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寒意,悄无声息地渗透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对于“钉刺”科技的每一位成员而言,这个秋天所带来的,远不止是天气的转凉,更有一股来自商业战场上凛冽的、充满针对性的寒流。这股寒流的源头,直指雄心勃勃的“寰宇资本”,以及其幕后那位深谙资本运作、手段老辣的掌舵人——徐天。
徐天的进攻,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甫一开场,便是迅疾而猛烈的快板,不留丝毫喘息之机。在他的一手推动下,“寰宇”产业赋能事业部正式挂牌成立,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部门的建立,更是一个明确的战略信号:寰宇将大举进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广阔蓝海,与早已在此领域深耕并建立起口碑的“钉刺”科技,形成正面竞争。而这第一波攻势,徐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商业竞争中最为经典,也往往最为有效的一招——大规模、高强度的精准挖角。
高薪,是撬动人心最直接的杠杆。寰宇开出的价码,极具侵略性,往往是原薪资的一点五倍乃至两倍。职位,是满足职业抱负的华丽台阶,“技术专家”、“高级总监”、“项目负责人”等诱人头衔被慷慨地赋予。福利,是锦上添花的温柔陷阱,从顶格的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到远超行业标准的项目奖金、补充商业保险,乃至高端健身房会员和带薪年假,无一不在展示着资本巨鳄的雄厚实力与“求贤若渴”的姿态。
这波挖角浪潮,不仅精准地瞄准了“钉刺”的核心技术团队与市场拓展部门,连联盟内的其他几家成员公司也未能幸免,一时间,整个生态圈内人心浮动,暗流汹涌。
在“钉刺”内部,影响开始悄然显现。一些入职时间不长、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长远发展前景尚存疑虑的年轻员工,最先开始动摇。茶水间、休息区,窃窃私语的内容,开始更多地围绕着“寰宇开多少”、“那边发展空间是不是更大”展开。就连一些并肩作战多年的核心团队中,也弥漫开一种微妙而压抑的气氛。信任,这根维系团队战斗力的最坚韧纽带,正在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强力拉扯。
最沉重的一击,来自沈浩技术团队。一名跟随沈浩近三年,在几个关键项目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骨干工程师,在对方两倍薪资和“技术专家”头衔的双重诱惑下,最终递交了辞呈。消息传开的那天,整个技术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沈浩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许久,出来时,眼角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失落。这不仅是一个优秀技术人才的流失,更像是在团队紧密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清晰可见的口子,对士气的打击是无形却深刻的。
“薇姐,这是今天收到的第三份辞职信了。”乔娜步履略显急促地走进林薇的办公室,将几份密封的信件轻轻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她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忧心,“都是技术部和市场部的骨干,入职都在一年到两年之间。‘寰宇’这次挖人,针对性非常强,专挑我们项目攻坚阶段的关键人物。”
林薇抬起头,目光扫过那几份刺眼的白色信封,脸上并未显现出乔娜预想中的波澜。她平静地伸出手,将信件拿到面前,却没有立刻打开。人才的流动,在快速迭代的科技行业本是常态,她早已习惯。但如此集中、如此具有战略针对性的挖角,其目的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补强自身。徐天的意图**而明确:通过釜底抽薪,迅速削弱“钉刺”的研发与市场核心能力,甚至不惜打乱其正在进行的重要项目节奏,从而在竞争起点上就建立起不对称的优势。
她沉吟片刻,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点了点,随即清晰地下达指令:“按照正常流程,迅速、专业地为他们办理离职手续。感谢他们过去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强调好聚好散的原则。”她知道,此刻任何不理智的挽留或情绪化的反应,都只会加剧剩余员工的不安,甚至可能损害公司在行业内的声誉。
然而,防守绝非她的风格。话音未落,林薇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语速加快:“同时,乔娜,你立刻着手去做两件事,优先级最高。”她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对接下来任务的极度重视,“第一,立刻协同各部门负责人,梳理出公司所有核心岗位和关键员工名单,进行全面的流失风险评估。我要看到具体的名字、岗位价值、替代难度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诱惑分析报告。”
“第二,”她顿了顿,确保乔娜能跟上她的思路,“基于风险评估报告,连夜拟定一份针对核心员工的‘特殊激励计划’草案。这份计划不能是空中楼阁,要实在,要能直击痛点。重点考虑几个方面:首先是股权激励,拿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期权池分配方案;其次是项目分红,对于核心项目,可以设立即时性的、可观的利润分成;最后是额外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包括与顶尖高校合作的高级研修班、国际行业会议的参与名额等。方案要快,内容要具体,要让员工看到公司愿意与他们共享发展成果的诚意和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