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前沿》的专访邀约,像一道猝不及防的光,骤然照进了“钉刺”那段略显阴霾的时期。这不仅仅是一次访谈,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可以被握住、进而扭转局面的契机。
消息传来时,团队正处于一种压抑的沉默中。苏曼君散布的谣言像粘腻的蛛网,缠缚着他们的每一次发声,而火灾事故的阴影也尚未完全散去。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这封来自业内权威媒体的邮件,显得格外醒目。
“去!必须去!”乔娜几乎是拍案而起,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昂,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这是绝佳的反击机会!正好可以借着这个平台,狠狠打脸那些背后捅刀子的人!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钉刺’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一旁的张扬也按捺不住兴奋,攥紧了拳头:“薇姐!到时候一定得好好说说,把苏曼君干的那些破事全都抖出来!看她还怎么嚣张!”
相较于两人的激昂,沈浩显得更为冷静。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放大我们的声音,但也可能扭曲我们的本意。我们必须提前明确界限——哪些可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绝对不能说。避免任何被断章取义、过度解读的风险。”
秦悦点头附议,她的思维总是缜密如一张网:“我建议立刻与《营销前沿》的记者进行前期沟通,尽量获取详细的采访提纲。然后我们内部需要做足功课,针对可能出现的尖锐问题,尤其是火灾事故、管理混乱传闻、以及和前东家寰宇的恩怨,准备好周全的回应策略。不打无准备之仗。”
林薇坐在办公桌后,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聆听着每一位伙伴的建议。她的目光掠过乔娜的斗志、张扬的不忿、沈浩的谨慎和秦悦的周全,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逃避和沉默从来不是她的风格,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乌云笼罩之时,唯有主动拨云,方能见日。正面回应,坦诚沟通,才是打消外界疑虑、挽回声誉的最好方式。
但她同样深知沈浩和秦悦建议的分量。媒体的镜头之下,一言一行皆被审视,情绪化的宣泄或是考虑不周的失言,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好,”林薇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这个专访,我们接受。”她看向乔娜,“乔娜,立刻联系对方,表达我们的诚意,并争取进行一次访前沟通,务必拿到尽可能详细的问题方向。”她又转向其他人,“沈浩,秦悦,你们负责牵头,组织一次内部模拟访谈。把能想到的最刁钻、最尖锐的问题都列出来,我们一起来打磨回应策略。”
接下来的几天,“钉刺”的会议室变成了临时的“备战室”。团队反复推敲每一个可能被问及的话题,从“寰宇旧事”到“火灾责任”,从“管理能力”到“未来规划”。他们模拟记者的咄咄逼人,也预设读者的种种疑虑,力求每一个回答既能清晰传达己方的立场和事实,又不落入情绪化的陷阱,做到坦诚、有力、有度。
林薇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她不仅要熟记所有的关键信息点,更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她不能显露出一丝被谣言击中的疲态或脆弱,必须展现出“钉刺”的冷静、自信与专业。
采访当日,林薇选择了一套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既干练飒爽,又用柔和的颜色中和了过多的攻击性。妆容精致,一丝不苟,将连日的疲惫仔细遮掩,只留下一双沉静而自信的眼睛。
专访安排在一家僻静咖啡馆的包厢内。环境雅致,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却丝毫缓解不了即将开始的无声交锋的紧张感。对面坐着的女记者目光锐利,经验老道,寒暄过后,问题便如预料般一个个抛出,果然一个比一个犀利。
“林总,众所周知,您是从行业巨头寰宇离开并创立‘钉刺’的。如今‘钉刺’的发展与寰宇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业务上的重叠和竞争,您如何看待这种微妙的‘师徒’或者说‘前任与现任’之间的竞争关系?”
林薇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一个从容的微笑,不疾不徐地开口:“市场足够广阔,理应容得下更多优秀的玩家同台竞技。寰宇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我至今仍感激那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与视野。但‘钉刺’从创立之初,就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更聚焦于发现并服务那些拥有匠心精神、拥有独特品牌故事,但或许暂时缺乏市场声量的优秀品牌。我们致力于用我们的智慧和策略,为它们创造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追求的并非简单的体量上的竞争或对抗,而是价值创造方式的差异化和独特性。”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肯定了过去,巧妙避开了“恩怨”一词,更清晰地阐述了“钉刺”的独特定位,格局豁然开朗。
记者显然有备而来,紧接着抛出一个更敏感的问题:“近期业内有一些关于贵公司在管理层面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传闻,包括之前那场令人遗憾的火灾事故,您对此有何回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