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辰科技” 总部的 28 楼会议室里,落地窗外的阳光被双层 Low-E 玻璃过滤得柔和而明亮,恰好铺满长约八米的会议桌 —— 桌面是整块进口的雪花白大理石,倒映着天花板上错落有致的环形灯带,科技感与轻奢感在空间里达成了巧妙的平衡。桌旁两侧,一边坐着 “钉刺” 团队的核心成员,林薇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套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金属扣,眼神沉静地扫过对面 “启辰” 的高管们;另一边,CEO 李总坐在主位,鬓角带着几缕不易察觉的白发,双手交叠放在桌前,目光落在桌中央那份蓝金色封皮的合作协议上,气氛庄重得连呼吸都仿佛慢了半拍。
当林薇接过启辰法务递来的钢笔时,指尖触到笔身冰凉的金属质感,她深吸一口气,在协议末尾 “乙方代表” 处签下自己的名字 —— 字迹工整却不失力度,一笔一划都像是在为 “钉刺” 的未来锚定方向。签完字,她起身与李总交换文件,两人的双手在半空相握:李总的手掌宽厚,力道沉稳,带着老一辈企业家特有的厚重感;林薇的手则纤细却坚定,掌心因些许紧张微微发热。
“合作愉快,林总。” 李总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历经商场多年的从容。“合作愉快,李总。” 林薇回应道,视线扫过台下 —— 沈浩坐直了身子,眼底藏不住兴奋;张扬悄悄比了个 “耶” 的手势,又赶紧收敛;乔娜和秦悦则相视一笑,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一秒,掌声从会议室的角落开始响起,先是稀疏的几声,很快便汇成热烈的浪潮,裹挟着压抑已久的期待,在宽敞的空间里回荡。
林薇握着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协议,心里忽然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不是 “钉刺” 第一次签下大额合同,却远比任何一次都更让她触动 —— 从前,无论是 “蔚风” 项目还是其他小合作,“钉刺” 始终像一艘独自在风浪里颠簸的小船,连寻找盟友都要小心翼翼;而这一次,她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团队,更是 “钉刺” 与 “启辰” 这两个力量的正式联手,是打破僵局的第一步。
协议上的金额数字刺眼而庞大,比 “蔚风” 项目的总预算高出近三倍,秦悦昨晚核算时还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但林薇比谁都清楚,这笔钱的分量远不及它背后的战略意义:启辰作为国内顶尖的技术驱动型车企,从不轻易与第三方营销团队深度合作,这次选择 “钉刺”,本身就是对 “钉刺” 能力的最高认可。更重要的是,这是 “钉刺” 在寰宇集团长达半年的封杀后,第一次公开与行业头部企业联手 —— 就像在密不透风的黑屋里,终于撬开了一道透光的缝隙,是向寰宇宣告 “我们没被打垮” 的最有力宣言。
“林总,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李总松开手,笑容里带着明显的期许,但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审视 —— 她知道,启辰内部并非没有质疑声,有人觉得 “钉刺” 刚经历寰宇的打压,未必有能力承接 “星辰” 这样重要的项目;也有人担心,一个以创意见长的团队,能否吃透车企的技术逻辑。李总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星辰’对我们至关重要,它是启辰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步,不容有失。”
林薇迎上他的目光,没有多余的客套,只吐出四个字:“必不负所托。” 声音不高,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 —— 她想起过去几个月,团队在资金紧张时依然坚持打磨技术、优化创意,想起沈浩为了研究车企架构熬的无数个夜,想起张扬带着团队跑遍十几家 4S 店做调研,这些付出,都是她底气的来源。
当天下午,项目代号 “新引擎” 正式启动。“钉刺” 的办公室里,原本还带着几分轻松的氛围瞬间被拧紧,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林薇在全员大会上把项目目标写在白板上,红色的马克笔勾勒出 “星辰” 的轮廓:“各位,这不仅是一个合作项目,更是‘钉刺’的翻身仗。启辰要的不是传统的广告营销,而是能让‘星辰’真正走进用户心里的方案 —— 我们必须先懂它,才能让别人爱它。”
她太清楚,面对启辰这样的技术型企业,那些靠噱头、靠流量的传统营销套路毫无胜算。如果只停留在 “参数多牛”“设计多酷” 的层面,“星辰” 只会淹没在众多新能源车型里,无法凸显它的独特性。林薇的思路很清晰:必须深入到 “星辰” 的核心,挖掘出它独一无二的 “灵魂”—— 那是技术参数背后,能与用户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
为此,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团队核心成员直接派驻到启辰的研发中心和工厂,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沉浸体验。“不要带着‘营销者’的身份去,要把自己当成‘星辰’的第一批用户,当成启辰的工程师。” 出发前,林薇特意叮嘱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