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 我捏着手机的指节微微收紧,骨节泛白的弧度在渐暗的光线下格外清晰。窗外的霞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的余晖转瞬被暮色吞噬,办公室里的光线陡然暗了几分。我刻意放缓语速,每个字都透着沉稳:“是对所有在职员工进行背景核查吗?还是针对涉密岗位的定向排查?”
电话那头传来林舟沉稳的声音,他是我在国防科技大学的同班同学,如今在国安部反商业间谍局任职,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却也多了几分对旧友的考量:“绿萍,不是常规的背景调查。根据汪二叔遇到的情况,对方能精准锁定核心参数的问询方向,甚至清楚城南项目用的是特种进口钢材 —— 这些信息只有项目核心圈层才知晓。” 他顿了顿,抛出关键判断,“大概率是集团内部有内应,而且职位不低。我们需要技术手段穿透核查:所有接触过涉密信息的员工通讯记录、设备操作痕迹,还要比对境外可疑势力的资金流、数据流关联线索。”
我走到落地窗前,指尖精准按在电动窗帘的触控键上,厚重的遮光帘如潮水般缓缓闭合,将渐浓的夜色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办公桌上的台灯应声亮起,暖黄的光晕铺满桌面,却照不进心底突然涌起的寒意。
我指尖轻叩窗沿,节奏均匀,显露出全然的冷静:“需要集团配合做什么?技术部的服务器后台权限可以完全开放,人力资源部的员工档案 —— 包括入职背调原始记录、薪酬流水、亲属关系备案,全部可调。但有个前提:排查过程必须限定在‘系统安全升级’的名义下,不能引发员工恐慌。”
“正合我意。” 林舟的声音里多了几分赞许,“明天上午九点,我带技术组过去,你安排技术部老张和人力资源陈姐专人对接。记住,核心涉密人员的名单你亲自过目,对外只说是常规审计。” 他刻意压低声音,语气凝重起来,“这种内鬼潜伏案最忌讳打草惊蛇,尤其是已经爬到中层的角色,手里很可能握着最新的机密,甚至可能在系统里留了后门。”
“我明白。” 我立刻接话,逻辑清晰如刀割,“今晚我会让老张冻结所有核心数据的导出权限,只留查询通道,且每一次访问都会触发双重日志备份。陈姐那边会连夜梳理涉密岗位清单,按‘核心 - 重要 - 一般’三级标注,重点圈出近三年有境外背景、岗位异动、亲属涉外的人员。明早八点半,我要在顶楼会议室看到初步筛查结果。”
挂了电话,我立刻点开通讯录里 “技术部 - 老张” 的对话框,指尖在屏幕上翻飞,输入内容干脆利落:“明早八点到顶楼会议室,带核心技术骨干,备齐服务器权限密钥、近一年数据访问日志。另:立刻冻结所有核心数据导出权限,启用双重日志备份,对外称系统例行维护。” 信息发出的瞬间,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汪二叔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清晰的照片:“老张在我办公室笔筒和车载导航里都查出微型监听器,手机主板里还嵌了隐藏定位程序,这丫头太狠了,居然是专业级设备。”
指尖悬在屏幕上方,我瞳孔微缩。那监听器的型号我在行业报告里见过,是韩国 LS 产电的定制款,信号加密级别极高。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成型:这些监听器搜集的信息,恐怕早已通过内鬼的渠道流向了外部,甚至可能已经同步到了境外服务器。我立刻回拨汪二叔的电话,语气不容置疑:“二叔,您现在立刻回家,不要回办公室,也不要用任何常用电子设备联系任何人。我已经让安保部安排了加密车辆在地下车库等您,今晚先住集团旗下的私密酒店,具体房号我让秘书短信发您 —— 用一次性手机。”
“好,听你的。” 汪二叔的声音里透着全然的信任,没有半分犹豫。
挂了电话,我拨通陈姐的号码,指令清晰如铁:“陈姐,立刻核查生产部副总监周明远的入职材料,重点看他两年前从韩国那家企业离职的证明 —— 我记得那家公司的名字很生僻,叫‘韩进建材研究院’?还有技术部李薇,她上个月刚提的核心实验室权限,把她的亲属关系备案和近半年的跨境出行记录调出来,半小时后发到我私人邮箱。”
“明白,汪董。” 陈姐的回应干脆利落。
一夜无眠。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整齐的条状光影时,我已经在顶楼会议室里整理好了三份文件:《汪氏集团涉密岗位分级清单》《核心数据访问权限冻结细则》《系统安全升级对外公告》。每份文件都标注了优先级,边角对齐,没有丝毫褶皱。
八点二十分,陈姐推门而入,手里捧着厚厚的文件夹,神色凝重却步伐稳健:“汪董,这是近三年所有接触过核心技术参数的员工名单,共七十二人,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十五人。按您的要求,标注了三级涉密等级。” 她将文件夹放在桌上,翻开其中一页,“重点排查出两人:生产部副总监周明远,他入职时提供的‘韩进建材研究院’离职证明,经我们联系韩国工商部门核查,这家公司三年前就已注销,且从未有过名为‘周明远’的员工。他近半年有十七次未经报备的境外通话记录,每次时长都在三分钟以内,典型的暗号式通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