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号如同一位重伤初愈的巨人,在星海中缓慢而坚定地航行。0.3倍光速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林月如而言,这已是迈向归途的第一步。主控室内,她并未因初步掌控星舟而松懈,反而将全部心神投入到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一是深入研究“逐星”号数据库,寻找压制乃至利用体内魔气的方法;二是借助星舟更强大的探测阵列,进一步扫描、补全那条指向故乡的星路。
航行在碎星带外围相对安全的区域,窗外是永恒流淌的星辰碎片与远处瑰丽而危险的星云。时间在专注的研究与推演中悄然流逝。林月如**长时间沉浸于数据库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古盟约对于各种能量**,**尤其是负面能量与法则污染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极其精深的层次**。**她找到了数种理论上可以“封禁”或“净化”类似魔气的方法**,**但无一不需要特定的媒介**、**极高的修为或复杂的外部条件**,**以她目前的状态和资源**,**短期内难以实现**。**然而**,**她并非全无收获**。
**在一份关于“危险能量共生体适应性研究”的古老卷宗中**,**她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星淬砺心”的理论**。**其核心思想并非强行驱逐或净化异种能量**,**而是通过不断以自身精纯的本源力量(如星辉灵力)去“淬炼”它**,**如同锻造钢铁般**,**千锤百炼**,**使其杂质(即其中的疯狂与毁灭意志)被逐渐磨灭**,**最终**,**要么使其化为精纯的能量被吸收**,**要么使其成为一件受控的“兵器”**。
这理论极其大胆,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在“淬炼”过程中引火烧身,反被异种能量吞噬。但林月如看到了一丝可行性。她的星辉道基本质极高,融合了“方舟之心”的生机与古盟约的秩序,或许真能慢慢磨掉那魔气的锋牙利齿?而且,在“星枢试炼”中,她曾引导雷霆能量冲击魔气,确实取得了一丝微小的效果,这与“淬炼”的理念不谋而合。
她决定尝试。不再一味地强行压制,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丝丝精纯的星辉灵力,如同细密的针线,小心翼翼地探入星核外围的魔气星环,尝试对其进行最初步的“梳理”与“渗透”。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且耗费心神。**魔气对于星辉灵力的“入侵”表现出激烈的排斥**,**如同被投入滚油的冰水**,**在她体内引发细微却尖锐的能量冲突**。**林月如的脸色时而苍白**,**时而泛起不正常的红晕**,**额角青筋隐现**,**汗水常常浸湿衣背**。**但她咬牙坚持着**,**每一次成功的“渗透”**,**都能让她对那魔气的本质多一分理解**,**感觉到其抵抗似乎微弱了那么一丝丝**。**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但确确实实在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她对归乡星路的推演也有了新的进展。“逐星”号的探测阵列远比庇护所的强大,虽然受限于能源和损伤,无法进行超远距离深度扫描,但对已知星路区域的细节补充却效果显着。
她将坐标输入系统,结合数据库内的古老星图进行交叉验证。“逐星”号的辅助灵识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似乎继承了古盟约对星宇的深刻理解,不断优化着航线,标识出一些连庇护所星图都未曾记载的、可以利用的引力弹弓效应点、相对稳定的空间迁跃窗口(虽然以“逐星”号目前状态无法使用,但记录了坐标),以及一些可能存在补给资源的、相对安全的行星系。
那条原本断断续续、充满未知的淡蓝色光带,在主控室的星图上,变得越发清晰、连贯。虽然依旧标注着大片代表“高危险”或“信息缺失”的红色与灰色区域,但主干道路的可行性被大大提高。航行时间、可能遇到的星象灾害、乃至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做的准备,都列出了详细的评估报告。
希望,如同黑暗中逐渐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四十多个标准时的航行后,“逐星”号终于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缓缓驶出了碎星带的边缘区域。前方星域变得开阔,远处,那颗由“方舟之心”力量形成的蓝色“太阳”散发着熟悉而温暖的光芒,庇护所如同忠诚的卫士,静静悬浮在其光辉之下。
林月如操控“逐星”号在距离庇护所不远的一处稳定轨道上停泊。她没有立刻返回主控厅,而是先通过“逐星”号的通讯系统(经过修复,已能进行短距离加密通讯)联系了庇护所,告知了自己已返回并获得一艘古星舟的消息,同时将初步整理的资源需求清单(主要是用于修复“逐星”号和长途旅行的物资)发送了过去。
很快,厉岩和秦红玉几乎同时发来了回讯。两人对林月如成功获得古星舟都表示了祝贺,并承诺将尽快调集清单上的物资,通过短程运输星槎送达。厉岩更是表示,天狼门库藏中还有几块世代相传、但无人能驱动的古老星舟核心碎片,或许对修复“逐星”号有所帮助,可一并送来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