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集团总部大厦 38 层的董事会会议室里,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城市天际线,室内却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长条会议桌中央,最新款 “鎏金琥珀” 香水的样品瓶在水晶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而围绕它的产能问题,一场激烈的争论正愈演愈烈。
“各位董事,上周‘鎏金琥珀’正式发售仅三天就售罄,线下门店排起长队,线上预约等待周期已达两个月。” 苏晴董事将一份销售数据报告推到桌心,声音带着难掩的急切,“消费者反馈强烈,经销商催单电话快打爆了!我建议立刻追加三条生产线,把月产能从 5000 瓶提升到 瓶,彻底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点!”
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张董事便摇了摇头,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苏董事还是太心急了。汪氏香水能稳居高端市场,靠的就是‘稀缺性’这张牌。当年‘暗夜玫瑰’限量发售时,一瓶炒到原价三倍还供不应求,这才奠定了我们的奢侈定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现在扩大产能,看似能赚快钱,实则会稀释品牌价值。消费者买的不仅是香水,更是‘专属感’,饥饿营销才是维持高端调性的关键。”
“张董事这话我不敢苟同。” 李董事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稀缺性确实重要,但过度饥饿只会消耗消费者信任。我收到不少老客户的投诉,说托了几层关系都买不到,已经转去购买竞品‘梵希之韵’了。再坚持饥饿营销,怕是会把忠实客户推向对手。”
“可盲目扩产风险更大!” 王董事皱着眉补充道,“香水的核心原料‘喜马拉雅雪绒花精油’本就供应紧张,扩大产能意味着要高价抢购原料,成本会飙升 30% 以上。而且生产线调试、工人培训至少需要三个月,等产能上来了,市场热度说不定已经过了,到时候库存积压谁来负责?”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各位董事或低头沉思,或彼此交换眼神,争论的焦点从 “是否扩产” 延伸到 “成本控制”“市场预判”“品牌定位” 等多个层面。
这时,作为汪氏集团董事长的我缓缓开口,目光沉稳地看向众人:“大家的顾虑都有道理,但我们需要站在汪氏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拿起 “鎏金琥珀” 的样品瓶,语气坚定:“首先,高端品牌的核心是‘价值感’而非‘稀缺感’。‘稀缺’只是手段,最终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品质、文化和服务配得上高端定位。现在消费者因为买不到而转投竞品,说明我们的‘饥饿’已经伤害了品牌信任,这比短期利润损失更可怕。”
接着,我翻开一份准备好的市场分析报告:“其次,关于产能和成本问题,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与三家核心原料供应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锁定未来两年的雪绒花精油供应,同时派驻技术团队协助供应商提升提取效率,将原料成本降低 15% 左右;第二步,不盲目新建生产线,而是租赁两家拥有高端香水生产资质的代工厂,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投入生产,这样既能在一个月内将产能提升到 瓶,又能避免固定资产投入过大的风险;第三步,建立‘会员优先购’体系,针对年消费超 50 万的 VIP 客户开放专属预约通道,既保障了核心客户的体验,又维持了品牌的专属感。”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借这次‘鎏金琥珀’的热度,布局香水全品类矩阵。目前我们只有 5 款香水,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的热度。接下来可以推出‘鎏金琥珀’的限量版礼盒,同时研发面向年轻高端群体的‘青柠薄荷’系列和面向成熟客户的‘檀香乌木’系列,通过多品类覆盖不同细分市场,降低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缓和,各位董事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认同。苏晴董事率先点头:“分阶段扩产和原料战略合作的思路,解决了成本和时效的矛盾,确实比我之前的提议更周全。” 张董事也放下了顾虑:“会员优先购和多品类布局,既保住了品牌调性,又能扩大市场份额,兼顾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这个规划确实考虑得更长远。”
我最后总结道:“汪氏能在美妆行业立足三十年,靠的不是一时的市场热度,而是每一次决策都能平衡当下与未来。这次的产能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 —— 如果能借此机会完善供应链、丰富产品矩阵、优化客户服务,汪氏香水不仅能稳住当前的市场地位,还能为未来三年进军国际高端香水市场打下基础。”
随着各位董事纷纷举手赞同,这场关于香水产能的争论,最终变成了一次推动汪氏集团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会议。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洒进来,将 “汪氏集团” 的 logo 镀上了一层金色,也照亮了这家老牌企业迈向新征程的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