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结束后的一个月,我站在汪氏集团总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门店前涌动的人潮。
橱窗里,《星藤》的同款简化版项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枚鸽血红宝石的仿制品虽不及原版珍贵,却将金丝藤蔓的灵动展现得恰到好处。我知道,这股热潮并非偶然,而是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必然回响。
“董事长你好,这是本月的销售报表。” 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将平板电脑递到我面前。
我接过平板,指尖划过那些跳跃的数字 ——《星藤》系列上线三周销量突破五万件,线下门店八次补货,经典款销量上涨三成。这些数据背后,是市场对原创设计的认可,更是汪氏向世界传递东方工艺的第一步。
目光落在 “客户满意度 98%” 的字样上,我嘴角微微上扬。想起大赛结束后,那位法国收藏家发来的邮件,他说要将《星藤》高级定制款放进家族博物馆,“它让我看到了东方设计的灵魂”。这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奢侈品,从来不是材质的堆砌,而是文化的沉淀。
正思忖间,市场部总监林姐敲门而入,手中的合作意向书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汪董事长,意大利 Luca 集团想引进《星藤》在欧洲的销售权,还提议联合开发下一季新品。他们说,你的设计是‘让东方工艺走进主流视野的里程碑’。”
我放下平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Luca 集团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合作的核心从来不是利益分成,而是文化输出的主动权。“告诉他们,合作可以谈。” 我抬眼看向林姐,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所有联名款必须标注‘汪氏集团原创设计’,宣传中必须阐明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脉络。我们要让世界知道,这些技艺不是灵光一闪的创意,而是几代手艺人用时光淬炼的瑰宝。”
林姐点头应下,又笑着补充:“Giovanni 团队最近日子不好过,合作方都以‘不尊重原创’为由解约了。他们的设计师想来我们这儿学花丝工艺。”
我望向窗外,楼下的顾客正对着橱窗里的《星藤》款式细细端详。“让他们先写一份关于原创设计的理解报告。” 我淡淡开口,“真正的设计师,首先要学会敬畏原创。汪氏要的不是技术模仿者,而是能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的创造者。”
小陈拿着手机匆匆进来时,我正翻看着下一季度的原料采购清单。“董事长你看,《星藤》入选‘全球珠宝设计年鉴’了!” 她把屏幕凑到我面前,评委点评赫然在目 ——“它证明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可以碰撞出超越地域的美”。
看着新闻里《星藤》在博物馆展柜中的照片,金丝藤蔓在阳光下仿佛真的在生长,我忽然想起颁奖时说的那句话。原创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用作品搭建桥梁,让更多人看到文化深处的光芒。
“通知车间,把下一批花丝镶嵌的原材料提前备好。” 我合上采购清单,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告诉苏绣工坊,我们下一个系列的设计稿,三天后送过去。”
林姐有些惊讶:“苏绣?董事长,这和我们以往的风格差异不小。”
“差异才是机会。” 我走到窗前,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地板上投下斑驳光影,像极了《星藤》上流动的星光,“汪氏要做的,不是重复过去的成功,而是让每一季作品都成为文化对话的新起点。”
“林姐,你安排一下,明天上午十点召集设计部和市场部开个联席会。” 我转过身,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日程表上,“会上让设计部把苏绣系列的初步构想分模块展示,尤其是苏绣针法与珠宝镶嵌结合的可行性方案,要细化到每种针法适配的宝石类型和金属材质。”
林姐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我继续补充:“市场部要提前做一份欧洲市场调研报告,重点分析当地消费者对东方传统工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 Luca 集团旗下门店近三年的客群画像,看看哪些年龄段和消费层级更适合我们的新系列,这些数据要在周三下班前汇总给我。”
小陈在一旁听得认真,我看向她:“小陈,你联系一下苏绣工坊的张大师,确认三天后我们送设计稿过去时,他那边有没有时间安排苏绣艺人现场演示几种核心针法,让我们的设计师近距离学习,这对设计稿的优化很重要。另外,把下季度原料采购清单里的丝线品类再扩充一下,苏绣常用的劈丝、染色工艺对丝线要求高,多备几种备选方案。”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去联系。” 小陈应声准备离开。
“等等,” 我叫住她,“还有,让法务部拟定一份和 Luca 集团的合作框架协议草案,重点明确文化权益归属这部分,特别是关于工艺传承说明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周五之前给我过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