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堂藏玉 > 第96章 别院深锁,暗流未平

锦堂藏玉 第96章 别院深锁,暗流未平

作者:浮空三千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4:19:41

青篷马车在风雪中碾出两道深辙,车厢颠簸得厉害,轱辘压碎冻雪的 “咯吱” 声像钝锯在磨骨,单调又压抑。沈静姝靠在鹿皮车壁上,疲惫顺着脊椎往下淌,几乎要将她拖进昏沉的泥沼 —— 可怀中空落落的触感太清晰了,掌心还留着油布的糙意,却没了账册与令牌的沉实,像心被剜去一块。身侧萧煜的存在感更如冰棱刺背,他闭目养神时呼吸匀得惊人,玄色大氅上的雪粒化了又冻,在衣襟处结出层薄霜,偏那松针冷香仍丝丝缕缕钻过来,提醒着她眼前的人是救命稻草,亦是催命符。

她悄悄掀开车帘一角,寒风立刻卷着雪粒扑进来,刮得脸颊生疼。车窗外根本不是往京城去的官道,只一条窄得能容一车通行的土路,两侧是覆雪的荒田,枯麦茬戳破雪层,像无数双瘦骨嶙峋的手。远处树林光秃秃的枝桠刺向铅灰天空,连只飞鸟都不见。这是要去哪里?萧煜说的 “安全之地”,莫不是另一座坟墓?

萧煜始终没睁眼,侧脸在烛火里冷硬如寒玉,睫毛上的霜花凝着不动,倒比窑壁的冰更刺骨。沈静姝盯着他下颌的线条,忽然想起侯府书房那盏琉璃灯 —— 他总在灯下翻旧档,指尖划过 “阮氏” 二字时,力道重得能掐破纸页。可他是太夫人一手养大的世子,是永宁侯府的根,凭什么要为她赌上满门?将证据交给他,究竟是推开了生门,还是跌进了更精巧的牢笼?

不知熬了多久,马车忽然慢下来,最后 “吱呀” 一声停住。

“世子,到了。” 车夫的声音低哑得像吞了雪,带着常年隐匿的谨慎。

萧煜睁眼的瞬间,眸中清明得吓人,哪里有半分刚醒的迷蒙。他率先下车,玄色大氅扫过车辕,带下的雪粒落在地上,转瞬被风卷走。

沈静姝跟着踏下车,寒风立刻灌进领口,冻得她牙关打颤。眼前的庄园占地颇广,黑瓦上积着厚雪,白墙斑驳得露出底下的青砖,像张失了血色的脸。门楣上的匾额漆皮剥落大半,“漱玉” 二字刻痕深得发黑,被风雪浸得愈发模糊。四周的松柏长得极密,枝桠交错如网,将整座院子裹在阴影里,连鸟雀都不愿在此停留。

“漱玉别院?” 她低声念出这名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中的青鸾簪 —— 母亲的手记里提过无数侯府别院,偏没这一处。

“早年先帝赏的皇庄,荒废三十年了。” 萧煜伸手推开大门,门板沉重得发出 “吱呀” 的呻吟,积在门轴的雪簌簌往下掉,“往后你住这儿。”

别院内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响。庭院里的积雪没及脚踝,只有几行新鲜的脚印通向主屋,鞋印深浅均匀,一看便知是练家子。廊下立着个穿灰棉袍的老仆,头发白得像霜,背驼得厉害,见到萧煜便垂手行礼,声音干得像树皮摩擦:“世子爷。”

“福伯,照料好沈夫人。” 萧煜的指尖叩在廊柱上,力道均匀得像在计数,“没我的令,不许任何人进,也不许她出 —— 包括你。”

“老奴明白。” 福伯应着,抬起浑浊的眼睛扫了沈静姝一眼。那目光没有半分情绪,只像两口枯井,深不见底,连风雪都照不进半点波澜。

沈静姝的心 “咚” 地沉下去,比在窑洞里还要冷。这哪里是庇护?静心苑的看守是明的,张嬷嬷的眼线至少会藏在花丛后;可这里的看守是暗的,是萧煜一句话就能决定生死的囚笼。他把她藏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是怕证据有失,还是怕她乱说话?等他与太夫人谈妥了条件,她是不是就成了该被抹去的 “麻烦”?

无数念头在脑中翻涌,她却只能垂着眼,将所有情绪压进心底 —— 人为刀俎,她连挣扎的资格都没有。

福伯引她去了主屋旁的厢房,推门时一股霉味混着寒气扑面而来。房间倒还算干净,床是旧的,铺着浆洗得发硬的棉褥;桌案上摆着只缺了口的瓷碗;炭盆里燃着几小块黑炭,火苗弱得像随时会灭,连手都暖不热。

“夫人要什么,摇铃唤老奴。” 福伯指了指桌角的铜铃,铃舌上锈迹斑斑。他退出去时,门轴 “咔嗒” 轻响,随后是极细的 “锁簧归位” 声,像根针戳进沈静姝的耳朵。

她冲过去推了推门,门板纹丝不动。

后背抵着冰凉的门板,她望着这比静心苑更冷清的屋子,忽然笑了 —— 笑自己天真,竟以为换了个地方,就能逃出樊笼。窗外的风雪更大了,狂风吹得窗棂 “哐当” 作响,像无数只手在拍门,要将这囚笼彻底撕碎。

可这一次,她没有像在侯府时那样慌。那时她像只瞎撞的蛾,连敌人是谁都摸不清;现在她心里装着阮家的账册,记着母亲血书的每一个字,更知道萧煜与太夫人之间,本就隔着无法填补的沟壑。她把筹码压在了他身上,等于将自己绑上了他的战车 —— 至少在太夫人倒台前,他不会让她死。

这是场危险的共生,却是她唯一的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沈静姝便在这 “漱玉” 囚笼里数着时光过。福伯每日三餐准时送来,粥是稀的,饼是硬的,却总能填饱肚子;炭盆的火灭了,他会悄无声息地添上新的,不多言一句,也不多看一眼。她试着搭话,问京里的动静,问萧煜去了哪里,福伯要么沉默,要么只说 “老奴不知”,那枯井般的眼神,从始至终没变过。

别院里没有书,没有针线,连窗外的风景都一成不变 —— 除了雪,还是雪。她每日要么对着炭盆发呆,看火星一点点化成灰;要么在狭小的房间里踱步,鞋底磨过青砖的声响,在空屋里荡出回声,像在给自己打拍子。孤独像院子里的积雪,越积越厚,几乎要将人埋了。

可她没停过思考。夜里躺在床上,账册上的数字、令牌上的蟠龙纹、母亲血书的字迹,会一遍遍在眼前浮现。太夫人何等精明,丢了证据定会疯查;那位蟠龙亲王手握兵权,怎会坐以待毙?萧煜拿着那些东西,等于捧着颗炸雷,他会怎么用?是先斩后奏,还是借刀杀人?

她也在暗中观察这别院。白日里除了福伯,再不见旁人,可深夜总能听见动静 —— 有时是屋顶传来 “沙沙” 声,像夜枭掠过,却连翅膀扇动的声响都没有;有时是院外山林里传来鸟鸣,三短一长,间隔极准,绝非野鸟。她知道,萧煜的人就藏在暗处,像幽灵似的盯着这院子,也盯着她。

这让她稍稍安心 —— 至少他没打算放弃这枚棋子。

变故发生在第七日傍晚。福伯送晚膳来时,放下食盒后竟没立刻走,哑着嗓子说:“夫人,世子让人送了东西来,在门外。”

沈静姝的心猛地一跳。萧煜竟还记着她?是怕她冻死饿死,还是怕她熬不住疯了,断了他的线索?

等福伯的脚步声远了,她才敢开门。门外放着个蓝布包袱,摸着沉甸甸的。她拎进房里打开,里面是三套棉裙,质料普通却厚实,针脚细密;还有个木盒,装着梳篦与脂粉,甚至有一小罐冻疮膏;最底下压着几本书,《金刚经》《论语》,还有本《南华经》,书页边缘都磨旧了。

指尖拂过棉裙的布料,暖得像晒过太阳。沈静姝盯着这些东西,忽然想起萧煜书房的书案 —— 他总在案头放本《南华经》,翻到 “屠龙之技” 那页时,指尖会反复摩挲。他此举是怜悯,还是安抚?用这点恩惠,让她乖乖做枚听话的棋子?

她拿起《金刚经》,随手翻开。书页绵软如败絮,唯有其中一页摸上去格外硬,像夹了片薄竹。

心脏骤然缩紧。她屏住呼吸,指尖顺着书页边缘摸去,果然摸到了细微的折痕。借着炭盆的微光细看,那页纸的边缘比别处略厚,隐约能看见黏合的痕迹。

她用指甲轻轻掐进纸缝,指尖发颤,生怕用力过猛撕坏了。纸层慢慢分开,一张折叠得极小的麻纸掉了出来,落在掌心,带着淡淡的松墨香 —— 和萧煜用的墨锭味道一模一样。

展开纸条时,她的指节都在抖。上面只有十二个字,笔迹力透纸背,墨色浓黑得发亮,是她见过无数次的、属于萧煜的字迹:

“稍安勿躁,静待时机。证据已动,风波将起。”

“证据已动” 四个字像火星掉进油桶,沈静姝的心脏猛地撞起来,连呼吸都忘了匀。他真的动手了!那些账册,那块令牌,已经递到了该递的人手里!京城里,永宁侯府那座看似坚固的堡垒,怕是已经裂开了缝!

她盯着纸条,忽然想起萧煜在砖窑里说的话 ——“有些真相,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他早知道母亲的冤屈,早知道侯府的污秽,只是在等一个时机,一个能将太夫人与亲王连根拔起的时机。而她,是那个能给敌人最后一击的人证。

窗外的风雪还在吼,可沈静姝忽然不觉得冷了。她将纸条凑近炭盆,看着它化成灰烬,指尖捻起一点余温,心里却像燃着簇火。

她重新拿起《金刚经》,低声诵念起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的经文从齿间流出,轻得像叹息。可垂着的眼睫下,那点曾燃在砖窑里的光,此刻亮得惊人 —— 不是绝望的火星,是猎手盯着猎物的锐芒。

怀中的青鸾簪硌得掌心发疼,像在提醒她:鸾鸣已彻,棋局已中盘。她这枚被藏在风雪里的棋子,终于要等到落子的那一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