

“大人,按您的吩咐,东西南北四门的巡逻队都加了人手,每班岗从五人增到十人,还配了青铜短刀和弓箭。”李副将快步走上城墙,手里捧着一卷巡逻记录,“另外,地沟里也安排了暗哨,每隔五十步就有一个人,手里都拿着您设计的青铜梆子,一有动静就敲。”

五特点点头,目光落在城墙下正在操练的士兵身上。他们手里挥舞的都是青铜长枪,枪头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士兵的操练强度还要再提一提,”五特沉声道,“每天卯时到辰时练体能,辰时到午时练枪法和阵法,下午再练两个时辰的弓箭。伙食也要跟上,每天中午加一块肉,晚上多熬点杂粮粥,不能让兄弟们饿着肚子打仗。”

李副将连忙应下:“大人放心,伙房已经按您的要求准备了,今天中午就给兄弟们炖羊肉。”

五特又看向城西的方向,那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青铜器作坊那边怎么样了?”他问。

“周石匠带着人日夜赶工呢,”李副将笑着说,“现在每天能打造出二十把青铜刀、十五杆青铜长枪,还有不少青铜锄头和镰刀。您设计的那种带锯齿的青铜镰刀,百姓们都抢着要,说割麦子比以前快多了。”

五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让周石匠再琢磨琢磨,能不能打造出一种更轻便的青铜斧头,还有开垦荒地用的青铜犁。另外,青铜箭镞也要多打些,箭头要磨得锋利点,这样射箭的时候杀伤力才大。”

两人正说着,城门口传来一阵喧哗。五特和李副将往下一看,只见一群百姓推着几辆装满东西的车,正往城里走。为首的是李老根,他背上还背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些菜籽。

“五特大人!李副将!”李老根看到城墙上的两人,激动地挥了挥手,“我们从城外的荒地里挖了些土回来,您看看这土能不能种庄稼!还有,我让人从邻县买了些新的菜籽,打算试试在咱们黑盛城种。”

五特连忙走下城墙,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土,放在手里捏了捏。土很松软,里面还夹杂着一些细小的石子。“这土不错,就是石子多了点,得先筛一筛才能种庄稼。”五特说,“李老根,你经验丰富,种植科的事就全靠你了。你觉得咱们城外的荒地,先种点什么好?”

李老根也蹲下来,和五特一起看着土:“大人,我觉得先种春麦比较好,春麦耐寒,生长期也短,等收了春麦,还能再种一茬荞麦。另外,咱们还可以种些蔬菜,比如白菜、萝卜、菠菜,这些蔬菜好养活,百姓们冬天也能有菜吃。”

五特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办。你需要什么工具,尽管跟我说,青铜器作坊那边会全力配合你。还有,你要是需要人手,也可以从百姓里挑,愿意学种植的人,都可以来种植科听课。”

李老根高兴得直搓手:“大人,您真是为民着想啊!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就去安排人筛土、翻地,争取尽快把种子种下去。”

说完,李老根就带着百姓们推着车往城西的方向去了。五特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黑盛城建设好,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黑盛城变得更加忙碌了。城墙上,士兵们的操练声此起彼伏;青铜器作坊里,打铁声日夜不停;城外的荒地上,百姓们拿着青铜工具,忙着翻地、筛土、播种;学堂里,种植科、畜牧科、建筑科的课程也都开得有声有色。

赵屠户带着畜牧科的学员们,在城外建了一个养殖场,养了几十头牛、羊和猪。他每天都带着学员们给牛羊喂食、清理圈舍,还教他们如何给牛羊治病。有一天,一头母牛要生小牛了,赵屠户和学员们守在牛圈里一整夜,直到母牛顺利生下小牛,他们才松了口气。

周石匠则带着建筑科的学员们,忙着修建新的房屋和道路。他们用青铜工具开山采石、锯木建房,没过多久,几间崭新的房屋就建好了。周石匠还按照五特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排水系统,在城里挖了几条排水沟,这样下雨天城里就不会积水了。

五特每天都要在城里城外转一圈,看看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灵智核也派上了大用场,他用灵智核扫描城外的山林,寻找矿藏和水源;扫描城里的房屋和道路,检查有没有安全隐患。有一次,他用灵智核扫描到城西的一处房屋地基不稳,连忙让人把房屋拆了重新修建,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这天,五特正在青铜器作坊里看周石匠打造青铜犁,李副将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大人,不好了!城外的山林里发现了一群狼群,已经咬伤了两个上山砍柴的百姓!”

五特心里一紧,连忙放下手里的青铜犁:“狼群有多少只?现在在哪里?”

“据报信的百姓说,狼群有十几只,现在还在山林里,不知道会不会下山来袭击百姓。”李副将说。

五特当机立断:“你马上带五十个士兵,再叫上十几个猎户,带上青铜刀和弓箭,跟我去山林里灭狼!另外,让城门口的守卫加强警戒,防止狼群下山。”

很快,五特就带着队伍出发了。山林里的树木茂密,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狼的腥臭味。猎户们经验丰富,他们在前面带路,仔细观察着地上的狼脚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的猎户突然停住脚步,压低声音说:“大人,前面有动静,好像是狼群在吃东西。”

五特示意大家蹲下,慢慢往前挪动。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一群狼正在撕扯着一头死去的野猪。狼群的个头都很大,毛发呈灰色,眼睛里闪着凶狠的光芒。

五特小声对身边的士兵和猎户说:“大家听我指挥,等会儿我喊‘放箭’,你们就一起射箭,尽量射狼的眼睛和喉咙,这些地方是狼的要害。”

士兵和猎户们纷纷点头,拉弓搭箭,瞄准了狼群。

五特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放箭!”

顿时,十几支箭同时射向狼群。狼群被突如其来的箭雨吓了一跳,纷纷四散奔逃。有几只狼被箭射中,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哀嚎。

五特见状,大喊道:“兄弟们,冲上去!灭了这群狼!”

士兵和猎户们手持青铜刀,朝着狼群冲了过去。狼群虽然凶狠,但在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猎户面前,根本不是对手。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十几只狼全部被消灭了。

五特让人把受伤的百姓抬回城里,请陈大夫为他们治疗,又让人把狼的尸体拖回城里,分给百姓们吃。百姓们得知五特带着人灭了狼群,都非常高兴,纷纷来到城主府前感谢五特。

“五特大人,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要是没有您,我们都要被狼群给吃了!”一个老大娘拉着五特的手,激动地说。

五特笑着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保护百姓是我的责任,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危险,我都会保护大家的。”

经历了这件事,百姓们更加信任五特了,也更加努力地建设黑盛城。没过多久,城外的荒地上就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养殖场里的牛羊也长得越来越壮,城里的房屋和道路也越建越好。

五特站在城墙上,看着黑盛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黑盛城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

城主府的议事厅从未如此热闹过。卯时刚过,厅外的青石板路上就传来了络绎不绝的脚步声,黑盛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到了——绸缎庄的钱老板穿着一身藏青色锦袍,手里攥着个玉扳指,时不时摩挲两下;粮行的孙大户带着两个精壮的家丁,肩上扛着两袋新磨的小米,说是给议事厅的人添点吃食;还有城西的林家,世代行医,这次来的是林老爷子,拄着根青铜头拐杖,身后跟着两个捧着医书的孙子。

五特站在议事厅的正首,灵智核悄然运转,将每个人的神色都收录其中。李副将站在他身侧,低声道:“大人,除了城东的王家,其他富户和大族都到了。”五特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人群:“不等了,人到得差不多,咱们开始吧。”

他走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议事厅瞬间安静下来。“今天请各位来,是有件大事要和大家商量。”五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黑盛城从以前的永盛城走到现在,全靠各位和百姓们一起努力。但一座城池不能没有主心骨,所以今天,咱们要选一个城主出来。”

这话一出,议事厅里顿时炸开了锅。钱老板猛地站起身,玉扳指差点掉在地上:“五特大人,您这是说什么?您不就是咱们的城主吗?”孙大户也跟着附和:“是啊大人,您带领咱们建学堂、修城防、灭土匪,您当城主最合适不过了!”

五特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只是暂代管理之责,城主之位,得选一个能真正为黑盛城长远考虑的人。今天咱们先选出三个候选人,之后每个候选人都说说,如果自己当城主,会怎么发展黑盛城。最后由各位和百姓代表一起投票,选出最终的城主。”

林老爷子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开口:“五特大人考虑得周到。那候选人该怎么选?总不能瞎选吧?”五特点头:“林老爷子说得对。候选人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黑盛城有一定威望,二是真心为百姓着想,三是有能力带领大家发展城池。大家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别人。”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有人喊:“我推荐钱老板!钱老板开绸缎庄,生意做得大,见多识广!”钱老板一听,脸上乐开了花,连忙拱手:“多谢各位抬举!要是我当城主,肯定把黑盛城的生意做得更红火,让大家都有钱赚!”

这时,孙大户也站了出来:“我也毛遂自荐一个。我在黑盛城开粮行十几年,百姓们的粮食问题都是我在操心。要是我当城主,保证大家都有饭吃,再也不用怕灾年!”

就在这时,议事厅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走了进来,正是城东王家的当家人王大柱。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包,满头大汗地说:“对不住对不住,路上遇到百姓家的牛病了,耽误了点时间。”五特笑着说:“没关系,刚好赶上选候选人。王大哥,你也来试试?”

王大柱愣了愣,挠了挠头:“我就是个种地的,哪会当城主啊?”林老爷子开口道:“王大柱,你可别谦虚。去年旱灾,你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分给百姓,还带着大家挖井抗旱,这份心比什么都重要。我推荐你当候选人!”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钱老板也说:“王大哥确实是个好人,选他没毛病!”就这样,钱老板、孙大户和王大柱成了城主候选人。

接下来,就到了候选人阐述发展计划的环节。钱老板第一个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各位,要是我当城主,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商路。咱们黑盛城的青铜器、布匹都很有名,可外面知道的人不多。我打算派几个伙计去邻县和州府跑一趟,和当地的商人建立联系,把咱们的东西卖出去,再把外面的好东西引进来。另外,我还要在城里建一个集市,让百姓们能在这里买卖东西,方便又热闹。”

孙大户听了,忍不住开口:“钱老板,你这计划是不错,可要是遇到灾年,粮食不够了,再热闹的集市也没用啊。”他走上前,继续说道:“要是我当城主,我会把城外的荒地都开垦出来,种上粮食和蔬菜。再建几个大型粮仓,多存点粮食,不管遇到什么灾年,都不用怕。另外,我还要请李老根先生多教大家一些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轮到王大柱时,他显得有些紧张,手里的布包都攥紧了。“各位,我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王大柱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很真诚,“要是我当城主,我会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谁家房子漏了,我就带人去修;谁家孩子没钱上学,我就帮着凑学费;谁家生病了,我就请陈大夫去看病。另外,我还要和大家一起把城外的水渠修得更好,让庄稼都能浇上水,年年都有好收成。”

三人说完,议事厅里陷入了沉默。钱老板的计划能让黑盛城的经济发展起来,孙大户的计划能保证百姓的粮食安全,王大柱的计划则充满了人情味,大家一时都拿不定主意。

这时,李老根从人群里站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麦苗:“各位,我来说句公道话。钱老板的商路计划好,可没有粮食,商人也活不下去;孙大户的粮食计划好,可没有百姓的支持,粮食也种不出来;王大柱的计划虽然朴实,可却说到了百姓的心坎里。咱们黑盛城要发展,既要有钱,也要有粮,更要有团结一心的百姓啊!”

林老爷子也点点头:“李老根说得对。我觉得这三个候选人各有各的优点,不如让他们先一起管理黑盛城,各司其职。钱老板负责商路和集市,孙大户负责粮食和种植,王大柱负责百姓的生活和水渠修建。等过一段时间,再看看谁更适合当城主。”

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五特也笑着说:“林老爷子这个提议好。咱们黑盛城本来就是大家一起建起来的,城主之位也不一定非要一个人来坐。只要能为百姓谋福利,能让黑盛城发展得更好,谁当城主都一样。”

钱老板、孙大户和王大柱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钱老板说:“好!那咱们就一起干!我保证把商路打通,让大家都有钱赚!”孙大户也说:“我一定把粮食管好,让大家都有饭吃!”王大柱则挠了挠头,笑着说:“我会好好照顾百姓,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议事结束后,大家都走出了议事厅。钱老板拉着孙大户的手说:“孙老弟,以后咱们可得好好合作,让黑盛城越来越富!”孙大户也说:“钱大哥,你放心,粮食的事包在我身上!”王大柱则拿着李老根给他的麦苗,蹲在地上仔细看着,嘴里还念叨着:“这麦苗长得不错,再过几天就能浇第二次水了。”

五特站在议事厅的门口,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灵智核中浮现出黑盛城未来的景象——集市上热闹非凡,商人来来往往;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百姓们笑得合不拢嘴;城里的百姓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他知道,黑盛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城主府议事厅的横梁上,新挂的青铜灯盏里烛火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五特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青铜镇纸,发出“笃笃”的轻响。厅内鸦雀无声,钱老板、孙大户、王大柱三位候选人站在中央,身后是黑盛城的富户、商人、大族代表,还有十几位百姓推举的长者——这是五特特意加的环节,城主的人选,百姓的意见不能少。

“刚才三位候选人都说了自己的想法,”五特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钱老板想通商路、建集市,孙大户要垦荒地、存粮食,王大哥则惦记着百姓的柴米油盐。这些都很好,可还不够。”

这话一出,钱老板皱起了眉头:“五特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的计划还有什么不妥?”

五特摇了摇头,站起身走到议事厅中央,灵智核中闪过这些日子在学堂看到的景象——孩子们握着青铜小刀学雕刻,夜校里百姓们跟着老秀才念“人之初”,青铜器作坊里周石匠带着学员们琢磨新工具。“各位,黑盛城要的不是一时的安稳,是长远的活法。”他拿起案几上一把新打造的青铜小犁,这是周石匠按照他的想法改进的,犁头更尖,犁杆更轻便,“就像这把犁,以前的犁要两个壮汉才能拉动,现在一个妇人就能用。这就是发展,是创新。可创新的人从哪来?从孩子里来。”

他将青铜小犁递给身边的李老根:“李老根先生,您种了一辈子地,要是早有这样的犁,是不是能少受点累?”李老根接过犁,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犁头,连连点头:“是啊大人,这犁好!以前翻一亩地要两天,有这犁,一天就能翻完!”

五特又看向林老爷子:“林老爷子,您行医一辈子,要是学堂里的孩子能早点学医术,是不是能救更多人?”林老爷子拄着青铜头拐杖,叹了口气:“是啊,我这把老骨头快不行了,就怕这医术传不下去。要是有孩子愿意学,我就算拼了老命也愿意教!”

这时,人群里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五特大人,您说的这些我们都懂,可谁能保证当了城主,真能把这些事做好?”说话的是绸缎庄的小伙计,叫小石头,以前是个奴隶,后来被五特释放,进了学堂夜校,现在跟着钱老板学做生意。

五特赞许地看了小石头一眼:“问得好。所以城主不能是铁帽子王,不能说当了就一辈子不换。”他走到议事厅中央,声音陡然提高,“今天我要选的城主,必须答应三件事:第一,把发展创新当回事,让周石匠带着人琢磨新工具,让李老根教孩子们种地,让林老爷子传医术,半年就给孩子们考一次试,学成了城主府管分配,该去作坊的去作坊,该去田地的去田地,该去医馆的去医馆;第二,三年一选城主,不管是谁,只要做得不好,百姓不待见,就下来;第三,当城主就别想赚银子,城主府的俸禄够吃够穿就行,谁敢中饱私囊,就按黑盛城的规矩办!”

这话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议事厅里顿时炸开了锅。钱老板攥着玉扳指的手停住了,孙大户扛着小米的肩膀也放了下来,王大柱挠头的动作也顿住了。

“这第一条还好说,可第二条和第三条……”钱老板犹豫着开口,“三年一选,这城主当得也太不踏实了。还有,不赚银子,那当城主图啥?”

“图的是黑盛城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五特的声音掷地有声,“要是图赚银子,你大可以接着开你的绸缎庄,孙大户接着开你的粮行,王大哥接着种你的地,比当城主赚得多!可要是想让黑盛城的孩子都有书读,让百姓都有新工具用,让咱们的城池比别的地方都好,那就得当这个城主!”

就在这时,王大柱突然往前迈了一步,他手里还攥着早上从地里拔的麦苗,麦苗上的露水还没干。“五特大人,我答应这三件事!”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很坚定,“我没啥大本事,可我知道,孩子是咱们黑盛城的根,新工具能让百姓少受累,城主不贪银子才能让大家放心。要是我当了城主,我每天都去学堂看孩子,去作坊看工具,去田地看庄稼,要是做得不好,大家随时把我换下来!”

钱老板和孙大户对视一眼,都低下了头。钱老板心里清楚,自己开绸缎庄惯了,凡事都想着赚钱,要是当了城主,说不定就忍不住动歪心思;孙大户也明白,自己虽然管粮食有一套,可说到琢磨新工具、管孩子,实在不如王大柱细心。

林老爷子突然拄着拐杖走到王大柱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柱,好样的!我支持你当城主!你要是当了城主,我就把家里的医书都搬到学堂去,天天给孩子们讲课!”

李老根也跟着说:“我也支持王大柱!我教他种地,他教孩子们,咱们黑盛城的田地以后肯定能种出更多粮食!”

百姓代表里,卖豆腐的王老汉也喊了起来:“王大柱是个实在人,去年旱灾他把家里的存粮都拿出来了,这样的人当城主,我们放心!”

小石头也跟着喊:“支持王城主!支持王城主!”

喊声越来越大,钱老板和孙大户也抬起头,对着王大柱拱了拱手:“王大哥,我们支持你!以后商路的事包在我身上,保证新工具能卖出去!”钱老板说。孙大户也说:“粮食的事你放心,我一定把粮仓装满,让百姓们都有饭吃!”

王大柱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突然红了。他手里的麦苗掉在地上,他连忙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泥土:“各位乡亲,各位老板,谢谢大家相信我。我王大柱没啥文化,可我知道,当了城主,就得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后要是我做得不好,大家尽管说,要是我敢贪银子,大家就把我绑起来扔出城去!”

五特看着王大柱,灵智核中满是欣慰。他走上前,将案几上的城主印拿起来,递给王大柱:“这枚城主印,是用咱们黑盛城自己炼的青铜铸的,上面刻着‘为民’两个字。以后,这枚印就交给你了。”

王大柱双手接过城主印,印身冰凉,却让他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将印紧紧抱在怀里,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谢谢五特大人!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议事结束后,百姓们都涌到议事厅外,围着王大柱欢呼。王大柱走到人群里,看到卖豆腐的王老汉,连忙上前:“王老汉,你家小虎子在学堂学得怎么样?要是缺啥笔墨纸砚,尽管跟我说!”看到西巷的张寡妇,他又说:“张大姐,你家丫头想学医术,我已经跟林老爷子说好了,明天就让她去学医堂!”

五特站在议事厅的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知道,黑盛城的未来,就像这青铜铸的城主印一样,坚固而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